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小田建議記者分別購買一些壽司,然後將魚籽和蟹籽送往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以確定其中的成分是否含有色素。一番壽司的壽司上所用的紅蟹籽,樣品檢出日落黃超標。蓮壽司壽司上所用的紅蟹籽,樣品檢出日落黃超標。
記者暗訪海口部分壽司店及原料批發商
魚籽蟹籽做壽司
特色?
壽司店裡魚籽蟹籽壽司是特色之一。
檢測人員對紅魚籽進行檢測。
如今,日式料理店越來越多,消費人群也不在少數。一說日式料理,許多人會聯想到非常有特色的壽司、生魚片。做壽司必不可少的食材就是蟹籽和魚籽。壽司上那層橘色或黑色的、吃起來「啵啵」響的蟹籽、魚籽,真是純天然的蟹卵和魚卵製作而成嗎?十多天來,記者根據線索,對海口一些日式料理連鎖餐飲店及日式料理原料批發商行暗訪,對於自家的「魚籽」、「蟹籽」,服務員及商家肯定地說:「是用蟹卵做的」、「由純正天然魚卵製作的」。但這些所謂的「純天然」,經熱水燙泡後,均變得透明,水或呈紅色,或變成墨色。
記者在一番壽司(京華城店)、蓮壽司(京華城店)、海の壽司(名門店)及錦晟商城兩家日式料理原料批發商行內,購買了魚籽、蟹籽等5種樣品,隨機將4種送檢,結果顯示,這些「純天然」的「魚籽」、「蟹籽」均不合格。
□南國都市報記者蒙健文/圖
蹊蹺的事!
壽司上的魚籽掉進開水
「掉色」了
日前,市民林女士在海口京華城一家壽司店打包了幾份壽司回家。「吃壽司的時候,淘氣的兒子用勺子將一份壽司上的橙色魚籽倒入裝了開水的杯子。」林女士說,她當時將這個杯子放在一邊,「大約過了15分鐘,我準備收拾餐桌上的東西時發現,杯子裡的魚籽有點不對勁。」林女士說,她看到杯子裡的水變成了橙黃色,更讓她意外的是,一顆顆橙色的魚籽,在杯底變成透明的小球。
林女士感到奇怪,從魚肚子裡出來的魚籽,怎麼泡在開水裡會掉色?
沒有的事?
多家壽司店均稱魚籽蟹籽
絕對天然
3月16日,根據林女士反映的情況,記者來到一番壽司京華城店。店裡菜單上的壽司品種很多,記者專門點了帶有「蟹籽」、「魚籽」的壽司。「這些魚籽、蟹籽是用什麼做的?是魚卵和蟹黃嗎?」面對記者的詢問,服務員稱「應該是。」過了一會,服務員來到餐桌前告訴記者,她問了料理師傅,魚籽和蟹籽是用螃蟹的籽(卵)做的。
為了「驗明正身」,記者將壽司面上的蟹籽、魚籽倒入裝有開水的塑料杯中浸泡。1分鐘後,泡了蟹籽魚籽的開水倒到一個白色的盤子裡,原本清澈的開水變成了淡淡的橙色,先前一粒粒亮橙色的魚籽褪去了豔麗色彩,有一部分露出了本來面目,變成透明的了。
17日,記者來到海の壽司名門廣場店,點了雙色蟹籽壽司、紅蟹籽壽司和黑蟹籽壽司,隨後詢問服務員,壽司上的魚籽蟹籽是否由天然的魚卵和蟹黃製作而成。服務員的回答是,她肯定店裡的東西都是「天然的」。
記者拿出一張白色的紙巾,將紅色的蟹籽包起來,然後用手指按壓,紙巾滲出了橘紅色的液體,紙巾內留下乾癟的薄膜。
21日,記者來到蓮壽司日式料理店,點單後記者詢問服務員,壽司所用的蟹籽是否純天然,會不會染了色?服務員十分肯定地說,絕對是天然的,不可能存在染色的情況。記者詢問壽司上蟹籽的製作原料是什麼?服務員稱,她們店裡的蟹籽是用三文魚的魚籽製作成的。「寫的是蟹籽,怎麼是三文魚的魚籽?」記者問,服務員說「魚籽是純天然的,放心食用!」
可疑的事!
