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很多習慣,
但這些看似日常的好習慣,
到底對不對?健不健康呢?
怕米淘不乾淨,反覆使勁搓
有數據顯示:用力淘洗大米2次,其中的維生素會損失40%左右,無機鹽損失15%左右,蛋白質損失10%以上。
大米中含有的一些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無機鹽,主要存在於米粒的外層,如果反覆淘洗或者用力搓洗、攪拌,容易使大米表層的營養素流失,會隨著淘米水一起被倒掉,造成營養的損失。
正確做法
一般來說,洗米時輕揉淘洗1~2次就好了。若買的是散裝大米或陳米,可能米中有蟲和沙,就要認真淘洗了;用冷水淘洗,會減少大米表層的營養素流失。
煲湯時間越長越有營養
很多人都覺得,煲的時間越長,湯就會越有營養!
實際上,湯裡的營養少的可憐。營養主要來自「原料」——蔬菜、肉、各種配料。原料中的非水溶性營養素,如蛋白質,膳食纖維,90%~93%會留在原料中,湯內含量不足10%。
煲湯的時間越久,反而會越有害。原料中的水溶性的營養素,如維生素C、胺基酸等營養素,經過長時間的煲煮,會遭到破壞。煲的時間越長,蛋白質變性越厲害,營養素也被破壞得越多。而且煲湯時間過長,還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增加痛風的風險。
正確做法
海鮮或青菜湯煲湯時間:半小時以內;魚湯:一小時左右;雞湯或排骨湯:1~2小時;燉骨頭湯或豬蹄湯:不超過3個小時。
資料:申工社
編輯:奚宇軒
楊浦區融媒體中心
往 期
推 薦
【來源:上海楊浦】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