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大閘蟹,中國還有這麼多好吃的蟹!

2020-12-21 上遊新聞

又到了吃蟹的好時節…...

中國人對吃食的講究,在對「時令」的追求上凸顯得格外鮮明,挑剔的食客深信,即便是同一種食材,因為季候的差異或是產區不同,迸發的美味即會千差萬別。每年深秋時節,短短月餘,「秋風起,蟹腳癢」「菊留秋色蟹螯肥」,都是被老饕們世代流傳的信條。

從現代地理學的角度來看,疆域多處在北半球溫帶地區的中國,季節變化尤為明顯,時節變化帶來的溫度和光照差異,造就了棲息於此的萬千生物鮮明的繁殖季。螃蟹,剛在食物豐盛的夏季積攢了足夠能量,趕在隆冬來臨之前、在環境最適宜的秋季繁殖,方能最大機率提高後代生存機率。累積到這階段的螃蟹,也最為美味。

▲ 大閘蟹,掀開後蓋的瞬間,圖源網絡

螃蟹,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一類動物的統稱;大多生活在海洋裡,少數生活在淡水中。它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極為繁多;僅我國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就有螃蟹約800多種。平時在我們餐桌上出現的,都是些什麼螃蟹呢?

01 海蟹:龐大的梭子蟹家族

儘管今天的人們對蟹如此痴迷,可以想像,甲殼類並不討喜的樣貌和耀武揚威的大螯,一定讓最早接觸它的古人心存芥蒂。魯迅曾言——「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古時,因其堅甲橫行、形象可怖,螃蟹甚至被用作奸惡的象徵。

▲ 英國人約翰·裡夫斯在清末僱傭畫師繪製的中國海蟹,也都是如今餐桌上的常見品種。分別為:遠海梭子蟹(花娘蟹)、鋸緣青蟹(肉蟹)、三疣梭子蟹(白蟹)、日本蟳(石蟳)。圖/《海錯圖筆記·叄》

最早吃螃蟹的勇士究竟是誰當然已不可考,但從文獻記載來看,中文典籍裡關於蟹的最早記錄,《周禮·庖人》曾雲,周天子喜歡吃 「青州之蟹胥」。青州,山東省濰坊市轄下的一座縣級市,但在歷史上,青州曾列「九州」之一,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幾乎就是山東半島的代名詞。缺乏淡水水系而瀕臨黃渤海的山東盛產海蟹,而「蟹胥」是把蟹剁碎醃製後得到的蟹醬,這種做法往往用來處理腥味極重的海蟹。從各方面推論,周天子吃的,很可能是用一種海蟹製作的蟹醬。

時至今日,曾上貢給天子的海蟹,依然是山東半島居民的常見吃食,而最受本地愛蟹人青睞的一種,恐非三疣梭子蟹莫屬。如若覺得這種蟹名字拗口,不妨拿起一隻仔細端詳:從蟹殼兩側伸展出的兩根棘刺,讓整個蟹身活似紡機上的飛梭;蟹背上凸起的疣突,則是其在龐大的梭子蟹家族中最獨特和顯眼的「樣貌」。不由感嘆,古人的命名方式的確十分精妙。

▲ 梭子蟹,圖源網絡

以三疣梭子蟹為代表的梭子蟹,是蟹中捕撈量最大的一類。雖然沒有大閘蟹那樣聲名赫赫,也不如舶來的帝王蟹那般身價不菲,但著實撐起了中國蟹飲食文化的半邊天。自北向南,中國的沿海地區都有它的身影。

中國還有更多梭子蟹科的成員分布,比如遠海梭子蟹(有地方叫花蟹)、紅星梭子蟹(三眼蟹)等等。梭子蟹產量大,肉多,物美價廉,是最受歡迎的海蟹。清蒸、蔥姜燒、香辣蟹都是不錯的選擇,潮汕地區的螃蟹生滾粥裡,使用的也是梭子蟹。

