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楚天都市報12月10日訊(記者張屏 通訊員周婭)開卡丁車好玩,可連著開24小時,那滋味就不好受了,如果再加上「沒日沒夜」、「下雨」等障礙呢?12月初,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光谷之翼」車隊的5名大學生車手就對此發起挑戰,他們輪流接力,在湖南株洲舉行的中國首屆24小時卡丁車耐力賽中狂奔了近1200公裡,頂風冒雨,跑出了16支車隊中的第7名,並以最少的犯規數獲得了最佳文明車隊獎。
武軟的幾位隊員
這是連續3年參加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賽車大賽的「光谷之翼」車隊第一次參加卡丁車比賽。5名車手裡的「老大哥」、武軟大三學生李貴庭說,此次參加比賽主要是為了「帶隊伍」。「其他車手都是大二學生,雖然每周我們會在卡丁車館訓練十幾分鐘,但想要快速成長還是不夠。出發前,我們突擊模擬練了一次,每人試了下開1小時是什麼滋味。」
準備接車
此次比賽的規則是,每名車手最多持續開60分鐘,之後換人,此時可同時加油。考慮到經驗不足,武軟的車手們做了大量準備,除了在排兵布陣上動腦筋,還盡力壓縮換人環節的耗時,絕大多數都跑滿1小時再換人;他們甚至列出了一個長長的公式,將每一棒交接的時間精確到分。
這24小時相當難熬,車手們需要不停輪換,即使不上場可能也要為隊友提供協助,每人大約只睡了一兩個小時,但大家覺得,最難受的不是沒覺睡,而是比賽中發生的「雨天變晴天」。「雖然下雨很不舒服,全身都泡在水裡,12月的株洲凌晨也很冷,可我們比別隊『抗打』,這時反而是我們突破的時機。我跑的那一棒,我隊的名次從第8升到了第5!」另一名車手、武軟大二學生劉飛揚說,可惜雨後來停了,「光谷之翼」沒能更進一步。
李貴庭在「光谷之翼」車隊自己研發的賽車上
不過,大家對這次取得的成績還是很滿意,畢竟16支車隊中有不少職業車手,大學生車隊僅有4支,他們在其中名列第二,距前一位的湖南大學車隊僅隔1.5圈,雙方比賽中一直處於膠著狀態,對方為了最終取勝,不惜冒險放棄了一次加油。「湖南大學可是國內大學車隊中的名隊啊,在中國大學生方程式賽車大賽中拿過冠軍的。我們現在只有一個想法,回去趕緊練,首先把每周的卡丁車訓練時長提到1小時!」李貴庭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