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小麥主產區河南省8000多萬畝小麥從南至北全面開鐮收割,各地農民抓緊農時,搶收搶曬。目前10多萬臺大型收割機械全面投入麥收,日收割進度600萬畝以上。圖為收割機械在河南駐馬店麥區作業。新華社記者 朱祥攝
本報通訊員 豐興漢 王軍峰 本報記者 喬地
麥浪滾滾,夏收正酣。
河南省唐河縣上屯鎮丁崗村。種糧大戶丁懷中坐在樹蔭下,看著穿梭往來的大型收割機把上千畝麥浪切割開來、吞噬下去,吐出金燦燦的麥子。
「今年麥子為歷年最好,俺這1300畝畝產至少有1200斤,今年有的賺啦!」丁懷中咂摸一口酒,抓了一把籽粒飽滿的麥子,掩飾不住內心豐收的喜悅。
今年,唐河小麥種植面積為219萬畝,預測單產可達481公斤。夏糧生產連續10年持續增長,連續9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2012年首次被推薦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糧食總產量連續8年突破10億公斤,實現「階梯式遞增」已成定局。
「『三化』協調,農業奠基。農業之本,糧食為先。探索不以犧牲糧食和農業為代價的新型『三化』協調發展之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是首要責任。」唐河縣委書記劉明傑說,「唐河夏糧生產實現10連增,就是傾力打造糧食核心產區、恪守穩糧增糧職責的體現。」
麥收時節,記者走進唐河,探訪一個產糧名縣「階梯式遞增」之路。
「耕地紅線」之外:連年遞增的種植面積
「耕地紅線」,是穩糧增糧的「基本底線」。然而在唐河, 「糧田紅線」不僅沒有被碰觸和逾越,10年間糧食種植面積反而以近百萬畝的規模遞增。
唐河農業部門的統計數字表明:小麥種植面積由2003年的170萬畝已增加到今年的219萬畝。
縣長康連星告訴記者:「為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唐河縣委、縣政府作出規定——所有土地使用都不得以損害或影響糧食生產為前提。全縣上下嚴守國家基本農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和糧田穩步增長。」
節流與開源並重——唐河在土地整治中制止和打擊亂佔耕地、破壞耕地、違法佔地;不斷加大撂荒地、宜耕地、窯場地的開墾復墾力度,著力治理空心村,累計新增耕地40餘萬畝。
「固本強基」之時:連年遞增的項目投入
「田成方,路成網,田間地頭亮敞敞;旱能澆,澇能排,防災抗災樂開懷。」唐河糧農編寫的順口溜是糧食生產條件持續改善的生動寫照。
項目建設上保險,固本強基正當時。唐河縣連年遞增的項目投入在提升糧食生產條件的同時,為糧食增產繫上了「保險帶」。
作為河南省四大小麥生產大縣之一,唐河通過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現代農業、農綜開發、扶貧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土地平整等項目,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全省24個農綜開發重點縣,共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
「涉農項目與糧食生產掛鈎,糧食生產為涉農項目顯效」——僅2012年唐河就有效整合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高產穩產田建設等涉農項目資金3.37億元。該縣先後建設各類小型水利工程3.8萬餘處,有效灌溉面積發展到92.6萬畝,節水灌溉面積為26.5萬畝。共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
「糧增農豐」之下:連年遞增的科技支撐
品種改一改,增值幾百塊;土壤驗一驗,一年不白幹;彌霧噴一噴,增產上百斤……在唐河這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縣,說起糧食高產的秘訣,糧農們總結得頭頭是道。
靠科技抗風險、向科技要產量、憑科技保質量的「科技興糧」理念深入人心。隨著糧食種植科技含量的連年遞增,全縣新技術、新品種、新耕作手段的入戶率達98%以上。
唐河成功構建「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零距離」的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在全縣19個農村鄉鎮建立了農業服務中心,設立民間技物結合服務網點(站)86個,配套建立了配肥站、植保植檢站、農藥化肥監理站、種子管理站、新品種引試中心和24個農情測報站點。2011年縣財政投入945萬元支持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金種子」換來「紅票子」。唐河先後建立了新品種引試中心、良種加工中心和10萬畝良種繁育基地,年引試新品種30餘個,篩選當家品種37個,年生產優質糧食作物種子3000萬公斤,良種覆蓋率達100%。
