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縣老營盤鎮,與贛州市興國縣交界,鎮域面積85平方公裡,人口6300餘人,一個地地道道的「袖珍」偏遠小鎮。
可就是這麼一個小鎮,在短短幾年間,村村通了公交班線、移動通訊信號全覆蓋;有效整合全鎮養蜂個體戶,實現年產蜂蜜4萬斤以上,年產值250萬餘元;打造產業扶貧基地,實現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小鄉鎮書寫了令人側目的大民生。
傾注民生實事,推進民生項目。近年來,該鎮緊扣「紅色引領、綠色崛起」的發展方針,一手抓發展、一手託民生,以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依託「紅綠」兩色資源優勢,致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持續推進惠民工程,繪就老營盤民生「幸福畫卷」。
針對人居環境整治這個群眾不理解、不支持、不參與的難題,該鎮開展爭創新時代「十好」文明家庭(村莊)活動,通過評選理事會、採用村小組月巡、村委會季評、鎮政府年終隆重表彰的形式,緊扣群眾重榮譽好面子這個關鍵點,讓社會監督產生的輿論壓力,倒逼群眾支持、參與人居環境整治。
目前,該鎮群眾觀念有了巨大改變,形成了村村整治、戶戶評比、人人參與的人居環境整治新局面,家家爭創新時代「十好」文明家庭(村莊),國道沿線、村莊區域、庭院內外,處處清淨整潔,引領全鎮群眾踐行鄉村振興的新時尚。
實事一定要實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熱鬧上,喊空口號,搞花架子。「我們利用縣級『一村一社一基地』產業扶貧資金45萬元,建立了5個大型蜜蜂養殖產業基地,實行了『合作社+產業大戶+農戶』的養殖模式,並提供包蜂源、包技術指導、包最低收購價的『三包』服務,大大激發了周邊農戶養殖蜜蜂的積極性。」老營盤鎮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鎮養蜂規模達4000餘箱,年產蜂蜜4萬斤以上,年產值250餘萬元,並帶動貧困戶41戶發展蜜蜂養殖產業,預計貧困戶年均增收5000餘元。
飯菜每天準時做好,一葷一素還有湯,大家一起有伴聊天,談天說地下棋打牌。這是該鎮老營盤村「互助養老之家」每天的場景。老營盤村「互助養老之家」還按規定配有廚房、用餐室、文娛室、活動室、休息室、衛生間及其他必要生活設施。
據介紹,該鎮的「互助養老之家」運行經費以老人「自養」為主,按照每人每月360元的標準,老人自繳200元,縣級財政補貼100元,鄉、村兩級自籌60元。對於有「入家」需求的生活困難老人,村裡會摸準情況,減免老人自繳部分,做好老人思想工作,消除顧慮,把老人請進「家」。
鎮衛生院每月定期到「互助養老之家」為老人們檢查身體,量血壓、測血糖,及時掌握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實現了「小病治療不出『家』、常見病治療不出村」的目標,為老人安度晚年提供了便利條件。
「餓了有人知、病了有人管」,現在老人白天有人陪,還能吃上熱乎的飯菜,在外務工的子女安心了不少。
小鄉鎮,大民生。該鎮始終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一件件民生工程得以落實。從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抓起,從群眾不滿意的工作改起,以廣大黨員幹部扎紮實實的工作成效,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和諧秀美的老營盤正一步步展現。(記者吳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