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真是一個「地痞無賴」,為何他能夠一統天下?

2020-12-17 天花亂墜你管我

秦末的總人口數大概在3000萬上下,到了漢初,只剩下不到1000萬。也就是說,秦末農民戰爭、六國復國戰爭以及楚漢爭霸,導致人口損失三分之二,戰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創傷。

如果是你,願不願意繼續打仗,還是支持國家統一?

諸侯紛爭,六國很多有影響力的舊貴族,在這場競賽中死的差不多了,復闢也失去了原動力。

這種大環境,使得劉邦在戰勝項羽之後,可以比較輕鬆地稱帝登基,至少沒有誰跳出來公開反對。

劉邦萬分感激陳勝,沒有那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的出身顯然是一個麻煩。

當然了,沒有「天命」的安排也難說,如果彭城之戰跑路的時候,不刮一陣大風,劉邦的腦瓜子很大概率會被挑在霸王槍上。

所以劉邦要作《大風歌》,由衷地稱頌老天爺。

我們對劉邦的印象,大部分來自於《史記》,司馬遷爺爺對高祖的刻畫,很明顯不是一昧吹捧、讚美和歌頌,甚至「黑」了他幾下。

比如,劉邦在馬車上扔孩子,前面我們分析過,那是一個很扯的事件。

一個受到腐刑的人,不能排除他夾雜了一絲個人情緒,來描述漢家皇族。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劉邦絕對不是一個混子無賴,一個混子無賴怎麼可能得到那麼多人的擁護和追隨?在那種朝不保夕的戰亂歲月裡,你設身處地想一想,換作你自己,會不會把生命和前途交給一個特別不靠譜的人?

相反,劉邦一定具備非常強大的人格魅力,讓人感到跟著他混,存在著很大的希望。街頭一個拿著西瓜刀欺負小攤販的痞子,會給人這種感覺嗎?

劉邦不拘小節,行為豪放,側面說明這個人十分大度,不會在雞毛蒜皮的事情上跟你過不去。老闆大度,員工做事的容錯率就高,不至於今天說錯一句話,明天就被砍頭。

周昌受辱後急了眼,罵劉邦是桀紂、暴君,劉邦也不過是哈哈一笑,沒有計較,反而更加敬重他。換成心眼小的君主,周昌的下場可想而知。

可以這麼說,劉邦的大度,很大程度上輻射到整個漢朝,締造了一個雍容、開明、寬仁的時代,也深深影響了中華文明。

周昌劇照

劉邦其實擁有很多優秀的品格。他懂得隱忍、節制,知人善任,善於納諫,並且懷有一顆仁慈之心。秦末豪傑並起,大浪淘沙,為什麼歷史最終選擇了劉邦,是與他這些品行分不開的。

劉邦不忍心殺功臣,包括對他威脅最大的韓信。劉邦把韓信騙過來,控制在洛陽,降為淮陰侯。那意思很明顯,你韓信太能打,自己有一塊地盤,我肯定不放心。就在國都當一個列侯享樂享樂不好嗎?可惜,韓信不明白劉邦的用心,覺得屈尊受辱,不肯安分,也不得善終。

秦始皇的確偉大,不過他短短十多年的統治,操之過急的國策,只做到了國家形式上的統一,人心並沒有真正凝聚。可是劉邦建立的漢朝不一樣,不僅在地域上形成大一統,關鍵是真正促成了民族大融合。

最終,來源於炎黃、東夷、三苗和百越的各大部落聯盟的子孫們,有了共同的歸屬感,他們一致認為自己是漢人,才形成了漢族。

2000多年來,漢族也始終是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和中堅力量!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約瑟·湯恩比說:「人類歷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愷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太祖劉邦。愷撒未能目睹羅馬帝國的建立以及文明的興起,便不幸遇刺身亡,而劉邦卻親手締造了一個昌盛的時期,並以其極富遠見的領導才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紀元!」

