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一城文化滿城綠,山水名城添魅力

2020-12-07 桂林生活網

承載桂林千年歷史記憶的名樓逍遙樓在灕水之畔再現,為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增添了一座歷史文化新地標。圖為逍遙樓夜景。

2020年11月21日,航拍桂林灕江歌劇院在建工地,主題建築已經初步成型。灕江歌劇院採用桂林市花———桂花為造型主體,外形宛如一朵盛開的桂花。

大型民族歌劇《劉三姐》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圖為演出場景。

桂海碑林博物館的講解員為遊客講解石刻文化。早在2016年,桂林市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文化保護實體法《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

秀峰區「三月三」被譽為「桃花江畔的文化盛事」,曾獲得「全國最佳傳承弘揚傳統文化節慶獎」。除了劉三姐文化、龍獅文化,秀峰區遠近聞名的還有儺舞文化。圖為秀峰區廟門前村村民正在表演儺舞。

《桂林有戲》是桂林首個戲曲駐場演出品牌,目前已演出90多場。

每天,位於全州的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都會迎來大批參觀者。


在2019年舉辦的第九屆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通過全息技術,一條連接古今的「時空隧道」向中外嘉賓敞開,嘉賓們穿越「時空」,步入繁華東巷。


精美的瑤族服飾、獨具特色的桂林雕版彩色套印、充滿歷史文化韻味的桂林圓竹剖絲團扇製作技藝、體現少數民族文化風情的侗族草龍草獅製作技藝……今年6月13日,桂林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建成運營,是全國百家非遺館之一,也是廣西區內唯一的一座非遺館。在這裡,經過歲月沉澱歷久彌新的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得以展示和傳承。10月29日,市委書記趙樂秦到桂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調研,強調要深入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堅持統籌思維融合理念,挖掘和保護好桂林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時代要求傳承創新,推動桂林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提升桂林人民的文化自信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當世界各地的旅遊者流連在如夢似幻的灕江山水畫廊裡,徜徉於桂海碑林文人騷客書寫的摩崖石刻中,觸摸著明代靖江王府斑駁的古城牆,走進東西巷歷史文化街區,登上逍遙樓憑欄遠眺懷古慨今……相信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被這座散發著生態山水與歷史人文獨特魅力的城市所折服。

桂林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12年11月,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批覆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也為桂林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發展命題———

桂林悠久而獨特的歷史文化應該如何「永存」?如何繼承、弘揚桂林優秀歷史文化,為山水增輝,讓傳統煥發新生?近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桂林市精心點墨,細膩勾畫,繪就了一幅「一城文化滿城綠」的錦繡畫卷。

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

「把散珠碎玉式的歷史文化串起來」「對歷史文化進行研究、論證、提煉、包裝,凸顯其價值」「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2014年3月至今,桂林市委先後召開了七次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提出大力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歷史文化傳承保護利用「三部曲」奏出新時代的「文化強音」。

一批重現歷史文化經典項目得以建設、恢復、改造,成為廣受歡迎的桂林歷史文化新地標,逍遙樓、正陽東西巷、王城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傳承桂林歷史文脈新地標;

一批有「桂林」印記的文藝精品創作出來,榮登國家級文化大雅之堂,民族歌劇《劉三姐》在國家大劇院成功首演,桂林歷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桂林歷史文化大典》正式出版;

一批以抗戰文化為內容的歷史文化標識建成,歷代名人故居得以保護、修繕,整理髮掘了9大類12個專題歷史文化資源名錄;

一批「高大上」文化項目相繼落地,歷史文化與時代脈搏緊扣,提高城市文化與旅遊品位;

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靖江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兩個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得以做強做大,在全國率先出臺地方文化保護實體法《桂林市石刻保護條例》,靈渠成為廣西首個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龍脊梯田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保護好、發掘好紅軍長徵過桂北的歷史遺存,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讓紅色基因、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在桂北大地傳承永續;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列入前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85個,佔據廣西「半壁江山」;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的傳統村落達73個,居全區第一。

……

一系列深厚悠久的傳統歷史文化資源得以盤活,一個個極具桂林特色的傳統文化元素重現老百姓視線,讓桂林因文化的浸潤而更加具有核心競爭力。

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桂北的一山一水都有道不盡的紅色記憶。

86年前,紅軍將士勇往直前,用誓言和生命血染湘江,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文化和精神財富。

