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16 09:31:31】【來源:四川新聞網】【編輯:賈洪博】
訪談現場
四川新聞網巴中10月15日訊(記者 張韻晗)10月15日下午,第八屆巴人文化藝術節《巴山夜語》巴文化論壇開講。四川考古院原院長、考古專家高大倫,陝西理工大學教授、兩漢三國與秦蜀古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中效兩位巴文化大師做客巴中,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米倉古道在蜀道中的重要地位,看好蜀道申遺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業。
四川考古院原院長、考古專家高大倫認為,巴文化和蜀文化均是構成川蜀大地的人文和歷史基因,缺一不可。近些年來,隨著兩種文化研究工作並重,一批又一批巴人遺蹟被發掘,再次驗證兩千多年巴文化的璀璨和輝煌。
「巴中現存的巴文化遺蹟和遺存是所有蜀道中數量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米倉古道的自然風光也是所有蜀道中最漂亮的。」在文化論壇上,高大倫簡要回顧了多年前曾組織北京、上海、陝西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們深入巴山腹地,開展細緻的考古研究,並獲得豐碩的研究成果。
「米倉古道比荔枝古道、金牛古道擁有更多的歷史遺存,因此圍繞米倉古道進行的蜀道申遺項目很有希望!」高大倫解釋,由於巴中、漢中境內的米倉古道遺存保存較完整,他建議古道沿線的相關部門應採取多段式保護性開發利用,讓昔日商賈雲集、牛馬穿梭不息、南北交流不斷的出川古蜀道再現繁盛景象。
訪談現場
梁中效說,巴中位於西安、成都、重慶三大城市的幾何中心位置,自古便作為秦巴文化重要匯聚地,因此發掘巴中的巴文化深刻內涵,將給年輕的城市巴中帶來更有利的發展契機。
「七條古蜀道具有溝通南北中國的作用,其中米倉古道是重要的戰略和物資交通要道。」梁中效說,米倉古道是秦巴之心,兩千多年前的這條秦蜀巴的古道,是當時時代最先進的交通設施,因此這條貫通秦嶺和大巴山的道路成為人類歷史上一項工程奇蹟。
梁中效說,「保護和利用好米倉古道沿線的文旅資源,不僅能為當地群眾帶來經濟利益,也將是利在千古的大事。」
在文化論壇上,兩位專家與現場市民或者巴文化歷史愛好者們面對面交流,一一解答觀眾關於巴文化的諸多疑惑,還現場教授群眾如何發現和驗證身邊出現的與巴文化相關的歷史遺蹟或實物遺存。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