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劇:打造新編歷史劇目 凸顯桂林文化地域特色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桂劇:打造新編歷史劇目 凸顯桂林文化地域特色

2019-12-11 20:02:25 來源:光明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郭澤華

2019年12月11日 20:02 來源:光明網

參與互動

  「為人民抒情」之桂劇:打造新編歷史劇目 凸顯桂林文化地域特色

  「為人民抒情」之桂劇

  光明網訊(記者 陶媛)桂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發端於明代中葉。作為廣西地方傳統戲劇,桂劇以彈腔、高腔、崑腔、吹腔、雜腔五大聲腔為主,形成了聲調優美、抑揚有致的演唱特色。

  桂劇屬於皮黃系統,和京劇一樣有生旦淨末醜五個行當,其劇目數量非常豐富,有「大小本雜八百出」之說,《打棍出箱》、《拾玉鐲》、《櫃中緣》等都是桂劇的代表性劇目。

  「桂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很生活』」,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院演員劉輝介紹,桂劇的唱念做打在「做」這一塊既有程式化的表演,又像演話劇似的很鬆弛,所以她注重以細膩而富於生活氣息的表演手法來塑造人物。

  近二十年來,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院一直在打造有地域性的、新編的歷史題材劇目,陸續創作了《瑤妃傳奇》、《風採壯妹》、《灕江燕》、《大儒還鄉》、《靈渠長歌》、《一品油茶七品官》和《龍隱居》等優秀劇目。劉輝說:「我們非常注重劇本的立意創新,旨在通過桂劇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

  今年進京參加2019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的劇目《破陣曲》是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院創作的一部以「民族精神、民族魂」為核心主題的戲曲劇目。「我們所有劇目都會進行巡演,每個劇目基本都要巡演一兩百場。」劉輝說:「我們也在積極努力,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做好桂劇傳承。」

  由中央網信辦行動網路管理局指導、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支持、光明網主辦的「為人民抒情」中國傳統戲曲科普訪談系列短視頻共20集,該系列短視頻以向網友科普我國各地方戲曲劇種為目的,邀請不同劇種的院團領導、演員、導演、專家對各劇種進行講解對各劇種進行講解,介紹各劇種特點、歷史、知名演員及代表劇目。

