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我在中國計量大學圖書館偶然讀到一本殘雪的《思想匯報》。我知道我遇見大師了!並且是一個極為小眾的大師。嗯,極為不足以描述這種小眾,或者說極端?哪怕最經常讀書的讀者,都不一定知道這個作家。她比獲得諾獎之前的莫言更小眾。
殘雪也許是國內最好的作家。
有人問,也許是國內最好的作家?那莫言呢?這當然不好分個高下,所以我用了「也許是」。對於這樣一個極端小眾的作家,我的推薦怕是沒有什麼分量,所以接下來,我打算直接借用名家的推薦。
2012年,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前的一個記者招待會上,有人要他預測當年諾獎的獲獎人。他說:我不預測,但是我希望是中國的女作家殘雪獲獎。
2019年,殘雪成為諾貝爾獎熱門人選,這幾乎算是她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國外,她其實是被研究得最多的中國作家。她的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作品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多次被入選世界優秀小說選集。被美國和日本文學界認為是「20世紀中葉以來中國文學最具創造性的作家之一」。
美國作家蘇珊·桑塔格說:如果要我說出誰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殘雪。
1953年5月30日,殘雪出生於長沙。她的哥哥是知名哲學家和翻譯家鄧曉芒。國內讀過哲學著作的人應該知道他。鄧曉芒翻譯過康德的《實用人類學》《自然科學的形上學基礎》《判斷力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和胡塞爾的《經驗與判斷――邏輯譜系學研究》。殘雪是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家。
所謂先鋒文學,指的是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受西方現代主文影響出現的,在創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現出強烈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氣息的創作流派。其以小說創作為主,在文化上表現為對意識形態的反叛與消解,在文學觀念上顛覆傳統的真實觀。重視文本的「實驗」性,致力於探索和創新敘事技巧。
殘雪的小說描述的並不是他人或外部事件,它們一律指向自我,指向內心。這個自我既具有靈魂也具有生命,是一個矛盾體。
殘雪的自我是在實驗文學這種尖端級別的創造中逐漸覺醒的,她的文學生活常常是刀鋒上的生活。上世紀八十年代,殘雪剛步入文壇的時候,評論界是集體沉默的。
也許是當時太過於先鋒,還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評價她。殘雪確實有其難以解讀之處,於我而言也是如此,所以我也只能寫到這裡了。當然,對於初讀文學作品的讀者,不太建議去讀她的書。不過也不妨嘗試一下,沒準合你的胃口。這種事情說不準。
她後期的幾部作品,其實我也看得有點吃力。她前期的作品,我還能隱隱約約感受到一種力量;但後期的幾部,比如《一株柳樹的自白》《新世紀愛情故事》,我已經跟不上她的節奏了。
一個人在刀刃上行走我是見過的,但是能把在刀刃上行走作為她的常態,終其一生都保持在那個決絕的狀態,是令人驚訝並五體投地的。
文字來源於本人公號小美麗六代,一個專做好書推薦內容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