科技服務到心坎,受惠糧農樂心間。該縣利用84處縣、鄉、村培訓機構,43個實習基地,每年舉辦各類技術培訓500場次以上,培訓農民40萬人次。
「樣板創建」之內:連年遞增的示範效應
來到桐寨鋪鎮趙冢村,38歲的種糧大戶王保閣正在指揮著工人們運送小麥。她流著汗水的臉綻成了一朵花:「俺這片地旁邊就是南陽市的30萬畝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示範方,示範方的產量一畝地比普通田高出二三百斤。大伙兒看著又服氣又眼氣,都爭著包地種麥,要不我咋敢包1800畝地種糧食哩?」
高產示範做樣板,糧田都變高效田。在唐河,高標準高產示範方的示範效應不斷擴大。由此唐河成為農業部確定的全國整縣整建制推進糧食高產創建試點縣,糧食增產科技攻關試點縣。
2012年,唐河建立糧食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25個,規模達27萬畝。其中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13個,總面積14萬畝。據實產調查:小麥平均單產達611.5公斤,比全縣平均單產426.3公斤高出185.2公斤,增幅達43.4%。
據唐河縣農業局長李萬忠介紹,今年,唐河再次成功打造高標準糧田示範樣板。圍繞南陽市30萬畝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示範區建設,在桐寨鋪、桐河兩鄉鎮規劃建立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示範區16.3萬畝,整合項目資金重點傾斜,為逐步把全縣規劃的176萬畝農田全部打造成畝產超噸糧的高標準糧田積累了經驗。
「現代糧業」之基:連年遞增的合作組織
在桐河鄉祥宏農機合作社,老闆焦強告訴筆者,目前已有50多戶社員,擁有各類農機100多臺,承包糧田4000多畝,託管糧田5000多畝,年創經濟效益180萬元。
如今,各種各樣的農業合作組織成為唐河「現代糧業」快速崛起的標誌。
唐河鼓勵引導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推進土地規模經營,該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54家,國家、省、市級示範社達到34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達到186家,帶動該縣流轉土地47萬畝。種糧大戶海國勇、丁懷中等已連續多年流轉土地千畝以上,分別成為國務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種糧大戶。目前,該縣百畝以上種糧大戶達到182戶,千畝以上種糧大戶達到42戶。合作組織的連年遞增使唐河糧食種植機械化水平大幅攀升。
「群龍共舞」之際:連年遞增的增值車間
建市場促流通,擎龍頭促增值。糧食產業化作為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唐河大地上演繹出商貿活躍、車間遍地、糧食增值、農民增收的新型農業現代化局面。
唐河始終堅持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發展農業,加快小麥、玉米等糧食產業鏈開發,全面提升糧食產業化水平,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圍繞麵粉和精製掛麵加工,新上了賢德麵粉、曹氏、百川等一批加工企業,該縣小麥加工企業達到87家,年加工能力達到250萬噸,是全縣小麥總產量的近3倍,年加工能力居該省前列。
圍繞糧食副產品和玉米等粗糧加工,新上了 「六合」「華泰」「裕嘉」3家飼料加工企業,使該縣飼料加工企業達到9家,年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飼料的生產加工,帶動了該縣畜牧業發展,間接提高了種糧效益。縣財政累計投資567萬元,在縣中心城區和22個鄉鎮建成糧食交易市場27個,年吞吐量達45萬噸以上,成為豫西南地區最大的貿易基地。
龍頭企業的帶動,使該縣初步形成了麵粉、食品、精選包裝和飼料加工四大糧食加工體系。
唐河,正續寫著「縣因糧而名、農因糧而豐、民因糧而富」新型農業現代化樂章!
(科技日報河南6月2日電)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