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今日保
3月25日晚間,中國最大壽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股份」)發布2019年報:
583億的淨利潤,同比增速412%;
5.2%的總投資收益率,7.3%的綜合投資收益率;
184萬的銷售人力,大個險人力逆勢大幅增長;
業務結構優化,新業務價值和特定保障型產品佔比持續提升......
2019年的國壽股份年報業績再度延續之前開門紅、季報、半年報的靚麗風光。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業績,近兩天國壽股份領漲A股保險股,兩天漲幅超過10個百分點。
這份成績對其而言,不僅是精氣神的提升,更是市場對之重振與鼎新的肯定。
另外,2019年的國壽股份之所以備受關注,也因這是「鼎新工程」元年,是之深化轉型改革的起始年。
本期,《今日保》綜合國壽股份年報數據,手繪壽險一哥鼎新元年全貌,希冀於可望不可即的系列硬核數字之外,找到巨頭改革闖關的脈絡邏輯,及之對市場的判斷,為諸多經營主體轉型研判提供幾許戰略思考。
1
第一張成績單:穩坐一哥位,2020開門紅領先第二名千億元
從2018年初的保費兩位數負增長、17.9%的市場份額,到2019年5684億元的保費,3.7萬億的總資產,國壽股份以15%的資產增速,和近700億元的保費優勢,一舉拉開了與競爭對手的差距,穩坐第一大壽險公司之位。
這當是之2019年最硬的指標之一。
加之2020年「開門紅」延續了去年的高光表現,其1月實現保費收入1935億元,在去年高基數高增速基礎上再度實現了22.6%的同比增長。
市場份額更是達到26%,領先第二名12個百分點,保費差距近千億元,創下近年市場份額新高。
同期,壽險第一陣營的平安人壽和太保壽險保費增速分別是-13.7%和0.6%,壽險業保費增速7.5%。
連續兩年「開門紅」高增速和市場份額的提升,令國壽股份一掃低迷之氣,備受行業和資本市場關注。
對此,國壽將之歸功於系統性的準備,如前期轉型發展基礎推動、全系統統一組織進行、以客戶為中心的多元產品策略、統籌資產負債聯動、科技培訓等資源整合的多方面聯動。
2
第二張成績單:銀保轉型完畢,大幅縮減躉交保費
如果說強勢守住市場第一是之2019年的最大市場表現,那麼縮減百億元躉交保費的結構改善,乃國壽股份的第二個業績。
2017年底,國壽股份依舊存有600億元左右的躉交保費,2018年為114億元,2019年僅為24億元。
相對國壽股份約5700億元的體量,躉交保費佔比0.4%個百分點,幾乎可忽略不計。期間,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銀保躉交的驟降:2018年國壽股份銀保躉交保費86億元,2019年下降99.6%,僅剩3000萬元。
躉交壓縮完畢的同時,國壽銀保渠道長期期交業務發力。
根據國壽股份年報披露:
2019年其銀保渠道保費收入701億元,其中最為體現業務成色的幾項指標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如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同比增長近五成;一年新業務價值率同比提升 5個百分點,續期保費佔總保費比重達64%,同比提升7個百分點。
銀保渠道的業務結構調整僅是國壽股份「大力發展長期期交業務,業務結構持續優化」的一個縮影,整體表現更勝銀保一籌。
2019年,國壽股份首年期交保費達1094億元,佔長險首年保費比重98%,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達592億元,同比增長42%,佔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為 54%,同比提升14個百分點;續期保費達3858億元,佔總保費的比重為68%。
