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葉似牛舌,根含「黃金」,人稱「金不換」,城裡人愛用它燙火鍋
文/農夫也瘋狂
雖然現在國內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到了冬季,可是南方地區的農民,依然還是有不少的農活要忙。
走在農村裡,也經常看到農民在田間忙碌,其中時候還能看到有些人在拔草。按理來說冬季是不應該除草的,而細問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在挖野菜。
以前野菜是農民充飢的食物,是因為沒東西可吃,不得已才吃它們。畢竟物以稀為貴,在農村很多的野菜太常見了,所以就被認為不值錢,沒啥營養。
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野菜在農村可能不值錢,但是城裡很多人卻把它們當成了香餑餑,甚至比很多的青菜都要受歡迎,畢竟有些野菜不僅很美味,而且關鍵是營養價值很高,像薺菜、婆婆丁、麵條菜等,這些在城市裡就很受歡迎。有時候想吃還未必買得到,只有去到特定的飯店才能吃到。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另外一種農村很尋常的植物——土大黃,它的價值也極高,在城裡更是常被用來煮火鍋吃。
土大黃的科普
土大黃,別看的名字很老土,並且農村到處都是,可是這種植物的價值卻很高。土大黃又名紅筋大黃、化雪蓮、鮮大青等,它是蓼科酸模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這種植物在農村還是很好辨別的,它的葉子很像牛的舌頭,厚重而且彎曲的,有人說像勺子,這個比喻確實也很貼切。植株一般比較高大,有些能長到一米以上。在眾多的雜草中,還是比較出眾的,亭亭玉立的樣子。尤其是在夏季的時候,土大黃還會開出綠色的小花,看起來非常的漂亮。
當然了最具有特色的還是它地下的粗壯的根莖了。土大黃的莖比較粗壯,和葉子一樣都是綠色的。可是地下的根莖則不一樣了,顏色非常的鮮豔奪目,是那種金黃色的顏色,就像是黃金一樣耀眼。在民間一直傳說,土大黃的根之所以是黃色的,是因為能從土壤中吸收黃金,因此土大黃的根裡面也含有「黃金」,在民間土大黃還有一個很高大上的名字「金不換」,價值相當高。那土大黃有哪些用途呢?
土大黃的價值
說到土大黃的價值,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的藥用價值了。土大黃確實是一種極好的中藥材,在古代的多本醫學著作中都有記載。土大黃全株都是可以入藥的,但是主要是用金黃色的根。在《採藥書》中記載:「土大黃,吐血、咳血、便血均可用之。」意思是說土大黃內服可以用於治療各種出血症,另外對於跌打損傷所致的內出血、便血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導致的出血等症的治療。
另外土大黃還有通便、祛瘀和殺蟲的功效。現在人便秘了,一般都是吃香蕉,可是過去則是用土大黃煮水喝。而且在夏季的時候家裡面蚊蟲多,可以把土大黃的根切成塊了,放在窗臺附近,這樣蚊蟲就不敢靠近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土大黃的葉子還是美味的野菜,以前很多人都說土大黃的葉子算,沒人吃。可是現在不少人喜歡用它煮火鍋吃,非常的美味,而且還有「去火」的作用。很多人吃火鍋都容易上火,而土大黃的嫩葉就有去火的作用。在煮火鍋的時候,放幾片土大黃的葉子,一燙就熟了,方便又好吃。有一些人還用土大黃的根來煲湯吃,不過需要注意,土大黃雖好吃,但一次不能吃太多。
結束語
其實在農村,有很多的植物非常的普通,但是價值卻很高。因為很多人天天看到,也就忽略了它的價值。土大黃就是很好的證明,從它的眾多功效來看,也難怪古人叫它「金不換」這個名字了,筆者了解,在古代土大黃還有著「救命王」的評價。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土大黃當成野菜來吃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土大黃的價值會被更多人所熟知,從而更好的造福於人們。各位朋友們,你們用土大黃燙過火鍋嗎?值得一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