毛爺爺也說,劉邦是封建帝王裡面最厲害的一個。

某種意義上,劉邦的功績並不亞於始皇帝,他足以讓每一位子孫仰視與尊重,而不是調侃與不屑。

相關焦點

  • 劉邦之得天下,證明無賴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提到無賴,首先想到的歷史名人便是劉邦,劉邦幾乎成了無賴的代名詞。劉邦之能得天下,從一個方面正好為無賴正名。劉邦長大後,不事產業,整天與一幫狐朋狗友四處閒逛,其父親常以無賴稱之,經常說他不如他的二哥。他的二哥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勤勤懇懇,面朝黃土背朝天。他與其嶽父呂公的相遇更是一個十足無賴的過程。有一次,沛縣來了一位呂公。呂公名文,字叔平,是縣令的好友,他是為避仇帶著家眷投靠好友的。縣令傳令下去,凡是在城中居住的官吏都要來慶賀。當時蕭何正在廳中,替呂公收賀禮,一見劉邦來,他便宣布賀禮不到一千地坐在堂下。他是深知劉邦的秉性的。
  • 同樣佔據蜀地和漢中,為何劉邦能夠奪取天下,劉備卻最終失敗
    不知為何,大家似乎都喜歡將劉邦和劉備拿來對比,雖說兩人都曾佔據蜀地和漢中,且可能有那麼一絲血緣關係,但因天下局勢、自身實力、戰略決策和敵人的不同,劉邦的成功對於劉備來說根本無法複製,我們不妨具體分析一番。
  • 盤點陳道明老師飾演的皇帝:這位皇帝的創作原型便是他
    陳道明老師作為一個自帶氣場的老戲骨,其飾演的諸多角色皆為經典中的經典。在這些角色中,尤以他飾演的皇帝更受觀眾的喜愛,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就為大家盤點出陳道明老師飾演的四位帝王。在這部電影中,陳道明老師既演出了嬴政君臨天下的王霸之氣,亦演出了嬴政處於巔峰位置,不被天下人所理解的孤獨情感。雖說陳道明老師很完美地飾演出了嬴政睥睨天下的皇者之氣,但劇中嬴政將後背露給刺客的一幕卻不失為是個敗筆。畢竟那時的嬴政,胸懷大志,渴望一統,斷不可能讓別人掌控自己的生死。
  • 劉邦和項羽到底誰是真英雄?楚霸王戰敗,小人劉邦登位是有原因的
    在人們一貫的認知中,項羽是楚霸王,而劉邦是小人,項羽是剛正的憨憨,而劉邦卻是善用計謀的小人,那裡是真是如此嗎?還是那句話,我們又沒親眼見過,哪裡知道史實到底如何?劉邦之所以被認為是小人,全是儒家的功勞,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史官都比較推崇儒家,所以儒家說啥就是啥。
  • 實力強大的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會敗給地痞流氓劉邦呢?
    可是項羽還鄉是還鄉了,但是他這樣無情的殺戮,失去了當時天下人民的民心,大家從此都知道他殘暴不仁,濫殺無辜,並且據歷史記載,他還有一次坑享卒,把數十萬投降他的士兵,活生生地給埋了,我們試想一下,那些士兵投降是死,不投降還可能搏一搏,那他們為什麼還放下武器不戰呢?還不如拼死奮戰為自己尋找一個活路,從此項羽給他自己以後的失敗埋下伏筆。
  • 劉邦能從亂軍中殺出,一統江山,為何年近半百卻依然一事無成
    能夠從眾多的勢力中脫穎而出,最終一統江山,絕對不是靠運氣,也絕對不是憑誰打起來更厲害。要說打起來最厲害,項羽就最厲害。但是項羽最終只能落個自殺身亡的命運。所以,劉邦能獲得江山,肯定是有傑出才幹的。而且,從劉邦打下江山後治國的情況來看,他也是相當優秀的。
  • 漢初三傑,都是劉邦的大功臣,為何人生結局卻完全不同?
    ,淡泊名利的生活註定讓張良能夠逃脫劉邦的魔爪。第二個人,那就是韓信,說實在的,韓信帶兵打仗確實有一套,但官場上的套路他是真的不行,而且對於人際關係的處理也並不是那麼的完美,雖然說這一點在跟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並沒有展現出來,因為那個時候才能才是最重要的,但在天下統一之後,韓信這個缺點就開始展現出來了,而這也是給劉邦一個下手的機會,他不會處理人際關係
  • 劉邦手下一個軍事天才,讓韓信都嫉妒不已,可惜死在一口大鼎中
    漢高祖劉邦,早年是個不務正業的無賴,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可他卻偏偏能戰勝眾多強大對手,一統天下當上皇帝。這並不是劉邦運氣好,而是他有一項過人之才:善於識人用人。用劉邦的話說,「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然而,劉邦手下藏龍臥虎,優秀人才如過江之鯽,層出不窮,絕不僅僅只有這三人。還有一個軍事天才,連韓信都嫉妒不已,最終慘被放入大鼎中烹殺。
  • 為何西楚霸王會輸給地痞流氓?項羽說了八個字
    而反觀劉邦,無論是在史書中,還是在各類電視劇中,他都是一個不學無術的流氓地痞、無所事事的惡少。如果非要拿劉邦和項羽作比較,我個人認為兩個人沒有什麼可比性。項羽小的時候接受的是優良的軍事教育,而劉邦小的時候都是混跡於江湖,兩個人無論是出身還是心境都有天壤之別。
  • 劉邦開國建立漢朝,劉秀完成中興,為何劉備卻不能再興大漢呢?
