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新貌
齋堂,作為一個地名,其地理或行政範圍有過多次的變化。有一種說法或可能,截止到金貞元元年(1153),劉仁恭於唐末五代時所設玉河縣的縣治曾在齋堂。元朝時,由今天的北京城南北中軸線往西的一個廣大區域,即大元國大都路宛平縣,但只設有區區幾個鄉,齋堂鄉即是其中的一個,其東界到達峰口庵、牛角嶺一線,以至在今王平地區安家灘等村生產的京西砂鍋至今還打著「齋堂產」的印記。
古鎮春色
王平口巡檢司成立後,齊家莊巡檢可及清水社、桑峪社範圍,包括今天齋堂、清水兩鎮及房山大安山、史家營兩鄉的諸多村莊,有過著名的「五十八村龍王大會」。民國初期,「老八區」成為齋堂川的代名詞,至今讓人們津津樂道。
齋堂鎮地區古道古村文化
「北京門頭溝地區文化線路遺產資源豐富,西山大路自古以來就是京西山區通往京師的重要交通幹線,特別是明代以來古驛道經修建,成為聯繫山西、內蒙古的主要道路。同時,由於商貿、宗教、軍事等各方面的需要,北京門頭溝地區逐漸發展形成一條條重要的交通幹線和樞紐。
古鎮院落
在商貿方面,由於北京門頭溝區蘊藏著優質煤炭,遼代以後一直是北京城的煤炭供應基地,早期以驢、騾等牲畜運輸為主,晝夜不斷,逐漸形成商道。同時山裡的乾鮮果品、土特產品也通過商道外運,城裡的食鹽、布匹以及各種日用物品則通過商道運進;在宗教方面,北京門頭溝地區的寺廟眾多,……到寺廟進香的民眾常年不斷,……從而形成以寺廟為中心的香道。在軍事方面,沿河城作為古代北京西部重要的軍事隘口,明代有重兵駐守,清代設守備負責沿線敵臺的防務。齋堂城則是軍事防禦線的後方基地,當時所有軍事物資、建築材料的運輸,以及敵臺之間聯絡等均依靠齋堂至沿河城的古道通行。」
古鎮街巷
齋堂是歷史上北京西山腹地的交通樞紐,是京西帶狀文化線路的重要結點。
齋堂鎮位於門頭溝區中部,也可以說是位於北京大西山的腰部。有三道大山橫列和兩條河流流經。三道山:北為黃草梁——灰金坨——棋盤山,中為黃草梁——樓嶺——塔嶺,南為老龍窩——南大山——大寒嶺——髽鬏山;兩條河:永定河與清水河。此外,還有數條溝谷。萬千年來,人們在河畔階地居住並發展成為村莊;利用河谷、溝谷、山梁埡口地形修成道路與外界相連。
齋堂美景
山青水秀、豐富特產的自然環境,成為這裡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及宗教寺廟建立者青睞的地方,也是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之間往來以及宗教民俗活動的捷經與通衢,當然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有人提出,以一條古道為主幹線,「帶領」其它古道。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京西古道主線並非一條,功能也非一項,而是有經、有緯、有斜線的帶狀文化線路。關於齋堂地區古道,我有另外一個比喻,就是將齋堂(軍響至西齋堂村西口之間)和沿河城,各作為四通八達的到、發或中轉的大型車站,其他各村則是各條線上的中型或小型車站。
齋堂站
東線:
由軍響往東沿塔嶺溝或經桑峪走塔嶺至青白口,再沿永定河河岸線經傅家臺、太子墓、下馬嶺、芹峪口、田莊、淤白、陽坊至昌平或北京。由芹峪口,還可北上大村、鎮邊城,南下雁翅,河南臺、安家莊等地。
