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位「騎士」太酷了!79天環中國騎行近4萬公裡

2020-08-27 大河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實習生 陳寶仁)從鄭州出發,歷時79天,不間斷行程3萬9000多公裡,環中國邊境,打卡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我非常喜歡摩託車騎行,這段旅程對我來講特別有意義。」8月20日,石慶方回憶起剛結束不久的環中國騎行之旅,感慨萬千。

車輪「丈量」國土

79天完成騎行3萬9000多公裡

「我是5月20日從鄭州出發,先到三亞,從那兒開始環邊境線騎行。」石慶方向記者介紹,他沿途經過了麗江、拉薩、阿里地區、葉城、喀什、烏魯木齊、喀納斯、呼和浩特等城市,領略了不一樣的祖國風光。

一天最多騎行近1000公裡,大多在300至500公裡,「輪跡」到過雪山腳下、跨越高原之巔,沿著邊境線環繞祖國。「國內沿邊騎行大家普遍認為最危險的就是阿里地區,無人區是加不上油的,而且暴風雪說來就來,高海拔也特別寒冷,運氣不好下大雪,騎行速度會非常慢,也非常危險。這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一個地方,很慶幸這次運氣比較好。」石慶方說。

旅途有風險,但也能收穫美好風光。石慶方向記者分享了騎行中令他特別興奮的一件事兒。「從珠穆朗瑪峰下來,走的一路是比較荒涼的,到了吉隆口岸,突然有種『柳暗花明』的感覺,海拔1800多米,有森林有草原,特別漂亮,我當時非常興奮。」

這次騎行,石慶方一共用了79天,不間斷行程3萬9000多公裡。與普通環邊境騎行不同,他還特地騎行打卡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幾乎每到一個地方,石慶方都會用圖片、視頻記錄下美景、美食與見聞。他享受著摩託車帶著自己前往別人走不到的地方,遇見「驚心動魄」的自然風光,感受激情跳躍的生命活力的樂趣。

騎行+公益

為邊境貧困學生送去助學「大禮包」

「『續航新疆烏恰吉根鄉再敘公益情』所需物資捐助完成!慈善公益助學活動圓滿成功!」6月19日,在環中國騎行中,石慶方分享了這樣一條朋友圈,獲眾多點讚。

石慶方也是中國萬裡騎士俱樂部鄭州分會會長,他告訴記者,加入俱樂部以來,每年都會和全國各地的騎友們一起做公益。「去年,俱樂部的部分騎友就到祖國最西部烏恰縣吉根鄉進行了愛心捐贈,俱樂部負責人還與吉根鄉小學籤訂『萬裡騎士守邊公益獎學金』意向書,協議每年向吉根鄉小學捐助公益獎學金,幫助解決貧困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石慶方說,這次環中國騎行出發前,他特地申請了捐贈資金。

筆記本、鉛筆、籃球......「考慮到學生們的實際需求,我用捐贈資金在當地購買了這些助學物品,直接捐贈給學生。」石慶方告訴記者,到祖國最西部做公益活動非常有意義,感受到了那裡熱情純樸的民風,他在俱樂部拿出的2萬元捐贈資金基礎上,自己又拿出了近1萬元,全部購買了助學物品。

從這些公益活動中,石慶方體會到了騎行帶來的另一種感受與收穫。「未來,我打算組織、參加更多的公益活動,傳遞愛心與溫暖,讓騎行變得更加有意義。」石慶方說。

騎行新潮碰撞傳統文化

希望通過騎行讓中原文化、中國文化走出去

當前,摩託車騎行是很多年輕人推崇的新潮娛樂活動。「很多男同志都有一個機車夢,我也不例外。」石慶方告訴記者,他很早就開始喜歡摩託車,真正開始接觸是在2017年,以前並未感受到騎摩託車的視野寬闊,反而覺得不好駕馭,在嘗試美式重型機車後,他越來越上手和痴迷。

始於興趣,忠於熱愛。「通過騎行,我收穫最大的就是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石慶方舉例說,工作壓力大了,騎著摩託車轉一圈,就沒啥壓力了。「我的夢想就是騎著摩託車走遍世界各地。」

2019年,石慶方完成了環美50個洲的騎行。今年4月底,他組織邀請了來自北京、山西、四川、廣西、海南的萬裡騎士以及河南兄弟俱樂部的騎友,開啟了一趟環河南巡遊之旅。

「在新鄉市,我們參觀了平原博物館,了解中原地區五千年文化歷史。在安陽,我們參觀了殷墟宗廟遺址等等,邊騎行邊感知文化。」石慶方說,繼這次環中國騎行之後,他計劃籌備一個沿黃騎行,組織騎友到河南黃河沿線感受母親河的魅力,把中原文化、黃河文化宣傳出去。(受訪者供圖)

