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2020-12-25 愛吃辣條的小怪獸

每每讀到易安居士的詞,我都會在心底裡喜歡這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她曾擁有不羨鴛鴦不羨仙的愛情,與夫花前月下,把酒祝辭,有著志同道合的伴侶,她也曾在家道中落之時有過神傷,有過不願述說的哀思,這個女子有才氣且剛毅。最為喜歡的是她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詞是少女之時的易安,那時的她不諳世事,閒情寄於山水遊玩之間,常常遊玩於溪亭,即便日落西山也不願歸去,跟隨一葉扁舟歸家之時,竟誤如了一片藕花之中,仿佛置身於與世隔絕之處,看不清前路,但卻想在這藕花之中偷享這刻清閒,卻不知竟繞了歐鷺的清夢,惹得它們倉皇拍打起飛。

整首詞讀來,仿佛落日,藕花,歐鷺在讀者眼前,那個沉醉不知歸路的少女亦或是孩提時代貪玩的我們,極富畫面感。無論後期的詞有多少哀愁與悽涼,我始終相信,前期的易安是過得快樂且自在的,至於人生的風雨也是成長的路上所必經的。

相關焦點

  • 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為千古第一才女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快樂的時光最珍貴,經常的讓人想起。這首詞是記錄李清照遊賞的作品,清新別致,作者在酒宴上喝酒之後,已經醉的連回家的路都找不到了。「沉醉」二字很形象地說明了李清照的興奮、喜悅之情。
  • 【譯文交流】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宋)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典型的遊記之作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來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是她現存兩首《如夢令》中的其中一首,非常簡單又直白的遊記詞作。這首詞是作者回憶之作,回憶的是少女時代的一次出遊的經歷。我們在看《清平樂》的時候,官宦之家的女子的生活並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也不是每日躲在繡樓裡繡花。
  • 一首短而美的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寫過許多詞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她早年寫的一首小詞。這首詞從形式上看,顯得十分地短小,但是詞中所表現出的意境卻是富有極大的美感。美在既寫出了詞人的日常生活情趣,也展現出了一個天真、活撥的少女形象。該詞語言精闢,行文流暢,富有滿滿的生活氣息。
  • 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描繪了一種具有平淡之美的藝術
    大家好,我是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李清照的這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本文章閱讀時間大概需要4分鐘,感謝親愛的讀者們的耐心閱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 讀古詩,知情懷(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宋)
    此首小令(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寫詞人曾經的一次溪亭暢遊,常常憶起,非常難忘。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圖片來自網絡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著了道路。興盡之後很晚才往回划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 誤入藕花深處,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寫快樂少女時光
    李清照曾經在少女時代寫過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給人們帶去了很多的美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這首詞就是這樣的意思:「還時常記得出遊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深深地沉醉,而忘記歸路。一直玩到興盡,回舟返途,卻迷途進入藕花的深處。大家爭著劃呀,船兒搶著渡,驚起了滿灘的鷗鷺。」這是一首憶昔詞,寥寥數語,似乎是隨意而出,卻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
  • 少年情懷總是詩——《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賞析李清照系列之三
    如夢令⑴常記溪亭日暮⑵,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⑶,誤入藕花深處⑷。爭渡⑸,爭渡,驚起一灘鷗鷺⑹。 [1]詞句注釋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
  •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的「常」,應該改為「嘗」嗎
    於是這位十六七歲少女,以獨特的感受,寫下了她生平的第一首詞——《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是一首憶昔懷舊之作,李清照在尺幅之間,以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不但意境優美怡人,而且充滿了青春期的律動和縱逸之氣。
  •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藕的神,李清照
    如夢令(宋)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 「溪亭」不是「溪亭泉」
    □王軍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清詞麗句,委婉動人,令人喜愛之至。然而,詞中的「溪亭」到底指什麼地方,因為李清照沒有在詞中註明,以至於千百年來,眾人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一說此系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溪亭泉;二說泛指溪邊亭閣;三說確指一處叫做「溪亭」的地名;四說系詞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處遊憩之所,其方位當在歷史名山華不注之陽。因為「歷城北二裡有蓮子湖,周環二十裡。湖中多蓮花,紅綠間明,乍疑濯錦。又漁船掩映,罟罾疏布。
  • 長安清酒談說與酒有關的李清照:一生為酒詞,沉醉不知歸路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李清照真乃一世奇女,一個女子,喝得暈乎乎的,連回家的路都找不著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見。但李清照又絕非濫酒之人,以詞中所寫,某日黃昏,一個妙人兒,獨自駕著小船,一邊遊湖一邊品酒,那該是一種多麼浪溫愜意的情景啊。
  •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常記溪亭日暮》李清照詞賞/文瀾珊
    才女的生活,比較別致,自然同旁的女子不同,所以,這首「常記溪亭日暮」,便是記錄其中別雅生活的一首。《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 ] 李清照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 溪亭少女,最美不過荷池爭渡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首李清照的《如夢令》,只有短短的三十三個字,卻給我們勾勒了一幅夏日傍晚,少女泛舟荷花池之上的天真爛漫圖畫。那是青春的樣子,可以盡興,可以晚歸,可以沉醉而不知迴路。那樣的恣意,那樣的率性而為,像是為青春奏響的一支明快的歌,曲調悠揚舒展,這樣的青春太美麗了。南渡之前,大概是李清照最美好的時光。後來,隨著時局動蕩,開始了她顛沛流離的後半生。情投意合的丈夫驟然離世,給了李清照沉重的打擊。隨著金兵入侵的鐵蹄,她和丈夫精心收藏的十五車詩書經文也逐漸丟失殆盡。
  • 常記溪亭日暮(愚夫)
    人肯定是要醉了的,沉醉在這清幽安閒的世界裡。日暮銜了長亭,清波漾漾,水悠悠。醉了,真的是醉了的,不願醒,不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