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駐華大使:中國的一切都很有趣

2020-12-11 中國僑網

「中國的一切都很有趣!」——訪亞美尼亞駐華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

歐亞大陸腹地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亞美尼亞。這裡有崎嶇連綿的高加索山脈,有波光瀲灩的塞凡湖水,還有獨具特色的人文風俗。雖然與中國相隔萬水千山,亞美尼亞千百年前便沿著古絲綢之路與中國互通有無,開展頻繁的交往互動。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兩國友誼仍在歷史的時空中綿延,不斷結出新的碩果。

在亞美尼亞駐華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看來,中國作為亞洲文明的重要起源,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風俗。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馬納薩良對中國文化侃侃而談,並表達了推動亞中之間包括人文在內各領域合作的深切期盼。

利用吃飯時間讀《宋詞》

「中國的一切都很有趣,這裡的文化風俗對我來說是全新體驗。」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馬納薩良先後在非洲、歐洲、亞洲多個國家常駐,體驗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而地大物博的中國讓他印象尤為深刻。在中國當大使近3年來,馬納薩良走訪中國很多省市,深入觀察中國社會的種種細節。走訪的地方越多,他對中國文化豐富性與多樣性的體會就越深。

採訪中,馬納薩良分享了「中國行」過程中的小插曲。亞美尼亞駐華大使館與中國雲南一戶少數民族家庭建立了長期聯繫。「他們給我們寄來一封信,但信上的方言連我的中文秘書都看不太懂,這種文化風俗的巨大差異非常有趣。」在馬納薩良看來,正是多姿多彩的文化、飲食及建築成就了中國之美。

除了對中國風俗文化差異性深有感觸,馬納薩良對中國書法、文學等傳統文化興趣濃厚。雖然日常工作繁忙,但大使依然會在吃飯時花上半個小時讀宋詞。「我很喜歡宋詞。」馬納薩良說,「宋詞有豐富的哲學意蘊,每篇我都會讀兩三遍。」

此外,馬納薩良對石雕藝術也深有研究。他認為石雕藝術在中國文化和亞美尼亞文化中都是重要的內容,「由此可以發現兩國文化的諸多相似點」。

很多亞美尼亞人會說中文

馬納薩良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也是中國文化熱在亞美尼亞升溫的生動縮影。

馬納薩良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和亞美尼亞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近年來,兩國在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加強合作。如今,來中國學習深造成為亞美尼亞青年的一種新潮流。亞美尼亞有孔子學院,多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多所大學設置中文專業,中文已成為亞美尼亞第二外語,很多亞美尼亞年輕人會說中文。「在亞美尼亞街頭,特別是首都葉里溫,若有人突然開口說中文,一點也不意外。」馬納薩良說。

近來中亞兩國加強人文交流合作的好消息不斷。2019年5月,中亞兩國籤署互免籤證協定,讓兩國民眾隨時可以到對方國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相互交往更加方便快捷。馬納薩良表示,幾年前到亞美尼亞觀光的中國遊客只有幾百人,2018年赴亞美尼亞的中國遊客增長到近萬人,歡迎未來有更多中國遊客到亞美尼亞看一看。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拉近兩國人民心靈距離,還促進了多領域合作。近年來,亞美尼亞對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兩國在經貿、基建、能源、安全等領域深入協作往來。目前,中國長期穩居亞美尼亞第二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中國企業正在積極參與亞美尼亞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亞美尼亞也希望推動更多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享受中國發展紅利。馬納薩良說,亞美尼亞葡萄、杏等水果品質很好。「我們正在組織有關專家研究水果保鮮問題,希望未來中國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多亞美尼亞特色產品。」馬納薩良表示。

對上合組織的未來充滿信心

讓中國與亞美尼亞越走越近的還有兩國對和平的共同期盼。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6000多名亞美尼亞籍蘇聯紅軍將士參加了在中國東北的對日作戰,支持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事業,同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共同維護好國際和平正義。馬納薩良說,亞美尼亞非常看重二戰這段歷史,正在深入挖掘相關細節。

如今,面對國際和地區局勢日趨複雜,兩國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加強協調和配合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上海合作組織是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國際合作機制之一,在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毒品走私和有組織犯罪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亞美尼亞作為歐亞交界的內陸國,和上合組織擁有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有共同的安全穩定訴求。近年來,隨著上合組織影響力不斷擴大以及務實合作持續推進,亞美尼亞對上合組織的未來充滿信心。「上合組織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反恐能力,我們深刻理解反恐在維護地區安全中的重要性,並且願意積極參與地區反恐合作。」馬納薩良說。

