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湯」的距離,是孩子和父母之間能夠保持得最好的相處模式

2020-12-15 人在鑫途1

看到這樣一句話,與父母保持最好的關係就是「一碗湯」的距離,這「一碗湯」的距離指的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當「一碗湯」從自己屋裡端到父母那裡的時候,湯還是溫的,還沒有涼,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當初這句話是一個開發商賣樓盤的廣告詞,意思是指父母和孩子買兩套房,既離得近又分得開,後來被引用成為孩子和父母的相處模式。

我家隔壁住著一家五口人,兩個老人和兒子媳婦還有一個孫子。媳婦是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兒子是法院的一名幹部,這小夫妻真可謂是男才女貌,媳婦因為是黑龍江那邊的,身高一米七,長的高鼻凹眼非常漂亮,兒子也是帥氣高大。

就是這麼在外人看上去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卻並不是那麼和諧。婆婆和媳婦住在一起,媳婦的個性大大咧咧倒沒說什麼,但是婆婆整天就挑媳婦的不是,什麼媳婦亂花錢,衣服總是買這麼貴的,不會持家,每天只顧打扮自己,也不會照顧兒子等等,反正一堆的不滿意。

媳婦呢,也覺得委屈,說自己又沒幹什麼,自己賺錢自己花,也夠節約的了,婆婆還總是說自己浪費不持家。她說我這麼年輕,為什麼不穿、不打扮呢?難道要等到老了再去花費嗎?

這種婆媳間的矛盾持續著,無法調節,就在他們小孩七歲剛上小學的時候,這對夫妻離了婚,這讓住在隔壁的我著實為他們有點惋惜,這種矛盾難道就沒有化解的辦法了嗎?

答案很快就來了。

離婚後男的又找了一個媳婦,這次這個媳婦和兒子搬出去住了,買了一個大房子,節假日就過來看望一下老兩口,結果婆婆卻像換了一個人,逢人就說我這個兒媳婦怎麼怎麼能幹,怎麼會持家,把家裡操持得怎麼好,對我兒子也好。

對於鄰居家的事情,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無法評判好壞,但是這事還是可以說明一些問題的,假如第一個媳婦不是和婆婆住在一起,是不是矛盾就會少點,缺點也就不會被放大。

我們和父母那一代,無論怎樣和諧總隔著一代人,有代溝也是可以理解的。當今社會高速發展,年輕人在不斷地接受著新生事物,而老一輩們幾十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有的卻是無法改變的。

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生活理念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天長日久難免不產生矛盾。

那麼和父母分開住,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既離得近又分得開,有需要又可以彼此照料,父母可以幫子女搭把手,子女在父母需要的時候也可以過去幫助一下。忙完回到家,各自又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過著各自的生活,和諧而安詳。

