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三大名刀之保安腰刀

2020-12-25 康橋筆談

文/康橋

保安腰刀是甘肅特有少數民族保安族的傳統手工藝品,堪稱保安族文化的大動脈,與戶撒刀、英吉沙刀並成為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主要產於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劉集鄉及周邊地區。

1227年,成吉思汗東徵時,把部分來自中亞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同仁地區,這部分人與當地蒙、漢、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鄰而居,互通共融,最終遷徙到今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城西北部、黃河南岸的大河家,定居於保安城,逐步形成了保安族。

他們中有許多人從事手工業生產,當時的鐵匠主要製作土槍、弓箭等,一脈相承的冶鐵技術使他們掌握了高超的制刀技藝,工藝十分複雜,工序多者達80多道,少者也有三、四十道。

保安工匠所制腰刀鋒利無比,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其中以折花刀最具代表性。

折花刀的花紋用傳統工藝手工打制而成,主要有流水紋、梅花紋、折射紋和雪花紋等,因不同的打制手法而形成獨一無二的花紋。

康橋原創作品,敬請關注,請轉發!版權已保護,轉載微我, 以免誤傷,盜用必究!

【作者簡介】康橋,男,甘肅省詩詞學會會員,甘肅省武術協會會員,西安永年楊式太極拳學會會員,中國武術六段。依崆峒山,傍涇河水。生桫欏塬,學哈爾濱。年逾五十,歷經風霜。出身醫科,偏愛詩文。弄情筆墨,習修武學。「蘭馬」擁躉,萬步有約。運動達人,健康橋梁。曾在《散文選刊》《飛天》《視野》《家鄉》《甘肅日報》《平涼日報》《甘肅農民報》《學習強國》等媒體發表散文數篇。