「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湘江戰役,始終牽掛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們。2018年11月,習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批示,明確要求做好湘江戰役紅軍遺骸收殮保護工作,規劃建設好紀念設施。

「十三五」時期,市委、市政府實施「尋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價值」戰略,組織開展了大規模的紅軍長徵遺址遺存調研和保護利用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深厚的革命感情和堅定的文化自覺,持之以恆地做好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工作。

2018年,遵循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在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各級領導、各有關部門鼎力支持下,桂林市在桂北大地寫下了保護、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的新篇章。

我市嚴格按照中央批准的工作方案和《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烈士紀念設施建設保護總體規劃》,對全市新建、提升、集中安葬、散葬、文保等五類紅軍紀念設施進行統籌規劃建設。歷時9個多月努力奮戰,建成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館、新圩阻擊戰史實陳列館等項目68個,全面提升展陳內容,充分體現紀念和教育功能。

2019年8月26日,我市在6個集中安葬點隆重舉行湘江戰役紅軍烈士遺骸集中安放儀式和公祭儀式。社會各界以告慰紅軍烈士英靈的深切情懷,對當年就地掩埋的紅軍遺骸進行搜尋發掘、鑑定認證、標記保護、集中安放。

2019年9月5日,湘江戰役紀念設施管理機構——— 桂林市紅軍長徵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正式成立並接管相關工作,標誌著我市紅軍長徵等紅色革命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2019年9月12日,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設施落成儀式在桂林市全州縣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活動,對我市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保護、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如今,在位於桂北各縣的紅色紀念設施裡,在一處處湘江戰役舊址旁,共產黨員排著整齊的隊列,重溫入黨誓詞。2019年9月12日全州縣、興安縣、灌陽縣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館)紀念設施落成以來,接待參觀總人數354.9萬人次,26787批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把紅色資源保護好、紅色文化利用好、紅色基因傳承好,昔日血色土地正澎湃著青春的氣息,以長徵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引領著大家在新時代長徵路上鏗鏘前行。

登大雅之堂好戲連臺鑄文創之魂好評如潮

桂林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中國夢為主題,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實施精品創作繁榮工程,創作出一大批精品力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精品創作欣欣向榮,獲獎作品數量繼續穩居全區前列。

2017年1月27日,一場美輪美奐的山水文化盛宴,一場世界級的山水實景演出,一場廣西各族兒女的縱情歡歌,作為央視春晚的「顏值擔當」,桂林分會場盡顯桂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勝地的無窮魅力。

此外,一系列創作精品相繼問世,好評如潮:

2017年,由桂林市戲劇創作研究院重排的經典大型桂劇、現代革命樣板戲《紅燈記》公演;

2018年7月25日,新編大型民族歌劇《劉三姐》在國家大劇院首演,整個劇場座無虛席,掌聲不斷;

2018年9月,大型桂劇《破陣曲》在南寧公演,全景式地展示了「桂林抗戰文化城」的歷史風貌,獲得第十屆廣西戲劇展演桂花金獎(這是桂林連續八屆獲得該獎項);

駐場演出《桂林有戲》是桂林首個戲曲駐場演出品牌,已演出90多場,作為第八屆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演出內容,受到海內外觀眾高度評價;

《灕江曲》《詠桂林》MV在央視播放,在飛機、高鐵上宣傳,取得了巨大的宣傳效果。

桂林市還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的原則,探索生態、文化、旅遊等產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市場的共同培育、統一管理,著力推動生態、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文化旅遊企業和文化旅遊品牌。引進實施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宋城演藝、地中海俱樂部等一大批輻射面廣、帶動力強、引領產業走向的高端文旅融合項目,投資規模之大、重大項目之多前所未有,推動了文旅融合品質顯著提升。

文化綻異彩,繁花滿樹春。近年來,桂林「一城文化滿城綠」的獨特韻味全面彰顯,充分展現了桂林這座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的光彩和魅力。

