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1968年獲諾貝爾獎,因何在1972年自殺離世

2020-12-18 搞笑熱評Ing

「呼——」的一聲,他猛轉方向盤,以一個極刁鑽的角度險之又險地避開右面駛來的巴士。巴士司機立刻急剎,嚇得面如土色,車內不少乘客驚叫起來。

一聲急剎車,救護車堪堪停到了醫院門口。車頂的警報聲響徹醫院,司機打開車門,迅速得從車上下來,幫著護士們從車上用擔架抬下來一個老人。

老人眼神迷離,嘴角微微蠕動,仿佛在說什麼。但是聲音太小,沒法聽清。司機趕忙俯下身子聽老人說話。老人又動了動嘴,竟然對司機說:「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

這是諾貝爾文學獲得者川端康成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這位站在世界文學巔峰的巨人,一輩子寫出了那麼多美妙語句的老者,在彌留之際還在感謝救護車司機。他的所作所為著實令人感動。

作為日本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卓越領導者,川端康成為何會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

一、幼年家人紛紛去世,經歷坎坷

川端康成出生於1899年6月,他仿佛自帶「天煞孤星」屬性。

兩歲時候,父親患肺結核去世。

四歲時候,母親患肺結核去世。

八歲時候,奶奶病故。

十一歲的時候,姐姐夭折了。

十四歲的時候,一直相依為命的祖父也撒手人寰。

當他參加完祖父的葬禮,周圍的人都躲得他遠遠的,誰也不願意靠近這個「參加葬禮的孩子」,生怕他身上的晦氣,傳到自己身上。

祖父死後,他徹底成了孤兒。但是還要生活呀,百般推脫下,川端康成終於被母親的娘家遠親收養了。

雖然幼時命途多舛,但是川端康成仍然用心念書,他立志想成為一個文學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一直博覽群書。在中學二年級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嘗試寫各種題材的作品和文章。燃爆自己編纂成冊,命名為《第一谷堂集》、《第二谷堂集》

在祖父辭世以後,他將自己與祖父的時光,寫成了《十六歲的日記》和一些散文作品,以此來紀念自己的少年時光。

二、青年開始嶄露頭角,但感情生活一直不順利

1915年,川端康成離開了親戚家,開始了寄宿生活。他在課間並沒有像別的同學一樣玩耍,而是出沒於學校附近的書店,繼續吸收古今外文學知識。

1916年,他正在回宿舍的路上,邂逅了當時也在上學的小竺原。他對小竺原一見鍾情,便開始了瘋狂的追逐。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個人開始了熱戀。同年,川端康成的作品開始出現在各大報社雜誌,他的名字,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

1917年,川端康成來到了東京讀大學的預科,同年10月,他趁著假期到伊豆去旅行。期間跟一群巡遊的藝人打得火熱。這段經歷,也為他以後寫出《伊豆的舞女》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底蘊。

1920年7月,川端康成從預科班畢業,順利進入了東京大學文學系的英語專業繼續深造。

1921年4月,是川端康成人生輝煌的起點。他在《新思潮》雜誌上刊載了《招魂節一景》,此文一出,立刻迎來了人們的大量好評。人們紛紛上街購買《新思潮》雜誌。

此時的他,已經跟小竺原分手。在大學初期,在一家咖啡館裡遇到了女招待伊藤初代。兩個人互相吸引,迅速墜入愛河。兩個年輕人在短暫的同居之後便訂了婚。可是在結婚前期,由於兩個人理念不合,多次爭吵。無休無止的爭吵,讓伊藤初代一怒之下撕毀了婚約,這段短暫的愛情,畫上了終點。

俗話說只有精彩的生活才能寫出精彩的作品。在跟伊藤交往的這段時間,也正是川端康成作品井噴的時代。他寫了一系列的小說及散文。

這段時間,他經朋友介紹,他結識了芥川龍之介、久米正雄和橫光利一等極具影響力的新銳作家,在他們身上,也學習到了很多新銳知識,對以後的文學成長,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1924年3月,川端康成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此時的他,在日本學壇,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了。

三、年少成名,專職寫作,並收穫了愛情

大學畢業後,川端康成決定專職寫作,然後空餘的時間,用來旅行,來增加閱歷,積累素材。

1925年,他在伊豆邂逅了松林秀子。這次川端康成沒有讓機會從手中溜走,他緊追松林秀子,最後終於結為了夫婦。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川端康成開始大量創作,並且出版了《伊豆的舞女》、《雪國》、《水上情死》、《淺草祭》等一系列作品。

