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謙▍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傳統工藝」總第25期

2020-12-14 騰訊網

謎一樣的存在,想像一件遺物

越過彼方,依然顯示對自己有所助益

雨幽幽的落下來時,遞給我一把

油紙傘。一把楠竹竿,一張桐油綿紙

和一根主軸,支撐的一種過往的生活那兒

任誰怎麼也逃不開雨水。一場又一場

雨水,落在川滇黔的分水,便是這把油紙傘的

證人。它比江南、雨巷、丁香和戴望舒

對此更有信心。比「羽翼王府」的鈐印

更想為這個結束的生涯,發出

語言的支持。傘面的畫圖是如此清雅

試著以所有的幻象來包涵

真實。而非雨水在那兒激濺的

沉重和衍變。就像世間所有事物都有

一個屬於它自己的神。一個在一場

突然拋來的暴雨中,聽到它

被稍稍掩飾的那一陣令人慌亂的心念。讓

臉孔上的光,繼續在夢想的

樂園徜徉。時空在這把油紙傘上延展著

若非是因為它的精緻之故,被用來

抵擋如此之快拋灑的,人世的髒雨

分水油紙傘是四川瀘州的漢族民間工藝品。位於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鄉,距離瀘州市城區35公裡。位於長江南岸,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度帶,雲貴川渝四省結合部,是茶馬古道,南絲綢之路起點之一;位於合江佛寶,貴州赤水,重慶四面山旅遊金三角門戶。分水油紙傘廠的油紙傘製作歷史悠久,難以考證,但至少在明清兩代,此地已廣泛製作和使用油紙傘了。

