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旅行社的進化論|旅訊8點正

2020-12-11 環球旅訊

行業總會在各種衝擊下實現自我完善和改良,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 張力)五一小長假全國旅遊市場的數據一出,旅行社行業一片譁然,有行業人士於是發出哀嘆:「終於知道旅遊可以與旅行社無關了!」

這幾天,三亞,麗江等地有遊客曬圖說:「景區遊人不少」、「酒店入住率很高」、「麗江夜晚的酒吧熱鬧非凡」……在旅行社苦苦等待跨省遊開放的時候,客人自己的跨省遊早早就開始了。這又引起一位業者的感嘆:「還需要旅行社的跟團旅遊嗎?」

該數據來自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再加上近日部分地區疫情突然反覆,防疫管控力度的再度增強,也直接導致整個旅遊業更加焦慮。即將到來的端午假期是持續冷淡、還是略有恢復?其實我更擔心的是暑期,這個一年中旅行社的黃金季節,會有報復性消費來臨嗎?業務恢復是肯定的,但不大可能達到去年同期水平,原因在於消費者的旅遊方式通過這次疫情已經發生變化了。

當然,這場疫情也一定會加速整個旅遊業的產業升級:原來小眾的旅遊項目將進一步演變為大眾化的消費,比如房車、遊艇,而且形式會更加豐富多樣,以前的常規跟團遊則會加劇萎縮。

攜程《2020「五一」旅遊消費新趨勢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今年五一期間自駕等方式的自由行成為主流。

多年來以跟團遊為主營方向的旅行社需要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當你作為遊客在出遊時最想吐槽的環節,也許就是我們旅行社可以進化的方向。

如果說本次疫情強化了人們線上消費的習慣,那麼對旅遊而言,則強化了人們不跟團出遊的習慣,尤其是國內旅遊。人們的出遊熱情沒有變化,變化的只是出遊方式。

那麼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疫情強化了人們的自我安全意識

一段時間內,這種長時間、大規模、聚集性的跟團旅遊會讓遊客擔心。畢竟跟團旅遊主力在中老年群體,由於他們在這次疫情中的屬於高危年齡段,因此他們的警惕性也尤其高,少部分警惕性不高的也會被子女限制住。

而暑期旅遊主力還有免疫力相對較低的孩子們,同樣出於對安全的考慮,家長們在選擇出遊方式的時候會更加謹慎。再者,今年暑期註定不會有兩個月的超長假期,暑期出遊的困擾不得不令旅行社擔憂。

二、旅行社產品老化,客觀上沒有太大吸引力

今年是國內旅遊為主的市場,市面上大部分跟團旅遊產品,尤其是出發地參團的產品多年不變。走馬觀花式的旅遊對部分第一次旅遊的遊客來說還可以接受,但無法吸引回頭客,無法滿足稍有差異化需求的客人。這樣的產品結構,加上遊客出遊方式的改變,想要重現往日風光難上加難。

旅行社真的就從此衰落了?當然不是——沒有餓死的行業,只有餓死的人。只有改變自己,跟上甚至引領消費方式的變化,旅行社才有很好的機會。

畢竟,旅遊的行前預訂總是要找人提供服務的,至於是找OTA,還是找線下旅行社,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被找到的「人」都需要解決客人選品的問題。以往旅行社已經給自己打上一個「只賣跟團旅遊產品」的標籤,客人自然不會去找他諮詢。但是如果旅行社從產品結構到服務能力都改變了,在提供諮詢決策方面,面對面服務還是很受消費者歡迎的,尤其是非標產品。

一、產品類型的調整

全品類客群的需求倒逼旅行社實現多樣化的產品庫存。

報告顯示,在今年五一所有出行用戶中,90後、00後等新世代人群佔比達到了57%,成為出行的絕對主力軍。更需值得警惕的是,這個群體,包括80後在內,更加注重出遊的個性化、定製化。隨著他們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的需求將越來越成為主流需求。線下旅遊門店的未來進化之路,也必須要重視這個群體。