相關焦點

  • 桂林:一城文化滿城綠 山水名城添魅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桂林結合時代要求傳承創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奏出新時代的「文化強音」 一城文化滿城綠 山水名城添魅力
  • ...滿城綠,山水桂林等你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文化旅遊推介會舉辦
    12月8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人民政府主辦、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的2020年桂林國際旅遊勝地文化旅遊推介會在桂林賓館舉辦。活動旨在促進疫情後桂林市文旅行業復甦,加快推進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升級發展,助推桂林文化和旅遊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來自區內外的文化旅遊部門、旅遊企業和媒體代表近200位出席了本次推介會。
  • 桂林:一城文化滿城綠 文旅復甦開新局
    【原標題】一城文化滿城綠 文旅復甦開新局 ——2020年桂林市文旅發展成果紀實  大力開展「桂林人遊桂林」「廣西人遊桂林」「冬遊桂林」文旅復甦活動,著力提升康養旅遊、職工療休養旅遊、研學旅行、戶外運動、鄉村旅遊等產品,打造「夜經濟」,支持《印象·劉三姐》《桂林千古情》《夢幻灕江》《山水間》等旅遊演藝發展,提升夜遊兩江四湖項目,探索推出桂林市內公園景區、文博單位夜間開放,推出「絢麗王城 點亮桂林」、雁山園博園「中國·天下桂林遊園燈展」等夜遊產品。
  • 桂林:從山水甲天下邁向旅遊甲天下
    桂林是山水甲天下的國際旅遊名城,也是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曾被譽為中國旅遊業的「晴雨表」「風向標」。  2012年以來,桂林市借國家批覆《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之機,大膽探索系列旅遊改革,力促旅遊升級,2018年實現接待遊客過億人次、旅遊總消費超千億元的「雙過億」突破。
  • 桂林,記憶中的歷史文化名城
    桂林,因盛產玉桂而得名,以秀甲天下的山水聞名於世。北來灕江流經桂林,與座座奇秀山峰構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自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桂林即為嶺南重要的郡治之所在,歷史上是廣西的首府。靈秀山水出人才,以前的廣西歷代狀元多出自桂林。桂林,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位列我國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廣西旅遊的首選之地。這組網上能看到的圖片,讓您欣賞桂林美景。
  • 桂林,簡稱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桂林,簡稱桂,國際文化旅遊中心、國際旅遊勝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著名景點灕江、象鼻山、東西巷、靖江王城、蘆笛景區、七星景區、會仙溼地等。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考古機構認定命名的萬年智慧聖地,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旅遊興於南宋,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譽。以桂林山水為代表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桂林遊客入境旅遊目的地全國第四,僅次於京滬鎬。桂林接待過國外元首與政要近200位。
  • 一城一研|桂林:桂林山水 能被印在人民幣上的風景絕不簡單
    《一城一研》旨在尋找中國優質研學坐標。每一座城市精選一個研學坐標推薦,第十五期——桂林(廣西)。一城一研|入選理由大自然的遺產風光旖旎盡在桂林桂林山水是中國山水的代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廣西桂林
    圖/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和水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十分有名的,桂林昔稱八桂、桂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桂林因桂樹繁多桂林是具有萬年歷史的人類智慧聖地,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三處萬年古陶遺址(甑皮巖、大巖、廟巖)的城市,桂林甑皮巖發現的"陶雛器"填補世界陶器起源空白點,是桂林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萬年智慧」的歷史文化名片,桂林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遺產靈渠兩大世界遺產。接下來請跟隨小編,詳細的了解一下桂林的各種文化!
  • 桂林歷史文化與山水同輝
    王以照 攝中新網桂林10月20日電 (林馨 楊陳)正逢周末,曾一度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廣西桂林市靈渠遊人如織。當前,通過大力發掘秦文化,打造文旅融合典範,靈渠正煥發出新的生機。靈渠是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僅存最早的人工運河及軍事水利工程,與長城同為中國秦文化最重要的歷史遺存。2018年,其入選世界古代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 歷史文化名城系列——桂林