然而,並非所有梭子蟹科成員都有三疣梭子蟹這樣的「飛梭」造型,體型更小的鏽斑蟳(花蟹)、武士蟳、日本蟳也是梭子蟹科,卻完全見不到粗大棘刺的身影。

真正能代表梭子蟹科家族的標誌,是它們的遊泳足。和大多數底棲的蟹類不同,居住在海裡的梭子蟹科的最後一對步足已經特化成槳狀,這樣的構造賦予了它們卓越的遊泳能力,也讓梭子蟹們擁有了出色的掠食能力

古人云,「羊大為美」,這種對體型的偏好放在蟹身上依然奏效。儘管三疣梭子蟹已經十分龐碩,但和梭子蟹家族的老大哥青蟹相比,它還只能算個小弟。

唐代段成式在《酉陽雜俎·廣動植》中記載:「(青蟹)大者長尺餘,兩螯至強,八月能與虎鬥,虎不如。隨大潮退殼,一退一長。」能把老虎給打服氣,青蟹的塊頭也可見一斑了。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最常見到的青蟹大多是擬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和鋸緣青蟹(Scylla serrata)兩種,前者的雄性體重可達2公斤,後者更是擁有25公分寬的塊頭,還都長有一對強有力的大螯足。

▲青蟹,圖源網絡

有這麼健碩的身板,青蟹常常「懶得」在海底揮動遊泳足,旁若無人得爬到潮間帶上大快朵頤;當食物富足時,各類魚蝦、甚至落單的海鳥都常常成為青蟹果腹的美餐。而如若食物短缺,它們的大螯也從不吝向同類揮舞,尤其是在農曆八月的繁殖季節,雄性青蟹的性情便更為激進,「八月能與虎鬥」的描述,看來也非空談。

自古至今,青蟹都位列海蟹的上品。在900多年前,寄居常州的蘇軾收到老友丁公默送來的青蟹,自是喜不自禁,甚至寫下了千古詠蟹名句《丁公默送蝤蛑》,笑言自己是個以詩換蟹的「饞太守」。

「溪邊石蟹小如錢,喜見輪囷赤玉盤。半殼含黃宜點酒,兩螯斫雪勸加餐。」——蘇軾《丁公默送蝤蛑》

老饕們還給各個生命周期的青蟹起了不同的名字,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卵巢飽滿的雌蟹,也就是所謂的「膏蟹」和「紅蟳」,次之的是沒有交配過的母蟹,也就是所謂的「處女蟳」;最便宜的就是公蟹了,又叫「菜蟳」。可即便是菜蟳,其售價也往往十分高昂。

02 河蟹:「螃蟹一哥」大閘蟹

古時,普通百姓的飲食風向常被文人雅客們的喜好所引導。但有趣的是,斬獲「皇家認證」又被著名老饕東坡居士狂贊的海蟹,卻一直不溫不火。

究其原因,恐怕還與中國文人對淡泊和清雅的鐘愛有關。在大多數墨客看來,淡雅的河蟹才能匹配自己清傲的人生觀,天生一副濃烈的海腥味的梭子蟹,顯然並不能滿足這種追求。

▲ 德國北萊茵河裡的中華絨螯蟹(大閘蟹),鰲上淺色的毛表示它剛剛脫殼。中華絨螯蟹為當地入侵物種。圖/《海錯圖筆記·叄》

海蟹與河蟹之間的味覺差異,其實完全取決於它們所處的環境。為了對抗海水的高滲透壓,海洋生物的體液必須保持一定的濃度,提升體內胺基酸的含量是它們最常用的辦法,梭子蟹體內富含的琥珀酸鈉、穀氨酸鈉和二甲硫醚維持了它的滲透壓,卻也產生了濃厚的「海味」

相比而言,河蟹所需要維持的體內滲透壓小了很多,淡水蟹的腥味來源主要是泥土中放線菌產物——六氫吡啶,這種泥腥雖然也被食客厭惡,但終歸比三甲胺的腥臭來的輕柔許多。

▲圖源網絡

或許正是這種原因,在蘇東坡驚嘆海蟹「半殼含黃宜點酒」時,更多文人迷戀上了較為清淡的河蟹,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閘蟹」。隨著養殖技術和物流的發達,大閘蟹更是奠定了今天的「一哥」地位。

