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邊境發生對峙事件以來,中印就開始進入了長達數月的對峙狀態。通過這幾個月中印兩國對於邊境對峙的反應可以明顯感知到,在邊境問題上,印度方面的反應十分大。這或許是造成局勢直到現在尚未發生好轉的主要原因。
圖為邊境印軍
最近中印雙方恢復了外交談判,同意儘早實現完全脫離接觸。我國外交部對此表示「我們期望進一步的討論將有助於達成一項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印度外交部表示,雙方同意保持外交和軍事層面的密切磋商,雙方在中印邊境事務磋商與協調工作機制框架下舉行會談。不過按照以往幾次的會談效果來說,這次會談取得的共識也並不能消解人們對於局勢的擔憂。因為我們需要了解到,此前在進行了會談之後,印度部隊就曾經出現過主動的挑釁行為。
圖為解放軍
事實證明,印度這次或再一次故技重施。日前《歐亞時報》報導了一則關於中印邊境的最新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區司令長趙宗祺或將退伍離職。據悉趙司令長在西藏軍區工作了20年,自2016年以來一直領導西部司令部。其於今年達到了65歲的退休年齡,本來這應該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中方這一「換帥」舉動卻被認為是險惡的。有人表示「中國這顯然是想與印度打仗啊」。
這樣的言論似乎中國已經聽了太多太多......在中國日益發展壯大的今天,中國每做出一個舉動,國際上就會傳出一些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如中國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並挖取月球土樣,這個事情本應是造福全人類的一個事情,但是卻有一些國家將這樣的科學探索當成了「巨大威脅」,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表示,「下一次珍珠港事件可能會發生在太空」,而中國人可能像日本偷襲美國那樣襲擊美國的太空資產,因為「美軍對於衛星的依賴非常嚴重」。
圖為嫦娥五號發射
不難發現,無論是印度的言論還是美國所謂的猜測,都是毫無依據的。就目前中印邊境局勢對比來看,任何一個稍微理智的人都可以輕易看出,中國在邊境的優勢遠遠多於印度。此前印度學者普拉文·汀嚴厲斥責那些「引戰」的印度人,認為這些人根本就不明白,中國與印度的軍事差距究竟有多大。其核心觀點也即印度目前已經無法適應現代戰爭,而小規模的冷兵器戰爭,解放軍不屑於用其他裝備,給了印度前線部隊一種錯覺,但是一旦真的爆發衝突,印度根本無力招架。
更不用提所謂的後勤補給,古人早就有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足夠說明後勤補給對於支撐一場戰爭的重要性。而印度的後勤狀況則是一言難盡,如此前報導的印度邊境士兵缺乏過冬的防寒服,只能從美國購買美國大兵穿過的二手棉服。
圖為高原巡邏的印軍
那麼印度軍隊現在的狀況,解放軍何時都可以一擊制敵。而中國之所以不出手,一方面是出於維護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景,另一方面則是從發展大局考量,中國的戰略高度遠比印度想得要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