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委會:公屋一般申請者最新平均輪候時間5.4年

2020-12-13 騰訊網

中新網8月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房委會6日公布最新公屋輪候數字,公屋一般申請者最新平均輪候時間為5.4年,較上次公布的5.5年,稍回落0.1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則為2.9年。

資料圖:香港樓宇。中新社記者 謝光磊 攝

房委會表示,截至2019年6月底,約有1479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8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而在2019年3月底,約有1463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83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反映在過去3個月間,一般公屋申請宗數略增,但平均輪候時間則稍縮短至5.4年。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香港公屋申請逾26萬 一般申請者平均要等5年半
    近日,香港房委會公布,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有26.76萬宗公屋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仍維持在5.5年的高位,繼續落後於「三年上樓」的目標。非長者一人申請逾11萬根據房委會公布的最新輪候數字,截至2018年12月底,約有15.02萬宗一般公屋申請,非長者一人申請個案約11.74萬宗,共有26.76萬宗,較2018年9月時的26.77萬宗申請減少100宗。
  • 香港:公屋平均輪候5.1年,創18年來新高!
    寸土寸金的香港,住房有多緊張?來自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截至3月底,公屋輪候冊有逾27.2萬戶。一般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創高達5.1年,這一數據創下18年來新高,也與政府的「三年上樓」目標相去甚遠。據房委會分析,於前年7月至去年6月期間,約2.2萬獲安置公屋的申請者中,有約1.1萬戶輪候5年以上,佔總數約一半。
  •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延長 將在2020年開始縮短
    ,香港有關居民輪候公屋時間有增無減。香港房委會10月31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約有28.65萬宗,較上季28.83萬宗略減1,8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上季4.1年延長至4.5年。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預期,隨著未來5年將有7萬多個公屋單位供應,輪候時間待2020年後才會逐步降低,但不會放棄3年配屋目標。另外,房委會討論多項縮短公屋輪候措施,原則上同意收緊「富戶政策」。
  • 香港公屋申請輪候時間2020年起將逐步縮短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有關居民輪候公屋時間有增無減。香港房委會10月31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約有28.65萬宗,較上季28.83萬宗略減1800宗。但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由上季4.1年延長至4.5年。
  •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需等5.5年 創18年來新高(圖)
    《星島日報》報導,輪候公屋時間持續上升,香港房委會最新公布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進一步攀升至5.5年,創18年以來的新高。香港公屋聯會對於輪候公屋時間持續上升表示非常憂慮,預計很大機會稍後突破6年,令「3年上樓」淪為「6年上樓」,基層市民上樓變得遙不可及。香港樓宇密集,大片住宅樓錯落有致。密集而高聳的建築形態和城市空間已成為香港令人驚嘆的鮮明特徵,因而被人稱作「石屎森林」。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努力增加公屋供應,縮短平均輪候時間
    11月25日,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近期創21年來高位,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5、6年。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上升0.1年,主要由於較早前火炭駿洋邨被用作檢疫中心,以及粉嶺暉明邨被人惡意嚴重破壞導致。今年8月接替黃遠輝出任主席的黃碧如說,任內其中一個目標是要努力增加公屋供應,縮短平均輪候時間。
  •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延至3.4年 申請數目再創新高
    香港公屋輪候平均延至3.4年 申請數目再創新高 2015-08-08 13:08:40,截至六月底有28.22萬宗申請\資料圖片   中新網8月8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公屋輪候冊申請數目再創新高,截至6月底有28.22萬宗申請,3個月增加3700人,增長速度略為放緩,但輪候時間持續惡化,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延長至3.4年,按年增加0.4年。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努力增加公屋供應 縮短平均輪候時間
    觀點地產網訊:11月25日,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近期創21年來高位,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升至5、6年。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碧如接受香港媒體專訪時表示,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上升0.1年,主要由於較早前火炭駿洋邨被用作檢疫中心,以及粉嶺暉明邨被人惡意嚴重破壞導致。