結果,續期拉動效應進一步顯現。如上文所述,2020年1月,國壽股份成「老三家」中增速最高者,也是唯一實現兩位數增長者。近千億元的體量,進一步擴大了市場領先優勢。
3
第三張成績單:利潤翻四倍,583億的佳績
583億元。
2019年國壽股份的淨利潤數字。2018年,這一數字是114億元。一年間,增幅超過400%。
對於淨利潤大幅增加,國壽股份給出了三個原因:受投資收益增加、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稅前扣除政策調整的影響。
期間,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投資收益的極大改善。
這一年,國壽股投資資產為3.6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15%;
總投資收益1690億元,較2018年大幅增加739億元,總投資收益率為5.2%,較2018年上升195個基點;
淨投資收益達人民幣1491億元,較2018年增加161億元,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
綜合投資收益率為 7.3%,較2018 年上升417個基點。
這組數據直接奠定了國壽股份2019年的投資業績底色。
投資業績背後,是國壽投資管理體系的重塑。具體而言,即以資產負債聯動為核心的大類資產配置方法論成為戰略性的「作戰指導」,逐步完善了戰術資產配置、專業品種投資管理、全口徑風險管理、投資運營支持等在內的對市場趨勢敏銳把握的投資管理體系。
這方才是國壽逆襲這場投資之戰的決定性因素。
典型者,2019年開篇布局之時推出的開門紅產品,國壽即通過資產負債匹配的統籌考慮、在資產端進行投資品種、久期以及收益率匹配的提前布局,給予年度開局更穩定的彈藥庫和支持。
4
第四張成績單:大個險量質齊升,營銷員人力逆勢增18萬
這隻184萬人的營銷軍隊,是國壽守住江山的最大利器。
在中國人壽未來發展戰略與展望中,「聚焦大個險」是之重要內核,全面融合保險規劃師隊伍、電話銷售隊伍與收展隊伍,構建大個險發展布局。
2019年,國壽股份個險隊伍達到161萬人。2018年底,這一數字為144萬。擴量提質的戰略下,國壽股份個險人力逆勢實現12個百分點的增幅。
行業銷售人力遭遇瓶頸的逆勢增幅中,更為難得的是,國壽股份2019年隊伍質態的改善:
月均有效銷售人力同比增長35%,月均銷售特定保障型產品人力同比增長44%;個險收展隊伍規模58萬人,同比增長42%……
這一系列更見隊伍質量的數字增速,明顯快於渠道整體增速。
隊伍質量的提升,亦帶了業務質量的提升。
2019年,國壽股份個險渠道總保費達4366億元,同比增長7%,首年期交保費達839億元,同比增長9%,在長險首年業務中的佔比達99.7%。
其中,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的比重為62%,同比提升16 個百分點。續期保費為3367億元,同比增長6%。
個險渠道一年新業務價值率達45%,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
另外兩隻銷售隊伍也有著類似的表現,如16.6萬銷售人力的銀保渠道,保險規劃師月均長險舉績人力同比增長36%;6.6萬人的團險銷售隊伍中,高績效人力近5萬人。
5
第五張成績單:以十大方面30重點項目,初步打通鼎新奇經八脈
革故鼎新,言猶在耳,事已起航。
如果非要給2019年的國壽安一個底色之詞,非「鼎新工程」莫屬。
2019年初,國壽集團副總裁、國壽股份總裁蘇恆軒坦陳國壽重振種種舉措,包括頂層設計、三年規劃;包括細緻到用人機制、考核方式、薪酬分配等的市場化改革;包括加大各類投入。這就是後來的鼎新工程。
何為「鼎新工程」?