    一、初識桂林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美譽,以山水、人情、風俗和悠閒舒適的生活聞名於世,是世界重要的旅遊城市,國務院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甲天下」,其實桂林還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裡面還有靖江王府、秦王宮等歷史古蹟。
  • 濟南:歷史文化名城,魅力十足
    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旅遊業在最近今年蓬勃發展,確實世界這麼美,各地的景色都獨具魅力,各地的風俗人情都熠熠生輝,任何一個人都想去看看。今天小編將要給大家介紹的城市是濟南,是山東省的省會城市,別稱「泉城」,歷史底蘊深厚,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濟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現代化大城市,景點非常多,魅力十足,值得大家前去觀光旅遊。
  • 桂林山水甲天下
    總是忘不了語文課本上對桂林的描述,水流清澈,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奇山羅列,像翠綠的屏障。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四周壁立俊俏,地理環境得天獨厚,屬典型的巖溶地貌。更妙的是空中瀰漫的雲霧,在群山綠水中縹緲著,使原本秀麗的景色,更添水墨畫的魅力,使人不禁心生疑問,這山山水水裡,是否會住著白鬍子的老頭
  • 夜遊桂林兩江四湖,感悟城市與山水相結合的魅力
    夕陽西 下,華燈初上,白天的喧囂、聒噪在晚上也慢慢歸於平靜,生活的節奏慢了下來,坐上遊輪吹著微風夜遊兩江四湖,感悟著這座城市獨特的夜景魅力,悠閒愜意。與 灕江 自然山水遊不同的是,兩江四湖環城水系遊突出了 桂林 作為 中國 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歷史積澱與文化內涵,從這裡還可以欣賞到舍利塔(唐代)、宋城牆等重要文物古蹟。日月雙塔是新 桂林 的標識,是桂林兩江四湖夜景重要的景色之一。白色為日塔,黃色為月塔,雙塔與水中倒映相得益彰,美輪美奐。
  • 收官「十三五」 精彩看桂林丨五年奮鬥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已然騰飛
    旅遊基礎設施的日漸完善、旅遊服務的逐步提升、旅遊文化的深度融合、旅遊產品業態的不斷豐富、旅遊美譽度的迅速攀升,都讓桂林煥發出新魅力,閃耀新光彩。記者唐豔蘭 攝文旅融合已成典範桂林山水甲天下,已經成為桂林旅遊家喻戶曉的宣傳詞。然而,桂林不僅有甲天下的山水,還有優良的城市環境、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等。在勝地建設中,文旅融合成為最亮的一顆星。
  • 桂林:產業多元發展 城鄉齊頭並進
    城市轉型升級  群眾更加幸福  7月22日,總建築面積27426平方米的桂林旅遊文化中心灕江歌劇院封頂,與東西巷·逍遙樓、象鼻山遙相呼應,形成「三足鼎立」的景觀格局,桂林又一個與國際旅遊名城相匹配的城市文化新地標誕生。
  • 「讓更多網友充分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獨特魅力」
    「讓更多網友充分領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獨特魅力」—— 「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活動綜述廣西新聞網桂林10月5日訊(全媒體報導組)今年國慶黃金周假期前夕,近30家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的記者
  • 我想看看課文裡說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你呢?
    我想看看課文裡說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你呢?下次要旅遊,一起去廣西桂林標籤:中國廣西旅遊、廣西桂林、課文裡的山水、中國山川風光風景遊、旅遊景點推薦介紹大家還記得小學語文課本上一篇課文《桂林山水》嗎?──「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 桂林山水甲天下 天下奇絕在桂林(組圖)
    桂林山水甲天下 天下奇絕在桂林(組圖)時間: 2010-09-03責任編輯: 策馬踏雪旅遊_中國網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遊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    桂林自古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以灕江風光和喀斯特地貌為代表的山水景觀。
  •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水好在哪裡?
    「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灕江泛秋圖。」——金武祥桂林擁有世界自然遺產桂林山水、世界灌溉遺產靈渠兩大世界遺產。這裡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所以自古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旅遊景點月亮山山頂部有三個相連的小峰,形同筆架,故當地人又有「筆架山」之稱。山中部呈鐮刀型鏤空,鏤空部分幾乎全山的三分之一大小。
  • 帶你一起走進廣西桂林山水甲天下美景
    桂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地級市,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其境內的山水風光舉世聞名,千百年來享有&34;的美譽。雙塔座落在桂林市美麗的杉湖中。日塔為銅塔,月塔為琉璃塔層。兩塔之間以湖底一條10米長的湖底隧道相連。雙塔的四周、內牆、門窗等處都盡滿了五彩繽紛的圖案,顏色主要以黃、綠、白、藍、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