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光纖入戶,寬帶也開始了多輪提速。目前,大多數地區家庭寬帶已經是200M起步。然而,很多用戶都有這樣的感慨:500M的寬帶,用著與10M寬帶沒什麼區別。
上行速率影響家庭寬帶體驗
眾所周知,家庭寬帶多是光纖傳輸,用的是EPON或GPON技術。無論哪一種技術,上行速率與下行速率是不對等的。我們通常所說的500M寬帶,指的是下行速率,上行速率通常會在入網協議中標註。
按照工信部的規定,100M寬帶的上行速率不低於10M,200M以上寬帶的上行速率不低於20M。由於各地運營商的政策不同,大多數地區500M寬帶和千兆寬帶的上行速率默認只有30M,可以付費購買50M或100M上行提速包。
在很多人看來,上行速率不會影響寬帶體驗,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舉個例子,很多網吧有100多臺電腦,帶寬只有100M,上網速度並不比500M家庭寬帶慢。原因是網吧的100M寬帶,上行和下行速率都是100M,瀏覽網頁的流暢度肯定比家庭寬帶要快。
平常,我們瀏覽網頁,或者是刷抖音和快手,或者是聊微信,都需要佔用一定的上行帶寬。加上平時家中都是2-3個人上網,30M的上行帶寬有點緊張。從表面來看,30M上行速率足夠大,對應的文件傳輸速率只有3MB/s左右。微信發張圖片,視頻聊天,這些應用都能消耗掉所有的上行帶寬。
當上行帶寬被用光後,瀏覽網頁或玩遊戲的請求都會排隊發送,這時我們就會感覺到上網卡。尤其是500M和千兆寬帶,下行速率大,上行不足會導致大量上網請求排隊發送,這就是網絡反應遲鈍的原因。
上行帶寬是運營商的盈利業務
由於上行帶寬變化不大,家庭寬帶雖然一直在提速,但除了下載更快的感知外,瀏覽網頁、聊微信這種應用很難感知到提速的變化。更重要的一點是,上行帶寬是運營商的一項盈利業務。
目前,除了移動外,聯通和電信兩家運營商都有寬帶上行提速包,最低每月10元。在融合寬帶業務每月資費只有20或30元的情況下,上行提速包10元起步,利潤還是相當可觀的。事實上,上行帶寬是運營商的盈利業務,尤其是企業寬帶。
據悉,一條100M的企業寬帶,每月資費是1200元起步,而100M的家庭寬帶包年只要480塊錢。100M的企業寬帶之所以價格高,因為上行速率也是100M,家庭寬帶的上行速率只有20M。顯然,出售上行帶寬是運營商的一項盈利業務。
不可否認,最近幾年三家運營商都在搞提速降費,寬帶速率也由100M升級到500M甚至更高。可是,一成不變的上行速率,讓很多用戶只感受到了文件下載速率的巨大變化,卻感受不到上網更加流暢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