相關焦點

  • 英吉沙小刀,保安腰刀,戶撒刀,這三大名刀,你知道哪一個?
    比切糕更具民族特色的維吾爾族英吉沙小刀,製作工藝相當繁瑣的保安族保安腰刀,選女婿都相當看重的阿昌族的戶撒刀,這三種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三大名刀。保安腰刀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中刀匠鑄造而成的,因此得名。而保安腰刀不僅僅代表著一種技藝成就,更是代表了保安族歷史文化的象徵,與保安族的歷史緊緊相連。
  •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 其中一種有"柔可繞指削鐵如泥"的美譽
    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分別為:新疆維吾爾族的英吉沙小刀、保安族的保安腰刀、雲南阿昌族的戶撒刀。這三大名刀歷史悠久,久負盛名。中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簡介1、英吉沙小刀英吉沙小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麗的紋飾和鋒利的刃口而顯露頭角。
  • 馬尕主麻:讓保安腰刀代代相傳
    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大河家鎮,一家面積不大的臨街腰刀店裡,馬尕主麻正在埋頭雕琢著一把腰刀。玻璃櫃中、陳列架上,一把把精緻的腰刀整齊地排列開來,不時有遊客駐足問詢。有一把「特殊」的腰刀只展不賣,刀面上刻有黃河流水紋,這是這個保安族「巧匠」最愛的寶貝。
  • 精美的保安腰刀背後,是80多道工序的千錘百鍊
    這個吸引人的非遺產品,就是製作精美的保安腰刀。刀在中國傳統的十八般兵器裡排名第一,也是人類最早最普遍的冷兵器之一。在甘肅省的積石山縣有一種刀很有名氣,與維吾爾族英吉沙刀、阿昌族戶撒刀並稱為我國少數民族三大名刀,這便是著名的保安腰刀,目前,其製作工藝已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
  • 保安腰刀,總是那麼迷人
    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是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撒拉族自治縣的傳統手工技藝,屬於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保安族腰刀煅制流程複雜,最多可達80道工序,主要工序有鍛制、雕刻、刀柄製作、刀鞘製作等。保安人打制腰刀的歷史久遠,腰刀的出現與元代的軍事活動密切相關。1227年,成吉思汗東徵時,把部分來自中亞的官兵和工匠留在青海,這部分色目人與當地蒙、漢、回、藏、土等各族人民相鄰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族。定居在保安城以後,他們中許多從事手工業者開始了加工經營活動,主要有鐵匠、金銀匠、木匠、鞋匠等。保安腰刀也就此誕生。
  • 特寫:香港「00後」邂逅800歲保安腰刀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蘭州9月28日電40歲的保安族腰刀商人馬尕主麻拿著小錘,反覆鍛打鐵片和鋼片。電光石火間,刀坯初現雛形。30多名遠道而來的香港中學生緊緊圍著他,有的舉著相機,有的拿筆記錄,個個看得入神。
  • 非遺傳承人講述保安族腰刀千錘百鍊的故事
    新華社發 黃宇翎攝保安族是甘肅特有的少數民族,腰刀作為保安族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發明創造的一項手工藝品,其鍛制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安腰刀花色品種多樣,雖以什樣錦、波日季等單刀為主,但也有像鴛鴦刀、子母刀等類型的雙刀。」
  • 中國四大聞名世界的少數民族刀具,你最愛哪一把?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西北和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總是刀不離身,有的掛在腰帶或皮帶上,有的佩在身體一側,有的則扛在肩上、握在手裡。各種各樣的刀,成為很多少數民族男子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
  • 積石山縣冶灑力海: 用一生堅守「保安腰刀」
    73歲的保安族人治灑力海是一名鐵匠,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安腰刀鍛制技藝傳承人。黃昏的暮色中,積石山縣保安腰刀產業園區內,依次排列的保安腰刀生產區,一個個打鐵爐中火光緋紅。治灑力海用一個大鐵鉗子,將一個燒紅的鐵棒從火爐中取出來,掄起鐵錘朝著燒紅的鐵棒連續敲打。
  • 帶你領略一番出自少數民族的刀——保安刀
    ▲鋼刀,非保安刀正當哈克木一籌莫展時,一位老人給他託夢說:「孩子,有一種叫「波日季」的腰刀可制服魔鬼,對面山上有個天池,天池西邊有棵老樹,你按照此樹的葉子打一把腰刀,並記住在刀面上要鑿上有樹葉的圖案,這樣的做出來的刀就能夠消滅魔鬼了」。
  • 保安族除了美麗的腰刀,還有神奇的口頭文學
    保安族是中國西北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少數散居青海與新疆,現代社會因工作、婚姻的頻繁遷徙,絕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為「保安回」等。保安族的祖先是元朝、明朝(公元13世紀至17世紀)在青海同仁附近駐墾的蒙古人與色目人,到明朝時建立保安城而得名。
  • 保安族:80多道工序,他們用匠心傳承腰刀文化
    保安族:80多道工序,他們用匠心傳承腰刀文化 2019-09-05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最著名的幾把刀,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只能排第五
    所以鳴鴻刀一直被視為邪惡的力量,黃帝曾經想用軒轅劍毀掉鳴鴻刀,不料此刀幻化成一隻紅色雲鵲消失在了天際之間,後傳此刀落入魔族之手。三、大夏龍雀大夏龍雀相傳為夏國國王赫連勃勃所鑄,鋒利無比,在地位上能和湛盧相提並論。《水經注·河水三》載:「並造五兵,器銳鋒利,百鍊為龍雀大環,號大夏龍雀。銘其背曰:古之利器,吳楚湛盧,大夏龍雀」。
  • 滿清腰刀,做工精緻的殺伐利器!
    清刀即清代制式的軍刀。清代的制式軍刀包括:順刀、窩刀、札刀、樸刀、斬馬刀等。我們現在所說的清刀一般指的是腰刀(佩刀)等。 清刀作為中國冷兵器發展史的終章,雖然沒有出色到可以代表中國刀劍的地步,卻也能夠採他山之玉,集百家之長,有自己獨特的樣式和刀劍文化。
  • 馬未都收藏戚家刀: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刀原來是仿製日本腰刀?
    如今我們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兵器中,比較典型一類是歷經明清時代的" ",這是一種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研製出來的仿製日本腰刀,這種存世的武器,也被名家馬未都收藏過一把,這種裝備在戚家軍的手上如有神助。 在中日兩軍短兵相交的時候,發揮了極大的優勢,最終幫助國家守住了疆土。
  • 比起繡春刀,明朝真正有名的腰刀還是這兩種!
    繡春刀可能的形制然而繡春刀,歷史上雖然確實存在,但其只是一種形制稍微特殊一點的明朝腰刀,而且只有極少數的錦衣衛及王公大臣才能佩戴,故而影響力十分有限,至今也沒見到實物出土。其實,明朝的腰刀,論普及度和影響力,雁翎刀和柳葉刀遠遠高於繡春刀。雁翎刀,刀身挺直,刀尖處有弧度,有反刃,因形似雁翎而得名,其盛行於明朝時期,無論是官丞還是士兵都會佩戴。柳葉刀,因刀的形狀類似柳葉,故此得名柳葉刀,其通常用於騎兵和步兵上,明朝大量裝備此刀。
  • 為何在世界三大名刃中有日本刀,卻沒有中國的兵器?原因讓人嘆息
    在如今世界上,公認的三大名刃分別為伊斯蘭諸族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俗稱大馬士革刀)、馬來諸族的糙面焊接花紋刃(俗稱馬來克力士劍)和日本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俗稱日本刀);因為花紋刃鑄造技術極為複雜而艱難,製造者又極為保密,自古以來也是只有少數人能有幸得到,這使它極為珍貴,世界各國的王室貴族,都以能得到上佳良刃而自豪。
  • 喀什之行(一)
    近幾年,在新疆開始向少數民族推行學國語的政策,從娃娃抓起,從小學就開始學習。所以他們普遍漢話講的不錯。從機場出來,灰濛濛的天空、漫天的黃土、寬闊的街道是我對喀什的第一印象。 在市區的喀什葛爾古城有幾百年的歷史,是維吾爾族文化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