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山自善獵——臺灣阿里山來吉部落掠影

2020-12-13 東南網臺海頻道

  來吉部落村長(右)正在製作傳統竹箭,教授遊客體驗山豬狩獵技藝。

  遊客(左)在部落導遊指導下體驗射箭。

東南網1月2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劉深魁)頭戴五色彩球、身著藍色小褂的姑娘們踩著輕快的舞步,唱起古老的部落歌謠;族人在市集裡擺滿各式自種蔬果;火灶上烤著香噴噴的山豬肉和竹筒飯……世代居住在臺灣嘉義縣阿里山地區塔山下的來吉部落,總會以世代流傳的祈福迎賓禮迎接八方來客。

有數百人的來吉部落屬於臺灣少數民族的一支——鄒人。每年2月份,鄒人會舉辦傳統節日祭典「戰祭」——祭祀「徵戰之神」。部落人除向其祈求戰力外,也藉此求得神靈的庇佑。

身居高山自然善獵,山豬是鄒人最主要的戰利品。行走在部落裡,不時可見憨態可掬的山豬石刻,就連旅遊項目「狩獵體驗」的箭靶,也被彩繪上了山豬的圖案。部落最重要的景致,是高聳入雲的鄒人聖山——塔山。部落長者介紹說,塔山是族中善者往生後靈魂的歸處,常年為雲霧纏繞。

近年來,為了推廣和傳承部落文化,來吉部落成立了社區發展協會,大力發展部落觀光旅遊,推出了「大塔山下山豬秘境二日遊」「部落文化之旅」等旅遊線路。

來吉部落年輕人鄭英傑,在深山裡開了一家餐廳,除了提供山豬肉等部落美食外,也銷售阿里山的果蔬、苦茶油、櫻花果、咖啡豆等農產品。鄭英傑還教遊客識別各種植物,設置抓野豬或飛鳥的陷阱等。在鄭英傑看來,守護和傳承部落文化人人有責。

經過多年努力,怡人的生態環境、美味的食材、獨特的部落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部落辦起了餐廳、民宿和市集,還組織了樂隊、舞蹈隊,為遊客表演民族歌舞。來吉部落也成為大陸遊客探尋阿里山風情的一個熱門景點。

