孟京輝的《茶館》又要開張了,借老舍作品名字,卻有新內容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話劇《天邊外》

#推薦理由#

作為美國戲劇奠基人,著名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作品本身具有一種非常獨特的磁場,吸引著一代一代戲劇人去詮釋,《天邊外》尤其如此。這一次則由北京人藝著名演員王斑將它再度搬上舞臺,這也是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奧尼爾的作品詮釋起來並不容易,王斑挑選這個作品對自己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他是否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些疑問也不由得讓人對這部戲有了更多期待。

#演出信息#

導演:王斑

時間:11月6日—11月25日

地點:人藝實驗劇場

票價:60-280 元

孟京輝作品《茶館》

#推薦理由#

《茶館》是老舍最重要的戲劇作品,也是中國話劇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一版《茶館》顯然也將成為導演孟京輝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首演於去年烏鎮戲劇節的孟氏《茶館》,今年又作為第一部受邀在阿維尼翁IN戲劇節上演的中國大陸劇目而備受關注。不過,你當然不必期望在這部劇裡看到你以往概念裡的《茶館》。這部戲更像是孟京輝對於老舍的一次美學致敬,雖然還是原來的名字,但已經是孟京輝的作品,也是他幾十年舞臺實踐的一次集大成者。沒有看過的戲劇觀眾,還是有必要圍觀一下的。

#演出信息#

時間:11月8日-11月13日

地點:保利劇院

票價:180-680 元

話劇《長恨歌》

#推薦理由#

單看劇名,大概就會覺得這是一部不需要推薦理由的作品。王安憶加《長恨歌》無論在哪裡出現都值得關注,無論影視還是舞臺。這樣一個上海故事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來演繹自然又多了一重要去看的理由。看到主演是沈佳妮時,心裡會多一些問號,畢竟王琦瑤四十年的沉浮,要演起來可不容易。但還是忍不住想要看看這個已經消失了很久的演員,在舞臺上再度現身會是什麼樣子。綜上所述,無論你是抱著一顆八卦心,還是一顆愛戲的心,都有足夠的理由去看這部《長恨歌》。

#演出信息#

主演:沈佳妮

時間:11月8日-11月10日

地點: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票價:100-960 元

喜劇《無稽之談》

#推薦理由#

太監是中國文化中非常特殊的一群人,這部戲將目光聚焦在三個太監身上。小德張、李蓮英、崔玉貴三人在步步雷池的後宮,憑一己之聰明和才能相互扶持並步步攀升。二十年中同飄搖的大清王朝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直到大清亡國,三人走出宮門,利祿功名皆成南柯一夢……這部作品首輪演出11場幾乎零差評,臺上6名演員將生動演繹52個角色,帶給觀眾足足2.5小時的好笑時光。

#演出信息#

時間:11月6日—11月10日

地點:北京喜劇院

票價:80-480 元

話劇《安提戈涅》

#推薦理由#

創作於公元前442年的《安提戈涅》,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忒拜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被公認為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劇中的女主人安提戈涅,不顧剛剛上位的新國王克瑞翁的禁令,獨自去埋葬了負有」判國」罪名的哥哥,並因此被處死。一意孤行的國王克瑞翁,最後也處於眾叛親離的孤境。這部來自愛丁堡戲劇節的作品則讓安提戈涅穿上了牛仔褲,讓她與當代社會產生了關聯,讓觀眾可以從更多元化的角度去解讀經典。