有趣的是,今天名聲赫赫的陽澄湖大閘蟹,在古時還是籍籍無名。古代並不順暢的物流效率和幾乎為0的冷凍保鮮,導致蟹很難活體運輸。而一旦大閘蟹死亡,其體內的酶就會很快開始分解胺基酸,組氨酸分解為有毒的組胺不說,而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一種氣味令人不悅物質的產生——三甲胺

▲ 陽澄湖上的蟹農,新華網圖

如此一來,人們所能吃到的品質最好、口感最佳的蟹,必然是距離自己較近水域出產的。當時中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還在北方,被文人墨客品鑑和傳送的河蟹名品自然也出產自北方水域,據文獻記載,彼時河北白洋澱的河蟹最為著名。自安史之亂之後,我國的北方就經常陷入動蕩,國家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也都逐漸南移,這個時期裡,在如今蘇南鎮江地區的古丹陽大澤出產的「花津蟹」又成為文人雅集餐桌上的新寵;及至元明清三代,北京變成帝都,白洋澱的「勝芳蟹」就又振興起來;而由於近代上海的崛起,被滬上青睞的「陽澄蟹」,正在書寫一段新的故事。

不過,對於久居西部內陸的人們來說,哪怕日日吟誦著黃庭堅的「此物真絕妙」,卻恐怕也無法親身體驗一下大閘蟹到底妙在何處。在博物君張辰亮的新作《海錯圖筆記3》裡,就記載了一則清代官員黎士宏的描述——「甘肅人不識蟹,疑為水底大蜘蛛」。

內陸遠離海洋,不識海蟹自然可以理解,但棲身淡水的大閘蟹為何也與這裡絕緣呢?這其實還與海脫不開關係。雖然習慣於以「XX湖」命名,但大閘蟹的故鄉並不是在湖中。

數千萬年前,螃蟹們還都終生棲息在海洋裡。到第四紀時,地球進入了冰期和間冰期,發生了海侵和海退、地殼上升和下降等幾次輪迴性的交替變化;大概就在這一過程中,大閘蟹的祖先進入了內陸溪水水域生活。但蟹卵和幼蟲期的蟹苗缺乏調節滲透壓的能力,大閘蟹繁殖就必須回到海水中才能進行。對於小小的大閘蟹來說,從東部的湖泊返回海洋的繁殖之旅,就已經足夠遙遠;以至於完成繁殖大業後,大閘蟹就會力竭死亡。

也正因為這樣,大閘蟹從夏天就開始儲存能量,為接下來的長途跋涉和後代繁育做準備。待到秋天繁殖季到來時,大閘蟹的肝胰腺和性腺裡便儲存了大量脂類物質,十分肥美。「海蟹吃肉,河蟹吃黃」,也正是如此了。

03 溪蟹:還不夠塞牙縫的

但也並非所有內陸都是蟹的生命禁區,在我國西南的雲貴地區,溪蟹也早已登上人們的餐桌,是溪蟹腳力驚人,足以完成一場跨越山和大海的漫長旅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溪蟹得以安居內陸的秘密,要從它們改變自身繁殖策略的故事講起。

▲ 一種溪蟹,網絡圖

如果拿起一隻繁殖期的海蟹或大閘蟹的雌性,就很容易在它們的臍蓋下找到數以萬計的細小蟹卵,而如果拿起一隻繁殖期的溪蟹,就立即能察覺到它與前者的不同,它們的蟹卵個頭很大,但數量卻少的驚人,這便是溪蟹為了避免往返海洋繁殖而付出的代價——足夠大的卵提供了一個滲透壓接近海水的微環境,稚蟹就在其中度過幼蟲期,直到發育成小蟹後才破殼而出

這種方式看似高明,其實也有無奈。為了給幼苗足夠的發育空間,淡水蟹的卵個頭就必須比其他蟹卵大的很多,相應的,卵的數量就只能被壓縮了。數量已經這麼少了,為了保證有足夠多的後代存活,母蟹只好對卵加強管理,即便在小蟹孵化出之後,母蟹也會持續照料一段時間。