近年來,亞美尼亞積極在上合組織合作框架下參加多領域活動。2016年,亞美尼亞正式成為上合組織的對話夥伴。馬納薩良表示,亞美尼亞已經向中國和上合組織表達了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的意願,「我們已經做好在上合組織中再次提升身份的準備」。

相關焦點

  • 戈峻夜話第四季全新啟幕 與亞美尼亞駐華大使共話合作商機
    在剛剛結束的《戈峻夜話》「走進大使館,探索絲綢路上的『金鑰匙』亞美尼亞」節目中,戈峻與天九獨角獸商學院院長郭宇寬一同訪問了亞美尼亞駐華大使館,並同亞美尼亞駐華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Sergey Manassarian)就中國與亞美尼亞的民間商貿合作進行了深度交流。
  • 「中國-亞美尼亞商務論壇酒會」在京成功舉辦
    8月6日,由亞美尼亞駐華大使館主辦的「中國-亞美尼亞商務論壇酒會」在亞美尼亞駐華大使館順利召開。此次活動旨在促進中國與亞美尼亞的經貿合作,推介亞美尼亞的優勢產業及投資環境,探討當前疫情形勢下的中亞經貿合作前景。
  • 亞美尼亞大使講述一個真實的亞美尼亞
    在這裡居住著一個勤勞、善良的民族——亞美尼亞人。 這個人口300餘萬,面積不到3萬平方公裡的國家,卻有著悠遠而沉重的歷史;人民彬彬有禮,待人赤誠;大大的羊肉串是當地的著名美食。18日,亞美尼亞大使做客人民網,講述一個真實的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人幸福嗎 被問到央視的經典問題,亞美尼亞大使阿爾緬?
  • 美國駐華大使都走訪了多少個中國省份?
    從1979年美國向中國派駐了第一位駐華大使開始,每一位大使都去過哪些中國的省份?任期內能走到多少個地方呢?大使走訪中的「私人行程」眾所周知,美國駐華大使都與中國有不少淵源,這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他們在中國的「私人行程」。
  • 駐華大使眼中的中國2019:閱兵現場令人震撼
    而中國則在暴雨中穩步前行,不僅未被任何威脅嚇倒,未被任何壓力壓垮,還為世界帶來新一輪「中國機遇」。這一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隆重舉行,震撼亮相的先進裝備讓中國人熱血沸騰。……作為一個擁有5000年文明、14億勤勞勇敢人民、960萬平方公裡遼闊國土的國家,中國這個古老卻又充滿活力的國家讓各國駐華大使讚嘆。
  • 以駐華大使:懷著崇敬的心情看待中國發展
    ▲ 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古裡安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時候曾給一個朋友寫信,信中提到中國會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國家。在那時沒有誰有這樣的遠見,但是我們的元首有。    ▲ 在我來華任駐華大使之前,同時離開以色列的有30名大使,我是唯一一個被我們總統和總理都召見的一位大使。
  • 專訪|希臘的「瑰寶」 ——訪希臘駐華大使列奧尼達斯·羅卡納斯
    沿著步行街,來到古代市場, 古希臘的商業、政治和宗教中心, 還會看到保存最好的希臘古蹟——海法斯提歐神殿,還有著名的「風之塔」和哈德良的圖書館。…… 「希臘和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擁有5000多年歷史、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強大而持久影響的國家。」 希臘駐華大使列奧尼達斯·羅卡納斯先生對兩國的情況如數家珍,侃侃而談。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到中國當大使是他外交官生涯的「高光時刻」,他覺得「既驕傲又開心」,希望抓住一切機會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在中國的生活一點都不會無聊」路易斯·克薩達和中國的故事,早在2018年他擔任秘魯駐華大使前就已埋下伏筆。
  • 駐華大使都被撤走,中美關係真的回不去了嗎?
    川普政府為了擺脫自己的責任,不僅把抗疫不力的責任推給了中國,還處處針對中國,製造各種抹黑誣陷中國的言論,想讓美國民眾的矛頭都指向中國,從而忽略川普政府的重大責任。除此之外,美國還在很多事情上刻意針對中國,這讓中美之間的關係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 駐華大使如何評價中國的脫貧成就?
    11月23日,貴州省最後9個貧困縣宣布脫貧,標誌著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已經全部脫貧。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已有7.5億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  那麼,目睹中國脫貧攻堅戰的駐華大使如何評價中國的脫貧成就?為此,周報君獨家專訪了4位駐華大使。
  • 法國駐華大使夫人的園藝夢