此時的川端康成是作品的井噴時期,不但出版的作品很多,而且還參加了「新興藝術派」和「新心理主義」等文學運動。

此時他的作品,多是結合自身幼兒時期的孤獨生活和悲慘經歷為藍本,很多都是描寫社會底層的悲慘命運。有些描寫還稍顯幼稚,對人物的刻畫也不全面。

四、二戰成其風格的轉折點,登頂文壇卻自殺身亡

二戰過後,也許是受到了戰爭的影響,他的風格更趨於成熟和完美。他的作品結構愈加完整,在人物塑造遞進的過程中,會深度剖析人物的內心矛盾,並用優美而浪漫的文字來表達悲傷的情感。與他之前的作品相比,更加深刻也更加悲情。

從此,他的作品更加受歡迎。其浪漫而哀傷的風格引領了一代日本文化。在短短數年間,他一躍成為如本文學的代表人物,榮獲了許多國內榮譽頭銜。

終於,在1968年,他成為了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在12月初去瑞典領獎的時候,組委會是這麼評價的:以卓越的感受和高超的技巧描繪出「日本人內心的精髓」。

在此以後,川端康成繼續寫作,又陸續發表了睡美人》、《我在美麗的日本》、《竹聲桃花》等多部文學作品,獲得了更多的讚美。

正當人們以為川端康成會繼續發表更多優秀的作品時,在1972年,他被助手發現在工作室自盡了。自盡方式是口含煤氣罐,躺在了盥洗室的地上。助手嚇壞了,趕忙打電話叫了救護車。

雖然最後搶救無效死亡,但是他在醫院門口對救護車司機說的那句:「路這麼擠,真辛苦你了。」著實讓人心痛不已。

五、川端康成死亡原因判斷

一個心懷善念的老人卻對自己如此無情,這讓許多人感到不解,究其原因,可能會是以下三點。

1、高處不勝寒,政治壓力過大

一些人認為,自從獲得諾貝爾獎以來,川端康成不僅在全國受到了慶祝,而且還受到裕仁天皇的接見。在巨大光環的壓力下,他怕自己在文學上得不到進步,怕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就會被遏制。這其中還牽涉到一場運動,川端康成支持的秦野競選,在選舉失敗後,他不可避免的會捲入這些。

2、服用安眠藥致使出現幻覺

川端康成一直在服用安眠藥,有時安眠藥太過催眠,他也許會打開煤氣自殺。雖然川端康成經常在走在街上的時候會因為吃安眠藥而撞到街上的杆子,但我還是不同意這次毒氣中毒不是自殺的結果。川端康成在來417公寓之前吃過安眠藥,這可能使他感到眩暈,但他肯定以前就有自殺的想法。

3、好友三島由紀夫的自殺影響

上文我們提到,三島由紀夫是川端康成的好朋友,是三島由紀夫把他介紹給了文學界。他們的作品風格非常相似,都是早期的唯美主義和後期對戰後日本頹廢的批判。

1970年三島由紀夫通過切腹自殺來支持軍事政變時,川端康成非常惋惜,他對三島由紀夫也深表同情。對於作家來說,他們總是在追求什麼是完美的世界。從唯美主義到頹廢,他們不僅擔心自己的作品未來無法改善,其實更不願意接受頹廢的現實,反而選擇了自殺。

他筆下的作品更是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情感傾向——字裡行間儘是些哀傷的意味,並且幾乎全部都是悲劇結局。但他作品的魅力卻正在於此。

