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造景 | 什麼是原生缸?為什麼那麼多人痴迷原生魚!

2021-03-01 大師設計

通常我們理解的原生缸就是養原生魚的缸,什麼是原生魚?

就是生活在我們本地江河溪流裡面的魚,主要是能夠養在水族箱裡的小型魚類。
原生缸一般會模擬原生魚原本的棲息環境,比如原生溪流缸,缸底全用鵝卵石鋪設,模擬自然界中的溪流~

生態水族缸我們通常叫原生缸,顧名思義就是複製魚類原生態環境的魚缸!

最近幾年原生缸越來越受歡迎。不過國內的原生缸都局限在國內魚種的原生態環境複製。而我們這裡說的原生缸不僅僅局限於國內,還要利用異國情調的魚類,貝類和水草來創造迷人的生態系統,巧妙地複製魚類原本的自然棲息地環境。

在全面的了解原生態水族缸之前,我們先看看下面幾張照片。這是自然界水下的照片,是不是很漂亮。

上面照片中的景色國內已經不多見了。可惜啊~生態保護刻不容緩!我呼籲大家在家裡複製自然界中的美景的時候也不要忘記真正的去保護自然愛護自然!

好吧,言歸正傳,了解原生態魚缸造景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些相關的術語:物種、物種範圍、種群和生態系統

物種

簡稱「種」,是生物分類學研究的基本單元與核心。它是一群可以交配並繁衍後代的個體, 但與其它生物卻不能交配,不能性交或交配後產生的雜種不能再繁衍。Mayr1982年對物種進行了重新定義他認為物種是由居群組成的生殖單元和其它單元在生殖上是隔離的, 在自然界佔據一定的生態位。

物種範圍

是物種生活的一個領域。物種範圍可能包括幾個不同的種群。

種群(population):

指在一定時間內佔據一定空間的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種群中的個體並不是機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並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給後代。

種群是進化的基本單位,同一種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個基因庫。對種群的研究主要是其數量變化與種內關係,種間關係的內容已屬於生物群落的研究範疇。

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簡稱ECO,是ecosystem的縮寫,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間內,生物與環境構成的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整體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並在一定時期內處於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

打個比方,地圖魚(Astronotus ocellatus)。這個物種生活在亞馬遜河,奧裡諾科,奧亞波克等南美河流(物種範圍)。然後這個範圍內的地圖魚種群,每個都有獨特的特徵,然而它們也有共同之處。

例如,都喜歡生活在有流木的地方或沿海植被覆蓋的河流和河流流速緩慢的地方。

上圖說明:在同一個水生態系統中,可能有幾種具有不同環境條件的種群。例如:

1、上遊水流高,水溫較低、高氧氣的環境。

2、湖泊邊緣地區的生物群落,散落著流木和枯葉,pH較低。

3、淺水區,有著泥濘的底部,並被水草覆蓋。

4、滿是沙子和石頭的環境。

每個物種以及其獨立的種群都有對棲息地選擇偏好:底床的類型、光線強弱、水流的強度、水溫以及水的化學成分、食物供應、競爭和是否有天敵。

所有條件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一個種群。實際上這些條件一直都在不停的變化。種群沒有明確的界限。它可能由於天氣條件或人為幹預而改變。

一些物種在其物種範圍內遷移,生活在各種種群中並與各種生物相互作用。一個物種在不同的年齡段也可能改變他們的環境。

以上理論是我們建立原生態缸所需要了解的。那麼反映到水族箱中應該是怎麼樣的?或者說原生態水族箱的特點是什麼?

