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劇的角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2020-12-12 白小純

桂劇流派

桂劇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生行又分生、末、外、小、武;旦行中又分旦、佔、貼、夫;淨行則分為淨、副淨、末淨;醜得只分醜和小丑。另有一些跑龍套的下手,統稱為"雜"。各行當在表演上風格各異。

生行:穩健持重,雍容大方。如《六部大審》的閔爵,《楊袞教槍》的楊袞,《轅門斬子》的楊延昭等。

小生:瀟灑飄逸,清秀俊雅,武小生則儒雅英武。如《黃鶴樓》的周瑜,《柴房別》的李旦,《槍傘》的蔣世隆 等。

旦行:或端莊華貴,或倩麗靈巧,佳者唱做兼備,文武俱能。如《桃花教瘋》的桃花,《桂枝寫狀》的李桂枝,《斬三妖》的蘇妲己等。

淨行:雄渾威凜,剛武火爆。如《鴻門宴》的項羽,《蘆花蕩》的張飛,《司馬洗宮》的司馬師等。

醜行:滑稽而不鄙俗,詼諧而不油滑,輕鬆自然,恰到好處。如《化子罵相》的孫巧兒,《古董借妻》的張古董,《乙保寫狀》的何乙保等。桂劇無搖旦轉行,搖旦角色常由副淨、醜、夫等行演員兼演,表演重詼諧。如《拾玉鐲》的劉媒婆等。

上述各行除雜外,均有應工戲。如生,凡老生戲均能飾演;外主演掛白髯的老生戲;末主演桂花(灰)髯的老生戲;小為文小生,主演文戲;武為武小生,主演武戲。旦,凡旦行劇目都能飾演;佔多演文戲;貼多演武戲;夫主演老旦戲。淨須文武皆能,但側重於唱功戲;副淨戲路類似京劇的架子花臉;末淨多飾演不掛髯口的花臉(粑粑臉)角色。(此類角色也可由武小生開臉飾演)醜、副醜原均為文丑,醜主演官衣、褶子戲,副醜主演袍裙、富貴衣戲,後吸收京劇表演,副醜逐步成為專工武戲的武丑。雜為雜角,多演家院、中軍一類角色。隨著清末 "三小戲"的興盛,桂劇旦行又逐漸細分為正旦、閨門旦、背心旦等。

桂劇現行的行當體制仍以生、旦、淨、醜為主,在飾演現代劇中的角色時,則多打破行當界限,而以劇中人物性格為依據,由具備相應條件的演員飾演。

仫佬族劇與桂劇是一對孿生姊妹,都是由湖南的祁陽劇嬗變而來的。

可以認為桂劇直接來源於祁劇,而祁劇也是粵劇的其中一個來源,從這一個意義來說仫佬族劇和桂劇這"一對孿生姊妹"就是"同宗系分支"的歷史關係。我們只能夠把仫佬族劇和桂劇當作兩個"分支"並列而提,探討它們之間的血緣關係。

桂劇現狀

紮根於民間的桂劇融合廣西特有的風土民情和人文特點,逐步形成了細膩婉約、靈秀生動、剛柔並濟、富有鄉土氣息的風格特色和貼近生活的質樸簡約之美。由於各種原因,桂劇已陷入瀕危境地,傳統流失,人才斷檔,劇目和技藝失傳,民間演出舉步維艱,桂劇原有的藝術特色在此過程中正日漸淡化,需要採取措施,及時發掘搶救保護桂劇,使這一瀕臨消亡的古老劇種重新煥發生命力。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桂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儒還鄉》 《大儒還鄉》是廣西桂林市桂劇團精心打造的精品節目。它講述了廣西歷史名人、清代一品官吏、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陳宏謀一生清正廉潔、求真務實的感人事跡。年逾古稀的陳宏謀取道運河回廣西桂林老家養老,告老還鄉之際,偶然得知自己20年前在陝西推行的種桑織絹之舉,實際上是一起坑農害農的假政績,他離任後,所創 "秦絹"名牌,成了後繼官員的面子、造假工程。大儒陳宏謀痛切反思,就此演繹出官場君臣、師生、親情的大碰撞。而在封建王權下,陳宏謀求真之路終未果,在對清純灕江的無限嚮往中客死異鄉。

該劇曾先後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廣西第五屆文藝創作"銅鼓獎"、第九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戲劇獎·優秀表演獎"、全國地方戲劇優秀劇目評比展演一等獎,2006年入選2005-2006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2007年廣西桂劇《大儒還鄉》獲得第十二屆文華獎文化劇目獎。