所謂:痛苦不安才能出藝術

古往今來有數不勝數的藝術家,像川端康成這樣最終走上了自殺這條路。畢竟,藝術創作從根本上來看,就是一種源於自然,發於心靈的物質具象。

相關焦點

  • 1968年10月17日 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10月17日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獲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10月17日,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繼泰戈爾之後,成為第二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川端康成,1899年生,大阪人。1924年東京帝國大學國文科畢業。
  • 獲諾貝爾獎後吞煤氣自殺,身邊有酒瓶無遺書,川端康成有何苦衷?
    1972年4月16日,富士山的櫻花差不多落盡了,這一天,享譽世界文壇的川端康成,也如落下的櫻花一般,靜悄悄地走了。川端康成自殺的房子,是他三個月前剛花1000萬日元購下的。那一天下午三點,川端康成在和傭人說了一聲:「我出去會兒」後,就沒再回來,當晚十點,傭人隱約感到不安,便到新房子去找尋。
  • 川端康成:3部作品獲諾貝爾獎,卻口吞煤氣管自殺,未留隻字遺書
    至於川端氏小說的魅力在哪裡,把《雪國》、《古都》、《千隻鶴》看看,把日本物哀文學看看,你會有所領會。《雪國》是川端康成的一部代表作,是一部非常優美、雅致、悱惻的純文學小說,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它並不能使人一次就能讀懂。
  • 川端康成口含煤氣自殺:人生是一場徒勞,死亡才是最高的藝術!
    1972年4月16日,日本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大師川端康成,以口含煤氣管的方式,結束了自己73歲的生命。噩耗傳開,震驚了整個文學界。人們對於川端康成之死,除了扼腕嘆息,感慨世界上從此少了一位文學大師之外,似乎對於川端康成的非傳統死亡方式並不詫異。
  • 川端康成:自殺前留下半瓶酒,曾在弟子遺體前說:「該死的是我」
    川端康成通過這句話來表達時間和生命同樣重要,可以川端康成是一個珍惜時間、熱愛生命的人,可是在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辰卻打破了自己的話語,將自己的生命永遠的停留在這一天。而這個時候新房子的鄰居們聞到了這新搬來的川端康成家有著很刺鼻的煤氣味,眾人便找來人把川端康成的新房子的門打開,進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才發現川端康成已經咬著煤氣罐倒在了地上,已經沒有了任何生命跡象。在川端康成自殺前一直陪伴在他身邊的,也就僅僅半瓶沒有喝完的威士忌。
  • 川端康成:諾貝爾獎得主,但卻有錢就花到一貧如洗
    一、寅吃卯糧,樂此不疲1968年,69歲的川端康成在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後,不是和朋友們喝酒慶祝,而是豪擲7000萬日元,買下惦記了很久的富岡鐵寨屏風,又花了1000萬日元買了大和時代陪葬用的頭,直至花了近一億日元才收手。
  • 川端康成:日本獲諾貝爾文學第一人,卻口吞煤氣自殺,有何苦衷?
    基於這種體驗,川端康成寫了一系列小說及散文。這期間,他經朋友介紹交識了芥川龍之介、久米正雄和橫光利一等極具影響力的新銳作家。1924年3月,川端康成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成名之路大學畢業後,川端康成開始專職寫作,閒暇時四處旅行。
  • 川端康成筆下的危情少女和風情熟女
    原創 海皎 印客美學2020年6月14日,是川端康成的誕生日120周年。這位亞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巨匠,擅長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如同自傳一般的私小說,也是個寫女人的高手。
  • 川端康成為何自殺?他22歲時,表妹便說:哥哥的衣服淨是墳墓味
    這句話一直留在川端康成的腦海之中,直到寫進他的文學作品裡,到現在甚至也成了解開其死亡之謎的一把鑰匙。1972年4月16日下午2時45分,剛獲得諾獎三年多的川端康成對家人說出去走走,直到晚上9時多也沒回來。家人以為他也許是去1月中旬買的新工作室那邊寫作去了,就差助手過去找他。
  • 豆瓣8.2《千隻鶴》|好色、物哀、幽玄,川端康成的美學思想
    川端康成的文向來寫的極美,這一點在我早些年拜讀《雪國》時就已有所體會。昨日略有閒暇,又讀了《千隻鶴》,這部作品的名氣遠沒有《雪國》那般大,但同樣是川端康成一生的代表作品之一。1968年,此部作品與《雪國》、《古都》一同幫助川端康成斬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 川端康成:日本,生平和創作
