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霧山美景。
進入初冬,嚴寒來襲,光霧山的紅葉已逐漸凋零。11月18日,南江「七彩長灘·醉美玉湖大酥肉節」在正直鎮火熱開幕,近6萬遊客共享饕餮盛宴,與正直鎮毗鄰的鳳儀鄉,再過幾天就將迎來首屆「鳳柑節」。
行走在南江,處處皆美景。光霧山、米倉道和眾多其他景點,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盤,鑲嵌在南江的青山綠水之間。近年來,南江縣堅持生態立縣、著力綠色崛起,全域旅遊發展態勢強勁,旅遊經濟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2016年,接待遊客71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7.6億元;今年上半年,接待遊客39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3%、24%。
發展向旅遊聚焦,新理念引領全域旅遊
南江縣始終堅持「生態立縣、旅遊強縣、綠色崛起、同步小康」發展路徑,努力走出一條環境與發展相協調、質量與效益相統一、開發與保護並重的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之路。
一批提綱挈領的重大規劃繪製了藍圖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啟動全域旅遊規劃編制。與中山大學旅遊規劃設計院深度合作,邀請國內外著名旅遊設計大師完成《光霧山旅遊區旅遊發展整合提升規劃》,作為旅遊產業發展上位規劃;聘請四川大學旅遊學院專家為南江旅遊顧問,全程參與指導南江旅遊產業發展和光霧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加快光霧山旅遊區重點片區控制性詳規和修建性詳規編制,科學指引旅遊產業發展方向。
一批中外馳名的品牌創建提升了影響
堅持把旅遊品牌創建作為推動旅遊產業發展首要任務,成功創建光霧山、米倉山、玉湖長灘、雲頂茶鄉等4個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擁有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8個國字旅遊資源品牌;啟動了九龍山·紅魚湖水利風景區和斷渠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
一批行之有效的管理創新激發了活力
成立雲頂茶鄉旅遊區管理委員會和玉湖長灘旅遊區管理委員會,全部A級旅遊景區實現有機構管理、有公司經營。成立景區執法大隊,嚴厲打擊破壞景區生態資源行為,規範景區建設和經營行為,累計處理各類違法違規行為500餘起,做到既保證快速發展,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以管理促保護、以保護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的成效得到彰顯。
美麗的小巫峽風光。
交通為旅遊開道,新構架連通全境旅遊
幾天前,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了巴陝高速建設情況,這條穿越光霧山景區的交通大動脈,將帶領南江旅遊駛上快車道。
近年來,南江著力構建「內暢、外達、便捷、高效」的旅遊交通體系,打造聯動全省、連通全國、連接世界的國際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目前,「外聯大通道」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巴廣鐵路、巴廣高速、巴陝高速過境南江,成功融入成都、重慶、西安3小時旅遊圈;區域內部,累計新建和改造旅遊幹線、環線公路共300餘公裡,景區內部路網日趨完善。
產業向旅遊匯集,新業態覆蓋全業旅遊
培育「大企業」做強經營主體。引進陝旅集團、宏盛集團、巴運集團、中國扶貧開發有限公司等國內知名企業合資建設,推進光霧山旅遊綜合開發,加快觀光車、索道、酒店、滑雪等遊客參與性項目的建設,變門票單一收入為經營性多元收入,總收入年均增長30%;實施「大營銷」拓展客源市場,形成全域抓營銷的濃鬱氛圍;舉辦「大節慶」激活旅遊消費。以光霧山紅葉為主題,連續成功舉辦十四屆中國·四川光霧山紅葉節,成為2017年四川紅葉生態旅遊節主會場。先後承辦環中國自行車賽、國際自駕遊交易博覽會等國際國內大型賽事活動。定期舉辦光霧山杜鵑花節、休閒避暑節、冰雪節,茶文化節、酥肉節、庖湯節等15個特色節慶活動,刺激了旅遊消費增長。
城鎮與旅遊融合,新格局助推全景旅遊
圍繞塑造山水、城市、鄉村、文化「四張名片」,按照5A級景區建設標準進行城鄉建設,積極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
堅持品質引領,打造山水園林城市
以國家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契機,圍繞國家山水園林城市創建,按照「以綠興城、以文興城、以遊興城」的城市發展思路,推動「六大片區」改造、「五大組團」建設,先後建成城市主題公園7個、彩林景觀大道8條,成功創建省級文明縣城、衛生縣城、環保模範城和省級生態縣,省級園林縣城正上報省級驗收,受到省住建廳風景園林處充分肯定。
堅持文旅互動,打造特色旅遊小鎮
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原則,推動產、城、景、文一體化發展,15個特色小鎮加快打造,正逐步融入全市生態旅遊大環線,啟動紅葉之旅·橋亭基本建成,米倉古鎮·關壩、醫養小鎮·寨坡、蜀中巫峽·趕場、青花水鄉·鳳儀等一批特色小鎮建設,積極爭創全省特色小鎮。
堅持旅遊扶貧,打造鄉村旅遊示範
按照「巴山新居+特色產業+生態旅遊」模式和「產業園區、新型社區、田園景區」三區同建的思路,全面建成普照寺、紅沙線、元頂子、長灘—玉湖、白鶴—東壩等幸福美麗新村,完成野正線、下關線、元臺線、巴樂線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建成焦家河村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村、青槓村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2個國、省級鄉村旅遊品牌。
服務為旅遊配套,新模式突破全民旅遊
堅持以滿足遊客需求為目標,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提升旅遊服務功能,力爭把南江建成「人人都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再來」的國際生態旅遊和森林康養目的地。
「全民共建」提高服務質量
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新建馬躍溪、陳家山旅遊服務區,建成鐵爐壩遊客中心(地質博物館)、生態停車場、門禁系統、十八月潭自駕遊營地、光霧月琴旅遊商業街、燕溪堂民宿精品酒店和全省一流的森林康養步遊道等項目,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建成智慧旅遊景區,啟動鐵爐壩商業街和旅遊車站建設。
「全民參與」提升接待能力
撬動社會資本加快光霧山旅遊接待設施建設,新改建光霧山溫泉大酒店、名人酒店、桃園大酒店等16家星級賓館,發展特色餐飲店1100家、鄉村民俗酒店265家、農家樂364家,床位達到1.68萬張,全縣涉旅從業人員達1.9萬餘人,遊客日接待能力突破3萬人。
「全民共享」實現旅遊惠民
變過去「門票經濟」為「市場經濟」,推行南江本地居民憑藉有效身份證件,在春季、夏季、冬季前往光霧山享受免票政策,不斷提高光霧山人氣、名氣、商氣,真正實現旅遊惠民、便民、富民。
「未來,我們將以生態保護為紅線,平衡保護開發關係;以力爭2018年成功創建光霧山國家5A景區、光霧山世界地質公園、省級園林城市,米倉古道納入蜀道申報世界『雙遺產』為抓手,打造國際旅遊品牌;以「青山綠水」為底色,統籌全域旅遊發展;以「文旅融合」為突破,推進特色文化旅遊;以「光霧紅葉」為主題,做精旅遊商品開發。克難攻堅、砥礪奮進,紮實推進全縣旅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建成生態經濟強縣和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帶領70萬南江人民早日脫貧奔康。」南江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嶽旭東 攝影 肖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