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屋輪候再度延時 公屋排排坐何時到我家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信息

香港公屋輪候再度延時 公屋排排坐何時到我家

2016-08-16 09:02:04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丁文蕾

2016年08月16日 09:0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 

  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公屋輪候申請約有28.83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較上季度的3.9年延長,再創新高。

  房委會解釋,長期累積的供求失衡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公屋新增需求持續上升,房委會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滿足,而土地是最關鍵的瓶頸。香港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如果情況持續,輪候時間或於年底升至4.5年,建議政府物色土地加快建屋,並考慮將工廈改建成臨時居所。

  土地是關鍵瓶頸

  房委會引述《長遠房屋策略》報告指出,若目前所有覓得的土地均如期推出用於建屋,可供未來10年興建約25.5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與目標的28萬個仍有距離,土地成為最關鍵的瓶頸。加上個別項目進度受控制能力以外的因素影響,例如城規會需時商議土地改劃用途、小區異議等,增加公屋供應量有極大困難,無可避免進一步對平均輪候時間造成影響。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房委會並無「魔術棒」,短期內無法加快供應。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郭偉強稱,公屋落成量遠低於公屋輪候需求,估計需增至每年興建3.3萬個單位,才能減少輪候時間。

  公屋仍供求失衡

  房委會發言人稱,一般申請者的最新平均輪候時間已超過4年,情況令人關注。這反映雖然近年特區政府不斷開發公私營房屋用地,但現在公屋仍處於供求失衡的基本格局:需求急增而供應增長短期未能追上。

  房委會方面表示,長期累積的供求失衡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為應對公屋需求,會繼續與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合作,物色土地發展公屋,包括增加已開發地區發展密度、改劃現有土地、開發新發展區等。房委會小組委員會有必要進一步檢視如何把有限公屋資源更聚焦地分配給較有迫切需要的申請者。

  以加大供應解難

  香港《星島日報》稱,特區政府現在到處張羅,不惜見縫插針興建「單幢」公屋。這不是長久之計,而且阻力甚大。私樓業主固然不歡迎附近興建公屋拖低樓價,就算公屋住戶,也不歡迎政府把原先的小區用地改為建屋,剝奪小區設施空間。

  黃遠輝認為,新界東北、洪水橋等發展計劃可提供大量單位,只是每個建屋項目可能會涉及物料及人手短缺等問題,或多或少有延誤風險,輪候時間有可能繼續惡化。他強調,對公屋單位供應量有信心,仍相信可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但最快要到2020年或2021年,公屋單位供應大量增加,輪候時間才可縮短。(俞 曉)

