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食物在燉煮的時候,都會出現泡沫,像煮豆漿、煲粥、熬湯時;另外,泡茶、泡咖啡、榨果汁等,上面也會有一層泡沫。
有人說這泡沫是食物的精華,要留下來;也有人覺得不乾淨,應該去掉。那到底是去是留,能不能吃?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弄弄清楚~
1
這兩種泡沫,最好撇去
1
肉湯的泡沫,紅灰色需撇,奶白色可留
煲骨頭湯和肉湯產生的泡沫需不需要撇去,得分情況。
為了改善口感,很多廚師都會推薦煲湯前先把骨頭、肉類焯個水,此時會產生很多紅灰色的泡沫,一般多是肉類中的血沫及雜質,建議撇去後,再次用清水清洗。
等到正式熬煮時,湯裡還會出現泡沫,不過此時的泡沫量較少,顏色奶白,看起來乾淨很多,這是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被煮了出來。此時的泡沫可以保留,但如果覺得影響外觀,或者是在減肥,也可以撇掉。
注意:肉類焯水一定要冷水下鍋,這樣才能把肉質裡的血沫、雜物慢慢「逼」出來。如果熱水下鍋,會讓肉質表面的蛋白質立刻收縮,無法把血沫「逼」出來了。
2
可樂、雪碧的泡沫,易傷胃
剛開瓶的可樂、雪碧等,往往會竄出一股氣泡,而很多人喜歡趁著有氣泡的時候喝一口——氣泡從胃腸道竄到胸口直衝鼻腔,怎一個爽字了得!但一放久,泡沫消失了,氣也沒了,喝起來就沒勁了~
打開碳酸飲料時產生的泡沫,其實就是二氧化碳。而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刺激胃黏膜,從而減少胃酸分泌,影響腸胃的正常消化功能,進而導致食慾下降的情況。
另外,印度醫學家發現,凡是可樂等碳酸飲料消費量大的人群,食管癌發生率都會相對較高。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二氧化碳的壓力使胃酸逆流進入食管,從而刺激食道,增加了食道癌的發生風險。
所以像此類帶氣的飲品還是少喝為好,尤其是本來就有消化道疾病的,最好不喝。
2
豆漿出現大量泡沫,
可能是「假沸」,需要再煮
煮豆漿時如果出現大量泡沫,很多人都會把它當成煮沸了的標誌。但其實這可能是一種「假沸」現象。
豆漿含有一種叫皂甙的物質,會讓豆漿在加熱到80-90℃時產生大量泡沫,這些泡沫就像是「障眼法」,看起來像煮沸了,實際卻還沒有徹底煮熟。
如果喝了這種豆漿,所含的皂甙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導致消化不良;攝入過多時,還易導致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不適。
所以煮豆漿時產生了泡沫,應該再用小火繼續煮10分鐘左右,至泡沫完全消失,豆漿沒有了豆腥味才是完全煮熟,能放心飲用。
3
無需擔心,甚至有益的泡沫
1
煮麵、粥的泡沫,是澱粉和蛋白質析出所致
我們在煮麵條、水餃時,也會產生泡沫,一般對身體並沒有什麼危害,不需要撇去。
這些泡沫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麵粉中的蛋白質、澱粉溶在水裡面,使得水的黏度增大。水溫不斷升高,泡沫就越多,等你關火後,這些泡沫就會消失。
至於熬粥時,泡沫消失後,表面會懸浮一層比較粘稠的物質,這也就是老話說的「米油」。
《本草綱目》中有提到,如果是又黑又瘦的人,食用米油100天,就能變「肥白」,米油還能養胃陰、補元氣。因而對於營養不良的人,很適合吃這層米油。
2
泡茶的泡沫,含有茶皂素
衝泡茶時,也會泛起一層泡沫,這其實是茶葉中的茶皂素,動物實驗表明它有一定的抗菌消炎的作用,並能抑制脂肪的吸收。
不過茶泡沫裡面含有的量是有限的,不要指望喝點茶泡沫就能起到這些作用。但這至少說明這層泡沫無害,可以保留。
3
鮮榨果汁的沫,含活性酶
鮮榨果汁上的那層泡沫營養格外豐富,不用撇掉。
醫學研究證明,這層泡沫中富含礦物質和活性酶,而活性酶對人體很有好處,比如抗炎抗菌、增強免疫力、美容養顏、延緩衰老等。
不過,這些活性酶很容易被氧化,因而鮮榨的果汁要儘快喝掉。
來源:BTV我是大醫生官微
編輯:陳莉亞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