#演出信息#

時間:11月5日—11月6日

地點:隆福劇場

票價:50-380 元

本周熱門戲劇

開心麻花《賊想得到你》

地質禮堂劇場

11月5日-11月24日

《醉後贏家》

北京9劇場

11月1日-11月10日

喜劇《愛在無愛城》

繁星戲劇村1039劇場

11月6日-11月24日

《戀愛的犀牛》

蜂巢劇場

11月5日—11月24日

話劇《三昧》

中國人民大學如論講堂

11月10日

話劇《廣陵散》

天橋藝術中心中劇場

11月8日—11月9日

文學劇場單元《四張機》

蓬蒿劇場

11月9日—11月10日

來源:藝綻

編輯:tf10

相關焦點

  • 孟京輝:老舍看我這版《茶館》會高興
    再度引發熱議之後,面對外界不同的聲音,新京報記者專訪《茶館》的導演孟京輝,聽他如何回應。新京報:《茶館》回北京後爭議聲又起,你怎麼看?孟京輝:以往很多觀眾看待一部作品講究原汁原味,其實沒有原汁原味這個概念,相信老舍先生寫這個劇本時,在他所處的時代也要面臨著各種可能性。
  • 孟京輝版《茶館》:重塑經典,要真正與經典對話
    作為第六屆烏鎮戲劇節的開幕大戲之一,由孟京輝執導的舞臺劇《茶館》早在上演之前就備受戲迷關注,場場一票難求;而孟京輝對老舍作品的大膽改編,也引起了戲迷們的熱議。孟京輝版《茶館》劇照對於孟京輝版的《茶館》,沈林表示,他最直接的感受是:肯定有好多人去看,然後期待落空了。他理解人們對於老舍原作形式的忠誠,但他也直率地指出,很多讀者只關注老舍原作的形式,卻沒能看出老舍真正的獨到之處,而孟京輝的改編正是為此做出了新的解讀。
  • 孟京輝改編《茶館》引爭議,經典能否有多樣化表達?|周末談
    相比原著,五個《茶館》的演出本有一個共性,就是都沒有擅改原著的具體臺詞,但都在情節上進行了增減。做減法的多,做加法的少。比如焦菊隱版刪掉了第三幕一些情節、結尾沈處長的出場和最後一段數來寶。李六乙版也類似。如果記憶不錯,王翀版應該是刪掉了所有的數來寶。孟京輝版改數來寶為嘻哈,雖然沒有改劇本的臺詞,但是只採用了原文本的節選。三幕之間穿插了許多新內容。
  • 孟京輝版《茶館》:經典重塑,如何與今天對話
    在之後的「小鎮對話」上,孟京輝和多位戲劇專家以《經典的重新演繹》為主題,探討了關於經典改編的種種觀點,孟京輝認為,「藝術家有對經典重塑最樸實的權利,但要真正地和今天進行對話」。之後,每一幕老舍《茶館》原劇本中的對白,和由此生發出的新的劇情與臺詞穿插進行……  沈林認為孟京輝版《茶館》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最好的地方就是讓我覺得老舍的作品變得更加豐富了,至少逼著我們去想一些曾經看作品的時候從來不曾想過的東西。」  雷曼認為孟京輝版《茶館》給老舍的經典文本帶來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 孟京輝在《茶館》裡狂歡
    舞臺右側的鐵架平臺上方懸掛著一個鐘錶盤,一隊茶館裡白衣黑褲的「茶客」坐在椅子上,他們面對觀眾:「要抖威風,跟洋人幹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臺詞是「喊」出來的,像是要打架(倒是符合《茶館》開場兩撥人要打架的戲劇情境),整齊劃一、聲嘶力竭的臺詞節奏創造出一種「怪誕的」表演風格。陳明昊一個人同時飾演了「常四爺」「松二爺」兩個角色,文章則飾演王利發一角。
  • 現代神話學丨對孟京輝《茶館》批判的批判
    對孟京輝《茶館》的「批判的批判」不是要維護這部作品,而是要質疑發生這所有批判的根本土壤,我們每個人心目中潛意識的建制性和「中產階層驕傲」,要質疑「評論」和「批判」的界限和形式。一種具備代表性的評論是,「你可以叫其他名字,別叫《茶館》」——這種將《茶館》限制在固有的形式裡,將《茶館》徹底符號化,徹底淪落為一種象徵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言論,恐怕恰好是在貶低《茶館》,貶低老舍先生,貶低人藝焦菊隱、于是之等藝術家的創造,他們想做的,恰好就是希望《茶館》徹底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希望《茶館》永恆帶有百年前的獵奇性和時代的傷痛供人參觀,從根本上破除而毀滅掉《茶館》屬於文學和戲劇藝術上的經典性
  • 孟京輝《茶館》遭退票 有觀眾喊:對得起老舍嗎
    新京報11月15日報導  近日,網上曬出一段視頻,疑似孟京輝話劇《茶館》片段。網友評價該片段為「群魔亂舞」,稱現場有觀眾因此退票。該話劇口碑兩極分化,有網友質疑該話劇打著老舍旗號圈錢,但也有觀眾讚賞它具創新精神。
  • 孟京輝改編《茶館》不按套路,一開場有人就懵,輪子是啥意思?
    演員們高低錯落地坐在輪子上下,念著《茶館》裡的臺詞,嘶吼式的臺詞表演中則開始凸顯孟氏風格。演員不帶麥克風的這種嘶吼,雖然風格鮮明,但也讓不少觀眾為他們的嗓子捉急,看後即有觀眾表示要給嘶吼得最厲害的陳明昊買「念慈菴」。在孟京輝眼裡《茶館》的關鍵詞是:壓迫、飢餓、自由、友誼、時間、死亡。
  • 一人分飾多角、多人飾一角,孟京輝版《茶館》為何要模糊角色身份
    2019年11月,孟京輝版《茶館》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此前這部戲已經作為2018年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和73年來首部入圍法國「阿維尼翁IN戲劇節」演出的中國大陸作品與國內外觀眾見面了,但在孟京輝與《茶館》共同的故鄉北京,這齣戲遭遇了少有的「退票」風波。
  • 老舍作品海外傳播與研究:老舍的世界與世界的老舍
    日本是世界傳播老舍作品最早的國家之一,1939年就有《大悲寺外》的日譯本問世,上世紀40年代陸續翻譯出版了《小坡的生日》《趙子曰》《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同期還有十餘篇介紹評論老舍與《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的文章發表。
