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中原、豫州,簡稱「豫」,省會鄭州,因歷史上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中國的八大古都中有是個在河南,即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今天要給大家聊到的這個地方是河南省乃至全國唯一一個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清豐縣。
清豐縣,隸屬於河南省濮陽市,位於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與山東省莘縣毗連,南與濮陽市區接壤,西與安陽市內黃縣為鄰,北與南樂縣相連,西北隔衛河與河北省魏縣相望。清豐縣下轄5鎮12鄉,503個村,總人口超過70萬。
清豐古稱頓丘,西漢高祖時期開始置頓丘縣。三國時曹操曾任頓丘令,因隋朝境內出大孝子張清豐,唐大曆年間,欽定更名為清豐縣,是中國唯一一個以孝子之名命名的縣。2009年,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孝道文化之鄉」。
張豐清,我國歷史上的小人物,他的名字卻從唐代開始作為縣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張豐清作為一介平民,以孝道著稱於世,流傳下來的他的事跡大致有四條。
一、頭爐燒餅獻父母。每天打出的第一個燒餅給父母吃,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傳說當時一些達官貴族,出高價、設圈套,購買頭爐燒餅,都未能得逞。
二、濬縣大伾山降香。說的是大伾山廟會,張清豐為母親免災、祝壽、天天佔頭爐香。當時來大伾山降香的人很多,都想佔頭爐香,甚至一夜不睡覺,排隊在廟門口,但等到廟門開後,頭爐香仍是張清豐的。據說是他的孝行感動了山神,是神仙替他燒的。
三、他因孝行純篤,弱冠時被舉為孝廉,官方屢召不仕,安居布衣,繼續孝敬父母雙親。
四、張豐清母親死後,他在墳旁壘屋一座、守孝三年,每天飯前向母親祭奠罷,自己再吃。
他的孝行至善至純,感人肺腑,流傳至今,激勵著一代代清豐人。
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縣,人口不足27萬,是戰國刺客荊軻的故鄉
河南一個縣,是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之地,有4500年歷史!
盤點河南南陽七大歷史名人,厲害
來源:漫話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