溪蟹個頭小,沒多少肉,一般用來醃製或是過油炸得透透的吃。但還是不太建議吃,說是溪蟹,但它生活在田間地頭,揭開殼經常能看到水蛭等寄生蟲長在裡面,還容易吸收農藥。

而且,珠三角地區的南海溪蟹非常漂亮,有些夾雜著紅色、藍色和黃色,五彩斑斕,已經被發展成觀賞用的寵物蟹,也不太會捨得拿來吃了。

04 「外國」螃蟹:沒什麼,就是貴

平時我們吃的最多的蟹也就這三大種:大閘蟹、梭子蟹、青蟹,得益於全球化和運輸技術的發達,現在中國人餐桌上能出現的螃蟹種類也越來越多了。比如生活在熱帶島嶼上的椰子蟹(Birgus latro)。這種陸生寄居蟹長達60年的生命歷程中,只有幼年階段和繁殖季才需要回到海中,在其他時間裡,樹林才是它們活躍的場所。

顧名思義,椰子蟹以吃椰子而得名,為了獲取椰子,椰子蟹練了一手爬樹的絕技,從樹上摘到椰子後,它就用強壯的蟹螯扒開椰殼外邊的皮,然後從椰子最脆弱的地方——椰子的發芽孔——猛烈敲擊,敲出縫隙之後就生生撕開大快朵頤

當然,為了餵飽這麼偉岸的身軀,椰子蟹也並不排斥其他事物,水果、堅果、腐屍,還有剛孵化的小海龜、海鳥蛋,椰子蟹來者不拒。在靠近人類聚居地的地方,它們還跑到農田裡吃地瓜和花生。

椰子蟹並不是唯一一種人類餐桌上的寄居蟹,產自冰冷海域的帝王蟹(Paralithodes camtschaticus)其實也和寄居蟹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帝王蟹,圖源網絡

和大多數螃蟹不同,帝王蟹只有8條腿,這是因為它所在的石蟹總科擁有更多類似於寄居蟹的特徵——它們也有一個不對稱捲曲的腹部,只不過和那些把柔軟腹部藏匿在貝殼裡的寄居蟹近親不同,帝王蟹的腹部萎縮成扁扁的蓋子貼合在身上,而「消失」的2條腿就蜷曲在這個腹下(所以少的2條腿並不是被餐館偷吃了)。

這種明顯的腿數量不同是區分帝王蟹和另一種「大長腿」——蜘蛛蟹(Majidae)的絕佳辦法。和帝王蟹一樣,蜘蛛蟹小而堅硬的身子沒有太多食用的價值,能吃的部位主要是腿。除了比帝王蟹多2條腿之外,蜘蛛蟹的個頭也更勝一籌,在上世紀初期,日本漁民曾經捕撈到一隻臂展長達5.6米的巨大蜘蛛蟹,而在現在的商業捕撈中,也經常能撈到4米左右臂展的蟹。

▲ 蜘蛛蟹,圖源網絡

如果只從身體尺寸上看,蜘蛛蟹當屬現今為人類所知的最大的蟹,但如果排名的標準換成體重,那皇帝蟹(Pseudocarcinus gigas)就要位列頭籌了。

生長在澳大利亞本土和塔斯馬尼亞島之間水域的這種大蟹,成年體重經常超過20公斤,最高紀錄甚至有36公斤。和帝王蟹、蜘蛛蟹相比,皇帝蟹的體形魁偉,蟹螯更大,尤其是雄性,一隻巨大的螯幾乎佔據了身體的一小半。和招潮蟹一樣,皇帝蟹雄性的大螯有可能也會掉落,下次換殼的時候重新長出,但是會發生「左右互換」——原來的那隻小螯變成大螯,原來是大螯的那邊長出一隻小螯。

帝王蟹、蜘蛛蟹和皇帝蟹的售價高昂,自然有它們體態龐碩的加分項,但更主要的因素還是在於捕撈不易,上世紀初面世的日本小說《蟹工船》所描寫的那種繁重且危險的捕蟹場景,依然是今天遠洋蟹捕撈的常態。

另一種比較昂貴的蟹是黃道蟹(Calappa sp.),因為蟹肉擁有迷人的淡淡堅果味,8種黃道蟹又被冠以「麵包蟹」的名號。作為一類掠食性蟹類,幾種黃道蟹都有腿部肉質緊實的特點,由於肉質誘人,個頭很大,精卵巢也極為發達(等同於膏和黃比較多),早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黃道蟹就備受印第安人的青睞,其中品質最佳的一種,當屬盛產於華盛頓州的珍寶蟹(Calappa philargius)。

