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理學和西方的神學,成為中西方文化不同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
歡迎來到百家號飛絮說史,中國的理學和西方的神學,成為中西方文化不同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想來大家都知道,希臘是一個崇尚多神的國家,神化中神與人的差別不是很大,以半人半神的形象出現的神也是有的,所以希臘神話很人性化,也就更能融入人的社會和人的感情中來。在眾多神殿中的阿波羅神殿因為一句銘文而顯得特殊,那就是刻在神殿外側的七位智者中一位名叫塔列斯留下的這句:「人啊,認識你自己!」
在祭師當權、民智普遍未開的時代,能撇開神的意志和神權的羈絆而喊出用自己的力量、智慧了解自己這樣的話來確實需要遠見、智慧和勇氣。這句話看似平淡,好像沒說什麼,也沒有對任何實質對象提出挑戰或有所牴觸,可能正是這個原因使它得以流傳於世。另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它暗地裡用很不經意的手法流露出一種情緒,一種對宗教神諭的不信任,一種對後來一直以神權囿固西方思想達2000年,到蒙古人徵服很大一部分歐洲後才算撒開半隻手的勢力的不滿。希臘人用實事求是的精神發展數學邏輯、幾何推理、人生哲學,這些小眾的學術研討都沒問題。
宗教的勢力是龐大而且全面的,所有人包括君主的精神需要又是那麼強烈和不可理喻,當理智與情緒發生衝突時,理智需要冷靜的頭腦分析,但情緒對這些卻全不買帳、無動於衷,它只需要少數人對大眾的鼓動,激發他們正面或負面的感情,就可以通過空氣中的粒子、電波,像潮水般向群眾輸送,在群眾中蔓延。人有感情、情緒,多數是不可理喻的,這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高官高幹、國王君主,區別只在於程度上的輕重而已。情緒的波動,又往往與個人或集體利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中華文明很幸運,在開始時我們也有佔卜問事,也有巫婆祭師,後來還是得力於一些冷靜、英明頭腦的努力,把中華文明帶出神巫迷信的這個拉扯不清到處糨糊的情緒泥淖,沒有發展成宗教信仰。
在問事變成問卦,易經分成易學和易術,思想學術經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階段後,巫權、神權慢慢退出,政治舞臺轉化為倫理君權唱主角。孔子周遊列國宣揚儒學,為後來治國理政的君權體系打下平穩的理性基礎,情況就更穩定並開始制度化。這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不斷的重要依據。中國的理學(哲理)和西方的神學遂成為中西方文化向著不同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雅典在當時只是一個小城邦。當「它理性的文明開始發出光芒,像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那樣輻射四周時,它的黯淡已經註定。它的湮沒是在羅馬帝國禁止基督教之外的異教時期」。每當文明與野蠻對峙,理性跟情緒有所牴觸,總是文明和理性敗下陣來的居多。為什麼呢?
因為文明追尋和平和真理,野蠻追求單純的利益;理性需要寬容睿智的頭腦,情緒只求脾性充分的發洩。這是建設和破壞的兩個對立面,而我們的世界充滿矛盾,很多優秀文明的湮沒,皆因於此。西方蠻族毀滅了超然燦爛的雅典文明,於是希臘文明不再。到了18、19世紀時,西方國家強大起來後,它們整體又十分渴望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文明源頭,將自己從蠻族中擺脫出來,就像當時羅馬人與希臘攀上關係後,把希臘一羅馬列為文明陣營,其他民族一律稱為蠻族一樣。當時他們不知道雅典文明的珍貴,滅了就滅了。認識到珍貴後,要重新把斷去的文明鏈條連接起來可就費勁多了。
人類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自以為聰明,甚至不可一世,但到頭來總會發覺自己不停地做著傻事!阿波羅神殿在雅典西北一百七十公裡處的德爾斐,「把希臘文明之前的人類精神需求極大地集中並耗散了然後退休在應該退休的時刻,絕不拖泥帶水」。瀟灑走了短暫一會兒後,好像只是為了證明它曾經存在過,一句簡短的銘文就留給世人如此難以磨滅的念想。「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一個多麼寬宏但又簡單的思想範疇啊!每個人都是從生開始,到死結束,中間這段日子還好明白些,剩下來的,就是未知的生,焉知的死。
東方哲人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性愚鈍,還是不得而知啊!美好的東西世人都想據為己有,但一定要取之有道,社會才可能和諧,否則必定會引起不公,導致憤怒情緒蔓延並轉化為暴力,引起動亂,甚至戰爭。文明世界有法律、法典、法規和規章、制度、條文等來維持社會秩序,不過一旦戰爭爆發,所有條文約束歸零,人的脾性變得不可預料,野蠻和文明不停更迭。巴特農神殿奉祀的是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當希臘文明的黃金時代成為過去,雅典娜再也守衛不了雅典城,雅典城也就沒能力繼續守護神殿了。
於是,巴特農神殿的處境隨著擁有它的人而變,曾被羅馬帝國改為基督教堂,繼而被土耳其的統治者改為清真寺,到後來更是淪落為土耳其的火藥庫,先後發生過爆炸和被敵人轟炸等事件。19世紀初,英國駐土耳其大使把巴特農神殿遺留的精華部分的雕刻作品運到英國,至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內,難怪世界上那麼多古代文明都一一在外力摧殘中湮滅。這是強盜的秩序、蠻族的世界。今天,我們看到巴特農神殿發出聲音了。不是呼籲!一位部長乾淨利落地呼籲:「我一定復活!」
一個組織,幾位教授,在向到來的全世界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的精華雕刻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請回來。理由在傳單上寫得很強硬,義正詞嚴,符合文明人的處事方式、希臘人的邏輯傳統,傳單上面引用了希臘一位已故文化部長的話:我希望巴特農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臘,如果在我死後回來,我一定復活。我想,這位部長在生前,一定知道自己的希望渺茫。希臘人的邏輯裡可能沒有強盜的思維,但他們不可能不明白強盜邏輯。既然這樣,這位部長必須安排自己的復活以便做持久戰,這話聽來,令人悲酸;這個希望,也將徒勞這位文化部長是位女士,叫曼考麗。她說的這段話被寫進送給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公開信中。
不僅希臘如此,中國也是一樣。強盜搶劫可不會分搶誰不搶誰,只要有機會,就會像蝗蟲掠食那樣一掃而光。野蠻的邏輯是弱肉強食,所以如果通過巴特農神殿中的一個組織、幾位教授來呼籲正義,結果一定是部長生又不得,死也不能,復活當然不成。在小編看來,文字的力量只有用在文明的人身上才會發生作用。好了,今天的歷史故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觀看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