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一句話,與父母保持最好的關係就是「一碗湯」的距離,這「一碗湯」的距離指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一碗湯」從自己屋裡端到父母那裡的時候,湯還是溫的,還沒有涼,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當初這句話是一個開發商賣樓盤的廣告詞,意思是指父母和孩子買兩套房,既離得近又分得開,後來被引用成為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模式。
我家隔壁住著一家五口人,兩個老人和兒子媳婦還有一個孫子。媳婦是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兒子是法院的一名幹部,這小夫妻真可謂是男才女貌,媳婦因為是黑龍江那邊的,身高一米七,長的高鼻凹眼非常漂亮,兒子也是帥氣高大。
就是這麼在外人看上去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卻並不是那麼和諧。婆婆和媳婦住在一起,媳婦的個性大大咧咧倒沒說什麼,但是婆婆整天就挑媳婦的不是,什麼媳婦亂花錢,衣服總是買這麼貴的,不會持家,每天只顧打扮自己,也不會照顧兒子等等,反正一堆的不滿意。
媳婦呢,也覺得委屈,說自己又沒幹什麼,自己賺錢自己花,也夠節約的了,婆婆還總是說自己浪費不持家。她說我這麼年輕,為什麼不穿、不打扮呢?難道要等到老了再去花費嗎?
這種婆媳間的矛盾持續著,無法調節,就在他們小孩七歲剛上小學的時候,這對夫妻離了婚,這讓住在隔壁的我著實為他們有點惋惜,這種矛盾難道就沒有化解的辦法了嗎?
答案很快就來了。
離婚後男的又找了一個媳婦,這次這個媳婦和兒子搬出去住了,買了一個大房子,節假日就過來看望一下老兩口,結果婆婆卻像換了一個人,逢人就說我這個兒媳婦怎麼怎麼能幹,怎麼會持家,把家裡操持得怎麼好,對我兒子也好。
對於鄰居家的事情,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無法評判好壞,但是這事還是可以說明一些問題的,假如第一個媳婦不是和婆婆住在一起,是不是矛盾就會少點,缺點也就不會被放大。
我們和父母那一代,無論怎樣和諧總隔著一代人,有代溝也是可以理解的。當今社會高速發展,年輕人在不斷地接受著新生事物,而老一輩們幾十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有的卻是無法改變的。
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理念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天長日久難免不產生矛盾。
那麼和父母分開住,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既離得近又分得開,有需要又可以彼此照料,父母可以幫子女搭把手,子女在父母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過去幫助一下。忙完回到家,各自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過著各自的生活,和諧而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