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文化大講堂」正式啟動

2020-12-20 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陳慧娟)中央文史研究館推出的國家級精品項目「中華文化大講堂」,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

「中華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以研究中華文明、推廣中華文化為核心目標,歷時兩年籌備,邀請130餘位文史研究館館員、特約研究員和館外特邀專家參與,以名師講座、大家論壇、展覽雅集、藝術創作等豐富形態,為大眾奉上國之精粹。

當天,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開講第一課:「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作為曾經的「故宮掌門人」,他說自己已經轉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看門人」。單霽翔從我國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87年成功申請了包括長城、敦煌莫高窟等在內的六項世界遺產講起,回顧了一次次文化遺產的搶救行動,闡述了這個過程中,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態度的轉變。

單霽翔認為,考古遺址應該回歸人們的社會生活,為現實生活作出貢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推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最令他感動的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實證的地點——良渚古城遺址。經過整治之後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除了考古遺址博物館外,還展現了莫角山宮殿建築群、水城門等奇特的文化景觀、歷史風貌。開園以後,每天數以萬計的參觀者中,最重要的力量是年輕人。「他們在公園裡面流連忘返地體會考古學文化,體會生態環境,體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使五千年的良渚古城遺址真正活了起來。很多學校在這裡面建立課堂,進行學習,很多實踐性活動在考古遺址公園裡面展開,使今天良渚古城遺址真正成了一片文化的綠洲,一片學習的園地。」單霽翔說。

單霽翔同時回顧了故宮不斷擴大開放區域的過程,他表示不僅將繼續推動大眾對文物的關注與熱愛,還將把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成功推廣故宮文化的經驗,傾注於「中華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中。

據介紹,中央文史研究館將帶領專家委員們從北京出發,展開多城市巡迴分享。孫機、樊錦詩、劉夢溪、仲呈祥、安家瑤、田青、蘇士澍、梁曉聲、陳來、範迪安、王石等國學、藝術、文學名家,也將陸續與大眾見面。他們將從中華詩詞、中華藝術、中華曲藝、文物遺產、哲學歷史等多元維度,以大眾喜愛的方式,走訪人文景觀、共享藝術審美。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王仲偉擔任「中華文化大講堂」指導委員會主任。他提出,大講堂活動要堅持「在場、在線、在地」的全方位理念,運用5G、雲技術和各種新媒體傳播方式,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使沉睡在庫房裡的典籍文物、凝固在文字中的智慧哲思鮮活起來。