    漢朝持續了407年,首先秦末大亂由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在漢朝漸衰之時遭逢王莽作亂,再由光武帝劉秀中興大漢,可是到了再次天下大亂之時,劉備雖然建立了蜀漢政權,卻沒能將漢朝繼續維持下去,劉備也是一代雄主,為何他卻不能做到祖先們做到的事情呢?下面給大家從自身和對手兩個方面來分析。
  • 嬴政統一天下時,35歲的劉邦在幹啥?嬴政去世八年,他才當皇帝
    大家似乎覺得秦始皇和劉邦不是同時代的人,這也正常,畢竟在大家的印象中,開國皇帝和開國皇帝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時代。 劉邦和秦始皇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朱溫跟李世民、努爾哈赤和朱元璋一個時代。這很奇怪,所以大家能有這樣的疑惑是正常的。
  • 劉邦佔有巴蜀之地統一天下,劉備不可以,二者的差別到底在哪裡?
    劉邦但是也有一些政權佔據了巴蜀這塊土地,卻沒有實現統一天下的理想。今天我們先來說說劉邦的後代劉備,為何無法像自己的祖先那樣統一天下呢?除了大家所知道的最基本條件(人才數量,兵力,武器的強勢)以外,其實還有四個因素:一、戰略要地我們先看看形勢,我們都知道統一天下的政權,都有一個特點,首先他們先擁有了中原的戰略要地,然後再擁有巴蜀,進而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
  • 司馬遷在《史記》中揭露劉邦糗事,漢武帝為何不怒?
    劉邦 漢高祖劉邦不喜歡、不屑於從事田間耕種這些事,壯年後,在鄉裡做小吏,初任泗水亭長,後聚眾斬蛇起義,推翻了暴秦,擊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最終贏得天下
  • 他是漢初三傑之一,幫劉邦贏得了天下,可惜下場悽慘!
    說起韓信,大家都知道,劉邦大漢王朝建立的功臣,那個時代無與倫比的軍事家,和張良、蕭何並稱「漢初三傑」,可以說沒有韓信,劉邦打不過項羽,也贏不了天下。項羽的自信心來自於之前和劉邦的戰役中,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帶領著5萬的軍隊與秦軍的40萬大軍開始了對峙,此戰對於項羽來說,可以說是破釜沉舟。手下的軍隊僅僅保留了3天的食物,可以說這次戰役他真是拼了。
  • 劉邦作為一個開國皇帝,為何後人對他的評價極其糟糕?
    第一,作為一個皇帝,他好色的程度真的很高。當年自己還沒有成功的時候,呂雉就已經陪伴了他很多年,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他。兩人的感情其實還不錯,也有過一個兒子名為劉盈。而劉邦建立了一個王朝之後,其實和呂雉之間的感情就沒有這麼好了,因為出現了另一個絕色美人,那就是戚夫人。
  • 雍齒多次背叛劉邦,劉邦恨他入骨,為什麼還要封他為侯
    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建立西漢之後,自然是要論功行賞分封手下。但是其中被封侯的一個人卻是劉邦最為痛恨的人——雍齒。這就讓人很奇怪了,自己最痛恨的人沒有清算就算好了,居然還封侯?到底是劉邦宅心仁厚,心胸足夠寬廣呢?還是另有隱情?
  • 與呂后相依為命的審食其是何方神聖,為何能夠贏得呂后的芳心?
    那麼,這個審食其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何能夠贏得呂后的芳心呢,還有他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小秘密。朋友妻,不客氣審食其是劉邦的同鄉,更是好朋友。在劉邦自立為沛公之後,劉邦將父親、妻子等一家老小託付給了哥哥和審食其照顧。劉邦在外打仗,作為好友的審食其傾心照顧劉邦一家老小。
  • 劉邦靠張良韓信打天下,他要殺韓信的時候,為什麼張良不出手相救
    上述三人可說是漢朝的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曾說過,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人,所說的正是漢初三傑。而且劉邦這個人,雖有雄心壯志,但在得了天下後,卻還想要千秋萬代。因此,劉邦首先要殺的是韓信。可以說,韓信是劉邦的功臣,首先平定了魏國,然後背水一戰消滅了代國、趙國,然後北上滅燕,成功地拜相。
  • 劉邦的「亭長」到底有多大,看完明白,為何他能成功?
    劉邦的亭長到底有多大,看完明白,為何他能成功?各位觀眾大家好,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可以說是本國的第一人了。基本上人人羨慕當皇帝,就沒有不想做的。其實皇帝也分三六九等。像一些開國的皇帝,肯定要比那些後繼之人要強上不少。當然也不是絕對的,但是大多數都是最強的。這是為什麼呢?
  • 雍齒背叛了劉邦,為何劉邦抓住他後沒有殺他,還給他封了侯?
    當時有個叫做雍齒的人,是沛縣的世族,在劉邦起義的時候,他也跟隨著劉邦揭竿而起,成為了劉邦的屬下,但是雍齒在沛縣時就十分看不起劉邦,即便到了現在加入了起義軍,他也認為劉邦無法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