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切都很有趣!」——訪亞美尼亞駐華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
歐亞大陸腹地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亞美尼亞。這裡有崎嶇連綿的高加索山脈,有波光瀲灩的塞凡湖水,還有獨具特色的人文風俗。雖然與中國相隔萬水千山,亞美尼亞千百年前便沿著古絲綢之路與中國互通有無,開展頻繁的交往互動。如今,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兩國友誼仍在歷史的時空中綿延,不斷結出新的碩果。
在亞美尼亞駐華大使謝爾蓋·馬納薩良看來,中國作為亞洲文明的重要起源,不僅有深厚的傳統文化,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域風俗。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馬納薩良對中國文化侃侃而談,並表達了推動亞中之間包括人文在內各領域合作的深切期盼。
利用吃飯時間讀《宋詞》
「中國的一切都很有趣,這裡的文化風俗對我來說是全新體驗。」作為一名資深外交官,馬納薩良先後在非洲、歐洲、亞洲多個國家常駐,體驗了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而地大物博的中國讓他印象尤為深刻。在中國當大使近3年來,馬納薩良走訪中國很多省市,深入觀察中國社會的種種細節。走訪的地方越多,他對中國文化豐富性與多樣性的體會就越深。
採訪中,馬納薩良分享了「中國行」過程中的小插曲。亞美尼亞駐華大使館與中國雲南一戶少數民族家庭建立了長期聯繫。「他們給我們寄來一封信,但信上的方言連我的中文秘書都看不太懂,這種文化風俗的巨大差異非常有趣。」在馬納薩良看來,正是多姿多彩的文化、飲食及建築成就了中國之美。
除了對中國風俗文化差異性深有感觸,馬納薩良對中國書法、文學等傳統文化興趣濃厚。雖然日常工作繁忙,但大使依然會在吃飯時花上半個小時讀宋詞。「我很喜歡宋詞。」馬納薩良說,「宋詞有豐富的哲學意蘊,每篇我都會讀兩三遍。」
此外,馬納薩良對石雕藝術也深有研究。他認為石雕藝術在中國文化和亞美尼亞文化中都是重要的內容,「由此可以發現兩國文化的諸多相似點」。
很多亞美尼亞人會說中文
馬納薩良對中國文化的喜愛,也是中國文化熱在亞美尼亞升溫的生動縮影。
馬納薩良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和亞美尼亞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近年來,兩國在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加強合作。如今,來中國學習深造成為亞美尼亞青年的一種新潮流。亞美尼亞有孔子學院,多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多所大學設置中文專業,中文已成為亞美尼亞第二外語,很多亞美尼亞年輕人會說中文。「在亞美尼亞街頭,特別是首都葉里溫,若有人突然開口說中文,一點也不意外。」馬納薩良說。
近來中亞兩國加強人文交流合作的好消息不斷。2019年5月,中亞兩國籤署互免籤證協定,讓兩國民眾隨時可以到對方國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相互交往更加方便快捷。馬納薩良表示,幾年前到亞美尼亞觀光的中國遊客只有幾百人,2018年赴亞美尼亞的中國遊客增長到近萬人,歡迎未來有更多中國遊客到亞美尼亞看一看。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拉近兩國人民心靈距離,還促進了多領域合作。近年來,亞美尼亞對支持「一帶一路」倡議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兩國在經貿、基建、能源、安全等領域深入協作往來。目前,中國長期穩居亞美尼亞第二大貿易夥伴國地位,中國企業正在積極參與亞美尼亞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亞美尼亞也希望推動更多商品進入中國市場,享受中國發展紅利。馬納薩良說,亞美尼亞葡萄、杏等水果品質很好。「我們正在組織有關專家研究水果保鮮問題,希望未來中國消費者能夠買到更多亞美尼亞特色產品。」馬納薩良表示。
對上合組織的未來充滿信心
讓中國與亞美尼亞越走越近的還有兩國對和平的共同期盼。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時期,6000多名亞美尼亞籍蘇聯紅軍將士參加了在中國東北的對日作戰,支持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事業,同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共同維護好國際和平正義。馬納薩良說,亞美尼亞非常看重二戰這段歷史,正在深入挖掘相關細節。
如今,面對國際和地區局勢日趨複雜,兩國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加強協調和配合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上海合作組織是維護地區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國際合作機制之一,在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毒品走私和有組織犯罪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亞美尼亞作為歐亞交界的內陸國,和上合組織擁有共同的理念和價值觀,有共同的安全穩定訴求。近年來,隨著上合組織影響力不斷擴大以及務實合作持續推進,亞美尼亞對上合組織的未來充滿信心。「上合組織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反恐能力,我們深刻理解反恐在維護地區安全中的重要性,並且願意積極參與地區反恐合作。」馬納薩良說。
近年來,亞美尼亞積極在上合組織合作框架下參加多領域活動。2016年,亞美尼亞正式成為上合組織的對話夥伴。馬納薩良表示,亞美尼亞已經向中國和上合組織表達了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的意願,「我們已經做好在上合組織中再次提升身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