要實現多樣化的產品還是比較容易的。無論是加盟大品牌,還是單打獨鬥,門店其實都能挖掘到豐富多樣的產品上架銷售,區別僅僅在於速度、便捷、全面、優質與否。加盟型門店,能夠依託於品牌方強大的產品庫,實現一鍵上架的優勢,產品的豐富度是毋庸置疑的;而個體型門店往往陷入「只在出發地供應商處尋找產品,更有甚者只在自己熟悉的供應商處找產品」的不自覺中,導致產品相對缺乏,貨與場的匹配率非常低,從而在源頭上就將非跟團遊客人拒之門外。

通過約8000家攜程系門店的數據,純粹的跟團遊產品銷售正在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相應提升的非跟團遊產品中,尤其是定製遊和自由行的售賣情況越來越好,尤其是在優質門店中,其佔比通常在30%左右。

這也恰好符合一個「旅遊新零售門店」的銷售規則:跟團遊 VS 自由行 VS 私家團、小包團、主題遊等,是較為協調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年齡層也涵蓋老中青三代,也許略有出入,但不會存在某一方長期處於壓制性的份額。即便在疫情影響下跨省跟團遊暫無消息,自由行、定製遊、單項等產品依然還有售賣的機會。

二、營銷方式的調整

最近「擺攤」火了,各行各業都卯足了勁誓要從中分一杯羹。「擺攤」在旅遊業一直就有,只不過以前我們將之稱為「會銷」。從這些年旅遊百事通門店舉行會銷的情況來看,一場準備充分的會銷,摸清用戶脾性,一款針對性的產品就能做到數十萬元的業績,絲毫不亞於現在大部分網絡主播的帶貨能力。

再比如直播的突然火熱,讓疫情重壓下的門店們看到一線生機,此起彼伏地開啟直播,但效果卻並不如人意。其實只要簡單分析就能發現,直播間觀看人數本就不足,很難有什麼轉化率可言;匆忙上馬追趕潮流,推薦的產品缺乏明顯特色,看客自然說不上購買慾。這樣的直播營銷,其實不做也罷。

崑山一家攜程旅遊門店的做法或許值得大家參考。其選址雖然在一個小型商業步行街的二樓,人流量不大,但優勢在於周圍成熟小區多。門店的做法是將「坐商」和「行商」的角色充分融合。門店正常營業供客人上門諮詢,傍晚時分則在小區門口和廣場上設立臨時攤點,攔截廣場舞群體和下班回家的人群,將跟團遊、親子遊、定製遊分門別類,針對性出擊。

再以售賣自由行產品為例,客人下單後,如果能針對商業保險、外幣兌換、目的地Wi-Fi、境外免稅店折扣卡等產品簡單進行提醒解說,看似推銷,但從用戶需求而言,這些都是作為行前必須的準備工作,門店的推銷在非常自然的情況下轉換成主動契合用戶需求,真正打造出一個更加優越的消費場景,實現「一站式解決所有問題」。

而不少傳統門店經營者眼裡,賣什麼產品,能不能賣出去,賣的出去多少,全靠人際關係,導致最終形成「人—人—貨」的零售模式,很難以貨帶貨、以場帶貨。

三、運營方式的調整

門店運營,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通過高租金來搶佔人流量夠大的地方,以此來承載轉化率,但代價是運營費用居高不下,如果銷售額再跟不上就只能關門收場。有想法的門店則會避開高租金地段,而是重點思考如何利用品牌,利用營銷活動去主動提升人流量;而優質門店不僅僅著眼於如何提升人流量,還在思考如何提升「人」與「場」的黏性,最終實現人流量的反覆利用、轉化率的不斷提升。