其實就是模仿魚類在自然棲息地中的環境。我們要儘可能多地收集關於這些物種在自然裡種群的信息,並為魚類和植物在水族箱中的成功生活創造必要的條件。

下面一組圖片是外國Biotope水族館的一些原生態缸作品。

簡單來說,你養的什麼魚,那麼這個魚所對應的原生態環境就是你在創造這個水族箱時所需要參考的對象。

你不能把魚類和他們不同的生活環境相混淆。就好比你把來自亞馬遜河的魚放進適合非洲三湖魚生活的環境中,這顯然是不行的。它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1、缸裡的魚類,植物或貝類可以是野生的,也可以是家養的,但必須只顯示出野生的顏色。經過人工培育的不自然的發色是不可以的。打個比方,我們原生環境中只有黑殼,那麼你的原生缸裡就只能放黑殼,不能放櫻花蝦。

2、缸中的景觀材料、底沙及其他的布置應滿足缸中生物的基本需求。比如對於南美流域中的某些物種,你需要在缸裡放置足夠的枯葉、流木、以及供其躲避的場所。

3、x缸中的魚類,植物和無脊椎動物應當很健康。各種生物的數量也應該是和諧的。

4、布置魚缸環境時儘量的自然。不要有太多的人工造景的痕跡。

一起來看模擬原生環境小樹枝水草造景開缸過程

材料來自一份英文水族刊物裡的造景過程,

來源地遠景:

建缸步驟:

準備缸,60 x 30 x 36 cm

因為要準備同時用砂和泥,所以必須先準備好隔離物和位置:

先鋪矽砂2cm左右:

放入人工營養泥,(這裡原文沒有給出具體品牌),注意傾斜角度

去掉隔離板,用工具修飾泥和砂的連接處:

放入處理過的樹枝,調整位置:

埋入一些小型石材於適當位置:

放入一些處理過的橡樹葉:

植入一些與目標圖片接近的植物,並放水沉澱一段時間:

開過濾,養水:

放已經選定的魚種歐洲三刺魚(Gasterosteus aculeatus aculeatus):

來源:露卡琳的黯影、G病毒、父貓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小編一樣的感受,當經常聽一些重金屬搖滾音樂的時候,突然聽到一首娓娓道來的民謠,會覺得很舒心,我想水族造景也是一樣的,看了很多大缸很複雜的造景,有時候突然看到一幅簡單的畫面,肯定也會突然打動我們的內心。下面給大家就找了一些用材特別簡單的水族造景,希望你能在之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那一份「清淡」。

上邊是通過沉木和樹根與石頭形成的景象,昔日裡在根雕藝術家眼裡都不屑一顧的雞肋,如今卻已成為現代水族箱的點睛之筆,一塊好的沉木不但可以給一個水族箱平添一股真實自然的靈氣,也可以給一個水景創作者以更廣闊的創作想像空間。

當然,簡單的畫面並不是代表能造出這樣一個水景很簡單,能把簡單的材料做的好看,這其中還是有非常大的學問的。反正給這些材料,是不可能做出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做出來的。

小小的水族缸,卻藏著大大的世界,對於水中的每一條魚兒來說,水族缸就是它們的全世界,它們在這裡盡情的遨遊,所有的不愉快都可以拋之腦後,隨心所欲的遊著,這不就該像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嗎?

看了這些,是不是有自己做一個的衝動?那還等什麼,這就帶你來感受一下一個小缸是怎麼造出一個簡約不簡單的水景的。

首先準備一個空缸,並且把低肥和水草泥一起加入,在加入低肥時和水草泥時,一定要注意用量。低肥一般情況都是鋪在中間。

把事先準備的沉木和石頭加入,除了考慮個人喜好外,還要注意是否會影響水質,因為有些石頭是石灰巖.有的是碳酸巖,有的是磷酸巖,它們會影響水族箱的酸鹼度,擺放這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位置的問題,一般想要突出的景色或者說全缸最主要的景色,都會放置在黃金比例的位置,大概就是四比六的位置。

接下來就是水草的添加,選擇水草時應該考慮到前、中、後景都要有適合的種類,在布設時能體現出立體感。依照水族箱配置設備的不同功能,挑選大小、長短、光亮要求相符合的水草種類。儘量挑選顏色、葉型、大小不相近的水草品種,如果種植技術不是根有把握,避免種一些高難度的水草。水草都添加好了以後,便可以加水放魚了。不過放魚的時間一般都是在放水兩個周之後了。

