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月20日訊當地時間1月19日,2018年「中國-歐盟旅遊年」開幕式在義大利威尼斯成功舉辦。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出席開幕式並以「中歐旅遊可持續發展:理性與邏輯」為題致閉幕辭。戴斌表示,旅遊正在改變世界,也在改變中國和歐洲。中國旅遊研究院注意到旅遊領域中不斷增加的跨國投資和商業存在,加上遊客的消費,必然帶來旅遊與經濟社會之間多元而廣泛的互動,並對就業、環境、大國關係乃至文明演化帶來深刻的影響。
數據顯示,2017年,首站訪問歐洲的中國公民已經超過了600萬人,考慮歐洲以外地區來這裡的中國遊客,以及一次旅遊會到訪多個國家的現實,估計匯總起來的數據會超過1200萬人次。義大利、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奧地利、希臘、比利時、葡萄牙、波赫、塞爾維亞等,特別是去年與中國互辦旅遊年的瑞士和丹麥,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在中國民眾中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並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出境旅遊目的地。
戴斌表示,中國與歐洲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而且是未來的希望,人民之間的友誼與和平是最重要的。事實上,歐洲正在向中國遊客釋放更多的善意,對現實中的非原則問題給予了理解與寬容,以越來越有效的政治智慧和專業能力耐心細緻地保持中歐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戴斌希望歐洲各國的籤證申請能夠更加便捷,希望歐洲各國進一步加強對遊客人身和財產安全的保護,希望更多的公共和私營機構採用「歡迎中國(WelcomeChinese)」標準,為遊客提供中文導遊、中文標識和解說系統、中文菜單、中文資訊、網際網路接入和銀聯卡(UnionPay)、微信等服務友好介面。
戴斌說,習近平主席倡議的「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互連互通和人心相通,讓沿線國家的旅遊合作更加緊密,跨越國境的旅行越來越便利。中歐旅遊年將會助推民眾之間更加頻繁地往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歐洲朋友來中國。
戴斌透露,長江、長城、兵馬俑、熊貓、京劇和功夫固然是中國。北京CBD、上海浦東、廣州的小蠻腰、重慶兩江口、深圳華強北為代表的現代與時尚也同樣是中國。希望歐洲朋友們來中國的時候,能夠多體驗當代中國人的現實生活,可以去精品店、超市、菜市場,可以去博物館、電影院、戲劇場,可以去酒吧、茶館和夜市,甚至可以在廣場上和中國大媽一起跳跳廣場舞……
「事實上,相對於那些旅遊手冊上的景點,遊客更加強調對城市生活方式的體驗,目的地則成為本地居民與遊客共享的生活空間。」戴斌說,「展望未來,我們堅信中歐旅遊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人民對美好旅遊生活的嚮往不會改變;旅遊業對於效率和品質的承諾不會改變。」
(伍策 一丁)
[責任編輯:趙豔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