相關焦點

  • 為祖國七十華誕獻禮 萬裡騎士2015-2019環中國邊境萬裡行——雲南...
    雲南網訊(記者 郭凱)5月11日上午,雲南不老騎士俱樂部、雲南磐石俱樂部、ASL.1891重機俱樂部、昆明哈雷HOG車主會的幾十名成員在哈雷戴維森昆明4S店舉行了隆重的「萬裡騎士2019年第五屆環中國邊境萬裡行」接車儀式及發車儀式。
  • 8個月騎行近3萬公裡環遊世界 這位18歲的學生做到了
    獨自騎著騎行車,8個月騎行近3萬公裡,經過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只為實現自己環遊世界的夢想,這個壯舉的實現人是一位只有18歲的學生。有此瘋狂的想法,竟然源於考試得了A。為了慶祝自己得到了全A的成績,這位名叫查理-康德爾的英國學生,開始實施這次瘋狂的旅行。
  • 夫妻結伴騎遊,十年騎行近10萬公裡
    杭州文華社區的王大伯和老伴孔阿姨給了我們答案   夫妻結伴騎遊,十年騎行近10萬公裡   一路風雨相伴,大半個中國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通訊員 王敏 本報記者 吳佳妮   五一小長假,年輕人都放假了,平時空閒在家的老人們這時反倒忙了起來。帶孫子、孫女出去玩、買菜燒飯招待回家過節的子女,雖然忙碌,但是高興。
  • 環貢嘎山騎行攻略更新
    環嘎環線6天行程表供參考行者路書編號:868063全程325公裡嚴重警告:本線路不適合雨季騎行,雨季通過巴王海段有淌河路段,河水暴漲,危險!!!兩個方向的路最終都是匯到一條路上,過橋走會近一點。出去約3.5公裡到中子梅村,這裡給人感覺是一片燈火輝煌,客棧好幾家還有一家叫登巴的客棧。中子梅村過橋出去1.5公裡是下子梅村,我們可以在中子梅村住宿。
  • 大陸「不老騎士」的臺灣騎行夢
    大陸「不老騎士」的臺灣騎行夢   「我們希望和臺灣不老騎士車隊一樣完成環臺灣島騎行,並邀請他們來大陸交流。」已有87歲高齡的大陸「不老騎士」趙玉斌,近日向記者談起「臺灣騎行夢」時充滿期盼。  趙玉斌出生於1927年,遼寧瀋陽人,是中國第一代摩託車運動員。
  • 環太湖騎行精彩照片
    環太湖騎行怎麼能沒有保障車呢?下午,騎友們幫忙裝車做好準備工作!徒步感覺良好距離目的地4KM出去吃完晚餐回到賓館趕緊把騎行服洗了一下放到空調口吹一夜萬事具備,可以睡覺~騎行第二天中午的午餐點在汾湖附近還是很近的
  • 臺灣「不老騎士」騎行福建 感慨閩南文化一脈相承
    如今,又有12名臺灣不老騎士,來到福建,上演他們的追夢故事。他們是來自臺灣「中華電信鐵馬社」的自行車愛好者,平均年齡60歲,其中年齡最大者72歲。7月4日,他們從漳州市華安縣出發,4天的時間裡,在福建騎友的陪伴下,一路向北,日行超過百公裡,途經漳平、永安、沙縣、順昌,最終抵達武夷山,完成了逐夢之旅。不老騎士們說,他們的夢想不會停步,他們的故事還在繼續。
  • 71天4139公裡!單親奶爸帶著4歲女兒騎行西藏,找到了詩和遠方
    在路上,還會遇到很多陌生人的關心,同路人和他們一起結伴騎行,「騎士」們一起護送幸福的小公主。有網友留言說,看了兜兜爸爸的視頻,也跟著學了一下,帶著三歲的女兒騎行了70公裡,屁股疼了三天,所以,4000公裡,
  • 臺灣「不老騎士」騎車來舟山 萬裡騎行 善緣廣結
    浙江在線04月26日訊58歲的臺灣自行車運動愛好者林賦茂和同伴近日騎車來到舟山,他們打算在兩年內分兩次完成環中國大陸騎行。  4月24日晚8點,在沈家門沁和茶館青磚木簷的茶室裡,記者見到了傳說中的兩位臺灣「不老騎士」。今年58歲的林賦茂講起話來目光炯炯有神,而坐在一旁的蔡正勝老人戴著一副眼鏡,言語間透露著斯文謙和。
  • 我的畢業旅行:6天、373.9公裡,環巢湖騎行遊記
    最後我想著,那就環巢湖騎行吧,我家在蕪湖市,我從家騎到巢湖市,然後環巢湖 ,最後騎回家,這個方案最終一拍即合。我沒跟他嘮上嗑,因為他一直在打遊戲…約莫休息了近一個小時,出發。三十多度夏天的真的超級熱,我有好多次都產生了後悔的想法,實在太痛苦了。五點多鐘,到達三河古鎮附近,在網上找了住宿,看到了一個30塊的青旅,由於比較窮,為了省錢我就定了那家。
  • 環長白山騎行365公裡,賽事打造中國騎遊線路「金三角」
    叫住澎湃新聞記者的是一對「全副武裝」——帶著頭盔,穿著騎行服,腳踩山地競速車的老夫妻,他們來自長春,上周末特地來到長白山參加「第三屆環長白山森林自行車賽」。由於疫情影響,今年中國體育戶外賽事產業受到衝擊,但在長白山,「生態+旅遊+體育」和「長白山邊境風光騎遊線」卻不曾慢下腳步——在廣袤的森林和「高氧」環境中享受運動,在自然中學習體育技能。長白山,不僅有滑雪,更有騎行。
  • 環長白山騎行365公裡,賽事打造中國騎遊線路「金三角」
