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輝:老舍看我這版《茶館》會高興

2020-12-12 新京報Fun娛樂

《茶館》劇照。孟京輝戲劇工作室供圖

近日,孟京輝版《茶館》在北京保利劇院完成了北京首輪演出。此版《茶館》去年在烏鎮戲劇節首演後,於全國多座城市完成巡演,並於今年7月在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IN單元與10月的聖彼得堡第29屆「波羅的海之家國際戲劇藝術節」演出。

從孟京輝版《茶館》去年首次亮相,伴隨這部作品的各種爭議便始終不斷,而當這部作品首次回到它的發源地北京,無論從現場還是網絡,觀眾對該作品的評價已形成兩極,褒貶不一的聲音似乎在近日到達了一個頂點。再度引發熱議之後,面對外界不同的聲音,新京報記者專訪《茶館》的導演孟京輝,聽他如何回應。

新京報:《茶館》回北京後爭議聲又起,你怎麼看?

孟京輝:以往很多觀眾看待一部作品講究原汁原味,其實沒有原汁原味這個概念,相信老舍先生寫這個劇本時,在他所處的時代也要面臨著各種可能性。《茶館》這部作品是一個多稜的水晶,你能從不同的方面看到它所折射出的光彩,可以從社會學、經濟學解讀,蘊含著巨大能量。因此,戲劇有它的文學流變和美學流變,從歷史的辯證法來講,我們要全方位看待問題。

新京報:為什麼要在這個時代再度重排《茶館》?

孟京輝:到現在是時候了。我倒沒想更多別的東西,我覺得老舍先生的《茶館》裡肯定有一種不變的精神,就是對人非常透徹的悲憫。我就用自己接觸到的當代戲劇語彙和熟知的技術手法,誠懇地把他的悲憫說出來。另外,從某種角度來講,我也有一個小小的野心,就是想和這些大師進行一次對話。

新京報:在不同聲音之中,大家還是對你的創作手段談論得比較多。

孟京輝:可能我們這版《茶館》的步子邁得稍微大了一點。我們把劇本中所有最精煉的臺詞分成了幾部分,比如在20分鐘之內用嘶吼的方式把第一幕全都演了,而且用一種朗誦加嘶吼的方式表現出來。用這個方法是我們想把老舍先生原劇本裡真正的汁榨出來,然後讓大家來品嘗,慢慢解讀,慢慢賞析,之後再上天入地、天馬行空——布萊希特的詩,還有影像,到最後還引用了俄國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我覺得這都是對老舍先生劇作中原有形式美的繼承和發揚,對我們創作者來講,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創作邏輯。但是可能有的觀眾能接受,有的觀眾就有一點點落差。

新京報:你是否也預想過,《茶館》在北京演出勢必要引起爭議?

孟京輝:其實特別正常,去年在烏鎮戲劇節的時候就討論得非常多,這事一年前就已經發生了,包括南京大學、中央戲劇學院,還有學術性的一些期刊都已經發表了,包括老舍研究會也討論了這些東西。後來到了阿維尼翁也引起了主流媒體和他們學術機構之間的大討論和大爭論,對我來講挺開心的。

這部作品能引起大家的爭鳴和討論,在原有的基礎上探討了好多關於藝術、形式美學、劇本文學的延展性和表現形式的先鋒性,甚至到法國這方面的討論其實還挺深刻,包括他們認為中國當代戲劇應該是什麼樣的和不應該是什麼樣的,是集體無意識的,還是一代人的美學戲劇潮流等,我覺得都特別好。

新京報:歷來改編《茶館》都會成為社會性的話題,是否自己要進行心理建設?

孟京輝:我排的時候說實在沒有想到,但是我跟自己說了兩件事,孟京輝,你自己得認真想,第一、你得誠懇,做成什麼樣那是你自己的事兒,但是你的心必須要誠懇。第二個比較重要的事是你得勇敢,你要面對好多別人的目光和別人對你的質疑,甚至是對你的懷疑。

我覺得這兩個答案對我來講是肯定的。我做了那麼多各種各樣的戲劇,現在真的要表達對整個社會、你的生活和你對人的本身的看法,如果不表達就沒有生命的律動了。再就是除了勇敢,還得冒險,還得面對各種質疑和爭議,所以確認了自己的誠懇和勇敢,我內心裡覺得挺踏實的。

新京報:剛才你形容這次的步子邁得大了點,是基於你自身的評判標準?

孟京輝:有的時候步子邁大一點,也是一個藝術創作最真實的狀態,因為《茶館》和別的作品不一樣,不是小改良。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一定要表達自己的東西,有的時候邁開大步你會更踏實,那你就邁大步。這件事可能關乎你的藝術直覺,因為戲劇是個綜合藝術,把各種能量放在一起才能很極致地往前走出那麼一步,我覺得這對中國當代戲劇的發展和前行是有好作用的。

新京報:回望《茶館》這輪演出你怎麼看?

