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第一家華人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該博物館坐落於華府中心的白宮邊上,其首秀吸引中美各界人士前往參觀。該館展出眾多二戰時期上海接納猶太難民的珍貴歷史影像,配以簡潔易懂的文字,向觀眾敘述了一段不為人知的中猶友情。
這場名為《安全港:上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猶太難民》的展覽和系列活動將持續至明年五月。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CCACC美術館館長、華人藝術家麗塔·劉易認為,這一展示塵封歷史的機會彌足珍貴,也能教育中美下一代。
據CCACC美術館館長麗塔·劉易說:「所以(我們)想要把這一個故事介紹給在華、美的華人也好,主要是主流社會。主流社會大部分都不知道這一塊故事,可能只有極少數的猶太人比較了解一點。我知道我們這裡會安排一些學校,私立學校來參觀,看一下,所以我們才把這個題材、文字弄得非常(簡單),越簡單越好。」在場的中外觀眾也紛紛表示,這場展覽意義非凡。老家在上海的莉莉·齊對家鄉在二戰時期的無私奉獻感到驕傲,而身為猶太裔的羅伯特則了解到了他所不知的一段感人歷史。據馬裡蘭州州代表莉莉·齊說:「作為一個在上海長大的上海人,我還為我們有一個特別的展覽感到自豪,它展示了我的家鄉在二戰期間接納猶太難民的角色。我認為,尤其是在當今的政治氣氛中,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對陌生人保持友善的重要性,以及跨越國界的人性的重要性。」
猶太裔觀眾羅伯特·薩姆斯說:「我認為很顯然,住在那(上海)的兩萬猶太難民一定極度感激中國社會給他們提供避難。我認為這是我們今天都能學到的東西。」11月初,同系列活動中的學術研討會在華盛頓的首都希爾頓酒店舉行。會議上,中外知名歷史和文化學者為觀眾帶來了深度的知識講解。同時,博物館方還邀請到了猶太難民倖存者莉莉安·威倫斯博士和貝蒂·格雷本斯基科夫,為觀眾回憶崢嶸往事。
莉莉安·威倫斯博士在上海出生,著有回憶錄《一個猶太人的上海記憶》。還會講一些上海話的她認為,世界應該知道這段歷史。
莉莉安·威倫斯:「我認為如果其他國家能夠知道猶太人是如何被上海拯救的,那就太好了。在那時,中國是那麼貧窮,然而不論現狀如何,中國人還是讓猶太人進來了。他們本應該對那些來到虹口的猶太人感到憤怒,因為猶太人拿走了他們的房子,而這是日本人所逼迫的。不,中國人沒有感到憤怒,他們看到了和他們一樣可憐的受難者。」
為期六個月的中猶歷史展覽過程中,華人博物館還將開展其他主題的活動,包括2019年美國華裔婦女歷史會議。未來,這座洋房中的博物館將為美國民眾帶來更多有關華人的精彩歷史。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任美星 實習編輯: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