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明清兩朝的皇宮,這裡的三大宮和三大殿非常值得遊覽

2020-12-16 小劉去旅行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為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

午門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其五鳳樓形制由紫微城應天門演變而來。午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古代宮殿建築,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中和殿,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參加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

保和殿在明清兩代時候的用途不同,明朝的時候皇帝在這裡更衣,平常冊封太子或者皇后的時候也在這個地方慶賀。

保和殿到了清朝,這個宮殿就變成了皇上賜宴的地方了,過節的時候王公貴族們都在這裡接受賞賜。

乾清宮殿的正中有寶座,兩頭有暖閣。乃明清十六個皇帝的寢宮。

交泰殿交泰殿是一處歷史悠久的漢族宮殿建築,屬於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交泰殿為皇后千秋節受慶賀禮的地方,是皇后生日時接受慶賀禮的地方。

坤寧宮先是皇后所居住的寢宮,後來成了供奉薩滿教的祭祀場所,同時還是舉辦皇帝大婚典禮時的宮殿。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化遺產,明清兩朝皇宮
    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先後於1987年和2004年被列為同一項世界文化遺產,即:明清皇宮。北京故宮由明朝永樂大帝興建,後來清王朝入住中原以後沿用到被辛亥革命推翻為止。瀋陽故宮則是清王朝入關前的皇宮,後來作為清帝東巡的「行宮」存在。這兩個故宮您都去參觀過後,就會對明清兩朝的歷史有較為直觀的了解。圖為北京故宮午門。
  • 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故宮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古代用紫微垣(星座名)來比喻帝王宮殿,帝居在秦漢時又稱為「禁中」,意思是門戶有禁,不可隨便入內,這就是皇宮又被稱為紫禁城的緣由。穿過天安門、端門,就到了故宮的正門——午門。午門位於京城南北的中軸線上,因正處於子午線上而得名。午門正中門樓採用重簷廡殿頂形式,是中國古建築形制的最高等級。城墩中間闢有三個門洞,左右各有一掖門,俗稱「三明五暗」。明清時出入午門有嚴格的等級規定,正門只供皇帝出入,此外只有皇后大婚時入宮才可以走一次。
  • 故宮篇——北京故宮三處必遊景區遊覽攻略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中軸線上,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大規模的古宮殿建築群,舊稱紫禁城。這裡是明清兩代的皇城,也是世界五大宮之首,建築氣勢磅礴,壯麗雄偉,是來北京旅遊的必到之處。故宮是個神奇的地方,有些人來過一次就說不再來了,因為太大太累還什麼都沒看到。有些朋友則會以來再來,您聽說過故宮也有年卡嗎?
  • 故宮三大殿
    永樂時三座大殿名「奉天」「華蓋」和「謹身」,是國家朝政之所,重大的典禮活動於此舉行,建築摩空偉構,氣衝霄漢。明嘉靖時更名為皇極殿、中極殿和建極殿,清順治時改稱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此後,三大殿名稱沿用至今。清朝統治者將正殿更名曰「太和殿」,表達了視天下為一家人,大家和諧相處,各種才能、各種職業的人都有適當的位置,發揮適當的作用,人人都同樣感到滿意,彼此沒有衝突,希望實現一個和諧社會的理想。
  • 故宮大殿前不種一棵樹的背後原因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獨特的存在,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一般我們說的故宮,並不是指整個皇宮的範圍,而是指三大殿。
  • 故宮——世界五大宮之首
    故宮的一草一木都有某種象徵意義,體現了古代中國的文化精粹。「紫禁城」這個名字就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或「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古代天文學把恆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垣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 故宮三大殿竟然三次更名,背後很有政治內涵
    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主體建築,也是舉行重大國事活動的場所。三大殿的名稱、匾額與楹聯,在很大程度上,是當時社會主流觀念的反映。  三大殿名稱的變遷  三大殿的名稱,先後變更過三次。第一次是在明嘉靖年間,第二次是在明清易代之際,第三次是在洪憲帝制之時。
  • 故宮三大殿為什麼一棵樹都見不到背後竟有5點原因!
    故宮三大殿是明清兩朝皇帝辦理政務、舉行朝會和大典禮的地方,為了突出皇權的至高無上、烘託皇室威嚴、維持故宮三大殿莊嚴肅穆的氛圍,所以故宮三大殿不讓種植任何樹木。
  • 明清皇宮
    北京故宮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坐落於北京市中心。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 行走北京之故宮一日遊攻略
