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欣桐
當帶有一絲血腥味道的「割」字與含有文明傳統的「禮」組成組合,你會想到什麼?
上次,我們給大家介紹了闖非洲拍攝紀錄片《步步走非洲》的哥大學姐步憲(步步)再走非洲拍片,和中國學生志願者們一起步入肯亞的馬賽原始部落,探索他們的習俗女性割禮。儘管肯亞等非洲國家已經出臺法律禁止女性割禮啦,可不少部落依舊難以捨棄呢!
今天,故事繼續。小編送上步步的紀錄片《步步走非洲肯亞篇——馬賽人的割禮》下集,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哇~
11歲非洲少女為躲避割禮而逃,步步走非洲之馬賽人的割禮3
曾被割禮場面嚇跑,後冒險救人,步步走非洲之馬賽人的割禮4
化「繭」成「殘蝶」
女性割禮是在沒有醫療目的、沒有醫療設施的情況下,用刀片將十幾歲女童外陰割掉的行為。步步了解到,它的目的是減少女性的性快感,也由此給男性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驗貞」方法。
馬賽人告訴步步,這種習俗最初的來源可能是,男人們出門放牧,有時候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回家一次,為了確保妻子對丈夫忠貞不渝,可憐的馬賽女孩們必須要接受這項痛苦萬分的手術,才能完成從女孩到女人的蛻變,化「繭」成「殘蝶」。
傻傻分不清的「露西」與「露絲」
步步採訪和拍攝了幾位成功逃離割禮的馬賽少女。
16歲的露西家裡有兩個姐姐,大姐接受割禮後嫁了人,現在是5個孩子的媽媽。二姐不幸因病去世,堅定了怕痛怕流血怕死亡的露西想成為一名醫生的決心。四年前,為躲避割禮,她逃出了家門,在鄰居家避了一周後,被送到救助機構,這成了她不幸中的萬幸。
13歲露絲的父親已有80歲高齡,娶了4個老婆,有23個孩子。其中有10個孩子是露絲40歲的母親所生。兩年前的一天,家裡安排露絲接受割禮、之後嫁給16歲的陌生少年。聰明的露絲帶著自己成為飛行員的夢想,逃到鄰居家躲了三天,隨後被送到馬賽女孩夢想基金會,被機構創始人之一的喬伊斯女士收養。
小編不禁想問,在肯亞還有多少這樣的女孩需要幫助?馬賽女孩夢想基金會究竟又能幫助多少?步步在視頻中為大家呈現了答案。
70歲老人的童年陰影
「你遲早有一天會被馬賽人殺死的,」反割禮「鬥士」伊娃的哥哥這樣對她說,「如果你繼續阻止他們的孩子割禮的話。」可伊娃卻告訴步步,她不害怕,她說上帝會因為她的善舉保護她,而事實也正是如此。當步步問伊娃為何會如此反對割禮時,伊娃身體微微後靠,閉起眼睛,向步步娓娓道來。
原來早在50年代,還是孩子的伊娃便見過割禮的恐怖場面。簡陋的房間內,被割禮的姑娘躺在一張牛皮紙上,哭喊著「任人宰割」。房間外,其他等待割禮的女孩聽著這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排號。同一天、同一房間、同一張牛皮紙,不同的馬賽女孩一個接一個進行著同樣的割禮手術。這血腥的場面成了伊娃時至今日都無法忘懷的陰影。
反割禮女孩們有家啦
聽了這麼多難過的故事,別揪心了,步步為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在馬賽女孩夢想基金會、中南屋和中國學生志願者們的共同努力下,這棟剛剛裝修過的房子,很快就會成為這一地區第二家專門收養反割禮女孩子的場所。志願者們的捐款承擔了3年的房租,在離開肯亞之前,他們七手八腳,為幾十位反割禮少女裝飾溫馨的家。
小編有話說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也不乏這樣的現象。古有宦官去命根,現有貓咪割蛋蛋。人們的目的不同,可對生命的迫害卻如此雷同。小編和步步一樣,願馬賽女孩不再受女性割禮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