這便是最後的效果,是不是覺得原來你自己也能做出來了? 其實水族造景最大的魅力就是你就是這個小缸裡世界的造物主,你可以控制裡邊世界的每一個生物它們的生長以及變化,不管最終效果如何,當一個自己搭建的世界裡,一群生物在裡邊愉快的生活,這便是一種內心的滿足,當聯想到我們的世界便是一個大的「水族箱」,小編覺得這也是對生命的另一種領悟吧

- END -

相關焦點

  • 水族造景,野採水草小技巧,開啟原生水草造景之旅!
    #水族世界#水草造景隨著喜歡的人增多,這一產業有了蓬勃發展的趨勢,現在已成為推動水族產業發展的新亮點。正有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水草造景實踐中,成為愛好者的一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野採的一些經驗。另外原生景,通常指利用野外採集的動植物造景。
  • 生態水族箱:原生缸造景3年間的變化
    生態水族缸我們通常叫原生缸,顧名思義就是複製魚類原生態環境的魚缸。原生造景的題材中,常見的是「亞馬遜風格」的造景,用大量的沉木和欖仁葉,營造一種幽暗的光線效果,水質發黃,散落著落葉配上各種亞馬遜魚類,展現出世界著名流域古老大氣而又神秘的一面。
  • 原生缸造景:這些能讓原生缸更自然的小玩意兒你見過嗎?
    你能想像還有什麼和水族相關的東西你是不知道在銷售的嗎?給你說一樣東西,你一定也想不到。素材:Tannin Aquatics;文:賣腎吃火鍋此前在網上看到一個原生缸造景骨架的圖片↓乍看之下,仿佛沒什麼特別的,但是給你看一個小細節↓這是什麼?!
  • 超級簡單的原生造景小缸!手把手教你盤它!
    先曬一張原生造景缸的整體圖: 無論在草缸還是原生缸的開缸初期,大家都會遇到沉木黃水的問題。解決沉木黃水其實並不難,需要在選擇好素材的時候,就預先進行處理!
  • 被這個原生缸的美深深吸引,準備跟媳婦動手一個了!
    這個水草缸是德國一家原生水族工作室的作品,進店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原生的氣息迎面而來。>為了更好的呈現出自然中溪流的感覺,這間工作室的造景師們打造了一隻讓人眼界大開的缸子——自然激流缸 水下飼養著異型魚,樹幹上布滿苔蘚
  • 一個只有福建原生魚的溪流缸
    今天分享一下自己做的第一個原生缸,這個缸放在了我們位於廈門的工作室裡,同事希望工作環境內有一個自然感強並帶有在地性的魚缸,於是我決定做一個只有福建原生魚的溪流缸
  • 99.99%復刻自然的原生缸造景,寬度達1米的原生造景缸體
    某種程度來講,原生造景是復刻一段自然景觀。那麼,你能為原生造景做到什麼程度呢?這次和大家聊兩個缸體。這是美麗往事老師的兩個尺寸200*100*60cm的缸體,19mm玻璃,無拉筋。長度2米,寬度1米,這樣尺寸的原生缸極其少見↓NO.1亞馬遜清水河域湧泉生境亞馬遜有一些水質清澈的河流,能見度非常高,河底有的地方會冒出氣泡,這是地下水在湧出來。這裡介紹的第一個缸體就會模仿這個神奇的景觀,我們一步步往下看。
  • 葦林魅影 || 葦棲多鰭魚原生造景及飼養全記錄
    另外原生造景樹枝樹葉很多,這些物質的自然腐爛分解是原生缸的自有特點,同時又有底沙藏汙納垢,過濾系統一定要強大滴濾的缺點也很明顯,不太適用於過大的缸,噪音較大和醜都是邁不過的坎,這是由其結構特點帶來的,只能改進,不能根除滴濾的濾材選擇方面,由於滴濾的水流方式,石英球無疑是最優解,單位體積容納的濾材總量最大。
  • 水族造景不知如何下手?AGA水族造景大賽獲獎作品告訴你怎麼做!
    前幾天給大家分享了ADA的世界水草造景大賽的優秀作品,其實還有一個和ADA一樣歷史悠久的比賽,那就是美國水生園藝家協會(簡稱AGA)舉辦的水族造景比賽。有了AGA的比賽,避免了水族造景ADA一家獨大的狀況。