據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年)《瀘縣誌~卷第三》載:「瀘制(桐油)紙傘,頗為有名。城廂業此者二十餘家。崇義分水嶺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嶺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由此可見,至少在清代,分水油紙傘已在瀘州城鄉廣泛運用,且其製作工匠之多,工藝水平之高,使用者之眾,卻是有案可稽的。據瀘州史學界的廣泛說法:分水嶺油紙傘廠的油紙傘工藝的使用和傳承,至少可以上溯到明代,製作歷史起碼四百年以上。2007年4月5日瀘州市江陽區旅遊局根據(瀘江旅發)【2007】20號文件。把瀘州分水傘廠的「分水油紙傘製作工藝」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性文化遺產」,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中央電視臺曾專題採訪報導。分水嶺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油紙傘第一鎮候選世界紀錄。(圖片及簡介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分水鎮的浪漫風景
    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的街頭巷尾,油紙傘成為一道浪漫風景。四川瀘州油紙傘製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四百多年歷史,被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其製作工藝包括號竹、削傘架、裱傘面、上油、穿線等70多道工序,先選取質地堅硬而富有彈性的竹子,進行曬晾,通過鋸筒、劃線、刨節、刮青、鑽孔、拼架、穿線、串聯等工序製成傘胚,將石板印刷的傳統圖案裱上傘面,塗抹上天然桐油,用五色絲線穿插在傘骨之間,上手柄後即完成一把油紙傘。由於一直沿用桐油、石印等傳統工藝生產製作,油紙傘製作的所有工序全靠手工。本文就和大家一起看看瀘州油紙傘的起源及藝術價值。
  • 雨巷丁香|瀘州分水油紙傘
    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中國傘王 / 冉玉傑 攝每年成都的非遺節上會看到一把碩大的油紙傘被稱作中國傘王>這便是瀘州分水油紙傘廠的品牌形象——全手工製作的巨型油紙傘直徑12米、高8米、重達半噸打開「傘王」需18人齊心協力方能撐起▼撐開的傘王 / 冉玉傑 攝
  • 四川瀘州分水油紙傘,中國民間傘藝活化石,非遺中國傳承400年
    愛看古裝劇,很多浪漫悽美的場景總會出現傘,古時遮雨遮陽都用得是油紙傘,油紙傘最早起源於我們國家的一種紙制或布制傘。起油紙傘那就不得不提瀘州的油紙傘,這門幾百年歷史的老手藝,被譽為「中國傘工藝的活化石」。
  • 油紙傘那麼多,為何只有瀘州分水「最正宗」,這條油紙傘街告訴你
    之前文章中提到了瀘州的油紙傘,沒想到還挺受歡迎的,只不過有人告訴我說分水的百年大宅正宗是正宗,但是裡面都是正在工作老師傅們,感覺不太適宜發問,怕影響老師們工作,場地大小有限也不適合大規模參觀,那麼有沒有地方能讓廣大遊客更加了解油紙傘呢?
  • 瀘州這個百年老宅,傳承「最正宗」的非遺油紙傘,每年銷售上千萬
    在我國油紙傘的歷史少說也有上千年,生產油紙傘的地方雖然不多,但是在安徽涇縣、婺源甲路還有浙江杭州等地都還有生產油紙傘的地方,不過它們大多都借鑑了現代工藝技術,而至今仍保持著用桐油、石印等最傳統工藝紙傘生產油紙傘的地方僅有一處,就是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的分水油紙傘,因此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
  • 四川瀘州油紙傘 古法制傘骨 新意呈傘面
    「滿穿、半穿指的是傘鬥內的穿線,一把滿穿傘每一層的花型都不一樣,傘匠需要對穿花工藝特別熟悉,穿錯一針全部重穿,製作一把完整的滿穿油紙傘,至少需要穿3000多針,7天的時間……」在抖音短視頻平臺,打開油紙傘大師(奇人匠心)的視頻,置頂幾條就是非遺油紙傘傳承人餘萬倫的答網友問。
  • 非遺丨指尖上「綻放」的花朵——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油紙傘
    位於天府之國四川省南部的瀘州市分水嶺鄉,油紙傘成為了分水鄉街頭巷尾最靚麗的風景,瀘州油紙傘製造技藝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
  • 潛心手工製作油紙傘40多年 分水油紙傘省級非遺傳承人許學明獲全省...
    「延續了2000年傳統手工技藝的油紙傘,寄託著人們對它的厚重情懷,用它來遮風擋雨是不少中國人的浪漫追求。但因其製作成本偏高,攜帶不便,如今正慢慢退出人們生活。」許學明告訴筆者。「真正專注手工製作油紙傘,那還是因家貧輟學後。」許學明說,現在分水嶺的油紙傘製作,承襲了很古老的手工工藝,選材極為嚴格。傘胚用料是產於瀘州納溪海拔800米的大旺山區的楠竹,傘託則須選用大山裡多年生的巖桐木,而表貼傘面的紙張則一直都是從貴州進的土法皮紙,這一點,《天工開物》就有記載了:「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
  • 一把遮風擋雨的油紙傘,製作需一百多道工序,最快也得耗時一周
