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民間傘藝活化石,非遺中國傳承400年

2020-12-25 遊走旅行的攝影人

愛看古裝劇,很多浪漫悽美的場景總會出現傘,古時遮雨遮陽都用得是油紙傘,油紙傘最早起源於我們國家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

起油紙傘那就不得不提瀘州的油紙傘,這門幾百年歷史的老手藝,被譽為「中國傘工藝的活化石」。四川瀘州的分水嶺鎮,這裡竹木資源豐富,又非常愛下雨,於是四百多年前興起制傘業一下子遠近聞名,也代代傳了下來。

看似很簡單的竹製傘,其實也是有硬性標準的,聽這邊的老師講,油紙傘的質量要求就是收撐要達4000次,清水浸泡24小時不脫骨,傘頂五級風中行走不變形。這是一把優質油紙傘考量的標準。

做油紙傘最重要的材料是竹子,講究用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製成傘骨,棉紙同為手工制,拉力強,用作傘面。竹子都是用三年以上楠竹和兩年以上無水槽水竹。經過刨竹青、烘烤打孔等工序全手工製作而成傘骨、傘柄等,一點都不能馬虎。

從這邊眾多油紙傘可以看出,老手藝人喜繪精緻花鳥、山水於上,年輕傳承者則愛稍作改變,在傘面上畫些漫畫等更受年輕人喜歡的東西,最後塗上特質熟桐油,這不僅能讓油紙傘經久耐用,還擁有超強紫外線過濾功能。

一把傘從開料起到做好,要經歷號竹、做骨架、上傘面、繪花、上油幾個大流程上百道工序,還要使用上百種不同的工具,沒有十天半月功夫是完不成的。

分水的油紙傘傳統製作技藝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中國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性文化遺產"。

這些油紙傘已經不僅僅是遮風擋雨的工具,它是民族文化的古老傳承,是民族文化根基的連接,願這傳承代代延續下去。

現在,油紙傘已經成為了非遺,並且由於傳統文化的復興和漢服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油紙傘,相信它一定會一直發展下去。

這麼美的油紙傘,你想不想擁有一把呢?