  • 生態缸:2018年原生缸造景大賽集結
    近幾年生態水族箱越來越受歡迎,昨天小編發表了14年~17年國外原生缸造景大賽的作品,今天來看看18年作品有那些。營造原生而又不覺人為,方乃造景高手,請慢慢欣賞,便可打造屬於自己的原生缸↓↓↓2018年長城杯原生態造景賽(CBAC)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原生缸大賽主題
  • 綠石、吸鰍、枝椏……原生缸這樣搞準沒錯
    原生缸造景、原生魚愛好者阿大西又來了,這次帶來的這篇文章希望依然能給你帶去新的想法和理念。
  • 玩一個原生缸,把小溪帶回家
    開缸過程就不介紹了,這是一個凹形的造景,左右壘卵石,留出一點中間的通道 中間一些留白,這點上算是參照水族造景的做法
  • 好的原生缸當然離不開好的底沙----原生溪流沙
    有很多魚友開新缸,不知道如何取材造景,原生缸最重要的是風格的自然。大石頭好找,底砂難求。
  • 一個潮汕本土de原生水陸景
    從2010年開始養魚至今有10年了,期間玩過很多種魚和不同風格的造景,也死過很多魚,漲了很多知識,積累了很多經驗。後來主要專注玩水陸缸,原生造景,三湖慈鯛這幾方面。 今天一個潮汕原生景水陸缸。開缸的原因是,潮汕地區這麼多水族玩家,玩草缸的不少,養魚的也多,水陸雨林缸也有……各種各類的造景,就是偏偏沒有模仿本地風景的,於是就有了這個景,國際慣例,欣賞成景照。
  • 溪流原生缸,把大自然搬回家!
    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 適合魚缸造景的幾種觀賞魚,魚缸造景「大神」之路從它們開始
    養觀賞魚,玩自然水景,懂生活的人都關注了水族圈!
  • 魚缸造景知多少?水草缸看膩了,了解下溪流砂原生魚缸造景
    哈嘍,在看文章的魚友們有喜歡原生魚缸造景的嗎?或者有沒有水草缸造景的大神呢?應該大家都對溪流砂有所了解嗎?就是底砂的一種,雖然說這幾年才開始用,但是隨著原生缸造景的普及,溪流砂也慢慢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也可以說是魚缸造景玩出的新花樣。溪流沙其實是一種非常原生態的底砂,能給魚缸營造出一種很接近大自然的造景景色。比較符合現在我們城市的朋友們,對鄉村或者大自然的追求,相當於把大自然搬回家。那麼在使用溪流砂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東西呢?
  • AGA造景大賽2018:原生造景篇
    (美國)AGA世界造景大賽2018原生篇:這裡的原生包含範圍很廣,非洲三湖、中國原生、南美/中美原生、美國/歐洲的大河水底、甚至是你身邊的一條溪流
  • 漳州小夥水族造景「缸缸的」 保持生態是技術活
    水族造景「缸缸的」  「這個就叫做水草造景或生態造景。」昨日,一身簡約打扮的李劍誠指著新近「開缸」的作品向筆者介紹。和傳統的魚缸不同,水草造景根據水中的動植物習性及特點,利用燈光、過濾系統等設備,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小生態圈,也被形象地稱為「水中園林」。
  • 原生觀賞魚系列7:原生魚缸怎麼造景?注意這4點即可
    各位魚友,大家晚上好!到了我們,原生觀賞魚系列第七篇文章,前面第六篇文章,我們講了觀賞魚混養的注意事項,有提及到觀賞魚缸造景的問題。沒錯,我們第七篇文章就是專門來講一下,原生觀賞魚缸布置的一些注意事項,或者說是幾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