▲ 珍寶蟹,圖源網絡

儘管人們食用黃道蟹的歷史悠久,但它們的產量規模卻一直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其緩慢的生長周期限制。在每年的5-8月,雄蟹會根據雌蟹尿液中的信息素找到配偶,並馬上抱住雌性以避免其他雄蟹的競爭,但兩者不會馬上交配,而是會等到雌蟹開始蛻殼時才交配。受精後的蟹卵被雌蟹仔細的安放在腹部,開始長達3-5個月的孵化,稚蟹孵化後的生長則更為緩慢,大多需要2年才能達到性成熟。

由於黃道蟹的經濟價值極高,為保護資源,主產區國家一般對黃道蟹採取限額捕撈政策,不僅每年可供捕蟹的時間窗口很短,對蟹的尺寸也有嚴格要求,尤其是珍寶蟹,基本只能限量捕撈個頭較大的雄蟹。

在中國人與餐桌上的蟹相識的漫長路途上,對於蟹的食用和認知也經歷了諸多變化,今天的蟹似乎正在突破古人對風物的認識,而其中的變化,其實正是人類對自然認知的縮影。

在漫長的歷史上,無數的螃蟹就是這樣被我們熟知又利用,它們塑造了今日的生活,也被生活所塑造。站在時空的大背景下,螃蟹,更像是一則觀察人與自然相伴前行宏大故事的註腳……

