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南不得不去嘗試的小吃
常言道「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走遍江南有很多風景讓你流連忘返,但你是否知道那裡的美食也一定會讓你不會後悔!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江南的部分小吃:
杭州-蔥包檜兒
蔥包檜兒是浙江杭州風味的漢族傳統小吃,飪簡單、營養豐富。其製作方法是用春餅包卷油條、蔥、甜麵醬烤制而成。檜兒即油條,浙江的方言,全稱為油炸檜兒。蔥包檜兒的特點就是爽口,抹上喜歡的甜麵醬或者辣醬,一口下去回去無窮。
杭州-西湖藕粉
西湖藕粉是浙江省杭州地區漢族名產之一。其風味獨特,富含營養。 杭州艮山門外到餘杭縣一帶是西湖藕粉主產地,塘栖三家村所產尤為著名,舊時是為皇家提供「貢粉」。 藕是荷花在地下的莖,經特別加工製成的藕粉,呈薄片狀,質地細滑,色澤白中透紅。服用時只需先用少量冷水調和,再用開水衝調成糊狀即可,衝泡後的藕粉晶瑩透明,口味清醇,有生津開胃,養血益氣的功效,是極適用於嬰孩、老人、病人的滋補品。
無錫-興記餛飩
無錫小吃之王興記餛飩又名「大餛飩」,因形如「簸箕」,亦稱簸箕餛飩,由麵粉、豬肉、青菜等製成。
王興記餛飩基本製作工藝是:麵粉加入鹼水及清水調成硬麵團,揉透通過擀、 壓,切成梯形皮子;青菜洗淨,燙後擠去水分,與榨菜分別剁成末,放入豬肉餡中,調好味即成餡心。取餛飩皮一張,包入餡心,捏成簸箕狀,入沸水鍋煮熟。碗中 放入味精、熟豬油、蒜花、肉湯,把熟餛飩撈出,上面撒蛋皮絲、香乾絲即成。
無錫小吃之王興記餛飩特點:湯汁釅醇,皮薄筋韌,肉餡鮮美。
無錫-玉蘭餅
無錫小吃之玉蘭餅,歷史悠久,創始於1850年,因最初餡內要放入玉蘭花瓣,故稱「玉蘭餅」。
玉蘭餅基本製作工藝是:糯米淘淨浸泡(冬季12小時,夏季8小時)取出磨成水磨粉;麵粉少許加開水調成熟漿,冷卻後揉入水磨粉中,揉 透,揪成劑子製成圓皮,包入鮮肉或豆沙、玫瑰糖等餡心,收口朝下,按成圓餅即成玉蘭餅生坯,入平鍋,加油(油至餅的一半)煎至兩面金黃即成。
無錫小吃之玉蘭餅特點:色澤金黃,外皮酥脆,餡心軟糯。
蘇州-楓鎮大面
楓鎮大面,江蘇楓鎮漢族名點,被譽為蘇州「最難做、最精細、最鮮美」的楓鎮大面要採用優質五花肉,經過拔毛、清洗等一系列步驟,加作料放到鍋中燜4個半鐘頭才能起鍋,麵湯採用肉骨、黃鱔骨、蝦腦、螺螄肉等鮮物吊成,具有味道鮮美,燜肉細嫩入口即化等特點,由於調味時不用醬油,湯汁澄清,所以稱為白湯大面。
蘇州-魚味春卷
蘇州春卷皮的烙制堪稱一絕。廚師一手持鍋,一手抖動麵團,一掀就是一張,乾淨利落。春卷皮更是薄如紙,圓如鏡,透明柔軟。魚味春卷,顧名思義,用鱸魚肉輔以蝦仁製成餡心,魚味濃鬱,「魚米之鄉」的地方特色鮮明。
蘇州-蟹殼黃
用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成品呈褐黃色,吃口酥、松、香,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蟹殼黃因其形圓色黃似蟹殼而得名。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此餅味美鹹甜適口,皮 酥香脆。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
蟹殼黃的餡心有鹹、甜兩種。鹹味的有蔥油、鮮肉、蟹粉、蝦仁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等品種。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蟹殼黃香酥,生煎饅頭鮮嫩,深受茶客喜愛。
南京-鴨血粉絲湯
鴨血粉絲湯是南京著名的風味小吃,由鴨血、鴨腸、鴨肝等加入鴨湯和粉絲製成。口感鮮香,爽口宜人。鴨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南京-什錦豆腐澇
什錦豆腐澇又稱「都不老」,在南京話中就是豆腐腦、豆腐花的意思,是南京著名的小吃。什錦豆腐澇的特點是在豆腐腦中加入什錦菜,表示前程似錦的意思。
清香爽口外,南京的豆腐澇講究一個佐料,輔以蝦米、榨菜、木耳、蔥花、辣油、香油等十餘種佐料,不光是顏色漂亮,口味更是醇、濃、香、鮮、鹹淡適宜,辛辣適中,有滋有味。
上海-青團
青團,漢族傳統節日食品,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泥胡菜、艾蒿、鼠麴草三種。泥胡菜氽後色做碧綠,曾常用,現用的已不多見)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糰子。也可根據個人口味在青團中包裹豆沙、鹹菜等。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寒食節等節日。其口味甜香、軟糯、帶有艾葉香氣。
上海-條頭糕
條頭糕,上海地區漢族特色糕點。由糯米粉糅合細沙做成長條狀,口味甜。上面撒上桂花末,更好吃。
上海桂花酒釀圓子
酒釀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小吃,酒釀有甜味,用熟的糯米飯加酒藥發酵做出來的。熱一熱加小糯米圓子當點心吃,有點酸有點甜還有酒的味道。酒釀其實很有營養。現在這個季節做不錯,天熱的話24小時就差不多了,天冷的話,會延長發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