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旅遊董事長 章德輝
每一次轉身,都會遇到更美的黃山——但凡去過黃山旅遊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
因為,黃山之美,在於變幻。變,是黃山之於其他名山大川最大的不同之處,或正是由於變,也就有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名篇流傳。
「黃山最大的美,在我看來是在於變。因為變化,所以它才是最美的。」近日,黃山旅遊董事長章德輝做客由上海證券報與約珥傳媒聯合主辦的《直面掌門人》節目,詮釋他所領會的黃山之變,以及他正帶領的黃山旅遊之變。
2020年,極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旅遊行業首當其衝,庚子年春節,黃山旅遊原本期待的旺季卻顆粒無收,倍感「壓力山大」。
此情此景之下,黃山旅遊不得不在變局中主動求變,在數字經濟大浪潮下提前準備,沉著應對,率先在旅遊行業中恢復,重現「活力大山」。
欲看完整視頻內容,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提振信心,做穩「靠山」。2020年疫情發生後,公司響應號召,率先在全行業作出「三不承諾」——員工不裁、薪酬不降、投資不減。
「焦慮!」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初,章德輝內心深處更多的就是這兩個字。
一是為公司焦慮。公司該怎麼辦?章德輝算了一筆帳,預計平均每天要損失450萬元,整個春節黃金周完全停擺,光一個春節就大概損失6000萬元。
二是為行業焦慮。行業該怎麼辦?黃山旅遊早在1996年就登陸資本市場(B股先上市,A股於次年上市),被譽為「中國旅遊第一股」,也是旅遊行業的龍頭,對於這個問題,章德輝必須思考,而且要深思熟慮。
庚子年春節前夕的大年三十晚,章德輝整夜未眠。「我把網絡上的信息捋了一遍以後,感覺要用更果斷的措施、更積極的態度迎接這場挑戰,而不是被動等待。」他回憶道,當晚10點多,他發出通知,要求公司所有中層以上幹部,次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早上9點到公司開黨委擴大會議,研究疫情應對事宜。
彼時,對於疫情的認識,大多是未知的。但是,對於「壓力山大」的感受,章德輝則是點滴感知的。
他介紹說,「壓力山大」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經營減收、剛性支出等財務收支方面的壓力,受疫情影響景區平均每天進山人數僅為幾百人,遠遠不能支撐景區運營所需的基本成本。同時,公司還是3600餘名員工的「靠山」,工資、社保加上稅費、租金等剛性支出每日約100萬元,一年下來,就差不多4億元。
二是公司已經啟動實施和年內計劃開工建設的重點項目,進度上可能受到影響。比如,公司當時正在全力推進的北海賓館、花山謎窟等重點項目建設受工人復工管控、原材料短缺以及物資運輸管控等因素影響,導致工期有所延緩;公司一批尚處於報批環節的項目受疫情影響審批時間也會延長等。
那次會議上,章德輝等公司管理層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決定。首先,全力抗疫,保障一線。作為旅遊類公司,黃山旅遊更是一家服務公司,在投身抗疫的戰鬥之中,黃山旅遊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比如為抗疫一線免費送快餐、盒飯等,為當地抗疫指揮部所有工作人員提供餐飲保障等。
其次,迅速行動,平抑物價,公司發動旗下所有酒店做平價外賣。章德輝有點激動地回憶道,當時,很多做包子的師傅,累到最後手都抬不起來。
「我們首先要投身到這場戰鬥中去,我們不能觀望,不能當旁觀者,不能無動於衷,更不能等死!」章德輝說,對於整個抗疫的體會和經歷感受太深刻,多少個日夜,一邊在奮戰,一邊在不斷思考該怎麼辦。
再次,提振信心,做穩「靠山」。公司響應號召,率先在全行業作出「三不承諾」——員工不裁、薪酬不降、投資不減。
「要發揮國企『定心丸』和『穩定器』的作用,讓全體員工把不安的心情平復下來,把整個隊伍給穩住。因為隊伍實際上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而且公司經過多年的積累,理應有這樣的實力和擔當。」章德輝表示。
最後,化危為機,謀求發展。章德輝告訴記者,他首先要利用疫情的空檔期苦練內功,「軟硬兼施」。
在硬的方面,公司提出,在建項目加快進度,謀劃項目要加快開工,用項目推進去促進產品提升,促進項目投產,如此一來,疫情過後便會迎來花開,儲備的產品就能陸續推出來。
在軟的方面,公司加大對員工進行各種各樣的技能培訓力度,包括人力、財務、酒店及索道管理等,開展各方面、多層次、大規模培訓,使得疫情期間員工有事幹,也可以得到不斷充電,提升本領。
章德輝的努力,得到了正面的回饋。「到2020年三季度,虧損大幅收窄,公司業務恢復到了近八成,比全行業恢復七成的業績要好。」章德輝說,公司的目標就是,一定要在全行業裡面率先恢復。
「正視它,接受它。」回望2020年的疫情衝擊,章德輝亮出態度。
老話說,靠山吃山。但新冠疫情的衝擊,給了章德輝更多的思考:旅遊行業不能單純地「靠山吃山」,後疫情時代,更要想辦法把山做「大」。
