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之濱這座城市,有太多的故事,每個人對它的認識都會不一樣

2020-12-14 朱桀的行走筆記

導讀:

淮南,位於安徽中北部,是安徽省的地級市,地處於中國華東地區、長江三角洲腹地,是淮河之濱「魚米之鄉」,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五彩淮南」之美譽。淮南有太多的故事,每個人對淮南的認識也都會不一樣。

有的人認識淮南是因為歷史,身為楚文化的故鄉,中國豆腐的發祥地,淝水之戰的古戰場,素有「地下博物館」之稱的壽縣更是見證了淮南歷史最輝煌的篇章。關於淮南的歷史,我們更多的會把目光關注到壽縣部分。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別稱壽州、壽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的壽縣,它有太多的歷史深埋在黃土之鄉,尤其是楚文化隨著越來越多的文物出土,它的歷史故事不斷地被證實。始建於宋朝的壽縣古城,是中國保存較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在歷史的滄桑變化之中依然堅固如初,見證這座古城的歷史變遷,也成為我們了解淮南歷史的重要窗口。

有的人認識淮南是因為其是「豆腐發源地」。是的,尤其是爆紅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出境的八公山麓一碗飄香的豆腐,再次讓大江南北熟悉豆腐的發源地以及豆腐的製作工藝,了解了八公山是「豆腐發源地」,淮南是真正的「豆腐之鄉」。淮南在豆腐的發明、製作、食用及以豆腐為本的豆腐文化方面,為人類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光輝的一頁,是名副其實的豆腐之鄉。

有的人認識是因為一碗濃鬱的牛肉湯,不僅是淮南人的濃濃的鄉味,更是安徽菜沿淮片的代表之一,是蘇北豫魯皖一帶家喻戶曉的名小吃。淮南牛肉湯,曾經只是淮南人鍾愛的早餐,遍布在淮南的大街小巷,「唯有美食不可辜負」,淮南牛肉湯從本地特色走出江淮地區,如今遍布在國內大大小小的城市。對於身處異鄉的淮南遊子來說,能夠品嘗一碗正宗的淮南牛肉湯那是濃濃的鄉味;對於外地人食客來說,想要品嘗一碗正宗地道的牛肉湯還是要到淮南來。

認識淮南最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它的「煤」。淮南的採煤歷史悠久,早在明朝中葉,市境居民即開始土法採煤。上個世界五十年代開始,淮南煤炭工業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主要還是得益於淮南不僅煤質優良,而且其煤炭儲備充足,其妻境內發現的煤田遠景儲量444億噸,探明儲量180億噸,佔安徽省的百分之七十,佔華東地區的百分三十二,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能源之都 ,素有「華東工業糧倉」、「建在金庫上的城市」之美譽。

當然,我們認識淮南這座城的方式和原因遠不止這些。位於淮河之濱的這座寶藏城市,它有太多的故事還在敘說,它有太多的美好正在發生,我們認識它的發生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那麼你認識淮南的原因是哪個呢?