    「職業」,在外人眼中,她們總是衣香鬢影、舉止得體,陪伴駐華大使出席各種參觀走訪活動,她們不僅是丈夫的左右手,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一個國家駐外使館的軟實力。    曾經的「高翻界女神」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的夫人Amanda Galsworthy,除了有像許多法國女人一樣的高挑身材和綽約風姿外,還有一個入鄉隨俗的中國名字——高曼,她從2015年秋天開始常駐中國。
  • 美國提名駐華大使將接受聽證 被稱為中國的老朋友
    在被總統川普提名駐華大使數月之後,美國時間2日,艾奧瓦州州長布蘭斯塔德將邁出通往這一職位的最後一步——在華盛頓特區接受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聽證。 根據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網站的公告,聽證將於2日10時開始。
  • 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來中國,就感覺回到了家
    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塞利姆·貝洛爾塔亞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攝/海外網 付勇超)愛看中國歷史電影、遊歷過中國17個省、喜歡吃火鍋、一口氣能說出無數種中國美食……這是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塞利姆·貝洛爾塔亞的多彩中國生活。
  • 巴貝多駐華大使:「在中國就像在家一樣」
    來源:海外網巴貝多駐華大使弗朗西斯·傑克曼近照。2018年赴華出任大使的弗朗西斯·傑克曼,是中國與巴貝多兩國文化交流的見證人和參與者。舉辦「魚龍節」慶祝中國年出任大使前,弗朗西斯·傑克曼曾擔任西印度大學巴貝多凱夫希爾分校孔子學院院長,經歷了學院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的時期。
  • 哥倫比亞駐華大使: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
    來源:海外網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路易斯·蒙薩爾韋近照。 海外網 付勇超攝出任哥倫比亞駐華大使,對路易斯·蒙薩爾韋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長期經商的蒙薩爾韋此前從未想過有一天會當大使,但當2018年底面臨是否到中國當大使的選擇時,他欣然同意,「因為來中國工作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 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傑:「我被中國先進科技吸引了」
    「我被中國先進科技吸引了」(我在中國當大使)——訪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傑一尊佛像擺放在大廳正中,若干中式櫥櫃靜置於四周,櫥柜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青花瓷、唐三彩、白玉璽……最特別的是,在大廳一角,還有一張精雕細刻的八仙桌,桌上整整齊齊碼放著四串麻將手牌。
  • 駐華大使看中國:北京是一個特殊的觀察室
    雖然地圖上摩洛哥距離中國很遠,但是這並未影響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早在14世紀,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就曾跋涉至中國,將對中國的美好記憶帶回北非。近日記者近距離採訪到摩洛哥駐華大使哈基姆,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愛喝中國綠茶、愛吃北京烤鴨、愛逛胡同和潘家園又文藝範兒十足的大使。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來源:海外網秘魯駐華大使館會客廳裡懸掛著一幅1884年的老照片——中國時任駐秘魯公使鄭藻如遞交國書時的留影。黑白照片,向每一位來客展示著中秘之間跨越太平洋的世紀友誼。攜手走過歲月長河,當前中秘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 多國駐華大使來拜年!
    環球網攜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巴基斯坦、阿聯、烏拉圭、哥斯大黎加、墨西哥駐華大使館共同策劃的#駐華大使最牛拜年#活動,在辛丑牛年來臨之際,給大家帶來8個國家大使們最牛氣、最接地氣的新春祝福!寫牛字,包餃子,大使們紛紛亮出新春年俗首秀慶賀新年!熱鬧之中,表達的不僅是對中國特有「年味」的理解,還分享了對中外雙邊關係的真摯祝福。
  • 這位駐華大使是客家人!
    王純萬,模里西斯駐華大使,祖籍廣東梅縣程江扶貴,1958年出生於模里西斯,曾歷任毛旅遊局局長、公職事務部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部長、模里西斯社會融合與經濟增長部部長等職,2020年7月正式到京履職模里西斯駐華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