    365公裡和10個驛站也許在外界的印象中,提到長白山就自然和滑雪運動聯繫在了一起,但其實當地有兩大資源優勢——「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2000年,中國第一場戶外運動賽事就是在長白山舉行——其中在夏秋兩季,自行車騎行更是運動的首選。
  • 耗時4天總裡程360公裡 鹽工兩大學生完成環青海湖騎行
    近日,鹽城工學院兩位在校大學生花4天時間,完成了環青海湖的騎行任務,總裡程360公裡。騎行過程中,蔡雨清和朱凱兩位小夥子不僅飽覽了青海湖沿岸的大好風光,體驗了當地的人文風情,感受到祖國的美好河山,還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江南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的學生,與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集美區自行車協會會員23天完成環閩騎行
    圖:完成環閩騎行的孫炳煌。(林志傑 攝)「到了!到了!」2020年12月28日下午4點多,身著黃黑相間騎行服的孫炳煌回到杏林,他所在的集美自行車協會車友前往迎接。歷時23天行程2200多公裡,孫炳煌獨自完成了環閩騎行。今年57歲的孫炳煌是杏林人,他堅持騎行十年了,行程13萬多公裡,足跡遍及318川藏線、新疆獨庫公路、青海湖、太湖、千島湖、臺灣島、海南島等地。12月6日,趁著有20多天假期,他又獨自踏上了環閩之旅——環福建省邊界縣市騎行。
  • 泰州騎友圈「神鵰俠侶」10天騎行上千公裡環海南島
    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正式適應了騎行這項運動,甚至幾天不騎的話還感到不習慣。  騎行運動雖然門檻不高、難度不大,但它消耗大量體力,需要很強的恆心與毅力。某一年夏天的騎行活動中,全程150多公裡,杜健參加完一稱體重竟然比出發前減少了近10斤。「主要是身體裡的水分,全程大量流汗,當然這樣減下去的部分體重沒幾天就恢復了,但我長期堅持以後,確實輕了不少,而且是在沒有控制飲食的前提下。」
  • 8位不老「騎士」7天騎行606公裡 平均年齡57歲
    8位平均年齡57歲的老人結束騎行漳州回到薌城騎單車走遍漳州,你有想過嗎?這個想法被8位平均年齡57歲的老人率先實現。昨日下午3點,這群心不老的「騎士」結束7天606公裡的行程,勝利回到薌城。「原本計劃全程8天,現在算是提前一天完成。」林漢忠是騎行活動的總策劃人,他說,騎行是低碳環保的有氧運動,平時喜歡這項健康的運動方式,但只在薌城區周圍轉,想到家鄉漳州還有許多沒有領略過的景色,便滋生了環行漳州的想法。一年前,他就拿出漳州地圖開始策劃,並將想法告訴樂途俱樂部的夥伴們,得到了大家的響應。
  • 海南日報數字報-省外「發燒友」4天環島騎行600多公裡
    本報海口3月28日訊 (記者王黎剛)海南日報記者從省自行車協會獲悉,2019「浩騎海島」-胡浩邀約4天環海南騎遊認證賽近日結束
  • 法國裡昂-中國廣州 45天騎行1.2萬公裡
    形式各樣的太陽能自行車很酷。   據了解,所有選手都是自願報名,年齡跨度從23歲到70歲,他們或單人或雙人進行挑戰,以太陽能電池板收集並儲存電能驅動自行車,配合人力騎行,來完成1.2萬公裡的挑戰。
  • 閃電騎士2020年騎行回顧
    學校有二十幾個社團,其中閃電騎士騎行社團五年來一直秉承″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帶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徜徉在歷史、人文、大自然的長河中,去學習、體驗和成長,為培養學生最終成為有骨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靈性的時代精英而努力。2020年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記憶深刻而不平凡的一年。
  • 騎行日記 | 中國房縣·西關印象——環中國騎行系列報導
    「房縣西關印象·環中國騎行2020年10月27日,騎行代表雷開梅、陳飛雪一行二人從房縣西關街周南廣場出發,開啟環中國騎行之旅。此次騎行路線從房縣—海南—沿海向東江浙滬—北上東三省一帶,本期是騎行之旅系列報導首發,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們旅途中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