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博物館開館:首展二戰猶太人上海故事

2020-12-20 看看新聞Knews

近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第一家華人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該博物館坐落於華府中心的白宮邊上,其首秀吸引中美各界人士前往參觀。該館展出眾多二戰時期上海接納猶太難民的珍貴歷史影像,配以簡潔易懂的文字,向觀眾敘述了一段不為人知的中猶友情。

這場名為《安全港:上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猶太難民》的展覽和系列活動將持續至明年五月。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CCACC美術館館長、華人藝術家麗塔·劉易認為,這一展示塵封歷史的機會彌足珍貴,也能教育中美下一代。

據CCACC美術館館長麗塔·劉易說:「所以(我們)想要把這一個故事介紹給在華、美的華人也好,主要是主流社會。主流社會大部分都不知道這一塊故事,可能只有極少數的猶太人比較了解一點。我知道我們這裡會安排一些學校,私立學校來參觀,看一下,所以我們才把這個題材、文字弄得非常(簡單),越簡單越好。」在場的中外觀眾也紛紛表示,這場展覽意義非凡。老家在上海的莉莉·齊對家鄉在二戰時期的無私奉獻感到驕傲,而身為猶太裔的羅伯特則了解到了他所不知的一段感人歷史。據馬裡蘭州州代表莉莉·齊說:「作為一個在上海長大的上海人,我還為我們有一個特別的展覽感到自豪,它展示了我的家鄉在二戰期間接納猶太難民的角色。我認為,尤其是在當今的政治氣氛中,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對陌生人保持友善的重要性,以及跨越國界的人性的重要性。」

猶太裔觀眾羅伯特·薩姆斯說:「我認為很顯然,住在那(上海)的兩萬猶太難民一定極度感激中國社會給他們提供避難。我認為這是我們今天都能學到的東西。」11月初,同系列活動中的學術研討會在華盛頓的首都希爾頓酒店舉行。會議上,中外知名歷史和文化學者為觀眾帶來了深度的知識講解。同時,博物館方還邀請到了猶太難民倖存者莉莉安·威倫斯博士和貝蒂·格雷本斯基科夫,為觀眾回憶崢嶸往事。

莉莉安·威倫斯博士在上海出生,著有回憶錄《一個猶太人的上海記憶》。還會講一些上海話的她認為,世界應該知道這段歷史。

莉莉安·威倫斯:「我認為如果其他國家能夠知道猶太人是如何被上海拯救的,那就太好了。在那時,中國是那麼貧窮,然而不論現狀如何,中國人還是讓猶太人進來了。他們本應該對那些來到虹口的猶太人感到憤怒,因為猶太人拿走了他們的房子,而這是日本人所逼迫的。不,中國人沒有感到憤怒,他們看到了和他們一樣可憐的受難者。」

為期六個月的中猶歷史展覽過程中,華人博物館還將開展其他主題的活動,包括2019年美國華裔婦女歷史會議。未來,這座洋房中的博物館將為美國民眾帶來更多有關華人的精彩歷史。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任美星 實習編輯:潘奕)