具體而言,包括:
一個目標,即堅持市場導向、價值導向、效率導向和問題導向,按照以上定位要求,建立一套敏捷、精簡、高效、活力的經營型、戰鬥型組織體系,全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投資收益水平,強化科技賦能,提高服務水平,努力達成「重振國壽」目標;
兩個重點,即按照「以客戶為中心」「以生產單元為重心」,聚焦價值、聚焦個險的戰略內核,以構建「一體多元」發展布局,和建立市場化、專業化投資管理體系為重點;
兩個驅動,即建立市場化激勵約束和人才發展機制,優化科技發展模式;
兩個支撐,即集約智能運營體系,精準財務資源配置體系。
由於涉及板塊眾多,「鼎新工程」可視為國壽集團重振戰略下的壽險頂層設計。蘇恆軒透露,將計劃用2-3年時間,將" 鼎新工程 "實施到位。
過去的一年中:
我們見到了國壽股份集合營銷、收展、企劃、教育培訓、綜合金融、運營6大一級部門的大個險事業群;
見到了以資產負責管理為核心的戰略資產配置——以戰略配置為基礎的戰術資產配置——以戰術配置為方向的管理人實施的投資價值鏈條;
也看到了科技持續投入下的運營前中後三端的流程優化與再造探索、看到了國壽股份對「市場化」改革的強烈期待、看到了對大中城市的爭奪、看到了能上能下的幹部隊伍調整……
事實上,相對於上述看見的數字成績單,這些才是國壽股份2019年最大的成績單,是軟實力的體現。
根據年報材料顯示:2019年國壽股份已經基本完成組織架構優化和人員調整,探索建立了和公司戰略相匹配的組織模式和機制,初步完成了與公司戰略相匹配的組織架構和市場布局,並確定了10大方面,和30多項重點配套項目。
6
第六張成績單:一組硬核數字繪就一抹別樣色彩
發布年報的同時,國壽股份也同步發布了2019社會責任報告,在扶貧攻堅之年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涉及產品拓展扶貧、業務助推扶貧、服務保障扶貧、投資帶動扶貧等多領域。
如在過去的一年中,國壽股份扶貧支出52億元、幫扶8.7萬人口提前一年脫貧、累計向全社會提供397萬億元風險保障、給付金額超1200億元……
為充分發揮保險領域的綜合優勢,精準對接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金融保險需求,針對深度貧困地區,國壽股份先後開發了發「兩保一孤」、「扶貧保」、「美好生活」和「農村小額扶貧貸款」專屬扶貧系列產品19款,通過投資股權、債券、基金等方式積極支持重點地區脫貧攻堅。
同時,國壽股份還積極承辦大病保險,醫療經辦等政策業務,極大緩解更多百姓因病致貧困境,針對大病人口保險賠付超過30億元,受益貧困人口超過250萬人次,商業保費扶貧覆蓋超過三分之一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系列的扶貧數字下,國壽股份已經改變了部分貧窮地區落後的面貌。我想這也當是這家中國壽險巨擘2019年的一抹亮色。
後記:國壽的未來與轉型中的中國保險業
靚麗的開門紅、逆勢而起的增員,以及尚佳的投資收益,創新高的利潤,造就了國壽股份2019年的風光。
事實上,我們看到蒼勁可視的數字肌肉,更應該捕捉到鼎新最大的殺器——大象國壽的進化邏輯,看到國壽直面壽險商業模式重塑的判斷。
傳統時代或者說是銷售、產品導向的時代「只關心企業能提供什麼」,如今一切的原點皆是,以客戶為中心,並隨之衍生出商業模式、業務流程、服務舉措的全方位變革。這是鼎新工程的時代出發點。
這意味著,「以客戶為中心」不再是「停留在戰略層面上,停留在紙面上,掛在牆上,鎖在抽屜裡」,而是通過流程化、制度化、產品化落到實地。
「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的初心,註定國壽商業模式要迭代為「關心客戶需要什麼,甚至是要主動創造超出客戶預期的產品和服務。」
「保險+」的內生邏輯下,大熱的「保險+科技+服務」從概念、理念逐步走向行業實踐,壽險邁入新黃金20年,服務時空會不斷拓展,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倒逼經營管理上精細化運作,而科技的進步恰恰給前中後端的營銷、產品、 服務等升級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這就是巨頭們的機會。商業邏輯和價值鏈被技術改變的同時,如何構建顛覆時代「護城河」?比拼的是,誰能率先扭轉槍口,跑通新模式的流程模塊和思維?鼎新者,就是要跑在前面。
我想這也是鼎新,革故鼎新的真正蘊意吧。留下一組國壽股份的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2019年全流程理賠自動化案件1130多萬件;
個人理賠案件申請支付時效同比增速41%;
個人客戶投保無紙化辦理率98%;
線上保全辦理量同比提升47%;
在線機器人服務量同比增長77%;
創新AI展業模式,線上獲客同比提升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