相關焦點

  •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延長 將在2020年開始縮短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延長 將在2020年開始縮短 2016-11-,香港有關居民輪候公屋時間有增無減。香港房委會10月31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約有28.65萬宗,較上季28.83萬宗略減1,8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上季4.1年延長至4.5年。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預期,隨著未來5年將有7萬多個公屋單位供應,輪候時間待2020年後才會逐步降低,但不會放棄3年配屋目標。另外,房委會討論多項縮短公屋輪候措施,原則上同意收緊「富戶政策」。
  •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需等5.5年 創18年來新高(圖)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需等5.5年 創18年來新高(圖) 2018-11《星島日報》報導,輪候公屋時間持續上升,香港房委會最新公布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進一步攀升至5.5年,創18年以來的新高。
  • 香港:公屋平均輪候5.1年,創18年來新高!
    寸土寸金的香港,住房有多緊張?來自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截至3月底,公屋輪候冊有逾27.2萬戶。一般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創高達5.1年,這一數據創下18年來新高,也與政府的「三年上樓」目標相去甚遠。房委會分析從2016年7月至去年6月期間,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分布後指出,在22700戶獲安置的申請者中,有11400戶輪候5年以上,佔總數約50.2%;輪候4至5年的則有4100戶,佔總數約18%;輪候3至4年的有2900戶,佔總數約12.8%。
  •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2020年起將逐步縮短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有關居民輪候公屋時間有增無減。香港房委會10月31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約有28.65萬宗,較上季28.83萬宗略減18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上季4.1年延長至4.5年。
  • 香港房委會:公屋一般申請者最新平均輪候時間5.4年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房委會6日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數字,公屋一般申請者最新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較上次公布的5.5年,稍回落0.1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則為2.9年。資料圖:香港樓宇。
  • 林鄭月娥:「綠置居」不影響公屋輪候
    人民網香港10月12日電(辜雨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表示,施政報告提出以更多「綠表置居計劃」取代出租公屋,對公屋輪候冊影響不大。 林鄭月娥今日解答香港市民對施政報告的提問時指出,「綠置居」出售對象分為兩類,一類為正租住公屋,且收入和經濟條件較佳的居民,讓他們購買「綠置居」,既可騰出原有公屋單位,又可以滿足部分輪候人士需求;另一類則是即將獲編配公屋單位的輪候人士,該計劃的出臺可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
  • 香港公屋:低收入家庭的安身之地
    香港公屋的定位非常明確,就是利用有限的資源為需要住房的香港低收入家庭提供負擔得起的安身之地。公屋價格是廉租的,但是生活絕不廉價。新式的公屋內,商場、學校、養老院等設施和綠化設施更加完善。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公屋政策幫很多香港人解決了住在哪裡的問題。
  •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延至3.4年 申請數目再創新高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延至3.4年 申請數目再創新高 2015-08-08 13:08:40,截至六月底有28.22萬宗申請\資料圖片   中新網8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公屋輪候冊申請數目再創新高,截至6月底有28.22萬宗申請,3個月增加3700人,增長速度略為放緩,但輪候時間持續惡化,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延長至3.4年,按年增加0.4年。
  • 香港公屋制度緣何運作良好
    現今香港不少政商名流,都得益於當年的公屋制度。公開透明違規必懲的公屋制度和規範無疑是香港公屋制度運用良好的法治保障  細緻的房屋條例  現行香港公共房屋包括廉租屋、居屋和房委會下轄的臨時房屋三個類別,前兩者佔公共房屋總數的90%,主要由政府建設,出租給低收入居民。
  • 林鄭月娥稱綠置居基本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10月12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施政報告答問會。  在回答來自議員對綠置居可能會影響市民公屋輪候時間時稱,綠置居除了需要6個星期收回公屋單位並裝修翻新外,基本上不會影響公屋輪候時間。
  • 林鄭月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增加沙田4000個綠置居單位
    觀點地產網訊:10月11日,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發表其首份施政報告稱,政府會縮短輪候公屋時間,日後會推出更多綠置居單位,並指出會將位於沙田火炭的4000個公屋單位,轉成為綠置居出售。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努力增加公屋供應,縮短平均輪候時間
    11月25日,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近期創21年來高位,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5、6年。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上升0.1年,主要由於較早前火炭駿洋邨被用作檢疫中心,以及粉嶺暉明邨被人惡意嚴重破壞導致。今年8月接替黃遠輝出任主席的黃碧如說,任內其中一個目標是要努力增加公屋供應,縮短平均輪候時間。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努力增加公屋供應 縮短平均輪候時間
    觀點地產網訊:11月25日,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近期創21年來高位,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5、6年。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上升0.1年,主要由於較早前火炭駿洋邨被用作檢疫中心,以及粉嶺暉明邨被人惡意嚴重破壞導致。
  • 香港擬推社會房屋共享:讓公屋輪候者「生活得有尊嚴一點」
    香港擬推社會房屋共享:讓公屋輪候者「生活得有尊嚴一點」 澎湃新聞記者 劉暢 2017-09-18 13:37 來源:澎湃新聞
  • 香港放寬申請公屋家庭收入及資產限額要求
    香港房屋委員會14日表示,在2013/14年度,公屋輪候申請人收入及資產限額將分別平均增加6.0%及4.2%,當新限額於4月1日生效後,估計有12.52萬個私人樓宇非業主戶會符合資格申請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14日就2013/14年度公屋輪候者收入及資產限額進行檢討,通過了各類公屋申請人數組別家庭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並於4月1日起生效。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整體上,2013/14年度公屋輪候者收入及資產限額將分別平均增加6.0%及4.2%。
  • 公屋人家的百味人生(說香港)
    香港住房大體上分三類:公屋(政府提供的公共租住房屋)、居屋(類似「限價商品房」)和私樓(商品房)。香港房價高企,目前有超過1/3的香港居民生活在公屋中。  上世紀五十年代,深水埗石硤尾徙置大廈的興建,標誌著香港公屋的誕生。徙置大廈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初,大體上經歷了六代。
  • 香港放寬公屋申請人居港年期規定
    新華社8月1日電:香港房屋委員會今天宣布,由即日起放寬公屋申請人的居港年期規定,即公屋申請人在配屋時,不須一定要居港滿七年,而只要申請人家庭有過半數成員居港滿七年,就可被視作符合居港年期規定處理。房委會發言人表示,近年來有愈來愈多從內地來港的妻子因丈夫離世或離婚,須承接有關的公屋申請,而這些申請常常雖已到期配屋,卻須凍結至其符合七年居港期規定為止。
  • 透視香港公屋制度:一半人口安居的"政府樓"(圖)
    「在香港1/3人住公屋,1/6人住居屋,等於一半人住上了政府樓,你想想還能有多少住房問題?」面對記者,香港特區政府現任教育局局長、前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滿臉笑容地反問。這種自豪感被傳遞到現任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的臉上,「公屋堪稱香港社會穩定的最重要因素,而且在未來的5~10年內角色不會變。」
  • 四成香港人租房住 三成人口租住政府公屋
    三成人口租住公屋  「香港的房價太高了,我們是買不起的。好在政府有公屋,我家40來平方米,月租1000港元出頭,已經很好了。」張先生一家4口人,住在位於九龍觀塘的公屋裡。他對自己的居所非常滿意,「位置並不偏,離地鐵站很近,樓下就有商場和餐廳,生活很方便。」
  • 鄭汝樺:香港公屋「小小一塊瓦 大大一片天」
    香港公屋開始要追溯到1953年一場大火,火災後約有五萬災民需要安置,當時政府臨時建了一些很簡陋的災民安置房,一家幾口擠在一個房間內,公用衛生間,在家門口做飯。這樣的安置房,災民繳納少許租金就可入住。到了70年代,香港政府出臺了一個為期十年的建樓計劃,在此基礎上,逐步地發展成為一個公共房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