相關焦點

  • 它是這座城市的標誌,也是這座城市的記憶,一起看淮河大壩的番外
    關於淮河大壩的故事太多價格每一件都不一樣,看老闆怎麼定價,當然你也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有它就有福氣呦~這個桃木系列的小物件就更不用多說了吧,幾乎每一個人的童年都帶過,桃木寓意著美好驅邪,家長們都會做成小桃木劍,小手串系在孩子的手上。
  • 從淮河之濱到美麗南國,這些城市也很美
    安徽 阜陽從中原腹地的淮河之濱,到南國之境美麗的南寧,這一路讓自己博覽了中國寬廣富饒的土地,以及花式各異的地方民俗,眼前的世界從此變得愈加多彩。這裡有黃飛虎建城留下傳說,有管仲匡扶天下的故裡,有歐陽修筆下的潁州西湖,有劉鄧大軍駐紮的遺址。在這座低調的小城裡,人們在四季交替中度過這平靜和諧的歲月。
  • 譚天宇:在淮河之濱尋找大禹的足跡
    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將淮河水怪無支祁鎖鎮谷底,因而得名『支祁川之名』。荊山峽山高水闊,景色壯美,川上之風帆,岸畔之楊柳,波光嵐影,流水行雲,詩情畫意,美不勝收。」從我們所站立的位置望過去,淮河在荊山與塗山之間形成了一個大轉彎,河面猛然收窄。而過了荊山峽以後,河面又變寬,在荊山峽東側不遠,淮河與它的一條重要支流——渦河相匯。現在的淮河與渦河之上各種船隻絡繹不絕,水運相當繁忙。
  • 河南信陽市有一個縣,地處豫皖兩省交界處,因位於淮河之濱而得名
    信陽市地處淮河上遊、豫鄂皖三省交界地區,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其中有一個縣,位於豫皖兩省交界處,因位於淮河之濱而得名,雖然境內無一個A級景區,卻是中國十佳生態旅遊城市。該縣有如此多的特色,那麼你能猜到是哪個縣嗎?
  • 南海之濱,這座城市見證了中國的滄桑巨變……
    澳門,位於南海之濱,北接廣州珠海。
  • 八公山下 淮河之濱 風光迤邐 ——邱廣亮供稿
    八公山,立於淮河南岸、江淮丘陵的最北部,淮河以北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峽山口,千裡淮河第一峽,淮河至此轉了三灣,山水相依,自然風光如畫。峽山口兩旁小山幽曠,淮水環回。滔滔淮水東流,遇八公山阻擋,在此折回倒流,將硤石劈為兩半,奪路而下,形成淮河第一峽。古稱硤石口,是大禹治水時開鑿的山峽。又是古代據險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戰古戰場之一。       獨特的地理優勢,南北兼蓄,包容民風,粗獷細膩,寶藏豐富,飲食百味,甜鹹酸辣。千百年來,人人都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淮河兩岸好風光」。
  • 淮河·淮濱·信陽人 | 王西亮
    淮河,之於信陽人,她是真正意義上的母親河,千裡長淮,有三分之一的身姿,曲折迂迴於古申大地;淮濱,顧名思義,系因淮河而名之;而說起信陽人,因行政區劃的隸屬關係,其內涵上,當然也包括淮濱人。這就是淮河、淮濱、信陽人三者的邏輯關係。淮河滄桑古風。近代人心目中,淮河比起她早年歲月中的名氣小多了!
  • 黑海之濱巴統,浪漫的城市與憂傷的愛情故事
    古今中外娓娓道來的愛情故事無數,國內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化蝶、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鳳求凰、唐明皇與楊貴妃的長恨歌,國外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為愛殉情、愛斯梅哈爾達和撞鐘人的美女與野獸、溫莎公爵與辛普森的不愛江山愛美人……喬治亞同樣也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在黑海東岸、喬治亞西南部的一座海濱城市,有一對世界上最浪漫最悽美的愛情雕像。
  • 這座城市有太多店值得逛了
    Mitsue和Ian是Analogue Life的主理人名古屋和東京在精神上有相似之處,卻沒有洶湧而至的遊客、總是滿房且價格昂貴的酒店黃昏時靜謐整潔的名古屋市區其實這座擁有220萬居民的城市,物價幾乎只有東京的一半,本地人親切又友善。
  • 淝水之濱,這座不起眼的小山,因何一戰成名?|中國自駕地理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269篇 原 創 主 文-「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劉禹錫這句詩無人不曉,雖然不是為八公山量身打造,卻準確地概括了它的特點,山並不需要多麼高,只要住著神仙自然就會有名氣了。它地處於壽縣古城北端,由大小40餘座山峰組成,方圓128平方公裡內有152種樹木形成天然次生林,是淮河岸邊的一顆綠色明珠。位於壽縣北部的八公山,圖by《中國自駕地理》而它的名字則來自於西漢淮南王劉安學道成仙的神話,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八公山便是屬於淮南國境內。