  • 香港公屋輪候再度延時 公屋排排坐何時到我家
    (房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香港公屋輪候申請約有28.83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較上季度的3.9年延長,再創新高。  房委會解釋,長期累積的供求失衡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公屋新增需求持續上升,房委會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滿足,而土地是最關鍵的瓶頸。香港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出,如果情況持續,輪候時間或於年底升至4.5年,建議政府物色土地加快建屋,並考慮將工廈改建成臨時居所。
  • 香港輪候公屋最長達8年 港府擬加快回收單位
    人民網10月2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年香港市民對公屋的需求殷切。房委會消息人士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輪候冊共有8.9萬宗申請個案,當中約1.12萬宗已輪候3年或以上,有600宗申請更輪候5年或以上,最長更達8年之久。
  • 香港公屋、居屋最新消息
    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 香港新移民互助文明社群 公屋輪候時間漫長,但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去年度情況或更甚。
  • 香港公屋:低收入家庭的安身之地
    香港房屋署署長陳鎮源說,目前公屋平均租金約為同地區市場價的1/4,相當於每收1元租金,政府就要補貼3元。   香港公屋的月租由220港元至3370港元不等,平均為1320港元,超過六成租戶每月租金低於1500港元。租金中已包括差餉、管理費和維修保養費用。對於暫時遇到經濟困難而無法負擔公屋租金的租戶,房委會有一個「租金援助計劃」。
  • 鄭汝樺:香港公屋「小小一塊瓦 大大一片天」
    「現在我們有一個特定的政策目標:不能負擔私人市場租金的香港居民,我們承諾他們申請公共房屋,平均三年就可以上樓(香港稱入住公屋為「上樓」)。」談到此,鄭女士的自豪溢於言表。  輪候制度高度透明、人性化  申請公屋,首先須有香港永久居民資格,其一半家庭成員也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其次是月收入限額、資產限額。
  • 香港房委會擬收緊富戶政策 以騰出更多公屋
    中新網12月7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為加快香港公屋輪候冊流轉速度,香港房屋委員會計劃收緊「富戶政策」,消息指出,房屋署建議公屋住戶入息和資產限額放寬為四倍和91倍,但租戶只要超出入息和資產「兩大支柱」的其中一項,就被「踢走」,若租戶擁有私人住宅物業,不論是否住滿10年,同樣「無得留低」。
  • 香港試水老人免租金居住計劃:近30萬人等公屋,無房者如何安家?
    但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一項研究則指出:1977年香港的《老人服務綠皮書》雖以「社區照顧」作為安老服務發展的目標,但在社區照顧配套仍未完善的情況下,大大加重了安老院舍的負擔。上世紀80年代,輪候安老院宿位的時間長達7年,私營安老院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截至上世紀90年代初,香港私營安老院數量已達400多間。
  • 香港公屋制度緣何運作良好
    現今香港不少政商名流,都得益於當年的公屋制度。公開透明違規必懲的公屋制度和規範無疑是香港公屋制度運用良好的法治保障  細緻的房屋條例  現行香港公共房屋包括廉租屋、居屋和房委會下轄的臨時房屋三個類別,前兩者佔公共房屋總數的90%,主要由政府建設,出租給低收入居民。
  • 香港放寬申請公屋家庭收入及資產限額要求
    香港房屋委員會14日表示,在2013/14年度,公屋輪候申請人收入及資產限額將分別平均增加6.0%及4.2%,當新限額於4月1日生效後,估計有12.52萬個私人樓宇非業主戶會符合資格申請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14日就2013/14年度公屋輪候者收入及資產限額進行檢討,通過了各類公屋申請人數組別家庭的入息及資產限額,並於4月1日起生效。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整體上,2013/14年度公屋輪候者收入及資產限額將分別平均增加6.0%及4.2%。
  • 香港房委會公布2個綠置居項目 面積最小房屋僅14平
    中新網3月7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近日,香港房委會宣布將2個分別位於柴灣及青衣的公屋發展計劃,轉為「綠置居單位2019」項目,分別提供828及2868所房屋,預計可於2022年第4季度及2023年第3季度入住。
  • 香港房委會擬更改居屋申請方式 下期或增網上申請
    中新網7月27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房屋委員會擬更改沿用40年的居屋申請方式,房屋署署長應耀康26日透露,房委會正研究在居屋引入網上申請及繳費,市民最快明年可網上遞交居屋申請表。身兼房委會主席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稱,房委會將跟進研究進一步收緊居屋轉售限制。據報導,房委會26日舉行公開例會,房屋署署長應耀康在會上透露,正積極研究電子資訊化,並擬於下期居屋項目增設網上申請,申請者無須親身交表,可利用網上系統交表及繳費。
  • 香港5年內落成7.5萬個公屋單位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導,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25日表示,未來5年預計新建租住公屋單位達7.5萬個,會密切留意公屋的需求,以作出適當的調整。鄭汝樺表示,未來5年,預測的新建租住公屋量合共約75000個單位,即平均每年約15000個單位。連同每年預計收回的現有公屋單位,房屋委員會估計這個建屋量足以維持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約3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