孟京輝:我希望觀賞者和我們創作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態,就是如果老舍先生還能看到我們現在(這樣一個作品),我覺得他真的會默默高興的,因為他的一部《茶館》背後掀起了多少文化的思考和對我們自身的重新認識,包括對於我們整個時代的一種注視,這特別好,沒有壞處。無論從創作者到欣賞者,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擁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

採寫/新京報記者 劉臻

相關焦點

  • 孟京輝版《茶館》:經典重塑,如何與今天對話
    孟京輝版《茶館》劇照 圖:廣州日報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這版《茶館》給老舍經典文本注入新的生命力  其中,凱撒擔任了此次《茶館》的戲劇構作。  經典改編非常容易引發爭議,孟京輝版《茶館》,有觀眾看完後回味無窮,也有觀眾表示「一言難盡」,還有觀眾中途離場。一開場,所有演員身著白衣黑褲的現代裝,坐在舞臺上高低不同的各個空間,以接近吼叫的方式讀出《茶館》中的臺詞,開始了對《茶館》的當代重塑。
  • 孟京輝版《茶館》:重塑經典,要真正與經典對話
    孟京輝版《茶館》劇照對於孟京輝版的《茶館》,沈林表示,他最直接的感受是:肯定有好多人去看,然後期待落空了。他理解人們對於老舍原作形式的忠誠,但他也直率地指出,很多讀者只關注老舍原作的形式,卻沒能看出老舍真正的獨到之處,而孟京輝的改編正是為此做出了新的解讀。
  • 孟京輝在《茶館》裡狂歡
    近兩年,李六乙導演了四川方言版《茶館》(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青年導演王翀大膽顛覆,在一間中學教室裡排演了「殘酷校園」版《茶館》。今年,孟京輝在烏鎮戲劇節排演《茶館》的消息一經傳出,便引起猜測、好奇甚至擔憂:這個先鋒戲劇的領軍人物會弄出點什麼新鮮花樣?會不會「折」在這個戲上?
  • 孟京輝的《茶館》又要開張了,借老舍作品名字,卻有新內容
    這一次則由北京人藝著名演員王斑將它再度搬上舞臺,這也是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奧尼爾的作品詮釋起來並不容易,王斑挑選這個作品對自己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他是否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些疑問也不由得讓人對這部戲有了更多期待。
  • 孟京輝改編《茶館》引爭議,經典能否有多樣化表達?|周末談
    近日,孟京輝版《茶館》在北京完成了首輪演出,但現場觀眾的評價褒貶不一,陷入爭議。老舍先生《茶館》的每一次改編都會成為觀眾關注的焦點,觀眾看《茶館》,也在自1958年北京人藝首演開始,在61年間逐漸變得不再是一次普通觀劇,它更像是一個儀式、一種標識、一次狂歡,這麼一出經典劇目,除了人藝之外,還能不能有更多樣化的表達?
  • 現代神話學丨對孟京輝《茶館》批判的批判
    所以有關孟京輝《茶館》的「批判的批判」,和我對這部作品的藝術判斷沒有關係。我認為這是中國當代劇場,或者說「後戲劇劇場」實踐在國內的最高成就,但這個判斷與本文的話題無關。「現代神話學」正讓我們能夠脫離「所指」去追尋那些「漂浮的能指」,值得關注的是,一部目前累計也許只有幾千人在劇場親歷過的戲劇演出,是如何製造數十萬乃數百萬流量的爭議聲浪的?
  • 孟京輝改編《茶館》不按套路,一開場有人就懵,輪子是啥意思?
    昨天,烏鎮戲劇節開幕,孟京輝執導的《茶館》作為開幕大戲,拉開了這場戲劇狂歡的序幕,而這一版《茶館》本身亦是一場狂歡。孟京輝、《茶館》,這兩個詞的組合吸引了不少人,熟悉孟京輝和熟悉《茶館》的人大概都想知道這個組合會呈現出一個什麼作品。
  • 孟京輝《茶館》遭退票 有觀眾喊:對得起老舍嗎
    新京報11月15日報導  近日,網上曬出一段視頻,疑似孟京輝話劇《茶館》片段。網友評價該片段為「群魔亂舞」,稱現場有觀眾因此退票。該話劇口碑兩極分化,有網友質疑該話劇打著老舍旗號圈錢,但也有觀眾讚賞它具創新精神。
  • 一人分飾多角、多人飾一角,孟京輝版《茶館》為何要模糊角色身份
    2019年11月,孟京輝版《茶館》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此前這部戲已經作為2018年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和73年來首部入圍法國「阿維尼翁IN戲劇節」演出的中國大陸作品與國內外觀眾見面了,但在孟京輝與《茶館》共同的故鄉北京,這齣戲遭遇了少有的「退票」風波。
  • 五部大戲揭幕烏鎮戲劇節,孟京輝導的《茶館》怎麼樣
    開幕大戲《茶館》全球首演「我用《茶館》的最後一個字來歡迎所有人。」說到這裡,孟京輝頓了頓,接著朗聲道,「好!」回應他的是開幕式現場如雷的掌聲。由戲劇節藝術總監孟京輝導演的開幕大戲《茶館》無疑是本屆烏鎮戲劇節的焦點。據孟京輝現場介紹,這齣戲長達3個半小時,並且沒有中場休息時間。
  • 孟京輝版《茶館》引觀眾喊退票:中國人究竟會為什麼樣戲劇買單?
