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熊野古道話新篇

2020-12-19 光明網

熊野古道

穿著傳統服裝走在古道上,別有一番情趣。

今年7月,在中國蘇州舉行的世界文化遺產大會上,日本以「紀伊山地靈場與參詣道」名義申報的熊野古道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關西國際廣報中心的組織下,我們18名外國駐日記者訪問了這片神秘的土地。

熊野古道位於大阪京都之南的紀伊山地,其地橫跨日本奈良、和歌山和三重等3縣。這裡不僅有多座海拔在1000-2000米以上的山脈,還有每年超過3000毫米的降雨量。特殊的地理和氣象條件形成了這裡山巒重疊,森林密布,河溪縱橫的自然景觀,也使這裡自古以來形成了一種崇尚自然,將山川樹木、風雨雷電等自然景象神化的宗教信仰。當地居民把這裡稱為是神靈居住的地方。

所謂世界遺產「紀伊山地靈場與參詣道」,是指由該地區諸多靈場和參詣道構成的文化群體。靈場即神靈居住之地或民眾信奉神佛之地。由日本遣唐高僧空海和尚回國後創立的真言宗密教發源地高野山也在其中。僅高野山盆地中的寺廟群就多達117座。其寺廟密度甚至在著名的京都之上。另外還有圍繞神社和寺廟而建的大片陵園及包括原始森林與壯觀瀑布在內的壯麗自然景觀。參詣道是指在歷史長河中,古人為參拜寺廟神社在山地中穿行開闢出的古道。

在主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重點考察了參詣道中的「熊野古道」。公元10世紀前後,以熊野本宮大社、熊野速玉大社和熊野那智大社等構成的所謂「熊野三山」在日本確立起具代表性的靈場地位,來自京都及全國各地的參拜信徒絡繹不絕。當時的歷代天皇每年也要花費1個月時間,往返600公裡前往熊野三山參拜,致使通往熊野三山的古道逐漸發達起來。熊野古道以熊野三山為中心,呈「因」字型向外伸展,總長綿延400多公裡,據說可與世界聞名的西班牙古道相媲美,但現在僅剩下斷斷續續的數十公裡。

說是古道,其實是用天然石塊或石板鋪就的寬約1米的山中小道。它沿山勢延伸,在密林中忽隱忽現。乘坐汽車在現代化的山間公路上行駛,可明顯看到時代在山中道路發展過程中留下的痕跡。古道陡峻難行,原有的公路狹窄彎曲,不斷加寬取直的現代公路正在將以往的道路擠出歷史舞臺。不少地段,上述三種不同時代的道路重疊在一起,引人產生種種聯想。

保存古道一直是當地居民孜孜以求的目標。「熊野古道」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後,當地政府和居民都深感榮幸與自豪。政府希望藉助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之東風,為振興地方經濟提供新的動力。而當地的宗教界人士和居民則希望通過介紹熊野古道,弘揚熊野文化的真諦 信仰不分宗教派別,主張人類和平共處,人與自然共存。

當地為宣傳古道文化遺產而自發聚集起來的大批義務志願者的奮鬥精神令記者深受感動。一個名叫濱崎卓也的老人,儘管已是七十多歲高齡,而且曾任一個公司社長,但講起古道文化卻頭頭是道,知識之淵博不亞於專業導遊。為了當好我們這些外國記者的嚮導,他不僅與我們一起冒著酷暑翻山越嶺,而且身背多張自製圖畫,邊走邊結合圖畫講解。記者空手爬山都感到氣喘籲籲,老人辛苦更可想而知,我們問他為何要自找苦吃,濱崎老人說,「為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和保護熊野文化遺產。因為同所有的世界文化遺產一樣,熊野古道也是屬於世界的。」

