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南京大屠殺是侵華日軍公然違反國際條約和人類基本道德準則,在南京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地大肆屠殺大量平民及戰俘,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是二戰中日軍無數暴行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殊不知,二戰期間日軍在遠東地區還製造了一起戰爭暴行,其殘忍手段堪比南京大屠殺,史學家稱為「巴丹死亡行軍」,它與南京大屠殺、緬泰死亡鐵路一起被西方歷史學界稱為遠東三大戰爭暴行。
日本偷襲珍珠港後,又開始侵略菲律賓和美國遠東空軍基地。1942年1月,馬尼拉失守,日軍開始進攻菲律賓巴丹半島。在巴丹半島上,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最後因缺乏支援與接濟,於1942年4月9日這近8萬人向日軍投降。
但是投降後,更大的惡夢來臨了,日軍並沒有按照國際公約對戰俘的規定來優待他們:日軍強迫近8萬美菲聯軍俘虜進行強行軍,這些人被強行押解到160公裡外戰俘營,一路無食無水,苦不堪言,沿路又遭日寇侮辱和屠殺。在整整6天的行軍中,至少有1.5萬名俘虜被虐殺。
負責這次行軍的總指揮官,是日本駐菲律賓派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在整個行軍過程除了初期給予少許的食物外,一路上不許戰俘再有任何飲食。凡是企圖找尋飲水與食物者,即被日軍以刺刀或開槍處決。因此,幾乎每到一處水源,戰俘們像發瘋一樣,有被踐踏而死的,有的被日本兵槍託和刺刀捅死,越來越多的屍體倒在了井邊。
骨瘦如柴的戰俘
最慘無人道的是,在行軍途中,日軍發現有生病的戰俘,會讓他們自己在路邊挖坑,直接活埋。有時還展示「高超的斬首技術」,據一位倖存的美軍戰俘回憶:一個日本軍官從劍鞘中抽出武士刀,在空中揮來揮去,他似乎要展示他砍人的本領。他讓這個美國戰俘順著他揮刀的方向移動膝蓋,他把武士刀高高舉起,急速揮下,日本士兵高呼「萬歲」,聽到一聲悶響,美國戰俘就身首異處了。現場所有的日本士兵都開心地笑著,這似乎是日軍的娛樂方式。
如此,經過強行不吃不喝的趕路行軍,最後雖抵達目標營地,沿路上因饑渴而死及遭日軍刺死、槍殺者達15000人之多。
附帶一提的是,並非抵達戰俘營後就擺脫了死亡,由於日軍也在營地內虐待戰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勞務、刻意讓其挨餓等,如此在抵達營地的兩個月內又死去了約26000人。
實際上,總指揮本間雅晴在行軍開始之前,就已經命令這些押解的日軍對任何不能堅持走到戰俘營的巴丹戰俘都要消滅掉。在到達行軍終點時,他還計劃把剩下的6萬多戰俘要處決。幸虧被召回東京,那6萬多俘虜才暫免一死。
國際軍事法庭上的本間雅晴
巴丹死亡行軍是二戰中日本製造的震驚世界的戰爭罪行與虐待俘虜事件,這次行軍暴露了日軍滅絕人性的暴行。二戰結束後,盟軍隨即組織了馬尼拉軍事法庭,本間雅晴被判處死刑,於1946年4月3日被美軍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