業內人士質疑褪色魚籽蟹籽
添加色素
紅魚籽經浸泡,過濾後的水(錐形瓶內)變成紅色。
壽司師傅正在做蟹籽壽司。
這些日式料理店所說的「純天然」,為何經開水燙泡後會出現「脫色」的情況?3月16日,記者來到海口博愛北路第一市場內。在一家海鮮批發攤,銷售海鮮多年的陳女士告訴記者,如果是純天然的魚籽、蟹籽,絕對不可能在泡水後「掉色」。
小田有著多年從事漁業養殖及銷售經驗,記者將在幾家壽司店內拍的圖片給小田看後,他懷疑這些「魚籽蟹籽」人為添加了色素。小田說,他也喜歡吃壽司,根據多年的經驗,真正的魚籽、蟹籽入口後會有海水腥味,而不是一種鹹味。但他很少能吃到有海腥味的魚籽和蟹籽。小田告訴記者,純天然的魚籽、蟹籽不可能用熱水泡過後「掉色」變成透明的。
「鑑別是否是天然的魚籽、蟹籽,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到水裡煮,或者是用開水燙。」小田說,魚籽、蟹籽在高溫下會呈凝固狀,魚與蟹的種類不同,魚籽通常在高溫開水內會呈乳白色,如多春魚籽;而蟹的籽則為蟹黃,多為橙黃色。
小田建議記者分別購買一些壽司,然後將魚籽和蟹籽送往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以確定其中的成分是否含有色素。「水產碼頭的批發市場內會有這樣的魚籽、蟹籽賣。」
送檢的「天然」魚籽、蟹籽樣品無一合格
紅的黑的「一洗白」
染色!
奇怪的事!
批發商行一再承諾所售魚籽沒有問題
經過小田指點,記者來到海口水產碼頭錦晟批發城。在一家銷售冷凍預包裝食品的批發商行內,記者詢問老闆是否有魚籽、蟹籽等壽司所用的食材銷售。記者在商行的一個冰櫃內看到了冷凍待售的魚籽。
在一盒「多春魚籽」的外包裝上記者看到,該產品由福建一家公司生產,標籤上的食用方法(烹調加工方式)寫著:解凍後做手卷、壽司或其他方法烹調。配料為:飛魚籽、白糖、食鹽、味淋(調味料)、醬油,食品添加劑為天然胡蘿蔔素。而產品類別為速凍生製品。記者分別要了一盒「多春魚籽」、「飛魚籽」及「希零魚籽」。
老闆從冷庫裡分別拿出三盒魚籽給記者。「這些魚籽是新鮮的魚籽做的吧?」記者問。老闆表示,這些魚籽都是新鮮的,不是人工合成的,打開聞一下味道就知道了。「這些魚籽真的都是從魚肚子裡取的嗎?」對於記者的問題,老闆笑道:「這還真不清楚,反正是生的魚蛋做的。」記者發現,在購買的魚籽中,最便宜的一盒34元,最貴的一盒72元。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另一家銷售魚籽的調味品批發店。該店老闆娘稱,他們店裡銷售的魚籽都是新鮮的,做出來之後就速凍了,不容易變質。但對於這些魚籽是如何製作的,老闆娘則表示並不清楚。
她給記者拿了一盒「速凍調味魚籽」。該產品的配料表上寫有魚籽、食用鹽、穀氨酸鈉、釀造醋、清酒、醬油等。
「為什麼蟹籽(魚籽)的顏色這麼紅?不會是加了色素吧?」記者半開玩笑問道。老闆娘稱,蟹籽的顏色本來就是紅的,不可能加色素,也不允許添加色素。「再說了,加色素能看出來的,要放了色素還得了,一些黑色或綠色的魚籽、蟹籽就有可能加色素。」老闆娘說。
吃驚的事!
