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近年來,集寧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發展理念,通過逐年提高低保救助標準、嚴格低保審核制度、開展農村低保檢審專項治理等多項舉措,切實織牢民生兜底「保障網」,有效保障和改善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不斷增強其獲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1—10月份,集寧區累計發放城鄉低保資金1.24億元,惠及城鄉低保對象13645戶、23072人。
「兜住」底線 讓困難群眾有希望
「這些年,我們全家的主要生活來源就是低保金,不然我都不知道要怎麼熬過去。」提起低保政策,住在家合欣苑小區的70歲老人周翠梅言語裡充滿了感激。
周翠梅一家原本生活得幸福無憂,兒子靠打零工為生,日子也算過得富裕。然而命運無常,2000年,兒子王東因車禍造成高位截癱,肩膀以下沒有知覺,整日臥床,生活起居全靠老母親照顧,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亂。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走訪入戶了解情況後,立即幫助周翠梅一家申請辦理了低保,讓這個困難的家庭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每個月5號前,當月的低保金就準時打到卡裡了,我們家發放的是B2類低保金,7年裡從最開始每人每月368元到現在的555元,真的讓家裡的日子好過了不少。」周翠梅眼裡噙滿淚水、哽咽地說道,這些年家裡的基本生活有低保金支撐,看病有醫療救助,住房可以申請廉租房……生活也變得有盼頭了。
近年來,低保救助成為一個又一個困難家庭的堅實後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集寧區低保救助標準也逐年「提標」,如今,城鄉低保標準由去年的每人每月625元提高到了每人每 月662元,惠及2萬餘名城鄉低保對象。
「兜起」希望 讓患病就醫有底氣
家住白海子鎮韓家梁村的郭風田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郭風田患有股骨頭壞死,妻子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治療,昂貴的治療費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當得知治療需要20萬手術費的時候,郭風田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不知道怎麼辦。」
「都是黨的政策好,當時村委會工作人員知道我們家的情況後,就幫助我們申請了低保和醫療救助,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我們家的困難。」郭風田的妻子辛清秀高興地告訴記者。如今,手術後的郭風田身體恢復得很好,每個月還能按時領到低保金。
像郭風田這樣生活困難的家庭,在集寧區實行精準「兜底」的政策下,生活變得更有希望了。為全面實現精準「兜底」,集寧區社會救助管理局對當前脫貧戶、低保戶等生活困難對象多次進行全面排查梳理,進一步摸清各戶家庭情況、困難問題和救助政策落實情況,真正做到了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責任清,確保讓每個困難群眾都能及時得到幫助。截至2020年10月,集寧區城市低保對象9450戶16503人,發放資金9067.4萬元;農村低保對象4195戶6569人,發放資金3337.55萬元。
「兜出」公平 讓陽光低保惠民生
低保是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最後一道「安全網」,讓低保工作在陽光下運行,仔細「打磨」每一個環節,才能催生更加科學透明的工作機制,真正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走進白海子鎮黨群服務中心,記者看到前來各個窗口諮詢辦事的群眾絡繹不絕,工作人員面帶微笑、耐心接待。「程序透明,辦事快捷!辦公區域擺放著辦事指南,根據指南上的程序去辦理真的很快。」市民劉軍在諮詢完低保方面的問題後高興地說。
「每年都有新申請低保的困難群眾,他們在提供完整的材料後,村委會、鄉鎮、區社會救助管理局通過層層審核、審批、上報等程序,最終確定申請人員是否可以享有低保政策,整個過程只需一個月就可以完成。」白海子鎮黨群服務中心事務辦工作人員王曉明介紹道,每次審核完材料,工作人員還會進行入戶調查,詳細了解其家庭情況、生活狀況,確保材料和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同時每次在對新申請低保人員具體情況進行集體評議後,還會對結果進行公示,保證整個過程公平、公開、公正,切實做到了「不錯保、不漏報、應保盡保」,真正讓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享受到國家的惠民政策。
白海子鎮公開透明的低保準入機制是集寧區全面實行「陽光低保」政策、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切身利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集寧區社會救助管理局按照「應保盡保、分類施保、動態管理、陽光操作」的原則,從入口、過程、出口三個方面進行監管,按月對鄉鎮、街道辦事處報送的城鄉低保新增動態檔案材料進行審核、審批,按照新增低保對象「逢進必核」的原則,對新增戶實行100%入戶核實、留存影像資料、審批集體商定等程序,並積極協調鄉鎮、街道辦事處及時掌握低保戶家庭收入、財產、人口等狀況變化,實行動態管理,真正實現了低保救助「有進有出、有升有降」的動態化和規範化管理,確保讓「陽光低保」溫暖每一名困難群眾。
截至2020年10月
集寧區城市低保對象 9450戶 16503人
發放資金
9067.4萬元
農村低保對象
4195戶 6569人
發放資金 3337.55萬元
(記者 劉恆 通訊員 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