相關焦點

  • 輕鬆識別豫劇舞臺角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看起來挺簡單!
    很多群眾在欣賞豫劇的同時也對其中的各個角色行當產生興趣,很多人並不了解豫劇中所謂的「生」、「旦」、「淨」、「醜」具體表示什麼。具體到豫劇行當中各個角色的劃分比較專業,另外豫劇各個調種和流派之間對個別角色的具體劃分界定存有差異,為便於群眾了解,我們可以用簡單的方法來大致識別。
  • 京劇中的「生,旦,淨,醜」用英語怎麼說?知行君是這樣翻譯的
    我們知道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另外四種分別是越劇,黃梅戲,評劇和豫劇,其實京劇的前身是徽劇,在清乾隆55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 秦腔演員的表演行當
    戲曲的角色行當有哪些?,對戲曲中生旦淨醜四大行當的內容、作用以及美學價值做了簡要介紹,也曾提到各個劇種在各行當下面又有繁簡不一的細分。京劇自不必說,就拿西北地方戲秦腔來說,各行當的劃分也非常細緻,比較流行的大家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四生、六旦、二淨、一醜」,俗稱「十三頭網子」,具體可分為「二十八門」之多。
  • 中國戲曲的四大行當你知道哪些
    賈府的焦大與林黛玉,從心理到外形都有很大的差異,在舞臺上就要有不同條件和類型的演員採用不同的表現方法,在戲曲發展的過程中,就將人物類別進行分為各個行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中國戲曲的四大行當。中國戲曲四大行當分為:生、旦、淨、醜。首先是——生行,它是中國戲曲主要的表演形式之一,一般指的是除了淨、醜之外的男性角色。
  • 中國國粹京劇,生旦淨末醜,分別代表什麼
    中國國粹京劇,生旦淨末醜,分別代表什麼文/@成長新視點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用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生、旦、淨、末、醜是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的行當分類。在初期,京劇的行當仍分為生、旦、淨、末、醜五大類,後來才把生行和末行合併,取消了末行,變為生、旦、淨、醜四大類。一、生行。生行,是京劇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也是重要行當之一,分為老生(鬚生)、紅生、小生、武生和娃娃生等。
  • 戲曲 各個行當都有各自的形象內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規制
    再如淨行,又是另一類形象,包拯、項羽、曹操等都屬於這個系統。這是戲曲舞臺上具有獨特風格的性格造型。它有兩個突出的表現:一是面部化妝要用各種色彩和圖案勾勒臉譜,所以,淨又俗稱花臉;二是在性格氣質上都近乎粗獷、奇偉或豪邁,因而在表演上要求音色寬闊洪亮,動作造型也是粗線條的。由此可見,行當既有性格的內涵,又含有相應程式化的表現方式,是形象類型和程式的統一體。
  • 川劇角色有分「生、旦、淨、末、醜」,臉譜有規定角色的善惡忠奸
    本文系作者依然在默默地守候著獨家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走向現代的劇文學傳統川劇角色有「生、旦、淨、末、醜」的行當之分,譜是行當表現的程式化手法。臉譜規定了角色的善惡忠奸。農民、工人階級角色多是「高、大、全」,而地主階級角色多是「假、惡、醜」。現代臉譜化人物並不是以個人的形象出現,而是以階級的群像出現,一旦劃分了「成分」與「陣營」,這個區域的人物便具有了該階級或群像的基本性格特徵,即使稍有差別,也僅僅是戲劇行為上的細枝末節的差異。
  • 在京劇裡面有出名的四大行當,「四大行當」分別指的是什麼?
    京劇的四大行當分為生、旦、淨、醜。「生」是指扮演男子的角色。根據角色的年齡、性格等不同,又可以分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等。老生是指戲中中年以上的男子角色,口戴髯口。小生是戲中青年男子角色,不戴鬍鬚。武生是劇中武藝高強的角色。
  • 桂劇:打造新編歷史劇目 凸顯桂林文化地域特色
    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桂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發端於明代中葉。作為廣西地方傳統戲劇,桂劇以彈腔、高腔、崑腔、吹腔、雜腔五大聲腔為主,形成了聲調優美、抑揚有致的演唱特色。  桂劇屬於皮黃系統,和京劇一樣有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其劇目數量非常豐富,有「大小本雜八百出」之說,《打棍出箱》、《拾玉鐲》、《櫃中緣》等都是桂劇的代表性劇目。
  • 生末淨醜集匯一臺折子戲 專場演出亮相山藝
    山東藝術學院2017首屆畢業演展季系列活動戲曲專場演出,選取京劇生、旦、淨、醜,流派紛呈的各行當代表性劇目,集匯成一臺折子戲專場演出。本次戲曲學院專場演出包括《蘇武牧羊·望家鄉》《赤桑鎮》《鎖麟囊·春秋亭》《梨花頌》四部教師作品和《擊鼓罵曹》選段、《徐策跑城》選段、《坐宮》選段、《夜深沉》四部學生作品,精彩的演出引起現在一陣陣熱烈的掌聲。
  • 關於京劇旦角行當裡你不曾了解到的那些規則
    在京劇裡面,京劇行當又稱為角色,它主要可分為生、旦、淨、末、醜,這五個大行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五大行當中旦角。旦角它指的是戲曲中的女性形象,一般可分為花旦、武旦、老旦、刀馬旦、青衣、花衫等類別。在京劇旦角裡面有著名的四大流派分別是梅派、荀派、程派、尚派。
  • 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桂劇
    桂劇是在清代嘉慶年間,湖南祁劇傳入桂林後,經過一段時期的語言變化,才漸演變為桂劇。其存在歷史大概有二百年左右。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因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創作、改編、新編桂劇《梁紅玉》、《打金枝》、《斷橋》等,而成為中國十大戲曲劇種之一。桂劇是發源於桂林,流行於桂北廣大城鄉的地方劇種之一。是廣西各族人民喜聞樂見的主要地方劇種之一。
  • 戲曲行當有分工,「七行七科」各不同,不懂這些別說你看過戲
    所謂"七行"戲劇界對演員的角色劃分稱為"行當",七行,即生、旦、淨、醜、雜行、流行和武行,七個不同的演員行當,具體來講:生行,包括老生(鬚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等幾個門類。因為扮相俊美,行內術語叫作"俊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