具體而言,章德輝有三點思考:一要適應變化。「市場仍然在、消費未消失」的客觀規律是不變的,傳統的觀光旅遊仍然存在,但疫後市場對健康生活方式產品、生活理念型產品、親子度假型產品等「美好生活產品」的需求在增加,遊客會更加注重安全健康、家庭親情,更加注重對美好生活嚮往。
二要順應趨勢。文旅消費市場的主體已經發生變化了,即使沒有疫情影響,旅遊消費市場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90後、00後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軍,市場是他們的、未來是他們的,文旅行業的從業者必須要適應他們的需求。
三要呼應變革。疫情也催生旅遊行業產生了深刻變革,比如實名預約、直播帶貨、雲上旅遊等等,科技化、信息化已經滲透到旅遊行業的各種領域,必須呼應變革,加快開發新的產品。
近年來,黃山旅遊也一直致力於打破「緊盯一座山」的歷史慣性,推進戰略布局,其中就包括兩個戰略方向:做「大」黃山和做「大黃山」。
所謂做「大」黃山,即指做大黃山景區規模,具體包括:做大空間,擴展、延伸、整合黃山風景區現有物理空間;做深文化,充分挖掘文化遺產與徽州人文要素;做多業態,豐富完善休閒度假旅遊綜合體;做高價值,通過「山水村窟」聯動有效承接黃山風景區溢出價值。
所謂做「大黃山」,即指黃山市及周邊地區,具體包括:做優平臺,立足泛黃山市,面向全國拓展生活服務平臺;做全服務,全面覆蓋旅遊+生活方式場景,融合實體服務與虛擬經濟;做廣營銷,協同整合大黃山目的地資源與服務;做強品牌,強化提升黃山旅遊品牌。
「走下山,走出去,二次創業。」章德輝說,近年來,黃山旅遊在推動觀光旅遊產品向休閒度假類產品轉變,並做了大量的思考和布局。未來將開業的花山謎窟項目,就是一個呈現。「這個景區的打造,突破了傳統景區的打法,把它做成一個傳統的觀光景區加上主題樂園的手法,再加上沉浸式演繹,三者融合,打造一個特色的旅遊景區新品類。」
此外,章德輝還敏銳地關注到,後疫情時期,旅遊業出現了新的消費趨向——微旅遊和微度假的興起。因此,黃山旅遊也迅速反應,著手布局鄉村旅遊等微旅遊和微度假產品。
以「山水村窟」為重點,黃山旅遊先後收購太平湖、改造提升花山謎窟、明確鄉村旅遊布局,同時大力推進小鎮等項目,經營業務布局從過去的黃山景區和中心城區拓展至黃山區、黟縣、歙縣、休寧等多個區縣。同時,還立足景區、索道、酒店、餐飲等板塊優勢,推進橫向擴張等。
「必須要去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變化。」面對數字經濟的浪潮,章德輝認為,旅遊行業也必須認真對待和研究這一重大課題。
章德輝透露,早在2016年,黃山旅遊就聘請了專業機構為公司做了一個3年的數位化發展戰略藍圖。目前,公司基本上按照藍圖實現了「兩朵雲」:一朵是電商雲平臺,另一個是管理雲平臺。
「在這個基礎上,還要再迭代,還要進一步對數位化、信息化,不斷迭代升級。」章德輝很有緊迫感地說:「轉型升級一定要是狂奔的,你不往前跑,不狂奔,很可能就要掉隊。」
章德輝告訴記者,他的夢想是要將黃山旅遊打造成科技型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平臺型公司。
所謂科技型公司,科技賦能旅遊,能夠以更加及時、準確、智能的方式為遊客、旅遊企業、旅遊管理部門提供各種信息化應用和服務,比如AR、VR、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等,通過把這些高新技術運用到旅遊項目、旅遊應用場景中去提升旅遊科技化。
所謂網際網路公司,搶佔網際網路賽道,搶跑旅遊數字經濟賽道。2019年8月,黃山旅遊官方平臺上線,目前通過該平臺已可預定公司旗下所有產品,同時還覆蓋了黃山市50多個景區,300多家酒店和民宿,200多類農副產品和文創產品。未來,平臺將吸引更多景區、客房等資源加入,並與外部資源合作進一步做大做強平臺,擴大影響力。
與此同時,黃山旅遊還積極向平臺型公司轉變。此前,一期規模達10億元的黃山賽富基金正式成立,目前已投項目31個,其中有8個項目已經啟動IPO程序。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之下,黃山旅遊的活力不斷湧現。在直播基地項目上,公司與浙江妙趣互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合資成立多渠道網絡服務的直播營銷策劃公司,重點開展農播、旅播兩方面合作;在文旅行業數位化轉型項目上,公司正在與網際網路巨頭深度對接,推進數字科技落地文旅產業,創新打造「目的地新旅遊新生活」一站式新服務平臺,著力構建具備可複製能力的商業模式;在區塊鏈技術項目上,公司聯合多方推動區塊鏈技術在農產品和智慧旅遊等方面大規模應用落地,現已完成黃山農產品區塊鏈溯源平臺整體解決方案,即將付諸實施。
「把黃山的牌子擦的更亮始終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我始終期待,把黃山旅遊打造成大黃山目的地旅遊資源的整合者,把黃山旅遊打造成為引領全球的目的地旅遊旗艦企業。」
作為土生土長的黃山人,章德輝飽含深情地說:「黃山始終是我的故鄉,我生於斯,長於斯,工作於斯,黃山就是我的根和魂。我特別熱愛這方土地,我也願意為這方土地,奉獻我所能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