相關焦點

  • 遊走阿里山:逛鄒族部落,乘高山火車,謁千歲神木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到阿里山,誘因是這首歌吧?阿里山,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裡,區域由18座高山組成,林木蔥翠,山巔海拔為2216米。氣溫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被譽為臺灣最理想的遊覽勝地。
  • 阿里山上的私房行程:來吉部落遊
    (攝影:王堯)   去往來吉的路有點遠,山路七彎八繞,濃霧才散又來驟雨,讓我們不禁為這特意安排的「私房行程」懸心。   「所謂私房行程,當然不是大眾常去的地方,一定會有些辛苦。」陪同我們的嘉義縣觀光旅遊局職員林緗亭一路加油打氣。
  • 阿里山沒了大陸遊客,臺灣少數民族部落面臨消亡危機
    過去陸客到阿里山觀光除了帶來大筆觀光商機,更為臺灣少數民族鄒族部落創造就業機會。然而隨著兩岸關係轉冷,加上新冠疫情盛行,阿里山觀光業績一落千丈。對此,無黨籍嘉義縣少數民族議員武清山接受訪問表示,如果現狀持續惡化,恐怕阿里山鄒族部落經營的餐廳和民宿都要倒閉,面臨人口外流和凋零的噩運。武清山今年58歲,前年地方選舉以無黨籍當選嘉義縣山區少數民族議員,現為嘉義縣議會「無黨問政聯盟」成員之一。
  • 安徽與臺灣阿里山少數民族部落唱響「我們都是一家人」
    黃梅戲、京劇、鄒人傳統歌舞……10日下午,臺灣嘉義縣番路鄉逐鹿社區活動中心,兩岸演員的精彩表演贏得觀眾陣陣喝彩和熱烈掌聲。   正在臺灣訪問的安徽經貿文化團當天在逐鹿社區與臺灣少數民族鄒人部落舉行「我們都是一家人」聯歡會。
  • 臺灣行掠影——阿里山、日月潭風光
    日月潭,阿里山。       這是所有大陸人在提起臺灣時,繞不開的名字。      日月潭是臺灣島最著名的風景區。       阿里山以五奇著稱,即登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日出、雲海、鐵路、森林與晚霞合稱為阿里山五奇,它們不但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外。
  • 茶道與茶文化解析:阿里山高山茶
    阿里山高山茶,臺灣極品好茶,阿里山高山茶,根據茶業改良場多年研究調查,全世界最優良的茶園集中在北回歸線附近約50公裡以內山區,阿里山茶區即在北緯23度半附近嘉義縣境內。中文學名:阿里山高山茶科:山茶科分布區域:臺灣阿里山區目錄簡介產地品質阿里山高山茶原產區嘉義縣是當前臺灣生產高山茶的重要產區,其種植的區域,以梅山鄉、阿里山鄉、
  • 臺灣旅遊景點,阿里山,最美不過阿里山
    臺灣省位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夏季漫長而酷熱,於是阿里山就成了廣受歡迎的避暑勝地。山水之間,有宜人的風貌;天時地利,自然還有人和。鄒族部落像是隱藏在阿里山的一-顆寶石,令人神往。在海拔1300米的地方有一一處鄒族文化部落,部落中保留著鄒族獨特的民居,民居以木材搭建,蓋著茅草,在深山老林之中,頗有原始的野味。
  • 臺灣旅遊名勝之阿里山
    阿里山,臺灣地區地名,是臺灣地區的著名旅遊風景區,阿里山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裡,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
  • 沒到過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
    阿里山、日月潭,臺灣金門高粱酒並稱「臺灣省三寶」。阿里山和玉山山脈與玉山公園相鄰,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西靠嘉南平原,北界雲林、南投縣,南接高雄、臺南縣,總計面積高達1400公頃。
  • 觸摸臺灣風雲變幻的《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高山常青,澗水常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此歌出自老電影《阿里山風雲》中的插曲——《阿里山的姑娘》(原歌名《高山青》)。或許不少人還沒有到過臺灣阿里山,但是在海峽兩岸廣泛傳唱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朋友們都能快樂地來上幾句。那麼,阿里山在哪裡?阿里山的姑娘與少年為何那麼美?
  • 跟著好行逛臺灣|神木下的約定,愛在阿里山
    神木下的約定,愛在阿里山小火車、奮起湖便當、逐鹿部落、高山茶園……滿滿都是愛啊比起花蓮,去阿里山會更方便一些,從臺北到嘉義,可以坐高鐵或者臺鐵,每天的班次都很多。鄒族在過去以打獵為生,房子中間的火經久不滅,他們強盛時也曾與其他部族爭搶過地盤,甚至還獵過人頭,架子上的頭骨都是勇士們的戰利品,也是他們記載作戰經驗的「圖書館」。在進入部落時,他贈送我們每人一個部落的信物,希望彼此間的友誼,可以歷久綿長。
  • 臺灣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後來由於歷史的變遷,臺灣原住民由原本佔臺灣人口的絕對多數變成了絕對少數。因為人口大量的減少,也讓臺灣原住民文化長期以來不斷的被邊緣化,在大約26種已知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中,至少有10種語言已經消亡,5種瀕臨消亡。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原住民的部落生活。
  • 兩個小朋友Discovery - 臺灣 · 阿里山
    祝山位於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海拔2489公尺,由於地勢突出、視野開闊,早在日據時期便是著名的賞日出、雲海地點,設有觀日出步道、平臺,每到日出時間總是擠滿一睹奇觀的遊客。這裡是阿里山上賞櫻的好去處,但大部分的櫻花較不同於其餘地段的吉野櫻有七、八十年的樹齡,園區內將近六百多棵櫻花樹都是火災後才開始種植,除此之外,此區域也有很多高山植物和各色花種,每當春暖花開,百花齊放,吸引了每年上山賞花的觀光人潮。
  • 源味臺灣考察分享 阿里山YuYuPas有機茶場—心生嚮往的部落
    (源味網考察團隊在阿里山的合影)12.16日,臺灣考察的第三天,行程是阿里山森林公園一帶。點評:臺灣的農業協會很多、也很正規,最主要的是腳踏實地幹實事,可以說臺灣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協會的指導。在大陸,我們儘管沒有給力的農業協會,但還是可以找到科研院所做技術支撐的。
  • 臺灣紀行系列之四:聽風高雄港 相約阿里山
    在阿里山唯一能讓我看得上的景致從嘉義住地出發一路東行,約75公裡處就是臺灣著名景點阿里山。阿里山海拔高度為2,216米,坐標為北緯23度31分,東經120度48分,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由於山區氣候溫和,無論冬夏,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據說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也是臺灣省的著名旅遊風景區。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隔陳有蘭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群峰環繞、山巒疊翠、巨木參天。對於我們這些來自於黃山周邊的遊客來說,或許是審美疲勞的緣故,沿途並沒有感覺到有什麼別樣的景致,只是山上的檳榔樹林還是很耐看的。
  • 寶島臺灣特產之阿里山高山茶
    駕車穿行於臺灣阿里山山區的大小公路的時候,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油綠的茶園風光,近十多年來,茶已成為阿里山地區最大宗的經濟作物。 阿里山地區的茶種以烏龍、金萱為主。
  • 一個阿里山部落的「洄遊」
    有600多人的山美部落屬於臺灣少數民族的一支——鄒人。不同於小米祭、馬雅斯比祭等傳統節日祭典,「鯝魚節」僅有20年歷史,肇始於這個部落一項自覺的環保行動。達娜伊谷溪是鄒人傳統漁獵場,族語意為「美得令人忘憂」,鯝魚則是「真正的魚」。
  • 沒有到過部落怎麼好意思說你去過阿里山
    最近在朋友圈看見好多小夥伴曬出了臺灣阿里山的美景。羨慕他們在春節期間瀟瀟灑灑之餘,又有點莫名的無奈。
  • 臺灣阿里山重創 大飯店懸坡邊岌岌可危
    新華網消息: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嘉義阿里山公路大規模坍方,阿里山鄉6千居民受困,觀光業重創;梅山鄉知名的瑞裡大飯店邊坡因土石崩落,岌岌可危。臺灣軍方嘉義基地11日出動26架次直升機,除載送物資到災區,也救出災民245人,但仍有上萬災民受困山中待援。阿里山來吉部落災民蔣慕娟哭訴說:「整個村已沒一處平地,房子都不見了。」
  • 共同家園·遇見臺灣 阿里山小姑娘咖啡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歌曲在兩岸傳唱多年,歌曲裡提及的姑娘和少年,指的就是生活在臺灣中部阿里山的少數民族鄒人。在阿里山深處鄒人的來吉部落,我們在一戶咖啡人家見到一位「美如水」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