    一把可以遮風擋雨的油紙傘國家級油紙傘第七代傳承人-餘萬倫餘萬倫,男,1984年出生於油紙傘之鄉四川瀘州分水嶺鎮,從小耳習目染油紙傘製作工藝,7歲就開始幫母親作力所能及的制傘工藝。2006年正式拜師於其舅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油紙傘製作技藝第六代表性傳承人)畢六福,開始系統地學習油紙傘製作工藝。作為國家級油紙傘項目的第七代傳承人之一,2011年到杭州宣傳展示傳統的油紙傘製作工藝,並原創出《竹隱》系列油紙傘。
  • 一個叫做「分水嶺」的小鎮,藏著關於油紙傘的故事
    經出版社授權,本文摘錄書中「瀘州的油紙傘」一章,一起走入這個神秘的邊遠小鎮,了解油紙傘的前世與今生。瀘州的油紙傘同大多數中國當代鄉村集鎮一樣,位於瀘州江陽區東南部的分水嶺鎮,是個看起來人氣並不旺的地方。
  • 視頻|精準扶貧:油紙傘撐起致富一片天
    四川在線記者尹鋼 攝影報導11月18日,瀘州市江陽區分水嶺鎮,來自分水嶺鎮瀘南村從事手工製作油紙傘的村民們一大早就來到分水油紙傘廠,開始一天的忙碌,或鋸託、穿紋、網邊,或糊紙、扎工、晃油,忙得不亦樂乎。
  • 四川最浪漫的古鎮,始建於明代,瓊瑤曾在這裡上學,油紙傘很有名
    十二月的旅行,我來到四川的瀘州,在江陽區,遇見了自己想要的慢生活,從瀘州老窖博物館,到舌尖美味瀘州白糕,當我和朋友說,我最喜歡年代久遠的古村古鎮的時候,他馬上告訴我,要帶我去走一走四川最有浪漫情懷的古鎮:傘裡古鎮。
  • 古代的雨傘:油紙傘
    古時用的雨傘被稱為油紙傘,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使用紙或者布製作成的傘,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最早的傘是由魯班妹妹發明的,古時的油紙傘曾出口到亞洲的各個國家,經過改良,成為各個地方特色的油紙傘。油紙傘是傳統手工業代表之一,純手工製作,過程繁瑣,油紙傘的傘面用的是傳統棉紙,傘骨用的是蘭竹,刷上純天然桐油,傘柄和傘骨均保留原本的顏色,古樸的韻味,後來經過不斷的改革,在傘的製作工藝上和傘面的構圖上都有了創新,增加了樣式。
  • 「品非遺 遊瀘州」路線推薦:先市醬油+周姚黃粑+油紙傘+瀘州老窖
    「先市醬油傳統釀製技藝」作為中國醬油傳統釀造活化石,於2014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我國醬油行業唯一擁有「雙國寶」的企業。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製成,全部取材大自然,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 匠心致初心,仙劍4手遊攜手非遺油紙傘亮相騰訊TGC
    這一次,《仙劍奇俠傳4》手遊帶著四川分水油紙傘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象,別致亮相騰訊2019 TGC,以期通過全新的形式,使油紙傘文化能夠得到更加廣泛的傳播!匠心致初心,仙4手遊唯美油紙傘亮相TGC為了讓玩家們對油紙傘這一傳統民間手工藝有更深入的了解,《仙劍奇俠傳4》手遊將特別的油紙傘工藝帶到了騰訊2019 TGC現場,展示油紙傘這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
  • 青箬笠、綠蓑衣、油紙傘及其他
    大約兩千年前的漢代,隨著造紙術的發明,人們開始用有韌性的樹皮造紙做傘面,然後塗上油脂或天然桐油,油紙傘應運而生。油紙傘是一項中國傳統手工藝品,除了發揮遮陽擋雨的日常之用,一些文人雅士會在傘面上題詩作畫,遣情抒懷。在一些地方的嫁娶婚俗中,油紙傘也曾是不可或缺的嫁妝。新娘出嫁下轎,媒婆會用紅色油紙傘掩護新娘以避邪。
  • 萬把「非遺」油紙傘綻放瀘州 傘王將申請吉尼斯
  • 瀘州6大特產入選丨四川首批農村生產生活遺產名錄出爐,將予以重點...
    瀘州上榜的6個項目↓江陽油紙傘瀘州肥兒粉傳統製作技藝護國陳醋先市醬油堯壩黃粑吊洞砂鍋江陽油紙傘(滑動下方區域查看簡介)據《瀘縣誌》記載,四川省瀘州市分水油紙傘起源於明末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分水傘廠是瀘州油紙傘製作技藝的傳承者,它以傳統手工方式製造的桐油紙傘至今仍顯示出古老工藝的獨特價值。分水油紙傘選料精細,上油厚重,繪圖雅麗,呈現出民間傳統的藝術特色。分水油紙傘以瀘州當地盛產的桐油、楠竹、水竹、巖桐木、皮紙等為原料製作完成,傘身輕便美觀,傘面詩畫兼備,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是民間舉辦婚慶、進行原始宗教活動時常用的物品。
  • 難忘油紙傘
    春節一過,已過花甲之年的胡海華每天又開始忙活,閒暇時他總要到村裡轉轉,他想從一些在鞋廠、製衣廠呆過的後生妹子裡物色人手,傳承制油紙傘的技藝。為讓傳統工藝發揚光大,第25代傳人胡海華所在的遂川縣黃坑鄉政府把在外經商的他請回老家,重拾工藝,專心紙傘。在遂川,有句民諺「大汾的妹子黃坑的傘,左安豬崽不用揀」耳熟能詳。
  • 市劉開渠紀念館舉辦「七彩紙傘 蕙質蘭心」非遺油紙傘手繪社教活動
    油紙傘因其歷史悠久,古典懷舊,內涵豐富,寓意吉祥,深受人們喜愛。江南古典油紙傘製作工藝也是油紙傘中代表,其中分水油紙傘傳統製作技藝被專家譽為"中國民間傘藝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紙傘行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