  • 行政區劃地處南方,卻經常被人誤會是北方城市,這座城市就在江蘇
    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中國雖然地域遼闊,但是以秦嶺和淮河為界,從此中國就有了南方和北方之分,其實要分辨南方人和北方人也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看他的飲食習慣,聽他的方言口音,基本上都能準確判斷。不過江蘇省,有一座城市就十分特別,明明地南方,卻經常被外地遊客誤會是座北方城市。
  • 信陽有一縣城,總人口達78萬,縣名與淮河有關
    現如今雖然很多城市都處在十分快速的生活節奏之中,在城市裡工作的人普遍都有著比較緊湊的生活。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生活環境,使得人們對於慢節奏的、詩情畫意的生活無比嚮往,外出旅遊、在家品茶、養花養貓等是大家十分鐘愛的生活方式,說到茶,我國有很多的名茶,像西湖的龍井、黃山毛峰等很受愛茶人士的喜歡。
  • 在山區幾乎每個農村都會有座廟,你們村是供奉著什麼神仙?
    有些人講故事的時候經常會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這也說明山和廟是分不開的,而且山區的廟居多,在我們山區,幾乎每個村子都供奉著一位神仙,都有一座供大家祭祀的廟宇,或小或大,所以有人就說:「一個村裡沒了廟,咋還能算個村呢?」
  • 「南京有太多故事,怎能不美」
    曲作者Tureleon在很小的時候來過南京,「對這座城市更多的是浪漫的想像。」這次的創作,想要突出體現南京與其他江南城市不同的那種內斂和底蘊。「雖然南京也有一些江南的那種輕盈,但會顯得更從容更寬厚一些,講述起來也更有娓娓道來的感覺,不徐不疾。所以這首歌的作曲雖然採用了明亮的五聲宮調式,但節奏緩慢,正好體現了南京的這種靈動又內斂的特質。」
  • 龍蝦好吃字難讀,江蘇淮安這座城市的尷尬太多
    每年初夏,華夏大地每個城市都有小龍蝦忙碌的身影。作為國民宵夜之王,小龍蝦不只成功捧紅了大排檔,還成就了兩個城市。前段時間湖北潛江因小龍蝦紅遍網絡,一時間不少人以為潛江是小龍蝦之鄉,產量高而且還有為此專門成立的小龍蝦學校。
  • 臺北散步:認識一座城市的方法,就是不抱目的地擁抱它
    但除了這樣,會不會還有一種可能,是我們把自己投身一座陌生的城市裡,卻不為了要做什麼。所謂的不做什麼不是就癱著不動,而是,沒有太多強制計劃的,更隨性的citywalk城市漫步。在發現的過程中,得到的是一種超預期的快樂。
  • 淮南,家喻戶曉的中國能源之都,卻少人知其境內還有這些旅遊景點
    導讀:在國內眾多的城市當中,每一座城市的都有它自身發展的特色,也就是外地人能夠認識它的一個重要的「閃光點」。「中國能源之都」,但是卻不一定有知道它具體的位置是在哪裡。是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淮南就是位於淮河之濱,也是江淮岸邊上一處著名的「魚米之鄉」。
  • 重返武漢|在武漢的臺灣人:疫情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座城市
    武漢封城76天,一千多萬人被困在這座城市裡。不管是土生土長的武漢本地人,還是外來者,都因為這場疫情與這座城市有了某種深層的聯結。2017年來到武漢、而且整個疫情期間都在武漢的臺灣導演薛穎穜,用《76天台灣導演在武漢》這部短片,講述了自己與武漢的故事。12月7日下午,本刊記者在武漢萬利廣場見到了薛穎穜。
  • 濱淮大花園——美麗的阜南歡迎您!
    阜南系列宣傳片《濱淮大花園》阜南縣地處皖西北,位於阜陽市南部的淮河之濱。「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這句源自宋代的說法,證明了那時淮河兩岸的富足。為了推動濛窪地區的旅遊開發,縣旅遊部門精心打造了一條「百裡濛窪行」的旅遊線路:王家壩大閘是名聞遐邇的「千裡淮河第一閘」,它是濛窪蓄洪庫的大門,它的開啟將使奔騰的淮河洪水湧入庫區,淹沒家園,毀壞良田,而庫區人民付出的代價使淮河洪水變得和緩,保住了淮河幹堤的安然,保障了上下遊城市和人民的安全。
  • 曾是中國能源之都,點亮華東地區大部分城市的夜晚,如今卻少人知
    導讀:了解一座城,首先是要認識這座城。在我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共有663個地級城市,一座城市想要讓被多的人認識它,了解它,可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這座城市有什麼可圈可點出彩的地方。例如,以美食以及國寶大熊貓聞名天下的成都;以歷史文化底蘊享譽海內外的西安;以風吹草地見牛羊的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呼倫貝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