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這三個縣,解放後曾經是地級專區,其中一個現已成為市轄區

2020-12-25 王之野

1949年底成都解放,1950年1月,四川省被撤銷,設立了川南、川北、川西、川東四個行署區,直到1952年9月,才將這四個行署區合併,恢復了四川省。新恢復的四川省在1952年共轄兩個省轄市、16個地級專區,這裡面有3個後來被撤銷,並且再也沒恢復地級建制,專署駐地也就此變成了單一的縣城(其中一個現在已被劃為市轄區)。今天筆者就帶大家重溫這段歷史,看看哪個被撤銷最可惜。當然,在正文開始前,筆者還需說明,本文就不再論述曾經屬於四川省、現在已是重慶管轄的縣市了(如江津等地)。

溫江地區被撤銷。南北朝時置溫江縣,此為溫江建置之始。隋代曾將溫江改名為萬春,唐代又復名溫江。明清時,溫江屬四川省成都府管轄。1950年四川撤省後,溫江縣屬川西行署(行署駐成都),並成立溫江專區,管轄溫江、郫縣、雙流等12個縣,專署駐溫江縣。1952年,川西行署併入新恢復的四川省,繼續設立溫江專區。1953年,因眉山專區被撤銷,其管轄的部分縣改由溫江專區管轄,溫江專區所管轄的縣,史無前例的達到了18個,這也是溫江歷史上,管轄區域最多的時候。

1968年,溫江專區改為溫江地區,地區行署駐地仍設在溫江縣。1983年全國範圍內開始撤地設市,按照這個趨勢,溫江本來遲早應該成為地級溫江市的,但無奈溫江離成都實在太近了,難以想像在成都旁邊會出現一個地級市,這將壓縮成都的空間,不利於成都的發展,因此,1983年溫江地區被撤銷,原溫江地區所管轄的12個縣包括溫江縣在內,全部改歸成都市管轄。

溫江區

2002年,溫江撤縣設區,成為成都市溫江區。筆者認為,溫江歷史上就是縣的建制,尤其是自溫江建置以來至民國初年,成都無論是叫蜀郡也好,成都府也罷,溫江都屬成都管轄,歷史淵源再加上距離如此之近,溫江由成都管轄自是理所當然。而且,畢竟成都是副省級城市,溫江劃區後,福利上的待遇,財政、政策上的扶持,軌道交通的建設,與以前自是不同,跟著成都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溫江人對故鄉溫江的感情擺在那,還記得溫江專區時的輝煌,很多老溫江人到現在都叫五醫是專區醫院,這大概也是對溫江歷史上最輝煌時期的緬懷把。

大竹專區被撤銷。秦國滅古蜀國後,在今天的川東北置宕渠縣。南北朝時,南梁從宕渠縣析置鄰山縣,縣治在今天的四合鄉。700年,武周從宕渠縣析置大竹縣(因產大竹得名),唐末大竹又被併入鄰山縣。南宋時,恢復大竹縣建制,從此,大竹縣的建制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1949年12月,大竹縣解放。1950年1月,四川撤省後,大竹縣屬川東行署(行署駐重慶),並成立大竹專區,管轄大竹縣、鄰水縣、廣安等6個縣,專署駐地設在大竹縣。1952年,川東併入四川省,繼續設立大竹專區。1953年,大竹專區被撤銷,大竹縣改歸達縣專區管轄。

大竹縣

在這裡,筆者有必要說一下達縣。歷史上也有達縣專區,但本文所說的三縣中,不包括達縣,這還要從達縣的建制調整說起:1950年設立達縣專區,後改為地區。1993年,達縣地區、達縣改名為達川地區、縣級達川市。2000年,達川地區撤地設市,成立地級達川市,原縣級達川市改為通川區。所以,現在的達川其實就是老達縣,自然與本文說的三縣不同。