相關焦點

  • 親子模式要更新 專家:父母和子女應保持"一碗湯距離"
    這個話題在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引發爭論,40後的外婆認為成年子女應該體諒父母聽從父母的安排;60後的媽媽說90後兒子的「毛」得順著摸,替他做主倔脾氣就上來了。教育專家認為,新的社會背景下,家庭概念早已發生變化,親子間相處模式早該更新了。
  • 父母與子女最佳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
    1、合格的父母會給自己和孩子保留邊界感,不替他做所有的決定,不控制他的行為,同時尊重他的隱私。2、健康的父母子女關係,應該有一碗湯的距離,意思是指父母與子女的居住距離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既方便探望又保持獨立的空間,這就是邊界感。
  • 請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此文啟發無數父母,值得一看
    我們想念孩子,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能陪伴他們。可是,他們已經長大、甚至成家了,這時,我們還要和孩子住在一起嗎?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能夠接受與子女間有一定的距離。但距離不太遠,雙方都能互相照顧,還可避免一些矛盾和麻煩。
  • 父母和子女「一碗湯的距離」剛剛好
    一項居家養老方式調查顯示,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社會敬老意識的逐漸增強,城市老年人的養老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轉變,更具自主性的養老方式的社會效益日益凸顯。近七成受訪者主張「年輕人與父母居住距離要近一些,最好住在一個小區」。
  • 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是一碗湯的距離
    《愛的釐米》中,一個是嚴重缺少父愛,一個是母愛過於旺盛,雨晴、清風和父母之間的關係,代表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相處的兩個極端。其實,這兩種相處模式,都不健康。劇中佟麗婭為家庭真的已經做得夠好了,出錢給父母買房子,買保養品,關心父母的身體,一直完美地完成了一個女兒的角色。可是,他的父親呢,偏心兒子偏心到了一定的程度。兒子要結婚,讓姐姐給買鑽戒,讓姐姐搬出去騰房子,讓姐姐放棄房子過戶給兒子。連兒子要開網約車,都來要姐姐把自己的車給他。
  • 一個老人的忠告:想要晚年幸福,需和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有時候燉了一些湯想送去給孩子,但是不是嫌燙就是嫌涼,說到底,都是兒女不想和父母靠太近,矛盾更多。就像一碗水,多了怕溢,少了怕不夠,但最後,還是不多不少,才是最好。一碗湯的距離,足矣身邊有很多朋友也有和孫伯兒女同樣的遭遇。不是嫌棄父母跟不上時代,聊天有代溝,就是嫌父母管自己的事管太多,最後不再頻繁來往。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根源,在距離這件事上,兒女和父母都有責任。
  • 一位媳婦的親身經歷,婆媳關係之間,最好是一碗湯的距離
    朋友老公的回答算得上標準答案「媽,養這麼多年來你對我的付出,我賠上性命都報答不了,但是兒子是一個男人,要對家庭負責任,我也不能一輩子不結婚,所以為了家庭的和諧,我在隔壁單元買了套房子,您搬過去,我們繼續孝敬您,只希望婆媳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這樣我們才都能更好。
  • 一位婆婆的忠告:最好的婆媳關係,就是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婆媳關係是一個無解難題,但其實並非如此,一位婆婆和自己的媳婦就一直保持著和諧的關係。而她也提出了忠告:最好的婆媳關係,就是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最好的婆媳關係是需要距離的在這之後,謝阿姨很明智的不再插手兒媳婦的事情,一直保持著客客氣氣的態度,保持著"一碗湯"的距離。
  • 我和你,一碗湯的距離剛剛好
    從家裡端一碗湯,到牽掛的人那裡,湯的溫度,剛剛好。一碗湯的距離,不單指物理溫度,也是比喻心理上的親密距離。兩顆心的距離,是用溫度來測量的,最舒適的28—32℃,不會過熱,也不會過冷,在需要的時候,很快就能傳遞過去的溫暖。
  • 與父母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曾有學者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一碗湯的距離」的說法,意思是子女的住處和老人的住處離得不太遠,即「煲好一碗湯給老人送去還不涼」為宜。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更是這樣,結婚後有了孩子,麻煩瑣碎的事情就來了:孩子吃喝拉撒、上學放學接送、孩子看病等等,請保姆還不太放心,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老人白天幫著帶孩子,晚上回自己家裡休息,兩代人時間正好岔開,也有各自獨立的空間。那麼,如果和老人的住處能近一點,會省去很多麻煩。
  • 父母和子女,一碗湯的距離剛剛好!
    小編記得,曾經和朋友談論過這樣一個話題:為什麼那些保健品騙人騙得那麼明顯,卻還是有那麼多老年人上當受騙?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老年人的缺乏安全感!隨著年歲漸長,身體素質的越來越差,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差。他們對整個世界,都越來越缺乏安全感。
  • 和婆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中國自古有「婆媳難相處」的說法。生活中,由於婆媳不和引發的家庭大戰更屢見不鮮。對此,蘇州榮格心理諮詢中心高級督導王國榮表示,媳婦應該學會婆媳相處之道,孝敬婆婆的同時,要注意距離與禮貌。  王國榮指出,保持距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注意禮貌。
  • 婆媳處得好她們有秘訣 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圖)-廣西新聞網
    大部分人都表示婆媳之間想處好太難,但也有一些婆媳卻相處得非常融洽。相處和諧的婆媳們坦言,婆媳相處時當然不會完全沒有矛盾,但遇到矛盾,她們都用智慧和真情悄悄化解了矛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婆媳和諧相處的秘訣。
  • 一位兒媳的真心話:和婆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才能有真感情
    一位讀者方女士的經歷,則說出了一位兒媳的真心話:和婆婆保持「一碗湯」的距離,才能有真感情。01方女士,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的她,為人處事相當有禮有節。但是她卻有著自己的不幸:我媽媽走得很早,在我結婚前幾年就去世了,這也是我心中一直的痛。和我老公談戀愛時,當時婆婆說會把我當親生女兒一樣對待,我可以說感動得眼淚譁譁,畢竟,媽媽離開後,覺得自己真的很孤單的感覺,婆婆能這樣對我說,我覺得很感動。
  • 心理學: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說白了就這四個字
    不得不說,這說話做人都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情商的,跟什麼人說什麼話,人生如尺,得有度。感情這種事情,把握距離,才是最好的方式。 離得遠了,彼此的感情會疏離,離得近了,恩怨就多了。
  • 與父母保持「距離」,才是親情相處之道
    其實,這也是我們大家都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和父母相處,才能跨過年紀的代溝,享受家帶來的溫暖和父母的愛呢?父母對於我們的愛就像山一樣高,水一樣深,但是父母之愛有時也會變成一種沉重的壓力,壓得孩子喘不過氣,所以與父母保持距離,未嘗不是一種相處之道。
  • 和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真的是父母和孩子相處的友好方式嗎,本文給...
    現在多數年輕父母們,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和相處模式,根本原因肯定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更加追求家庭關係的和睦和情感的表達,另一個方面也是對孩子教育的逐漸重視,無論是情感教育還是知識教育,年輕的父母們總希望能夠給孩子們最好的。而「和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就逐漸形成一股風潮。但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孩子的成長有極大幫助嗎?
  • 心理學: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說白了就這四個字
    不得不說,這說話做人都是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情商的,跟什麼人說什麼話,人生如尺,得有度。感情這種事情,把握距離,才是最好的方式。 離得遠了,彼此的感情會疏離,離得近了,恩怨就多了。
  • 幸福是一碗湯的距離!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結了婚都不喜歡和父母同住,並不是他們有多不孝順,而是分開住的家庭更有利於和諧,本來就是兩代不同的人,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衝突。有些磕磕碰碰,同住會讓婆媳關係更緊張。可是不住在一起呢,子女又擔心年邁的父母無人照顧。
  • 「一碗湯的距離」彼此受益!已有一些父母兒女搶先做了!
    兒女離巢單過,在外打拼, 最牽掛的莫過於年老的父母了。他們中的許多人"空巢"居住,有的甚至因為喪偶而獨居,養老面臨種種難題。而要這些有兒有女的老年父母去住養老院,大部分人又不樂意。有此遭際的老年人,要真正做到老有所依,還真得未雨綢繆,有點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