齋堂的長城
東南線:
由軍響進七裡溝,經楊家村、張家村,一路向東南經呂家村、越大寒嶺,穿千軍臺、莊戶、板橋、宅舍臺,走百巖子,過王平口,再經王平村或十字道、潭柘寺等路到北京西城各門;一路向南越嶺後到房山大安山或由瞧煤澗、紅煤廠進入大石河沿線各地。
南線:
一可走火村或西胡林進通州峪,越嶺至大安山;二可經馬欄、大槽越老龍窩或妙庵梁至大安山、史家營及百花山。
西線:
沿清水河河畔路,經老高鋪到「清水站」。再往南進達摩溝到溝內各村或越嶺到史家營;往北進大北溝,經梁家莊、李家莊、燕家臺,進而可經龍門澗等路及九山小道,到椴木溝各村及「三祖文化聖地」涿鹿礬山地區;往西經田寺口、塔河口達沿線各村及百花山,經張家莊奴才溝可達淶水山南、大龍門等地,經小龍門可越嶺至馬水口等地,經雙塘澗、洪水口可也越嶺到涿鹿等地。
西北線:
進青龍澗(小北溝),一可經黃嶺西至柏峪,一可經雙石頭、川底下、柏峪臺至柏峪,再與西奚古道線相接,或直上天津關黃草梁,走麻黃峪至懷來、涿鹿。
北線:
一是進靈桂川,到靈嶽寺及周圍各村;一是走齋沿路,經白虎頭、牛站、越樓嶺經林子臺、王龍口到「沿河城站」,或由軍響、桑峪、北上碣石或走軍沿線至靈水、樓嶺與齋堂沿線併合至「沿河城站」。上述各線中,東線、東南線、西線、軍沿線以商旅功能為主;西北線、齋沿線以軍用功能為主。
沿河城站
東線:
經向陽口、大村、房良、老峪溝,可達南口、居庸關。
林中隱道
西線:
經石羊溝口(沿河口)、龍門溝口、劉家峪,上天津關,進而可經燕家臺、梨元嶺、雙峪澗、天河水等地,越嶺後經大龍門、奇峰口至紫荊關。東、西線連起來即西奚古道線,又稱明次邊長城「內三關」聯絡線。
東南線:一是經向陽口走永定河沿岸線經珠窩至青白口及傅家臺(此線在修建珠窩水庫後即告廢止),二可走東嶺線經楊樹地、書字嶺、碣石到青白口。
南線:
通齋堂、軍響。
西北二線:
一路走石羊溝(石港溝或石港口),經石港口巡檢司原治所(二道城子、樓窪、沿字三號敵臺)、關子、黃土嘴、新莊戶、王門子、白羊石虎、孤山至麻黃峪,與天津關線合。由關子或黃土嘴,有支線經木子港、大安到懷來官廳。一路進龍門溝(東小龍門口)到榆灣、龍門溝、陳家水,進而亦可到麻黃峪或椴木溝。
北線二條:
一條沿永定河峽谷,至幽州、官廳等地;一條經由向陽口上大悲巖或一直往北經蘆子水、道溝、水頭到東花園、南辛堡等地。以上兩大站,均可謂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除此以外,齋堂鎮地區還有兩條東西向為主的小線。一在南山,沿嶺脊東達大寒嶺,西上百花山;一在沿河城北,連接大村、佛巖、獅子溝、碾臺、上大水、大小東宮至關子。雖均為山野小徑,但前者在唐末、五代時期,後者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均發揮過特殊的、或者說是重要的作用。
關於我們:本訂閱號是依託門頭溝論壇www.bjmtg.com.cn建立的微信公眾平臺,是服務門頭溝地區百姓衣、食、住、行、玩、樂、購的生活圈平臺。每天推送門頭溝生活信息,公益活動,新聞資訊,商家優惠等優質內容,敬請關注!
合作電話:13681512461
↓↓↓ 點擊"閱讀原文" 門頭溝論壇包車家鄉山水行2016第二期報名~
老八區之旅(挺進軍司令部爨底下村)齋堂索家飯莊享受農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