而大竹歸達縣專區管轄,在歷史上也是有淵源的,畢竟大竹歷史上幾乎就一直是縣的建制,而達州古代就基本是州、郡級別。清代達州還成為直屬省的直隸州,後來達州又改為綏定府,達縣是府城,大竹也歸綏定府管轄。所以,達州的地位歷來就一直高於大竹,大竹由達州管轄也是應該的。

當然,大竹畢竟是老專區行署駐地的底子,現在經濟總量在達州各區縣中排名第一,號稱川東北第一縣。不過,放到全省範圍看,大竹提升空間還很大,現在大竹正準備撤縣設市,相信大竹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茂縣專區被撤銷。漢武帝時置汶山郡,此後的建制多有變化,唐代先是改汶山郡為會州,後又改會州為茂州。明清仍置茂州,雍正年間,茂州升為直隸州。民國廢州、府,降茂州為茂縣。1950年1月茂縣解放,茂縣屬川西行署,並設立茂縣專區,專署駐茂縣。1952年,茂縣專區改屬四川省。

茂縣

1953年1月,撤銷茂縣專區,設立四川藏族自治區,茂縣是區府所在地。1954年,自治區治所由茂縣遷到了刷經寺(今紅原縣刷經寺鎮),1955年,自治區改名為阿壩州,1958年,州府又遷到馬爾康。而茂縣則歷經合併、改名等調整,直到1987年才恢復茂縣。現在的茂縣正準備撤縣設市,相信茂縣會抓住這個機遇,在不久的將來,會給大家呈現一個各項服務更完善、更宜居的特色旅遊城市。文/澹臺卓爾