(部分內容來源 :《海錯圖筆記·叄》)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陽澄湖大閘蟹,在蟹農眼中分這6種,除了「洗澡蟹」,還有更差的
    自從民國的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施今墨,這位「嗜蟹」的饕餮客將蟹分為六等之後,陽澄湖大閘蟹便在各地的螃蟹中一騎絕塵,獨領風騷,成為吃蟹人追捧的「極品」,陽澄湖的螃蟹「青背白肚黃金鉤」,特定的生態環境和湖水造就了陽澄湖大閘蟹的獨特高品質,身價也是水漲船高,不管是哪裡的螃蟹都想和「陽澄湖」這三個字搭上關係,但陽澄湖就那麼大,愛吃蟹的人又那麼多,於是千奇百怪的招式就用了出來
  • 連吃三天大閘蟹被送醫院,蟹卡消費套路多……還能好好吃蟹嗎?
    但再健康也架不住當飯那麼吃啊,比如一隻 3 兩的大閘蟹,可以吃的部分大約 50 克,已經完成了人體一天所需水產類食物的基本額度。一次吃兩隻也能接受,但吃三隻就超得有點多了。吃太多,且消化能力較弱時,容易消化不良導致腹瀉。蟹肉蛋白質當中,還有一部分蛋白質分子容易誘發過敏。
  • 陽澄湖蟹已肥美, 好吃最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在巴城
    秋天正是菊黃蟹肥之時,溫一壺黃酒,蒸上幾隻肥蟹,看秋高氣爽,聽秋蟲吟唱,真是不亦樂乎?在整個地球上,放眼世界,應該沒有哪個國家比咱們中國中華名族更加愛吃蟹了。咱們中國人以螃蟹為「天下第一鮮」,據說僅上海每年就要吃掉5萬噸大閘蟹。
  • 齊河的秋天除了景點以外還有美食,遇見了這麼多好吃的你不要錯過
    齊河還有著名的泉城極地海洋世界、歐樂堡夢幻世界等旅遊景點。除此之外,齊河還有一處美食小鎮,那就是中國驛中華泉城飲食文化小鎮,這裡匯集了很多山東特色的美食。讓齊河人念念不忘,好吃得讓人牽腸掛肚。俗語說:「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
  • 蘇州陽澄湖遊玩吃蟹攻略 這家大閘蟹農家樂好吃
    提到大閘蟹,對大閘蟹有所了解的話,都知道陽澄湖大閘蟹最為出名,美味。所以每每秋天來臨的時候,很多愛好吃大閘蟹的朋友都會來美麗的陽澄湖遊玩,在農家樂吃蟹,但是有許多的小夥伴不知道陽澄湖遊玩哪裡好?哪家農家樂的大閘蟹好吃?
  • 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哪裡的大閘蟹最好吃呢?
    又是一年吃蟹的季節。蟹類家族十分龐大,僅我國就有800餘種,這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大閘蟹了。大閘蟹為什麼好吃大閘蟹俗稱「河蟹」,美味的秘密,就藏在這個「河」字裡。作為一種甲殼類動物,大閘蟹的肌肉只有橫紋肌,肉質細嫩且持水力強。比起在海裡生活的同胞,大閘蟹又少了幾分鹹腥,多了幾分鮮甜。哪裡的大閘蟹最好吃上海上海是全國最愛吃大閘蟹的城市。
  • 蟹農告訴你,為什麼大閘蟹和青蟹吃的人多,而麵包蟹吃的人少了
    我是在酒店上班的,麵包蟹,大閘蟹,青蟹,這三種蟹,在我們酒店也是常見的蟹類了,但客人點的最多的,就是大閘蟹了,其次就是青蟹了,最後才是麵包蟹了,這也直接的說明了,大閘蟹才是最好吃的蟹了畢竟大眾的選擇往往多是正確的,事實上也是這樣的,應為這三種蟹裡
  • 秋風起蟹膏肥,除了陽澄湖大閘蟹這些各地名蟹你知道嗎?
    陽澄湖大閘蟹生長在水質獨好的長江海水與鹹水交匯第一個湖泊——陽澄湖,獨特的水質、地質使陽澄湖大閘蟹養出了別致香甜聞名全國。但其實除了陽澄湖大閘蟹,我國各省各地均有名蟹,不同的水域和環境使各地螃蟹各有特色、風味各異,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搜羅一下各省高性價比的好螃蟹。
  • 除了看肚臍 公蟹腿上還有細毛
    又到了吃蟹的季節,你知道怎麼區分公母蟹嗎? 除了看肚臍 公蟹腿上還有細毛 又到一年一度螃蟹上市的季節,今年成都海鮮市場上的大閘蟹要比往年來得早一些。自8月初開始,成都各大超市均能看到大閘蟹的蹤影。跨入9月,成都青石橋海鮮市場上的螃蟹更是數不勝數。2兩的18元、2.3兩的22元、2.5兩的30元……價格更是從15元一隻到30元一隻都有。不少商家為了吸引顧客,也是打出了公蟹買一送一、母蟹買一送二的宣傳語。不過,如何挑選肥美黃多的螃蟹讓不少好吃嘴摳腦殼?
  • 陽澄湖大閘蟹的公蟹和母蟹有什麼不同