相關焦點

  • 美媒:華裔博物館講述昔日上海猶太人生活
    華裔美國人博物館推出《安全港灣:上海,二戰猶太難民的意外故事》特展。(美國《世界日報》/羅曉媛 攝)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近日,位於美國華盛頓的華裔美國人博物館(CAMDC)推出《安全港灣:上海,二戰猶太難民的意外故事」(Safe Harbor:Shanghai Surprising Stories of Jewish Refugees in WWII)》特展,講述了二戰時期猶太人在上海安身的故事。
  • 這個波蘭博物館,背後藏著二戰時拯救猶太人的故事
    波蘭 Ulma 家族博物館背後藏著一個戰爭故事。二戰時期,德國入侵波蘭,瘋狂屠殺聚居在此的猶太人。在 1941 年波蘭傑德瓦伯納市的大屠殺中,約有 1000 多名猶太難民被活活殺死,而其中參與屠殺的竟然還有與猶太人一起受著德國入侵者欺凌的波蘭市民。
  • 千件文物回到虹口裡弄,再現二戰猶太難民的上海記憶
    美國東部時間已經過了午夜,然而生活在美國各地的十幾位猶太人不約而同地打開了他們平時不常用的微信,請求他們在中國的朋友傳一些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現場照片和視頻 。此時在大洋彼岸的上海,12月8日下午,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正在舉行新館開館儀式。
  • 反映二戰時期猶太人上海避難史動畫電影亮相
    反映二戰時期猶太人上海避難史動畫電影亮相 5月6日電 (鄒瑞玥) 反映二戰期間猶太人在上海避難歷史的動畫電影《猶太女孩在上海》,5日在上海金茂大廈舉行了發布晚宴。  據介紹,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部影片,講述二戰時期一位猶太女孩瑞娜及其家人在上海避難時,與中國男孩周阿根一家建立了真摯友誼的故事。現場播放了一段5分鐘左右的片花,獲得好評。
  • 「中國人救了我」:二戰中猶太人避難「諾亞方舟」上海的溫暖記憶
    那裡有一個小地球儀,標註著二戰期間為猶太難民提供庇護的國度。在上海的位置上,插著的是一面日本國旗。有當地人解釋,當時上海虹口地區有很多地方是日本人聚居區和佔領區,一些不明就裡的猶太人以為是日本人救了他們。實在是荒謬之極!
  • 上海原創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 將在美國百老匯駐場演出
    原標題:上海原創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將在美國百老匯駐場演出  今天,「中國上海原創音樂劇《猶太人在上海》2019美國百老匯駐場演出籤約儀式」在上海舉行,上海恆源祥戲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該劇目的出品方,與美國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進行籤約。
  • 閔行博物館開館:首展民族樂器與奧地利古堡銀器
    上海市閔行區博物館位於閔行區文化公園內,是一座融展覽、教育、收藏、研究於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2019年1月18日,閔行博物館與上海海派藝術館同時期開館,博物館將呈現地域特色,講述閔行本土文化。
  • 上海鐵路博物館在老北站開館
    昨天上午,在上海鐵路局成立55周年之際,市府科普實事工程上海鐵路博物館在老北站原址正式開館。這座三層薩拉遜式紅牆建築,按照飽經百年滄桑的滬寧鐵路上海站80%比例復原,館內展出了經廣泛搜覓而來的一批國寶級鐵路文物,同時又採用多媒體形式讓觀眾與最先進的鐵路技術「手把手」接觸。  未進館門,已走進上世紀20年代國人身著馬褂、手提藤箱在開放月臺上候車的歷史。
  • 金臣·亦飛鳴美術館正式開館 帶來首展「重生」上海當代藝術展
    11月13日,金臣·亦飛鳴美術館正式開館,是上海虹橋商務區首個擁有國際語境的當代藝術機構,帶來首展「重生」上海當代藝術展。金臣·亦飛鳴美術館,正是在閔行區政府、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和社會各界的指導、關懷和支持下應運而生。
  • 在美國的600萬猶太人(全世界只有1400萬猶太人)
    猶太人只有600多萬人在美國,和合法的華商差不多,如果算上非法移民,美國華人的數目就會遠遠超過猶太人。華人在全世界有十幾億,猶太人在全世界只有1400萬,將近一半都在美國。美國猶太人的故事太多了,如果從猶太人的起源開始講,就沒完沒了了。遷徙、顛沛流離、大屠殺等,大家查資料也都能查到。
  • 《患難見真情——二戰時期救助猶太人的波蘭人》專題展覽在京開幕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4周年,8日上午,由波蘭格但斯克二戰博物館主辦,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協辦的《患難見真情——二戰時期救助猶太人的波蘭人》專題展覽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幕。  《患難見真情——二戰時期救助猶太人的波蘭人》展覽是波蘭格但斯克二戰博物館首次在中國舉辦展覽,展期1個月。