註: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四川曾有三個以縣為名的地級單位,其中一個整體劃歸重慶
    四川省復設後,四川省境內有三座以縣為名的地級專區,你知道是哪三個嗎?茂縣專區成立於1950年,隸屬於川西行署區,下轄6縣。1952年四川省復設後隸屬於四川。1953年1月,茂縣專區改為四川省藏族自治區,駐地為茂縣。茂縣專區是四川省存在時間最短的以縣為名的地級單位。
  • 建國後,廣東這幾個縣從廣州市劃出,其一成為地級市
    民國時期,廣州曾是我國革命的中心,1921年廣州市成立,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建制市,1949年10月14日廣州市解放。廣州市解放後為廣東省人民政府駐地,但由中央政府領導為直轄市,1954年才又降為廣東省省轄市。建國初,廣州市面積很小,轄區僅為今越秀、荔灣、海珠、白雲等地,今廣州市域為七十年政區演變的結果。
  • 四川這一座位於高原深山的小城,曾經相當於一個地級城市
    四川的高原地區,主要位於阿壩、甘孜、涼山三個州。其中,尤其是阿壩州和甘孜州兩地,是川西高原的主要組成部分。阿壩、甘孜面積巨大,但縣域數量和總人口卻非常稀少。在這一片面積廣大的區域內,目前還沒有產生一座地級市。
  • 四川最北的市轄區,城鎮建成區面積只有約2平方公裡
    市轄區作為地級市的城區,一般都是人口眾多、城鎮較大、商貿繁盛。然而並非所有的市轄區都有大城市的風範,有的遠郊市轄區看起來就像一個小縣城或小城鎮,比如今天要說的四川省地理位置最北的市轄區——朝天區。朝天區隸屬於廣元市,是該市三個市轄區之一(利州、昭化、朝天)。
  • 河南省的陳留專區,曾經管理9個縣,為何淪為了一個鄉鎮?
    當時,謀士酈食其告訴劉邦:「陳留雖小,卻是天下要衝,四通五達之地。」陳留郡曾經是中原大郡,建議於漢武帝時期。當時,陳留郡一口氣下轄了陳留縣、小黃縣、成安縣、寧陵縣、雍丘縣、酸棗縣、東昏縣、襄邑縣、外黃縣、封丘縣、長羅縣、尉氏縣、傿縣、長垣縣、平丘縣、濟陽縣、浚儀縣等17個縣。管轄區面積非常大,大約包括了現在的開封市和新鄉市、周口市、商丘市的部分地區。
  • 重慶一區,曾是四川地級市,如今成為三峽最大移民區
    在上百年前,松江府的人們也不會想到,所下轄的上海縣會「逆襲」成為全世界知名城市,而松江府則成為上海市所下轄的一座市轄區。滄州泊頭市也從一個沿河小鎮不斷發展,成為一座縣市。甚至是曾經的地級市巢湖,也會因為發展問題被「降級劃分」。說到「降級」就不得不提一座城市,這座城市曾經也是一座地級市,因為一項水利級工程,經過重新劃分,「降級成區」。這座城市就是重慶市萬州區。
  • 建國初,川東行署區轄有哪些地方,僅這幾個縣現屬四川?
    四川,古為巴、蜀,因兩宋有「川峽四路」而得名「四川」,元朝正式建省。歷史上,四川省一直以「四川盆地」為中心,但明清及民國時四川省轄區與今四川還是存在較大的區別,其中明朝時四川轄有今重慶、貴州西部等地區,民國時今四川西部設為西康省。
  • 建國後,開封市境內撤銷了四個縣,一縣與開封同名,一縣曾設專區
    開封,位於河南省中東部,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現為河南省地級市,歷史悠久,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開封歷史悠久,市境為華夏先民自古繁衍生息之地,古縣眾多,建國後市境內先後撤銷了四個縣,全都歷史悠久,其中一縣以開封為名,一縣建國初曾設專區,兩縣撤銷後合併。
  • 浙江解放後設有九個市,其中縣級市有六座,現僅一座仍為縣
    目前浙江省有建設城市三十一個,其中地級市十一個(包括兩個副省級城市),縣級市二十個,但建國初期,浙江只有九個建築制市,其中杭州、寧波、溫州為省轄市(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其餘六個縣級市分別為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和蘭谿市,1949年4月20日晚,人民解放軍開始渡江作戰,迅速解放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蘇南各地,進入浙江境內,1949年5月3日,浙江省省會杭州被解放,5月15
  • 潮汕三個市如果合併成一個市,會不會發展的好一點?
    潮汕三個市的歷史:潮汕三個地級市分別是:潮州市、汕頭市、揭陽市,而潮汕三個地級市在新中國初期卻都為汕頭專區、汕頭地區的一部分。1.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開始設置了廣東省潮汕專區,「潮汕」這個名稱在新中國初期其實就已經正式出現了,成為正式的地名;2.1952年,廣東省潮汕專區改名為廣東省粵東行政區;3. 1956年設置汕頭地區,轄境包括今天的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5個地級市;
  • 湖北省曾經面積最大的地級單位,今被拆成三個地級市