    3、小建議:這就是陽澄湖大閘蟹公蟹和母蟹的主要區別,可以看出公蟹和母蟹除了在外型上有比較明顯的區別之外,在營養物質上的區別並不是很明顯,不過我們建議三高人群儘量少吃公蟹。擴展資料:適宜的吃蟹時間:1、吃大閘蟹這種美食無疑是季節性的享受,據樂到家陽澄湖大閘蟹養殖基地的蟹農老常介紹說,從十月份到冬至這100天左右的時間裡,是品嘗大閘蟹的最佳時期,過了這段時間的大閘蟹就不是特別好吃了。2、一般入秋後到十月底食用蟹公最合適不過了,此時的雄蟹蟹膏比較軟,而雌蟹蟹膏比較硬。
  • 冷知識:都說是陽澄湖的蟹,但「散裝江蘇」還有十來種大閘蟹!
    資料上是這麼說的:太湖蟹生長於太湖水域,亦稱螃蟹,其背殼堅隆凹紋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臍,雄尖雌團,內有硬毛。蟹個大體重,蟹黃肥厚,肉質細嫩,腴美異常,辨別太湖蟹可從「青殼、白肚、金爪、黃毛、體壯」這五個特徵入手。
  • 蟹之家大閘蟹
    核心  提示  盼望著,盼望著,秋風涼了,大閘蟹的美味近了。進入9月,許多消費者已多次到蟹之家鄭州旗艦店詢問大閘蟹的上市時間。為了讓蟹粉們提前嘗鮮,蟹之家將提前空運來第一批大閘蟹。9月12日左右,帶著陽澄湖的水草香,第一批大閘蟹將新鮮抵鄭。
  • 大閘蟹怎麼吃才最好吃?洪澤湖網絡大閘蟹節告訴您!
    大閘蟹究竟有多好吃?
  • ...蟹惜售搶春節市頭!最好吃的大閘蟹今年入「年菜」!陽澄湖大閘蟹...
    大閘蟹最佳品蟹季是農曆九月和十月,蟹農、蟹商搶售最佳季,也是最賣得出價錢的季節是中秋和國慶,過了農曆九月和十月,到年底12月大部分蟹售罄,蟹農、蟹商大都偃旗息鼓。今年不一樣了!來自中國漁業協會水產商貿分會的消息:今年過了元旦,包括陽澄湖大閘蟹在內的品牌大閘蟹蟹農、蟹商手裡依然有不少大閘蟹,是賣不出去?NO是惜售!
  • 大閘蟹居然能這麼吃!看魔都這5家餐廳的超厲害蟹菜!
    上天賦予了大閘蟹如此曼妙的鮮甜滋味,你卻還在單調地吃著蟹粉拌麵和小籠?趕快跟著獵宴君,這麼吃蟹才是正解!」★ 隨便一道都很好吃的蟹粉菜安達仕的海派中餐廳,是五星級酒店裡好吃的代表。屬於閉著眼隨便點都不會差的那種,價格又走心。
  • 陽澄湖大閘蟹的黃和膏,怎麼這麼好吃!
    用上特地發明的蟹八件,折下蟹腳,掀開蟹鬥,慢慢吸吮膏黃,細細剝出蟹肉,蘸上用姜醋調製而成的蘸料,放入口中,那悠長悠長的回味,好像一口就吞掉了整個金秋。No.1蟹黃蟹膏是什麼陽澄湖大閘蟹中最美味,也是最受人們喜愛的那一部分毫無疑問就是蟹黃和蟹膏了,醇厚香酥的蟹黃,鮮甜軟糯的蟹膏,光是提及都讓人口齒生津,那你知道蟹黃蟹膏是什麼嗎?
  • 「蟹都匯」大閘蟹來了
    從第一網鮮蟹上市到最後,「蟹都匯」門店永遠都是供不應求的場景,這也是消費者對其喜愛的有力證明。記者得到消息,今年「蟹都匯」的第一網優質大閘蟹將於今日限量上市,望眼欲穿的吃貨們,你們的福利來了!  蟹探傳來好消息   據「蟹都匯」菏澤市場分部黃旭輝講,為了在中秋節讓市民品嘗到「蟹都匯」的好蟹,公司已經派出100多名蟹探,沿著各大湖區打探、觀摩,看誰家的大閘蟹好。
  • 綁蟹工平均年收入5萬!大閘蟹成了「富民蟹」
    「2009年,我成立了大閘蟹電商銷售公司,當時市面上做電商賣蟹的不多,生意挺火的,年收入近300萬元。」顧敏傑的成功深深刺激了消涇村的村民,原來螃蟹還能這麼賣!他們有的直接加入了顧敏傑的公司,有的則有樣學樣地搞起了電商,年輕人開網店,年紀大的就幫忙綁蟹,還有人專門提供蟹飼料和綁蟹用的葦葉,一隻大閘蟹竟串起一條產業鏈。
  • 吃蟹季來了!附大閘蟹食用指南
    「秋風起,蟹腳癢」每年到了9月下旬,蘇州總是讓全國的老饕們心心念念。沒錯,是它,就是它,盼望著盼望著,今年的大閘蟹要上桌了。9月21日,2020中國·蘇州陽澄湖大閘蟹開捕節陽澄湖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舉行,這也意味著今年的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
  • 陽澄湖大閘蟹今天再次漲價,如何挑到健康又好吃的蟹
    又到菊黃蟹肥秋正濃時,古人的吃蟹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周禮》,當時周天子祭祀食物就包括山東產的蟹醬。今天上午,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由於今年天氣較好,陽澄湖大閘蟹產量和品質都有所提升,價格較往年也有小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