    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下川端康成。本世紀二十年代,歐洲興起的未來主義、表現主義、達達主義等現代文藝思潮,相繼介紹進,推動了行動主義繪畫、表現主義戲劇等現代藝術的萌現。作為新感覺派的一員曉將,川端康成(1899-1972)可以說是日木現代派的開山祖師之一,與同時代的橫光利一(1898-1947)和中河與一,稍後的崛辰雄(1904-1953)等,成為日後各種現代派文學的先導。
  • 川端康成: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年紀更小一點的時候讀不懂川端康成的作品,更別說他為何選擇自戕以結束自己的一生。所以那時讀《雪國》只感嘆男女之情令人陶醉,所以那時讀《伊豆的舞女》只嚮往伊豆的自然清新與恬靜,也就難怪《花的圓舞曲》裡鈴子的苦苦等候在那時的我看來只是一場無謂的自我勒索。
  • 短史記 | 「老舍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傳聞被證偽
    圖:日本媒體申請公開了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檔案資料據時事通信社的報導,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總數為83人,獲提名的日本作家,除川端康成外,還有小說家三島由紀夫和詩人Junzaburo Nishiwaki。
  • 躲不過的「千代劫」:川端康成未婚妻因在寺廟被性侵,撕毀婚約
    就是千代這樣一句不經意的話,激起了川端康成內心的層層波瀾,他感受到了許久未感受到的溫暖。雖然之後,證明這份愛只是川端康成的一廂情願,千代當初的話只是出於禮貌罷了。但青年情竇初開,川端為這段沒有結局的愛情,創作了自己的處女作《千代》。
  • 川端康成初戀失敗的深層秘密
    川端康成是日本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也是亞洲第二位得到這個殊榮的作家,他之所以能摘取世界文學的最高桂冠,是因為他以「卓越的感受性……並用小說的技巧,表現了日本人心靈的神髓」,同時也因為他「在架設東方與西方的橋梁上做出了貢獻」(見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而在川端康成的創作生涯中,有一個「事件」,對他的人生和創作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給他帶來了深深的憂愁,
  • 跟隨川端康成 尋跡日本名勝
    正如川端康成早在1962年所言的那一句:「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在1972年自殺離世的川端康成,未留下隻字遺書,卻一直因其傳世作品留在讀者心中,無限地活著。感受著這裡低調的古風古韻,筆者悄悄掏出懷中的川端康成作品,尋覓他在這座古城的點滴足跡。《千隻鶴》一書在川端康成的眾多作品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很多人看來這不僅是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更是從多方面反映了川端康成獨特創作風格的作品。有人形容看此書時,字裡行間仿佛有潔白的千隻鶴在晚霞中翩翩飛舞。
  • 日本大阪川端康成足跡景點都集結在這裡
    日本 - 大阪 - 相生樓 :明治32年(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於天滿宮正門稍往東側,現在為日式料理「相生樓」的所在地誕生,「川端康成誕生地」的石碑寂靜地佇立在門前。幼失雙親的康成在翌年由祖父母領養,移居到當時的大阪府三島郡豐川村,也就是現在的茨木市宿久莊。
  • 那是川端康成邂逅東山魁夷的京都
    「生誕110年東山魁夷展」,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2018.08.29~2018.10.08) 不服別人,只服東山魁夷的京都控,川端康成是最大名鼎鼎的一個。說這話的時候,是在1960年春天,正是川端康成在京都租房長住,以這城市為舞臺創作《美麗與哀愁》和《古都》的一段日子。在古風的家屋之上和街巷的道路盡頭,總有環抱著古都的三方連綿群山,每次抵達京都之時看見這幕景象,川端便覺心中十分平靜。而彼時京都的高樓洋房越來越多,他因為在京都街市中漸漸不能隨處看見山而嘆息,這才對東山發出邀請。
  • 川端康成不僅在日本國內,在海外也是獲得認可的作家
    首先是川端康成下面簡單易懂地介紹一下是怎樣的人。1899年出生於大阪的川端康成。作為舊家長大的開業醫生的父親和作為資產家的女兒的母親之間的長子誕生。包括姐姐在內,一家四口在大阪市的北區此花町(現在的天神橋)生活。但是,川端康成的父親患了肺病,母親在當時也和父親患了同樣的病。因此,川端康成自己也是七個月的早產,身體又小又不成熟。並且,川端康成成為2歲之前父親,成為3歲之前母親由於病死了。
  • 從沈從文與川端康成的命運看:《邊城》與《雪國》的死亡意識區別
    等到了翠翠戀愛的年歲,她與二佬相互愛慕。可是大佬偏偏也喜歡上了翠翠,故事在幾次死亡的推動之下,大佬、老船夫離世,二佬也離開了,最後只留下翠翠獨自一人苦守遙望。對《邊城》的印象,就像如古典山水畫一樣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