相關焦點

  • 廣西的主要劇種之一桂劇
    流行於廣西當地說北方話(官話)的地區,如桂林、柳州、河池、南寧等市說"官話"的城鄉,深受桂林人民的喜愛。桂劇是在清代嘉慶年間,湖南祁劇傳入桂林後,經過一段時期的語言變化,才漸演變為桂劇。其存在歷史大概有二百年左右。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因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創作、改編、新編桂劇《梁紅玉》、《打金枝》、《斷橋》等,而成為中國十大戲曲劇種之一。
  • 桂劇的角色生、旦、淨、醜四大行當
    可以認為桂劇直接來源於祁劇,而祁劇也是粵劇的其中一個來源,從這一個意義來說仫佬族劇和桂劇這"一對孿生姊妹"就是"同宗系分支"的歷史關係。我們只能夠把仫佬族劇和桂劇當作兩個"分支"並列而提,探討它們之間的血緣關係。
  • 灕江邊文化長廊,感受桂林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
    @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廣西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桂林也是一個多民族聚集地區,漢、壯、苗、瑤、侗、回、京、彝、水、滿等多個民族和諧相處,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民族文化構成了桂林城市文化一個重要特徵。
  • 桂林:一城文化滿城綠 山水名城添魅力
    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 「把散珠碎玉式的歷史文化串起來」「對歷史文化進行研究、論證、提煉、包裝,凸顯其價值」「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2014年3月至今,桂林市委先後召開了七次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提出大力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
  • 桂林:一城文化滿城綠,山水名城添魅力
    2012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批覆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也為桂林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發展命題——— 桂林悠久而獨特的歷史文化應該如何「永存」?如何繼承、弘揚桂林優秀歷史文化,為山水增輝,讓傳統煥發新生?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桂林市精心點墨,細膩勾畫,繪就了一幅「一城文化滿城綠」的錦繡畫卷。
  • 以文化人 以廉潤心——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唱響首都
    由中國方正出版社、陝西省紀委監委、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出品,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創作排演的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12月11日晚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以慷慨豪邁的秦聲秦韻唱響一曲廉政文化建設的黃鐘大呂,為首都各界觀眾獻上一場文化盛宴、精神大餐。
  • 新編調腔現實題材劇目《後山葉芽》成功上演
    根在泥土下,葉子扛起家……」昨天晚上,新編調腔現實題材劇目《後山葉芽》成功上演,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該劇在這一節點與觀眾見面,具有更加特殊的意義。劇中「後山坳」村民篳路藍縷、艱苦奮鬥、脫貧致富的歷程令觀眾深受觸動,演出大獲成功。情節細膩受觀眾好評《後山葉芽》中後山坳村的原型之一,是我縣鏡嶺鎮外婆坑村。
  • 桂林又一歷史文化新地標建成開放!
    7月6日,桂林市興安縣歷史文化新地標——魁星樓、白雲驛建成開放,串聯起白雲亭、攀桂橋、臨江樓、濂溪坊、雙女井溪,成為湘江沿岸層次豐富、具有地域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建築群
  • 廣西歷史文化名人《唐景崧傳》新書在桂林發布
    廣西歷史文化名人《唐景崧傳》新書在桂林發布 2019-09-29李顯揚 攝  唐景崧是廣西歷史文化名人,與兩兄弟唐景崇、唐景崶以「同胞三翰林」聞名於世,是灌陽縣及桂林市的文化名片之一。在唐景崧的一生中,有許多事跡值得銘記:1882年,他熱血請纓,孤身赴越南了解邊情,後勸服劉永福率黑旗軍抗擊法國侵略軍;1895年,在署理臺灣巡撫後,他以一顆忠貞愛國之心,領導臺灣人民進行抗日保臺。
  • 剛發布,桂林或將新建一臺沉浸式街道實景演藝劇目
    、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其境內的臨桂區是桂林市政府駐地所在,素有「狀元之鄉,冠軍之鄉,將軍之鄉」的美譽。為挖掘桂林臨桂文化內涵,順應和滿足遊客對桂林臨桂區內文化體驗類旅遊產品的需求,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桂林一院兩館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我公司決定投資打造一臺沉浸式實景演藝劇目植入在桂林一院兩館配套項目「文武巷文旅特色街區
  • 「四川文華獎」劇目展演評比 巴蜀舞臺吹起了什麼「風」?
    常藝口中的「我們」指的並非只是四川交響樂團,而是由四川交響樂團、省人藝、省川劇院等省市文藝院團聯合打造成立的「文化惠民院團聯盟」。    其實從本次展演的情況來看,全省範圍內,整合省市文藝院團資源共同打造舞臺精品劇目的方式確已成為不爭的趨勢。遂寧市川劇團和省川劇院以蓬溪縣常樂鎮拱市村黨支部書記蔣乙嘉為原型聯合打造的新編川劇《燕歸》,在唱腔和音樂臺詞等方面進行了改變,注入西洋樂器和音樂時尚元素,使用了不少現代語言貼近時代。
  • 漳州市常山開發區:凸顯兩個特色打造宜遊華僑城
    近日,記者從(漳州市)常山開發區旅遊部門了解到,2020年該區將全面整合、深度開發旅遊資源,凸顯「山水」、「華僑」兩個特色,通過開發建設烏山天池景區、提升建設東南亞風情小鎮,壯大旅遊產業經濟,著力構建全域旅遊體系,打造更加宜遊的華僑城。
  • 八師石河子市推出紅色軍墾文化旅遊劇目《燃情歲月》
    八師石河子市推出紅色軍墾文化旅遊劇目《燃情歲月》7月22日,八師石河子市紅色軍墾文化旅遊劇目《燃情歲月》啟動儀式在石河子市藝術劇院舉行。《燃情歲月》是八師石河子市以「弘揚軍墾文化·打造共和國軍墾名城」為主題,傾力打造的首部紅色軍墾文化旅遊演藝劇目,是該師市推動文旅融合走向市場的重要一步。
  • 新編大型晉劇《三川口》劇本研討會召開
    7月17日下午,新編大型晉劇《三川口》劇本研討會在晉中市召開。晉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任秀紅,我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克虎及晉中市紀委監委、文旅局、史志院、戲研室和我市文聯、晉劇團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 濟州古城建設凸顯地域文化特色
    濟州古城文化博覽園是由北京偉光匯通旅業集團投資興建的一處大型文旅項目,項目位於濟寧市任城區,東臨濟安橋路、西至西外環路(105國道)、南抵金宇路、北達任城大道,總佔地124公頃,擬投資62億元。
  • 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首都上演
    (記者 董渺)由中國方正出版社,陝西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出品,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創作排演的新編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12月11日晚亮相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以慷慨豪邁的秦聲秦韻唱響了一曲廉政文化建設的黃鐘大呂,為首都各界觀眾獻上一場文化盛宴、精神大餐。
  • 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楊椒山》在定西大劇院成功首演
    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楊椒山》在定西大劇院成功首演 2020-11-11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西桂林,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稱
    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設置桂林、南海和象郡,廣西大部分地區屬於桂林郡,廣西簡稱「桂」由此而來。宋時此地屬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之稱由此始。廣西歷史悠久,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秦統一嶺南後,開鑿靈渠,把長江與珠江兩條水系連接起來,促進了廣西與中原經濟和文化的交流。
  • 邯鄲地域特色展示區——追歷史之美品文化之韻
    邯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在這裡發現,戰國時期趙國在這裡建都,三國時期曹操在這裡稱霸……  從上古神話到現代文明,邯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孕育出女媧文化、磁山文化、趙文化、鄴城文化、石窟文化、夢文化、磁州窯文化、廣府太極文化、成語典故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十大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