    如果想要一天把故宮全部遊玩,我覺得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走不看文物景觀的不算哈!)故宮是標準的中軸線建築群,從午門到神武門這一條線上集中了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內庭三大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等等。
  •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原來是報時之門和后妃...
    查閱了很多文獻資料後才知道,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原來是報時之門和后妃專用之門。 北京紫禁城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歷時十餘年才建成。
  • 故宮三大殿周圍,為何一棵樹都沒有?真的是為了防刺客嗎?
    故宮,早年也被稱為紫禁城。在紫禁城裡面,曾經住著明清兩朝的皇帝、皇后以及整個後宮。直到現在,我們仍然還能從這些保留下來的建築上,看到曾經的輝煌和威嚴。早年因機緣巧合,得以去到故宮,去到故宮,無論是對整體建築,還是氣勢,都不由得感嘆。感嘆過後,對三大殿的周圍,沒有一棵樹感到不太理解。樹在很多古建築的周圍都很常見。但為什麼故宮的三大殿周圍卻沒有呢?難道在故宮的三大殿這裡,有什麼說法嗎?
  • 中國竟有4個故宮?除北京故宮,其他三個故宮在哪裡,你知道嗎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古稱紫禁城,是我國明清兩代王宮,載著明清兩朝24位皇帝,北京故宮是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古代中國的象徵,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中心,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最大規模的木造建築之一,北京的故宮被稱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點,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旅行丨清朝的第一個皇宮,文化比故宮更純粹,但人氣比故宮弱太多
    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區別提到瀋陽故宮,第一次去了解人肯定都是要問這樣的一個問題的,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自然要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我是在當時遊覽的時候聽導遊講解記錄下來一些,後來自己又查了一些文獻資料。
  • 中國明清歷史的縮影,北京故宮
    作為中國人大家都嚮往首都北京,想去看看教科書裡的天安門,想在人民廣場敬禮國旗升起的那一刻,人民英雄紀念碑……當然,天安門後面的北京故宮也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是非常值得遊玩參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 遊覽1901年的北京故宮:從雜草叢生的午門進入,參觀空曠的三大殿
    在當時的特殊背景之下,來自日本的工學博士伊東忠太與文物攝影家小川一真走入了這座神秘的禁城,拍下了一組非常珍貴的故宮舊照。此外,為了對這些百年之前的舊照有更好的說明,以及在閱讀遊覽時有著更佳的體驗,本文加入一張詳細的故宮手繪地圖進行說明。
  • 老北京故宮三大殿不為人知的皇宮故事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於明成祖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位置,其中重要建築為太和、中和、保和外朝三大殿。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宮殿七十多座,房屋超過九千間。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從建築層面來看明清兩代故宮的差別
    自此後,兩朝皇帝都選擇居住於這裡,並且在原本的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了改變,逐漸形成了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這個故宮,但是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所能看到的故宮真的和明朝最先建立的故宮是一樣的嗎
  • 故宮「三大殿」我們都知道,但「三大殿」的作用是什麼你知道嗎
    故宮三大殿就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宮殿,其次是保和殿,最小的就是中和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中最中心的位置。它建於1420年,仿照南京故宮的奉天殿而建,所以最初亦稱「奉天殿」。
  • 皇家宮殿故宮,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小時候去故宮,對於當時還是孩子的我來說,印象中只有累,累到走不動,最後被媽媽抱出去的。長大了,隨著宮廷劇的風靡,又開始對此感興趣,想著來重溫一下故宮。故宮舊稱紫禁城,於明代永樂十八年建成,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