    襄陽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地處漢江中遊,為湖北省地級市。襄陽歷史悠久,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江穿城而過,襄陽、樊城隔江相望,二城在歷史上都曾經是軍事與商業重鎮,襄陽更是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兵家必爭之地。襄陽,西漢時設縣,因位於襄水之陽而得名,歷史悠久。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遷荊州州治於襄陽,襄陽之後歷代都為府、道、州、路、縣治所。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年設襄陽專區,專署駐地襄陽縣,下轄襄陽、棗陽、洪山(由隨縣、棗陽、宜城、鍾祥4縣析置)、宜城、南漳、保康、谷城、光化等8縣。
  • 錦州代管一縣市厲害了,曾經成為地級市,被譽為「遼西明珠」
    曾經在建國初期這裡還作為遼西省的省會,有著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在它所代管的一個縣市,最近也有著不錯的發展。這就境內唯一的一個沿海城市——凌海市。這座城市位於錦州市中心東北側,距離市區僅有20公裡,城市發展很大程度會受到錦州的影響。
  • 我國有哪些地級市的縣比較多?河北省有三個,西藏有一個
    河北省面積約19萬平方公裡,轄11個地級市,縣和縣級市的數量多達120個,這還不包括47個市轄區。河北省的地級市並不多,這就意味著河北省有些地級市下轄的縣比較多。比如河北省最南端的邯鄲市,是戰國時趙國國都,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就生於邯鄲,其父嬴子楚時在邯鄲做人質。邯鄲因為歷史上的成語典故非常多,稱為成語之都。
  • 我國有5座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東莞位列其中,另外四個是哪?
    我國有5座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東莞位列其中,另外四個是哪?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我國地域遼闊,物廣豐富,有960萬平方公裡,有56個民族,光是城市數量就達到六七百個。這次心心要說的是我國不設市直轄區的地級市,總共有五個,東莞位列其中。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其實俗稱就是「直筒子市」,也就是身為地級市,但是不設市轄區,而是直接下轄鄉、鎮、街道。
  • 貴州第一縣:人口超很多地級市,史上名人個個頂呱呱!
    我國人口排名前三的大省是廣東省、山東省及河南省, 中國有二千多個縣級行政單位,平均人口為每縣50多萬人,因此一般把人口規模在40——70萬的縣成為中等縣,但事實上某些縣的人口規模竟然達到100萬以上,這些縣被稱為人口大縣或第一縣。
  • 特立獨行的幾個地級市,不設區也不設縣,轄區內全是鄉和鎮
    二線城市想成為一線,縣城想成為縣級市等等。而地級市普遍都劃區,並且分管多個縣城。可就是有這麼五個地級市,沒有區也沒有縣。廣東省的東莞市,東莞在廣東省內位列第四。處於珠江三角洲經濟圈,與深圳共同發展,不同於創新為主的深圳,東莞更致力於服務業發展。下轄4個街道28個鎮,無區無縣。
  • 江蘇一縣市有福了,有望併入南京,成為「新城區」
    句容市就是鎮江市代管的一個縣級市,句容市的地理位置很好,東面是鎮江市區,西面就是南京市,是當之無愧的南京的東南門戶,是南京都市圈的縣級城市,一直都有「南京新東郊」的美稱。很多人也都在說,句容市有望在將來併入南京,成為南京的一個「新城區」。
  • 建國後江蘇有四個地市分家,看看哪個最成功
    此後,出於管理、發展的目的,江蘇也是不斷在調整地級行政區劃,共有四個地級行政區因此分家,現總結如下,看看哪個分家最成功:一、常州從鎮江專區分離建國後,在1954年,泰州曾脫離揚州成為省轄市,但在1958年又改屬揚州專區。1983年,揚州撤地設市,成立地級揚州市,代管縣級泰州市。1996年,泰州從揚州脫離,成立地級泰州市,由揚州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四個縣級市也改為泰州代管,兩地自此分家。揚泰分家後,兩地經濟發展水平半斤八兩,在省內同屬中遊,當然,分家的箇中滋味,也只有兩地人才說的清楚。
  • 四川這三個城市曾經都屬於成都「三州」,如今都已經改名
    一百多年前,成都府下轄三州十三縣,這種格局,也為當代成都的區劃奠定了基礎。成都現在的轄區範圍,大部分其實都屬於曾經的三州十三縣區域。其中,舊成都下轄的三個州,分別叫做漢州、簡州、崇慶州。當時的這三個州,和現在成都代管的五個縣級市一樣,一方面由成都管轄,一方面自主權和地位又高於周邊的縣半截。可以說,當年舊成都的三個州,差不多等同於成都外圍的三個副中心。
  • 把明清時府州所轄範圍與今天地級市相對比,河南哪些地方變化較小
    而對於河南省內,明清時的各府、直隸州所轄的縣與今天各地級市所轄縣相比變化就特別大了,這當然是由於民國初年把明清以來的府、州撤銷,以及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經濟發展設立新的地級市,以及和河北、山東兩省進行跨省區劃調整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