此前,我曾提到人流量提升必須要先提升人與場的連接效率,也就是客人與門店之間的連接效率。在這個環節中,場應該起到重要作用。這些作用主要體現在:門店要開在人流便於收集的位置;門店品牌要能給門店帶來人流量;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去吸引新客;為門店提供便捷的移動推廣工具;為門店提供維護客戶的CRM系統等等。這也是為了說明「運營」終究是要多角度的綜合利用。

2020年的這場疫情重挫旅遊業,僅僅是攜程在疫情期間就累計退改數千萬訂單,涉及金額超310億元,共計補貼退訂用戶損失達12億元,這裡面也包含了一部分來自線下約8000家門店的訂單。試想,如果沒有品牌在後面做支撐,所有的損失就都得由經營者自己承擔。要麼血虧,要麼倒閉。而在公司協調下,無條件退訂的結果是用戶對門店的認可度在提升,回購的可能性也變得更大。門店如果還要繼續在旅遊業內發展,是否應該思考思考,如何更加深度、更加全面的挖掘品牌力量,化為己用?

行業總會在各種衝擊下實現自我完善和改良,以適應環境的變化。但是具體到個體,則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如今,這場疫情在中國已經接近尾聲,一旦跨省遊開放,旅遊活力就會迅速恢復,跟團遊將迎來復甦,但隨著越來越多用戶的習慣轉移,小包團、私家團、定製團等形式的產品一樣會迎來更多受眾。同時,在一切都恢復正常後,旅遊行業存量與增量的矛盾也會進一步顯現。而門店還想要繼續在旅遊業發展下去,如何平衡產品結構,如何優化產品形式要從現在就開始思考。

作者簡介

張力 環球旅訊特約評論員

張力先生自2000年進入旅遊業,2003年加入海外旅業集團,2007年創立旅遊百事通品牌,專注線下旅遊渠道的建設。隨著去哪兒、攜程的先後投資,張力先生出任攜程旅遊渠道事業部CEO,整合三方資源,探路旅遊新零售。