相關焦點

  • 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文化大講堂」在京啟動
    人民網北京10月22日電(宋子節)今天上午,中央文史研究館國家級精品項目「中華文化大講堂」在北京正式啟動。中央文史館館員、特約研究員等中華文化大講堂專家委員會代表見證項目啟動「中華文化大講堂」歷時兩年籌備,邀請130餘位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特約研究員、地方文史研究館館員和館外特邀專家,以名師講座、大家論壇、展覽雅集、藝術創作等豐富形態向公眾呈現中華文化的恆久魅力。
  • 中央文史研究館「中華文化大講堂」正式啟動-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陳慧娟)中央文史研究館推出的國家級精品項目「中華文化大講堂」,日前在北京正式啟動。    「中華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以研究中華文明、推廣中華文化為核心目標,歷時兩年籌備,邀請130餘位文史研究館館員、特約研究員和館外特邀專家參與,以名師講座、大家論壇、展覽雅集、藝術創作等豐富形態,為大眾奉上國之精粹。    當天,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故宮博物院故宮學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開講第一課:「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
  • 中華文化大講堂開課 「堂主」單霽翔首講聚焦傳統文化資源
    記者丨何安安10月22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館歷時兩年籌備的國家級精品項目「中華文化大講堂」在北京正式啟動。當天,單霽翔作為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大講堂首位專家,開講「中華文脈與文化自信」。「中華文化大講堂」由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華鼎國學研究基金會文化大講堂專項基金擔任執行機構,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原第一副主席張梅穎為項目總顧問。
  • 「疫情下的人文精神力量」——中央文史研究館第七屆國學論壇在京...
    央廣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記者馬喆)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的中央文史研究館第七屆國學論壇30日在北京舉行。他希望中央文史研究館在全社會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應承擔的使命擔當,希望與會的各位嘉賓「各抒己見、不吝賜教「,對論壇取得豐碩成果提出了期許。  來自全國各地文史館的近百位嘉賓出席論壇,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大寧、中央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王學典分別以《中醫學「經方」在抗擊疫情中的應用》《從戰疫看中國治理的文化優勢》為題進行了主旨發言。
  • 中央文史研究館葛劍雄到昭講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中央文史研究館葛劍雄到昭講授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文原標題:《中央文史研究館葛劍雄到昭講授
  • 中央文史研究館和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共同慶祝《世紀》雜誌創刊25周年
    中央文史研究館與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在上海主辦「世紀迴響——《世紀》雜誌創刊25周年座談會。 查建國 攝中新網上海7月27日電 (記者 許婧)由中央文史研究館與上海市文史研究館主辦的「世紀迴響——《世紀》雜誌創刊25周年座談會」27日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著名國畫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汪觀清先生代表書畫家捐贈其國畫作品《牛犢情深圖》。該畫由汪觀清館員精心創作並請104歲的顧振樂館員題款,筆墨情深,以資祝賀。
  • 中央文史研究館第一批館員: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中央文史研究館第一批館員文/洪文軍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館成立時合影中央文史研究館舊址—北海靜心齋中央文史研究館現址—前門東大街11號從北京前門向東約二百米處,有一處幽靜的院落,院子的東北角,青松掩映下還有棟古典歐洲風格的二層圓堡式建築,這裡曾是荷蘭使館舊址,1981年成為中央文史研究館的駐址。
  • 「滔海寄沫——楊建文書法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展廳展出
    10月30日,「滔海寄沫——楊建文書法展」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展廳展出。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楊建文書法展向祖國母親獻禮。使轉如意的筆法,疏密有致的結構,酣暢祥和的章法,「江河蜿蜒,百川奔海」的氣勢,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國情懷內容相得益彰,讓觀眾領略自然之性,造化之功,文化之力,民族之情,國家之愛。楊建文是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館書畫研究社特聘研究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書法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主任等。
  • 趙英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館長
    10月14日下午,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召開幹部大會,宣布市委關於趙英同志任中共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黨組書記、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長的決定。
  • 盛世華章——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藝術作品展...
    中華文明在幾千年來革故鼎新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及內涵豐富的藝術體系,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成為中國博大精深、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陸家嘴作為上海各方面發展的排頭兵,在推動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踐行文化自信方面也積極作為,湧現了大量文化藝術作品並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藝盛會。在此背景下,"盛世華章--上海市文史研究館藝術作品展"應運而生。
  • 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資料庫暨門戶網站試開通運行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梁秋坪)由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主辦的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資料庫暨門戶網站試開通運行新聞發布會4日在京舉行。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馮遠出席會議,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衛民出席會議並講話,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資料徵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段國華主持會議。王衛民指出,中央文史研究館文史資料庫,是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和大數據管理方式建立的數位化文史資料庫。
  • 上海文史研究館在宜興設紫砂研習基地
    中國江蘇網1月21日訊 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在宜興設立紫砂文化研習基地,基地揭牌儀式昨天在宜興市荊溪紫砂藝術院進行。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會長史俊棠受聘擔任該研習基地名譽主任,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毛國強以及宜興畫家杭中吉、紫砂藝人杭傑受聘成為上海文史研究館工美研究社特聘研究員。
  • 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眼中的「愛閱之城」
    國務院參事、深圳讀書月總顧問王京生,國務院參事、著名出版人樊希安,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圍繞閱讀與城市的話題展開探討。  深圳讀書月為城市文化基因和城市創新注入巨大活力。王京生回憶了深圳讀書月的創辦初衷和過程,他認為:「閱讀力決定創新力,閱讀指數和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絕對成正比,凡是創新走在前列的城市,其閱讀都走在前列。」
  • 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與貴州師範學院籤訂戰略合作...
    6 月 23 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與貴州師範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議雙方秉持開門辦館、開放辦學的理念,共同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深入挖掘貴州歷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的自信基因,打造貴州文化品牌,為貴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智庫作用。
  • 省政府參事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聘任儀式舉行
    11月20日,省政府參事、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聘任儀式在西寧舉行。省委副書記、省長信長星向解源等7名參事和張雄偉館員頒發聘書,並與大家座談交流。副省長張黎主持。  信長星首先代表省政府向新聘任的參事、館員表示熱烈祝賀,對歷任參事、館員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表示感謝。
  • 中華英雄文化大講堂全國巡迴宣講韶山首講 暨尋找我心中的英雄萬裡...
    7月28日,由中華詩詞發展基金會、中華詩詞發展基金會英雄文化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湖南紅色記憶文化基金會、中共韶山市委黨校共同主辦的「中華英雄文化大講堂」在韶山首次開講。 剪彩儀式清晨,伴隨著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多位領導、英雄烈士的家屬及子女代表和各行各業的代表共500餘人一同來到湖南韶山毛澤東銅像廣場,代表中華英雄文化大講堂向毛澤東銅像敬獻花籃,表達對偉大領袖、中華民族大英雄毛澤東主席的緬懷銘記之情
  • 紫檀文化大講堂珠海橫琴開講
    紫檀文化大講堂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紫檀文化大講堂由中國紫檀博物館橫琴分館發起舉辦,以邀請文化大家、知名學者來館講座的形式,傳播中華文化知識與成果,增進粵港澳大灣區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理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傳承與發展。
  • 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使者 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副館長徐廷傑
    他放棄了很多單位的高薪聘用,加入到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陣地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位於鄒韓路中段路東的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館藏展品1萬2千件。,2020年正式申報國家三級博物館。山東眾林文史文獻博物館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保護國家文物為宗旨,是市民、遊客認識城市歷史、感悟城市輝煌的窗口。為中小學生豐富家鄉歷史文化知識,開展第二課堂教育的理想場所。
  • 「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系列」人物專題節目除夕亮相螢屏
    十五集人物專題節目《海上名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系列》將於2月15日(除夕)起,連續8天,每晚18:30在藝術人文頻道播出。這是一檔東方衛視中心與上海文史研究館聯合製作的人物專題節目,每期聚焦一位藝術成就卓著、社會影響廣泛的「海上名家」。
  • 鄂爾多斯新家庭教育大講堂啟動,17萬教師和家長與專家「面對面」
    8月30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來自湖南的「新家庭教育大講堂」,成為湖湘文化與草原文化交流互動的新平臺。當天,鄂爾多斯市新家庭教育大講堂正式啟動。湖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教育學博士黃耀紅,全國婦聯《婚姻與家庭》首席教育專家、勇赫童書會創始人劉勇赫進行了首場報告會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