  • 講中國好故事——紀錄片《猶太人在上海》在美播映反響熱烈
    最近,一部記錄二戰時期上海接納2萬多猶太難民的紀錄片《生命的記憶——猶太人在上海》在美國紐約、華盛頓等地放映,引起了當地觀眾的熱烈反響,此片還在美國喬治城大學舉行了「全美50所高校巡迴展映」的首發式,這一紀錄片隨後將在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50所學校進行展演。
  • 二戰期間,德軍是怎樣辨認猶太人的?
    猶太人與其他民族在體貌特徵上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他們都有一個大鼻子,這個鼻子不僅碩大,而且鼻尖還有一點下彎,帶一點鉤狀,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鷹鉤鼻子。而且這一點在西方的文學作品、漫畫、故事傳說中都被體現的非常的明顯,比如在《吝嗇鬼》中對歐也尼。
  • 用心記述猶太人在上海的特殊歲月——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千件展品...
    光明日報記者 任鵬 曹繼軍  面積從1000多平方米到4000多平方米,展品從150件到近1000件……歷時近3年,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完成了改擴建工程。日前,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舉行新館開館活動,以色列、德國、波蘭、美國駐滬總領事來到活動現場,上海猶太難民史料研究中心也同時揭牌。
  • 美國為二戰時私吞猶太人「黃金列車」正式道歉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美國司法部10月11日發表聲明,為二戰時期美軍霸佔裝載屬於匈牙利猶太人財物的納粹「黃金列車」道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軍在匈牙利大屠殺中搶奪了大量名貴珠寶、黃金,並將它們裝上火車,準備運往德國。但是,美軍中途將這列火車截獲,並據為己有。
  • 上海歷史博物館開館
    資料圖片   經過近兩年的建設,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革命歷史博物館)近日正式開館,首日接待6200多名參觀者。   這是第一個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物館。遵循「以城市史為脈絡,以革命史為重點」的原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全面梳理目前上海行政區劃下6000餘平方公裡內的近6000年歷史脈絡,展現城市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節點和重大革命歷史事件。
  • 訴說人類共同的情感,猶太難民與上海的故事還在世界流傳
    從2007年開館,到2020年12月8日擴建後重新開館,這座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一直在展現歷史、挖掘歷史,向世界展現人類熱愛和平、命運與共的記憶。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 虹口區供圖逃亡與拯救二戰期間,上海是接受猶太難民最多的城市。
  • 二戰時期德國人怎麼知道誰是猶太人?他們是有什麼特徵嗎?
    第二次世界大佔時期,納粹德國瘋狂的屠殺了600萬猶太人,但又沒有錯殺,他們拿什麼來辨別是不是猶太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說德國為什麼要屠殺猶太人。猶太人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猶太人通常都有著自己的社區,這也是猶太人團結的表現。有點類似我們的華人街。所以德國人發現一個就可以找到一群猶太人。同時,在生活方式上,猶太人的鄰居很容易發現他們,進行舉報。猶太人的身份信息也標註了他們的民族,德軍也會核查猶太人在市政府、銀行的登記信息。
  • 同為戰火罹難的上海卻成了猶太人的諾亞方舟
    八月,趁著孩子們放假,終於迎來了悠閒的好時光,借著去探望老母親的理由再次來到東方巴黎——上海。早就耳聞上海提籃橋附近有個猶太人難民紀念館,但極度路痴的我根本不敢只身前往,好在有姐姐的欣然陪伴,才使得「厚顏」的我能一睹二戰時期猶太人的神往的天堂。
  • 漫步上海,意外發現猶太人的諾亞方舟裡,有「上海辛德勒」的故事
    百年風雲之後,陝西北路上保留了很多歷史建築,而另外一些如今都變身成為了:辦公場所,高檔會所、咖啡館、商鋪、餐廳、博物館、民居等。太平花園初期的住客,清一色是猶太人,在上世紀初,猶太人都是有錢人,至今這一帶老上海街坊仍慣稱太平花園為「猶太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