魚籽實驗室內檢測15分鐘全部褪色
經過幾天的走訪,記者分別從一番壽司(京華城店)、蓮壽司(京華城店)等三家壽司店及水產碼頭兩家批發商行購買了魚籽、蟹籽,帶到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食品檢測科一檢測人員介紹,通過肉眼觀察,記者所購買的這些魚籽極有可能添加了合成色素,但最好通過聚醯胺吸附法來證實是否存在色素添加的情況。
檢測人員從記者所購買的樣品中,隨機選擇了一種紅色的魚籽放入燒杯內,隨後加入檸檬酸溶液調試並加熱,隨後將聚醯胺粉加水倒入魚籽中攪拌,接著用垂融漏鬥抽濾,經過用水和甲醇—甲酸混合溶液洗滌後,再用乙醇-氨水-水混合溶液解吸。
約過了15分鐘,燒杯中的魚籽經過「洗脫」後,流入錐形瓶中的液體呈橘紅色,而燒杯中的魚籽也逐漸變成了透明的顆粒。隨後,實驗人員將錐形瓶中的橘紅色液體進行蒸發至近幹。
「經濾膜過濾,蒸發濃縮後,我們再取相應的量放到液相色譜儀等專業儀器內檢驗,一種樣品檢驗結果需要30~40分鐘。」檢測人員說。
4個送檢樣品超範圍添加都不合格
3月23日,海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來電稱,記者所送檢的魚籽、蟹籽等4種樣品的檢測結果已得出結論。
一番壽司(京華城店)的壽司上所用的紅蟹籽,樣品檢出日落黃超標。
蓮壽司(京華城店)壽司上所用的紅蟹籽,樣品檢出日落黃超標。
錦晟批發城內所購買的紅蟹籽,日落黃被檢出含0.03g/kg;胭脂紅被檢出含0.01g/kg,根據國家標準要求,上述兩項目不得檢出。
海の壽司(名門店)壽司中所使用的黑蟹籽,樣品檢出檸檬黃、亮藍、脂胭紅。根據國家標準要求,上述三個檢驗項目不得檢出。
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檢測人員介紹,4份檢驗報告的結論為:按「檢驗和判定依據」檢驗不合格。根據2015年5月24日正式實施的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屬於國家強制性標準,生產企業必須無條件遵守標準。
檢測人員解釋,標準中明確,在冷凍水產品的允許添加範圍內沒有檸檬黃、日落黃、胭脂紅等著色劑,因此,通過合成著色劑的檢測方法,對魚籽、蟹籽進行上述添加劑含量檢測,合格的標準就是「未檢出」。但檢驗結果顯示樣品中均有檢出,視為不合格,屬於超範圍添加。
長期食用含胭脂紅食品
可能致癌
營養學專家王女士介紹,胭脂紅、日落黃、檸檬黃、亮藍、誘惑紅是利用有機物人工化學合成的有機色素。合成著色劑有著色力強、色澤鮮明、不易褪色、穩定性好、易溶解、易著色、成本低等特點。「有些商家為節約成本同時使產品有好賣相,超範圍添加檸檬黃、胭脂紅等添加劑,這不但改變了食物的味道,還會對食用者的健康產生影響。」
按照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檸檬黃和日落黃可用於果汁飲料、碳酸飲料等,但用量有嚴格限制。若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日落黃」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症狀,當攝入量過大,超過肝臟負荷時,會在體內蓄積,對腎臟、肝臟產生一定傷害。而長期食用含有「檸檬黃」的食品,可導致焦慮、視覺模糊、四肢無力等症狀。
林女士說,國家明令禁止向海鮮產品、肉類等食物中添加胭脂紅。亮藍、胭脂紅用量不符合標準,會對人體造成威脅,長期過量食用,對腎臟造成危害。胭脂紅還會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增加癌症發病率。
最新進展
3月28日當天,南國都市報記者帶著4份檢測報告,根據近期以來暗訪調查的情況,向海口市食藥監部門舉報。海口食藥監部門高度重視,主動出擊,根據記者所購買魚籽、蟹籽的商家,立即進行調查。
針對記者反映的情況,食藥監部門是如何進行處理的?同時,在面對記者的送檢報告,商家又如何解釋?為何所謂「純正天然」魚籽、蟹籽泡在開水裡會出現「掉色」的情況?同時,商家將針對此事採取哪些措施?本報將對此繼續進行跟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