相關焦點

  • 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分水鎮的浪漫風景
    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的街頭巷尾,油紙傘成為一道浪漫風景。四川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崇義分水嶺亦多此業,而以分水嶺所制為佳。」2008年,「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申報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作為目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唯一關於「傘藝」的項目,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瀘州油紙傘在清代曾為「貢傘」,直到清中後期才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顏色主要以紅色為主。
  • 孫謙▍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傳統工藝」總第25期
    一場又一場 雨水,落在川滇黔的分水,便是這把油紙傘的 證人。它比江南、雨巷、丁香和戴望舒 對此更有信心。比「羽翼王府」的鈐印 更想為這個結束的生涯,發出 語言的支持。
  • 瀘州這個百年老宅,傳承「最正宗」的非遺油紙傘,每年銷售上千萬
    在我國油紙傘的歷史少說也有上千年,生產油紙傘的地方雖然不多,但是在安徽涇縣、婺源甲路還有浙江杭州等地都還有生產油紙傘的地方,不過它們大多都借鑑了現代工藝技術,而至今仍保持著用桐油、石印等最傳統工藝紙傘生產油紙傘的地方僅有一處,就是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的分水油紙傘,因此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 油紙傘那麼多,為何只有瀘州分水「最正宗」,這條油紙傘街告訴你
    傘裡的「傘」自然就是指的油紙傘,「裡」在中文中一般代指故鄉或是故裡,因此傘裡合起來就是說這裡是」油紙傘的故鄉「,這還不是吹牛,瀘州分水的油紙傘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之中唯一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的油紙傘,而分水油紙傘第六代傳人畢六福也就隨之成為了唯一的國家級非遺手工油紙傘代表性傳人,光這兩個「唯一」,就註定了瀘州的油紙傘「天下無雙
  • 雨巷丁香|瀘州分水油紙傘
    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中國傘王 / 冉玉傑 攝每年成都的非遺節上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這便是瀘州分水油紙傘廠的品牌形象——全手工製作的巨型油紙傘直徑12米、高8米、重達半噸打開「傘王」需18人齊心協力方能撐起▼撐開的傘王 / 冉玉傑 攝
  • 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油紙傘
    油紙傘工藝歷史悠久,造型美觀,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它的這種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油紙傘是源於中國的一種紙制傘,亦傳至亞洲其他地區如日本、朝鮮、越南、琉球、泰國、寮國等地,並在各地發展出具有當地特色的油紙傘。
  • 非遺丨指尖上「綻放」的花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油紙傘
    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南部的瀘州市分水嶺鄉,油紙傘成為了分水鄉街頭巷尾最靚麗的風景,瀘州油紙傘製造技藝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 視頻|精準扶貧:油紙傘撐起致富一片天
    四川在線記者尹鋼 攝影報導11月18日,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來自分水嶺鎮瀘南村從事手工製作油紙傘的村民們一大早就來到分水油紙傘廠,開始一天的忙碌,或鋸託、穿紋、網邊,或糊紙、扎工、晃油,忙得不亦樂乎。
  • 四川最浪漫的古鎮,始建於明代,瓊瑤曾在這裡上學,油紙傘很有名
    十二月的旅行,我來到四川的瀘州,在江陽區,遇見了自己想要的慢生活,從瀘州老窖博物館,到舌尖美味瀘州白糕,當我和朋友說,我最喜歡年代久遠的古村古鎮的時候,他馬上告訴我,要帶我去走一走四川最有浪漫情懷的古鎮:傘裡古鎮。
  • 打造絕美非遺油紙傘 《夢幻西遊》電腦版X畢六福X密扇聯動
    油紙傘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溼清眸。近期,《夢幻西遊》電腦版「匠心傳夢·非遺守護」計劃再次為大家帶來了優秀的非遺文化。此次,《夢幻西遊》電腦版聯手瀘州油紙傘傳承人畢六福以及國潮設計品牌密扇,與他們共同展現了瀘州油紙傘在新時代下的獨特魅力。
  • 古代的雨傘:油紙傘
    古時用的雨傘被稱為油紙傘,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使用紙或者布製作成的傘,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傘是由魯班妹妹發明的,古時的油紙傘曾出口到亞洲的各個國家,經過改良,成為各個地方特色的油紙傘。油紙傘是傳統手工業代表之一,純手工製作,過程繁瑣,油紙傘的傘面用的是傳統棉紙,傘骨用的是蘭竹,刷上純天然桐油,傘柄和傘骨均保留原本的顏色,古樸的韻味,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革,在傘的製作工藝上和傘面的構圖上都有了創新,增加了樣式。
  • 市劉開渠紀念館舉辦「七彩紙傘 蕙質蘭心」非遺油紙傘手繪社教活動
    油紙傘因其歷史悠久,古典懷舊,內涵豐富,寓意吉祥,深受人們喜愛。江南古典油紙傘製作工藝也是油紙傘中代表,其中分水油紙傘傳統製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四川瀘州油紙傘 古法制傘骨 新意呈傘面
    「滿穿、半穿指的是傘鬥內的穿線,一把滿穿傘每一層的花型都不一樣,傘匠需要對穿花工藝特別熟悉,穿錯一針全部重穿,製作一把完整的滿穿油紙傘,至少需要穿3000多針,7天的時間……」在抖音短視頻平臺,打開油紙傘大師(奇人匠心)的視頻,置頂幾條就是非遺油紙傘傳承人餘萬倫的答網友問。
  • 看遍山川,醉戀瀘州美
    (古郎景區)神秘的除了森林之外,還有四川難得一見的溶洞。古郎洞(古藺縣境內)形成於白堊紀年代,至今已有幾億年成長歷史,是目前川渝地區地質遺蹟形態最完整,洞穴景觀品類最豐富的喀斯特洞穴。境內有四川省級風景名勝旅遊區丹山,土石皆赤,為典型的丹霞地貌。縣城內商賈熙攘,好不熱鬧。一碗熱氣騰騰的敘永豆湯麵,透露著敘永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最近網上出鏡率頗高的雞鳴三省大峽谷地處雲南、四川和貴州接壤之地,是全國著名峽谷景觀,上有臥龍穿崖之高堰,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2020年才建成的雞鳴三省大橋,已經是著名的網紅景點和遊客打卡勝地。站在橋上,一地跨三省。
  • 時間好物之油紙傘,入畫成詩驚豔了年華
    分水油紙傘時間好物說到油紙傘大部分的人,就會想到詩人戴望舒《雨巷》裡撐著「油紙傘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江南古典油紙傘製作工藝亦是油紙傘中代表,而「分水油紙傘」傳統製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摘選自百度百科)
  • 潛心手工製作油紙傘40多年 分水油紙傘省級非遺傳承人許學明獲全省...
    四川新聞網瀘州7月14日訊(周超文 何啟思 袁露 文/圖)近日,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布全省「金熊貓」獎名單,100個先進集體、200名先進個人獲獎,其中瀘州市江陽區許家油紙傘廠廠長、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許學明獲此殊榮,成為瀘州市唯一一個獲「金熊貓」獎的文化遺產從業人員。
  • 「一把傘,一生情」,從國漫中的油紙傘,看中國的「傘文化」
    很開心現在還有人去做,去傳承這一手藝和工藝,已經有著數千年歷史的油紙傘,除了有著裝飾、遮陽避雨等用處之外,還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一個重要的中國文化符號。中國「油紙傘」油紙傘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已有1000多年的使用歷史。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塗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
  • 油紙傘手工藝人拍抖音獲贊百萬,非遺傳承煥發新生機
    油紙傘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傳統的油紙傘的製作過程非常細膩複雜,全部依賴手工完成,在一針一線中充分體現了傳統手工藝人精湛的技術。
  • 「品非遺 遊瀘州」路線推薦:先市醬油+周姚黃粑+油紙傘+瀘州老窖
    「先市醬油傳統釀製技藝」作為中國醬油傳統釀造活化石,於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醬油行業唯一擁有「雙國寶」的企業。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大自然,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 非遺傳承新機遇 油紙傘在抖音銷量翻番
    抖音總裁張楠表示,未來一年希望至少幫助10位非遺傳承人,實現百萬粉絲或百萬收入。「我個人認為想要傳承好,首先得讓傳承人生存得足夠好。」定居杭州的餘萬倫是瀘州油紙傘的傳承人,他師父是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畢六福。餘萬倫稱,和很多傳統非遺項目一樣,油紙傘面臨傳承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