相關焦點

  • 日本熊野古道等22個地點將被追加為世界文化遺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12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匯總了決議案,將追加熊野古道的多處景點為世界遺產。一直以來,熊野古道憑藉已列入世界遺產的「紀伊山地靈場和參拜道(和歌山、三重、奈良)」而聞名。據悉,該決議案將在7月10日於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正式討論。
  • 世界遺產熊野古道登山
    「熊野古道」是以「紀伊山地靈場與參詣道」為名稱登錄在世界遺產上的一條森林步道,歷史與自然魅力並存,再加上神聖的原始氛圍使得熊野古道成為日本著名的能量景點之一。這一次我們將在熊野本宮語部會人員的帶領下踏上熊野古道,一起來探尋世界遺產的神秘與魅力吧!
  • 熊野古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十周年 當地居民點燈慶祝
    原標題:熊野古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十周年 當地居民點燈慶祝 (網頁截圖) 據朝日新聞網站7月7日報導,位於日本三重縣、和歌山縣、奈良縣境內的紀伊山地靈場和參詣道迎來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十周年。
  • 【文化前沿】看潮州古韻,話文化遺產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多次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對於文物保護,他強調「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在北京,他察看玉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工作展覽和河堤遺址,深刻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西安,他觀看城牆保護狀況,在西安市博物院裡囑託「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
  • 雙世界遺產 高野山*熊野古道日本六日遊
    「日本熊野古道」——6.9公裡徒步之旅,沿途美麗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待你去發現。特別安排:古都夜宿——入住京都市區酒店,以及入住大阪市難波地區酒店(臨近心齋橋、道頓堀等商圈)精華景點1、有120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高野山」,參觀高野山內最大寺院「金剛峰寺」,它是高野山真言宗的總本山。
  • 2020中意文化和旅遊年舉辦 中意文化交流再續新篇
    2019年,中國杭州西湖和義大利維羅納老城兩處世界遺產地正式開展「結對」合作。左圖為杭州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塑像,右圖為維羅納的朱麗葉銅像。新華社發1月21日,義大利羅馬音樂公園,在管弦樂《春節序曲》的歡快旋律中,2020中意文化和旅遊年拉開帷幕。
  • 以色列的世界文化遺產
    耶路撒冷是塊磁石,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教、基督教和穆斯林朝聖者。海法巴哈伊聖地-2008年,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阿卡古城內十分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軍時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棧等古老遺蹟。
  • 要看日本最美的世界遺產,住這5家酒店就夠了!
    世界遺產,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對全人類來說都擁有普遍而顯著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咱們中國有48項,從長城、敦煌莫高窟到廬山、麗江古城、蘇州園林等許多我們熟知的景點都在名單上。 日本也有19處,包括15處文化遺產和4處自然遺產,亦非常值得一看。
  • 背景資料:世界遺產——自然和文化遺產
    27屆會議3日決定,將24處世界名勝古蹟收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世界遺產分為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必備的條件:具有突出普遍價值、有充足的法律依據、歷史比較久遠和現狀保護較好。  自然遺產指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物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為瀕危動植物生境區;自然景觀或明確劃分的自然區域,例如中國的三江併流、九寨溝、武陵源。自然遺產保護區包括:國家公園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種保護區。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是指自然和文化價值相結合的遺產,例如中國的泰山、黃山。
  • 要看日本最美的世界遺產,住這5家酒店就夠了
    速報醬今年的計劃是至少去看一處日本的世界遺產!如果你也有想法,這篇介紹日本的5處世界遺產及酒店的文章,趕緊收藏起來吧~世界遺產,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對全人類來說都擁有普遍而顯著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咱們中國有48項,從長城、敦煌莫高窟到廬山、麗江古城、蘇州園林等許多我們熟知的景點都在名單上。日本也有19處,包括15處文化遺產和4處自然遺產,亦非常值得一看。
  • 飯稻羹魚譜新篇
    原標題:飯稻羹魚譜新篇——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考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側記本報記者 邢 雪《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10日 05 版)地處浙江省東南部的青田縣山多地少,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說法,特殊的地理條件限制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速度,卻將有著1200年歷史的稻田養魚的傳統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 圖說世界文化遺產
    1994年,日本街頭一幅世界遺產的照片改變了旅日華人攝影家周劍生的人生,照片上秘魯印加聖地馬丘比丘壯麗的景色深深震撼了他。從此,他把記錄下先人和大自然遺留下來的美輪美奐的傑作作為他的人生目標。迄今,周劍生的「世界遺產」之旅總行程可以環繞地球30多圈,足跡遍及116個國家和地區,拍攝景點500餘處,被稱為「追尋世界遺產的獨行俠」。
  • 背景資料: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
    新華社北京7月8日專電(記者閻月凡)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是人類祖先和大自然的傑作,有效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就是保護人類文明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第17屆會議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分別規定了定義。
  • 日本衝之島遺產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原標題:日本衝之島遺產群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第41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世界遺產大會)7月2日晚在波蘭歷史名城克拉科夫開幕,大會決定將日本福岡縣宗像市的衝之島與相關遺產群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世界文化遺產,萬裡長城奇觀
    長城,原本是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系統,現在成了歷史文化遺址,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我們了解中國歷史的一個窗口,成了我國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圖騰,為世界各國所仰望。圖為壯麗的長城風光一景。長城,原本是古代軍事防禦工程系統,現在成了歷史文化遺址,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我們了解中國歷史的一個窗口,成了我國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圖騰,為世界各國所仰望。圖為壯麗的長城風光一景。
  • 石窟庵,佛國寺與十四處韓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是登錄在「世界遺產一覽表」上的文物及遺蹟,主要指不局限於某一地區的、對人類整體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遺產。對於遺產的選定都以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次定期總會上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為基礎進行。
  • 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繼長城之後,第二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文化遺產。圖為莫高窟遠眺。敦煌莫高窟,位於古絲綢之路要道上。它的四周都是茫茫戈壁沙漠,這裡的春天卻能看到桃紅柳綠,不禁令人稱奇。敦煌莫高窟的壁畫獨一無二,由於歷史的原因,儘管無數精美的壁畫已被盜走或破壞,但仍然還有許多價值很高的作品被保留了下來,蘭州大學敦煌學院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新華社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胡璐)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我國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 流行歌曲裡的世界文化遺產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這些歌曲中的文物,還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屬於全人類的物質與文化財富。,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87年,敦煌的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14年,敦煌的玉門關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數居世界首位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13日是我國第四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我國1985年加入《世界遺產公約》以來,已成功申報世界遺產55項,其中,文化遺產37項、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我國世界遺產總數、自然遺產和雙遺產數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文化多樣,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遺產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