  • 五部大戲揭幕烏鎮戲劇節,孟京輝導的《茶館》怎麼樣
    其中,由孟京輝執導、文章領銜主演的《茶館》還是全球首演。除了《茶館》,開幕當天還有4部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同時為戲劇節揭幕。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作品《北國之春》、德國著名劇院塔利亞劇院的《黑暗中的舞者》、李建軍導演的《大眾力學》、澳大利亞現實題材作品《沙漠傍晚六點二十九分》都在烏鎮各具特色的劇場內上演。10月18日晚,第六屆烏鎮戲劇節開鑼。
  • 老舍的戲劇作品《茶館》
    老舍是我國現代和當代兩個文學時代的文學巨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他的創作以小說為主,在抗日期間對寫劇本和曲藝作品有部分創作,但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創作戲劇文學上面。他的戲劇作品當中的《茶館》就屬於代表作。
  • 孟京輝新作《茶館》揭幕烏鎮戲劇節 29部劇120場演出
    在前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烏鎮戲劇節發起人陳向宏、賴聲川、孟京輝,總監製黃磊,總策劃丁乃竺、評委史航悉數亮相,公布了2018年烏鎮戲劇節的全部特邀劇目。據悉,本屆戲劇節共設有6個單元的29個劇目,總共達到120場演出,創下歷年之最。地域涵蓋之廣,創作內容之多、表現形式之豐富,都與今年的主題「容」字遙相呼應。
  • 很多人到北京旅遊,來老舍茶館卻是因為老舍這個名字
    很多人去過北京很多次,但是老舍茶館不一定會去過,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老舍茶館在一定範圍內有人知道,但還不是人盡皆知的。另外一方面,現在很多人能夠靜坐下來欣賞一段時間的相聲的人越來越少。不過老舍茶館雖然和老舍先生並沒有直接關係,卻也因為這個名字吸引了很多人,畢竟這和老舍先生的作品「茶館」也算是有一定淵源,而吸引的眾多人群中,我便是其中一位,作為一個老舍迷,最早接觸老舍的作品就是從駱駝祥子開始,一直延續到了很多年。
  • 新民藝評|誰動了《茶館》的奶酪
    此刻是不是老舍先生的《茶館》已不再重要,《茶館》作品中所蘊含的時代況味,以現代的舞臺方式散發出來,讓我們看到,脫離了現實主義細膩的描述方式,觀眾依然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筆下人物內心的無望,以及命運起伏的悲涼。
  • 四版導演聊改編,《茶館》是珍品但不是絕品
    如果按此規定,從1966年8月24日老舍先生逝世算起,《茶館》這部作品的版權在2016年底便已失效,新京報記者也採訪了老舍先生的大女兒,老舍文學研究者舒濟,她告訴記者,關於人藝版《茶館》長期「獨一份」固然與上述版權規定有關,但值得注意的是,《茶館》在授權期間,並非一次性授權給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家單位,授權是以授權書的形式,按照年份籤署協議(五年或七年),多次續籤來完成的,但在此期間並沒有任何個人和團體提出要改編
  • 戲劇舞臺,被《茶館》霸臺
    尤其是根據老舍先生經典作品《茶館》衍生出來的「新作」更是都成為今年引人關注的亮點,一整年的時間,接長不短就有關於話劇《茶館》的新聞爆出,觀眾對於經典的喜愛從未消退,即便在今天很多作品一陣風一樣地紅過就散去的年代,戲劇舞臺依舊被這齣經典作品霸佔著。根據老舍先生《茶館》劇本,李六乙導演和孟京輝導演都做了大膽地解讀,李六乙是用他擅長的四川話做成了川語版,而孟京輝則是用他一貫的先鋒姿態解構了《茶館》。
  • 北京人藝《茶館》再開張 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白瀛)為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北京人藝2月23日至3月5日再次在首都劇場上演話劇《茶館》。  《茶館》分三幕,以老北京裕泰茶館的衰敗為背景,以茶館掌柜王利發為線索,展現了戊戌變法後、軍閥混戰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的社會變化,用老舍自己的話說,要表達「葬送三個時代的目的」。
  • 孟京輝版《茶館》引觀眾喊退票:中國人究竟會為什麼樣戲劇買單?
    作者/王滾滾11月13日,姜思達在微博上強力安利「演了20分鐘就有觀眾吵著要退票」的《茶館》。「這演的啥?」「有什麼意義?」是憤怒的觀眾向「改編經典」的嚴厲質問。儘管以先鋒為重要標籤的孟京輝擁有眾多粉絲,他的名字幾乎等同於票房保障,但正如微博網友所言,還有許多觀眾,正是衝著「老舍名作」的魅力,才買票進劇場。
  • 《茶館》這部經典之作,老舍是如何創作出來的?
    、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近半個世紀的社會風雲變化,是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經典作品。要說這部劇給觀眾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估計要數劇中的人物了,整部《茶館》共有70多個人物,其中50個是有姓名或綽號的,不僅如此,這些人物的身份差異都很大,有曾經做過國會議員的,有憲兵司令部裡的處長,有清朝遺老,有地方惡勢力的頭頭,也有說評書的藝人、看相算命及農民鄉婦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可以說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那麼,老舍是如何能夠將如此眾多的人物刻畫得如此生動,並將他們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