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要衝,美食之鄉。
汕頭市位於廣東東部,是潮汕地區最大最發達的城市,也是最霸氣的城市,直接把潮州和揭陽最近的出海口給佔了。
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設置揭陽縣開始,汕頭就長期屬於揭陽管轄。到公元591年,隋朝改設潮州府,包括汕頭在內的潮汕地區都屬於潮州府管轄。到唐朝時,在汕頭境內就已經形成了海上貿易的口岸。明朝嘉靖年間設置潮州府澄海縣,今汕頭市區所在地,因沙脊向海裡延伸,百姓在此設柵欄捕魚,稱之為沙汕。清朝康熙年間建造了沙汕頭炮臺,到雍正年間就正式簡稱為汕頭了,這就是汕頭之名的由來。
建國後,先後設立了潮汕專區、粵東行政區、汕頭地區、汕頭市,曾管轄周邊7個市,後來逐漸縮小。八一年成立汕頭經濟特區,是廣東三個經濟特區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深圳和珠海。九一年汕頭市分設潮州市和揭陽市,從此潮汕地區正式分家。
汕頭市面積2200平方公裡,排名廣東倒數第四,僅高於珠海、中山和深圳,也是潮汕地區面積最小的市。大部分處在河流衝積平原上,因此地形平坦,平原面積佔了三分之二,山地丘陵主要集中在市區西部和南澳島,約佔三分之一。並且汕頭河網密布,在廣東省內僅次於珠三角,從西向東分別有練江、濠江、榕江、韓江西溪、外砂河、蓮陽河、義豐溪,互相連通,交織成網。汕頭依海而建,是中國唯一一個市區擁有「內海灣」的城市,又有天然深水港,因此可以說汕頭得到了老天爺特殊的眷顧,地理條件非常優越。
汕頭市面積雖小,但是經濟卻是潮汕地區最發達的,畢竟是老牌經濟特區。GDP 2694億,是隔壁潮州市的2.5倍,在廣東排名第十一。作為經濟特區的汕頭市,曾經也是無限風光,在廣東都是名列前茅的大城市。但是隨著珠三角的發展,汕頭市越來越跟不上節奏,尤其是作為同時起步的廣東三個經濟特區,汕頭心有餘而力不足,與珠海尤其是深圳的差距越來越大,還不如深圳的一個零頭。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在粵東,汕頭算是發展得最好的城市。經濟以工商業為主,農業只佔了不到十分之一。遍地都是工廠,密密麻麻連成一片,非常壯觀。
汕頭市交通便利,向東可以到福建,向西可以到珠三角,向北可以到揭陽、潮州、梅州,無論是高速公路還是高鐵都非常方便。距離揭陽潮汕國際機場也不遠,還可以從機場坐高鐵抵達汕頭市區。水運方面無論是海運還是內河航運都非常方便,尤其是汕頭港,可以停靠萬噸級以上貨輪,年吞吐量超過3000萬噸。
汕頭市常住人口566萬,在廣東排名第八,人口比揭陽少一點。漢族人口佔了99%以上,其中大多都是世居於此的潮汕人。敢於拼搏,善於經商,團結義氣是他們優良的品格,也是他們一手創造出汕頭的輝煌。汕頭名人輩出,比如大名鼎鼎的黃光裕、馬化騰都是汕頭人。祖籍汕頭的海外華人華僑,遍布世界,達到了500多萬人。泰國吞武裡王朝的開創者鄭信就是汕頭澄海人,至今泰國國王還是姓鄭。
汕頭也是潮汕文化的繁榮之地,潮劇、潮菜、功夫茶等等,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尤其是這裡的美食,令人讚不絕口,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
總之,汕頭就是一座天時地利人和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