    作者/王滾滾11月13日,姜思達在微博上強力安利「演了20分鐘就有觀眾吵著要退票」的《茶館》。「這演的啥?」「有什麼意義?」是憤怒的觀眾向「改編經典」的嚴厲質問。儘管以先鋒為重要標籤的孟京輝擁有眾多粉絲,他的名字幾乎等同於票房保障,但正如微博網友所言,還有許多觀眾,正是衝著「老舍名作」的魅力,才買票進劇場。
  • 四版導演聊改編,《茶館》是珍品但不是絕品
    如果被前輩精湛的藝術震懾住了,沒有突破,那就是簡單的照葫蘆畫瓢,觀眾會失望」。林兆華開始想了兩套方案,其中一套是寫實的演出樣子。從劇本上,基本恢復老舍先生的原作。他理解老舍先生是想用黑色幽默來結束這個戲,「整個戲是悲劇,但老舍先生用了很多幽默的方式處理,這是他獨特的地方,但這一點怎麼在戲裡表現出來,很難。」
  • 川版《茶館》北京登臺:老舍風味的另一種呈現
    原標題:川版《茶館》北京登臺:老舍風味的另一種呈現 11月30日晚,四川話版經典話劇《茶館》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登臺,此番對於老舍京味名作的「川味」解讀,呈現出《茶館》另一番風貌的同時,在氣質主核上做到了與原作的天然嫁接。
  • 紀念老舍119周年誕辰 《茶館》推出有聲版
    在老舍119周年誕辰紀念日之際,由中國出版集團主辦,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承辦,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老舍研究會、老舍紀念館協辦的「聽名篇·向老舍致敬——《茶館》有聲作品賞析會」在京舉行。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與數字出版部主任、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賴雪梅,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謝昭新,老舍紀念館、老舍研究會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活動。活動還特別邀請到國內著名演員及演播名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李濱以及參與老舍系列作品錄製的唐燁、曲敬國、詹澤等。
  • 新民藝評|誰動了《茶館》的奶酪
    此刻是不是老舍先生的《茶館》已不再重要,《茶館》作品中所蘊含的時代況味,以現代的舞臺方式散發出來,讓我們看到,脫離了現實主義細膩的描述方式,觀眾依然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筆下人物內心的無望,以及命運起伏的悲涼。
  • 老舍經典話劇《茶館》將推出四川話版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記者白瀛)在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之際,老舍的京味兒經典話劇《茶館》將推出四川話版。這部由北京人藝導演李六乙執導、四川人藝演出的作品將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首演,並開啟全國巡演。
  • 第六屆烏鎮戲劇節公布劇目,孟京輝版《茶館》世界首演
    該劇最震撼之處在於,演員們將完全在黑暗中表演,觀眾會沉浸在失明般的身體體驗中。該劇改編自由拉斯·馮·提爾創作和拍攝的同名電影。這是巴斯蒂安·克拉夫特和這位丹麥道格瑪運動導演的第二次邂逅,前一次是在科隆戲劇節上演拉斯廣受好評的著名作品——《狗鎮》。
  • 戲劇專家談:把《茶館》封存在經典裡,那是為它「下葬」
    基於此次孟京輝版《茶館》引發爭議,觀眾的不理解與創作者表達出現的偏差,我們想探討,為什麼老舍先生的《茶館》這麼些年呈現難改編的局面?在對待經典改編時我們又應該抱有什麼樣的態度?1958版北京人藝版《茶館》。劇院供圖其實探討《茶館》為什麼難動是一篇很大的文章,難度在於,創作者的視野與思維方式,能否與老舍達到同樣的高度,這可不是一下子能做得到的。老舍寫《茶館》,其實對於那種落日的餘暉,以及一個時代的沒落走遠後,他仍然對這些人充滿著同情。
  • 四川話《茶館》如何保留老舍味道?導演解讀變與不變
    四川話《茶館》如何保留老舍的味道?  「在這之前,有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就是《茶館》只有北京人藝演過,我們今天終於打破這個不正常的慣例。」11月30日晚,當李六乙導演的四川人藝版《茶館》在北京首場落幕時,曾演過300多場「秦二爺」的藍天野這樣說。
  • 孫潔:充滿「無恥的笑聲」 老舍的《茶館》是喜劇還是悲劇
    《離婚》(1933年)、《四世同堂》(1944—1951年)、《茶館》(1957年)、《正紅旗下》殘篇(1962年)便是老舍每次重拾幽默之筆的階段性代表作。 和這一創作現象相關聯的首先是幽默寫作和自由主義的關係。老舍本人對這個問題有過闡釋。他在《「幽默」的危險》中說:「幽默的人,據說,會鄭重的去思索,而不會鄭重的寫出來;他老要嘻嘻哈哈。假若這是真的,幽默寫家便只能寫實,而不能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