喜歡今天的文章,點個[在看],分享給朋友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旅行社的進化
    可這幾天,三亞,麗江等地卻有遊客在曬圖說「景區遊人不少」、「酒店入住率很高」、「麗江夜晚的酒吧熱鬧非凡」……在旅行社經營跨省遊還沒有開放的時候,客人自己的跨省遊早早就開始了。這又引起一位業者的感嘆「還需要旅行社的跟團旅遊嗎?」 再加上近日部分地區疫情突然反覆,管控力度的再度增強,也直接導致整個旅遊業更加焦慮。即將到來的端午假期是持續冷淡?還是略有恢復?
  • 傳統旅行社客戶正在流失,定製遊會是轉型升級的機會嗎?|旅訊8點正
    ,轉變為堅定的旅行社升級論。所以學問來了,例如攜程把用戶交給供應商(大都是創業公司和小旅行社),但供應商甚至定製師可以自建和維護客戶關係,定製遊走的是熟客復購,導致OTA們的定製平臺早期經過一定增長後就因用戶自己跳單而陷入瓶頸,供應商當然也樂意,畢竟能省掉8%的平臺費用。
  • 五線城市的人們,為什麼還需要旅行社?|旅訊8點正
    出發那天早上,堂弟發現在途牛上訂的海航機票可以自助選座和網上值機,他之前從來沒有嘗試過,於是好奇地註冊成為海航的會員並選了靠前的連座,選完座後說:「現在出行越來越方便了,不過如果找旅行社訂機票,哪裡會幫你選座位?」
  • 疫後鄉村民宿的痛苦:缺錢缺人缺服務,但活下來了|旅訊8點正
    但途家發布的《2020十一黃金周民宿出遊預測報告》顯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今年「十一」全國範圍內民宿預訂量預計將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0%左右,成為大住宿內疫後復甦的佼佼者。高速復甦的同時,民宿業發展也存在相應問題。過往隨著途家、愛彼迎、美團民宿等短租平臺的迅速發展,包括短租房在內的廣義的民宿行業也迎來草莽時代。
  • |旅訊8點正
    同程研究院的火車票數據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00後的購票比例同比下降了12%。銀髮人群的旅遊需求也不可小覷。文爽觀察,7月中旬銀髮人群在廣之旅的出遊人群中佔比較大。加上今年國慶很多景區沿用免票、半票、消費券等優惠政策,對中老年人出行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 後疫情時代,我們還需要旅行社嗎?
    除了專門從事這個領域的旅行社(有些旅行社本來就是教培機構註冊的),普通旅行社只能看著這個市場流口水。 酒店 被復星旅文全資收購的法國度假村ClubMed是這個思路的早期踐行者,包括村外遊覽在內的一價全包式體驗,最對中國中產階級家庭的胃口,啥事都交給酒店,自己就不用操心了。
  • 後疫情時代,我們還需要旅行社嗎?
    02 後疫情時代的產業鏈攜程自1999年成立迄今已經超過20年,這20年也是OTA的20年。3-4月幾乎所有旅遊同行都在朋友圈賣酒店套餐,前不久有報導《遊客無法入住三亞·亞特蘭蒂斯事件,是低價酒店產品騙局,還是旅行社產品創新失敗?結果遊客流落街頭,亞特蘭蒂斯酒店套餐在微商渠道實在賣的太火,火到遊客無法順利入住。流量被各種新物種碎片化分食,是OTA繼續充當產業鏈主要價值傳遞者的最大難題。後疫情時代,價值傳遞或渠道通路的角色,已經在重組。
  • 旅遊業逐漸恢復,但預售的後遺症也出現了|旅訊8點正
    【環球旅訊】近日,網絡上有消息稱,三亞亞特蘭蒂斯4天3晚套餐無法入住,杭州有旅行社連夜退款近40萬元。這個5980元的套餐包含了3晚酒店海景房、3人往返三亞的機票、水世界暢遊門票、亞特蘭蒂斯C秀門票一次,還有接送機和酒店旅拍,套餐預售至7月15日,使用有效期至12月20日。
  • 胡適: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孔子以為萬物起於簡易而演為天下之至賾,又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這便是孔子的進化論。但是老子孔子都不曾有什麼完備周密的進化論,又都不注意生物進化的一方面。到了墨子以後,便有許多人研究「生物進化」一個問題。《天下篇》所記惠施、公孫龍的哲學裡面,有「卵有毛」、「犬可以為羊」、「丁子有尾」諸條,都可為證。《墨子·經上》篇說「為」有六種:(一)存,(二)亡,(三)易,(四)蕩,(五)治,(六)化。
  • |旅訊8點正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以後,世界經濟緩慢復甦,全球遊客數量均有3%—5%之間的增長,但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則連續數年出現下滑態勢。不過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此次會議中表示,入境遊擺脫多年下滑態勢,連續兩年實現正增長。2月21日,攜程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攜程入境遊服務近300萬人次,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十大入境遊客源國及地區同比增長均超過100%。
  • 後疫情時代,市場還需要旅行社嗎?
