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你自己親手下過麵條,是不是大廚都無所謂,原因只有一個,容易煮熟,好吃勁道一點而己。
煮麵條和煮水餃是一個道理,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我們去水餃店吃水餃時,如果不考慮餃子餡和蘸料的因素,最好吃的餃子是什麼餃子呢?當然是頭湯水餃。所謂頭湯水餃就是第一鍋水餃,為什麼?因為第一鍋水餃中的水最清,煮出來的餃子最好吃。下麵條也是同理,特別是吃熱乾麵,愛吃熱乾麵的人知道,熱乾麵不是湯麵,吃之前要在沸水中燙熱燙熟再加調料,燙熱乾麵是在一大鍋開水中燙的,燙久了後鍋中的水就變得渾濁,熱乾麵就很難吃,所以大家都喜歡吃清水燙出來的熱乾麵。
為什麼麵館裡一般都是用水煮麵然後放高湯裡?
麵條的主要成分是麵粉和澱粉,麵條遇水後會有部分麵粉和澱粉溶解在水中,清水反覆煮麵條後就會慢慢地變得渾濁、濃稠,水的穿透力大大降低,麵條很難煮熟,同樣的道理,高湯比清水濃度有高很多,用高湯煮麵條會使麵條的表面迅速糊化,濃稠的高湯很難穿透麵條內部,煮出來的麵條會很難吃,同時,本來味道很純正的高湯被麵條中的麵粉中和後,高湯的口感和味道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失去了高湯的作用。
先用水煮麵條,撈出後再加高湯的好處
清水把麵條煮熟後,麵條表面的粉灰和澱粉已被溶解到清水裡了,整個麵條從內到外煮熟後變軟糊化,後加入的高湯不會摻雜其它的味道,也不會繼續溶解麵條中的粉質,從外能上就能看出高湯沒什麼變化,麵條和高湯都有獨立的相對味道,對於麵館來講,雖然在工序上是分兩次操作,實際在時間上要更省時一些,同時不影響高湯的品質。
民間有一句俗語,「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這句話用到這裡也許不恰當,但也真是事實,任何麵館都不會做這種吃虧又不討好的事,用高湯煮麵條本來就比用清水煮麵條的時間要長,而且煮過一次兩次麵條後,這一鍋高湯基本上就廢了,而用清水煮麵條時間短,那怕清水反覆使用後,即便是越煮越渾濁濃稠,可以倒掉重新換水。
小結:
煮麵條的方式有很多種,無外乎是清水面,湯麵,拌麵,清水面顧名思義,要求麵條滑爽,湯汁清透,下麵條時儘可能水量大一些,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水要寬一些,湯麵是專門針對手工擀麵而言的,要的是那種麵條中的麵粉和澱粉與水混合後,湯汁有一種黏稠又濃鬱的效果。拌麵、涼麵和熱乾麵則只需通過水質把麵條燙熟燙熱,用其它介質給麵條調味。所以「麵館裡一般都是用水煮麵然後放高湯裡」。
第一、可以節省煮麵條的時間,因為清水比高湯的穿透力強,麵條熟得快不糊湯,水煮久了換水方便沒損失。第二、高湯煮麵條費時又很難煮熟,並且高湯製作不易,煮過麵條後這鍋高湯就浪費了。第三、調味方便,高湯具有基礎的營養和味道,還可以根據每個人的飲食習慣分別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