    後疫情時代,價值傳遞或渠道通路的角色,已經在重組。從價值創造來說,資源提供方永遠「為王」這個無須討論,而產品整合方則不再是一條旅遊線路那麼簡單。前文已經說過,從角色上來說,教培、景區、司導都在蠶食市場;最關鍵的是,真正能做出市場叫座的產品,越來越難了,沒有足夠產品力的旅行社,還能配得上這個價值創造者不?
  • 後疫情時代文旅投資的變與不變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飛豬總裁莊卓然認為,在旅遊1.0時代,用戶是通過人工預定的方式購買服務,在線下場景完成交易。在2.0時代經歷了在線化的過程,線下的旅行商品都逐漸實現線上化,在線上成交。隨著技術進一步進步,數據資產的沉澱到了3.0時代,3.0的重點不是在線,而是強調分享和重構。
  • 旅行社門店進化論:翻盤OTA的會是購物中心嗎?
    網際網路電商對線下實體店產生的衝擊,以及旅行社門店自身的業態升級,是旅行社門店入駐購物中心的契機,凌坤表示,其新開門店原本是一家運動服裝品牌的門店,後因經濟效益太差而退出。門店進化論「以前我們做過一個消費者調研,發現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年輕消費者偏向於線上購買自由行產品,比例大概在70%,但同時,這70%的消費者中,有60%表示,如果有位置非常便利的門店,例如位於商城或居住地周邊,更願意在線下諮詢購買。」凌坤表示,目前大多數線下門店的主力消費客群以中老年人為主,但購物中心門店的年輕消費者佔比更高。
  • 後疫情時代,康養文旅將向何處去?
    2020為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勝年,庚子春節我們卻迎來突發性新冠疫情的爆發。結合2003年SARS的情況看,這次新冠疫情後以提高抵抗能力和免疫力為目標的健康養生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期,基於健康環境、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新康養文旅,將成為主動式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載體。
  • 旅拍越來越火,怎麼就沒一家做得好呢?|旅訊8點正
    從飛豬旅拍商品成交額來看,自2018年飛豬將旅拍列為獨立類目後,當年同比增幅超240%,2019年增速更是超310%。根據環球旅訊向業界人士進行問詢,發現使用旅拍服務的用戶普遍為90後,其中女性用戶佔7成以上,拍攝內容以婚紗攝影和個人寫真為主。
  • 行業觀察 | 後疫情時代,康養文旅將向何處去?
    2020為全面建成小康的決勝年,庚子春節我們卻迎來突發性新冠疫情的爆發。結合2003年SARS的情況看,這次新冠疫情後以提高抵抗能力和免疫力為目標的健康養生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期,基於健康環境、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新康養文旅,將成為主動式健康生活方式的最佳載體。
  • 後疫情時代,市場還需要旅行社嗎?
    新冠疫情已經持續7個月,暑假趨近結束,在困境中煎熬的各家旅行社,是否被報復性反彈給「報復」一下,是不少業者都在關注的。本文希望給包括我們在內的各家旅行社,拋磚引玉的一點啟發,祝各位同行明天會更好。以前的旅遊產品中,景區提供遊覽,酒店提供住宿,司導負責開車,就算稍微複雜的研學產品,教培也是輔助旅行社的角色,現在哪裡還有旅行社的生存空間?困局並不是疫情造成的,疫情只是加速器。旅行社在產業鏈中是第三方身份,這個是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
  • 後疫情時代,會獎旅遊(MICE)市場的轉變與機遇
    經歷疫情來襲迫使行業按下暫停鍵後,國內旅遊業強大的韌性得到充分體現,而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態勢逐步向好,國際疫情反覆不定,今年國內MICE業的發展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記者近日專訪了嶺南控股廣之旅MICE業務負責人餘燕女士,了解了後疫情時代獎勵旅遊的新業態及企業應對措施。
  • 王軍:後疫情時代下文旅小鎮的發展與思考
    「疫後旅遊振興方案捐助工程」系列公益行動。會上,王軍進行《後疫情時代下文旅小鎮的發展與思考》分享,從疫情影響以及應對舉措;疫後文旅發展趨勢;後疫情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思考與發展要素三個方面進行分享。以下為王軍演講文稿(精簡)↓一、疫情影響及應對舉措王軍表示,本次疫情,對旅遊業所造成的行業損失預估超萬億元。
  • 面向後疫情時代 匈牙利在滬推薦航旅資源
    匈牙利駐滬總領館負責人積極評價民航業為兩國合作抗疫作出的貢獻(錢擘/攝)《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報導:日前,匈牙利駐上海總領事館以雲端連線的方式舉辦推介活動,邀請匈牙利當地知名葡萄酒產區的酒莊負責人和業界專家,面向後疫情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