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農神殿的處境隨擁有它的人而變,曾被羅馬帝國改為基督教堂?

2020-12-25 飛絮說史

中國的理學和西方的神學,成為中西方文化不同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

歡迎來到百家號飛絮說史,中國的理學和西方的神學,成為中西方文化不同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想來大家都知道,希臘是一個崇尚多神的國家,神化中神與人的差別不是很大,以半人半神的形象出現的神也是有的,所以希臘神話很人性化,也就更能融入人的社會和人的感情中來。在眾多神殿中的阿波羅神殿因為一句銘文而顯得特殊,那就是刻在神殿外側的七位智者中一位名叫塔列斯留下的這句:「人啊,認識你自己!」

在祭師當權、民智普遍未開的時代,能撇開神的意志和神權的羈絆而喊出用自己的力量、智慧了解自己這樣的話來確實需要遠見、智慧和勇氣。這句話看似平淡,好像沒說什麼,也沒有對任何實質對象提出挑戰或有所牴觸,可能正是這個原因使它得以流傳於世。另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它暗地裡用很不經意的手法流露出一種情緒,一種對宗教神諭的不信任,一種對後來一直以神權囿固西方思想達2000年,到蒙古人徵服很大一部分歐洲後才算撒開半隻手的勢力的不滿。希臘人用實事求是的精神發展數學邏輯、幾何推理、人生哲學,這些小眾的學術研討都沒問題。

宗教的勢力是龐大而且全面的,所有人包括君主的精神需要又是那麼強烈和不可理喻,當理智與情緒發生衝突時,理智需要冷靜的頭腦分析,但情緒對這些卻全不買帳、無動於衷,它只需要少數人對大眾的鼓動,激發他們正面或負面的感情,就可以通過空氣中的粒子、電波,像潮水般向群眾輸送,在群眾中蔓延。人有感情、情緒,多數是不可理喻的,這包括受過高等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高官高幹、國王君主,區別只在於程度上的輕重而已。情緒的波動,又往往與個人或集體利益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中華文明很幸運,在開始時我們也有佔卜問事,也有巫婆祭師,後來還是得力於一些冷靜、英明頭腦的努力,把中華文明帶出神巫迷信的這個拉扯不清到處糨糊的情緒泥淖,沒有發展成宗教信仰。

在問事變成問卦,易經分成易學和易術,思想學術經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一階段後,巫權、神權慢慢退出,政治舞臺轉化為倫理君權唱主角。孔子周遊列國宣揚儒學,為後來治國理政的君權體系打下平穩的理性基礎,情況就更穩定並開始制度化。這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不斷的重要依據。中國的理學(哲理)和西方的神學遂成為中西方文化向著不同方向發展的重要因素。雅典在當時只是一個小城邦。當「它理性的文明開始發出光芒,像奧林匹克運動會火炬那樣輻射四周時,它的黯淡已經註定。它的湮沒是在羅馬帝國禁止基督教之外的異教時期」。每當文明與野蠻對峙,理性跟情緒有所牴觸,總是文明和理性敗下陣來的居多。為什麼呢?

因為文明追尋和平和真理,野蠻追求單純的利益;理性需要寬容睿智的頭腦,情緒只求脾性充分的發洩。這是建設和破壞的兩個對立面,而我們的世界充滿矛盾,很多優秀文明的湮沒,皆因於此。西方蠻族毀滅了超然燦爛的雅典文明,於是希臘文明不再。到了18、19世紀時,西方國家強大起來後,它們整體又十分渴望自己能有一個好的文明源頭,將自己從蠻族中擺脫出來,就像當時羅馬人與希臘攀上關係後,把希臘一羅馬列為文明陣營,其他民族一律稱為蠻族一樣。當時他們不知道雅典文明的珍貴,滅了就滅了。認識到珍貴後,要重新把斷去的文明鏈條連接起來可就費勁多了。

人類就是這樣的一種動物,自以為聰明,甚至不可一世,但到頭來總會發覺自己不停地做著傻事!阿波羅神殿在雅典西北一百七十公裡處的德爾斐,「把希臘文明之前的人類精神需求極大地集中並耗散了然後退休在應該退休的時刻,絕不拖泥帶水」。瀟灑走了短暫一會兒後,好像只是為了證明它曾經存在過,一句簡短的銘文就留給世人如此難以磨滅的念想。「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一個多麼寬宏但又簡單的思想範疇啊!每個人都是從生開始,到死結束,中間這段日子還好明白些,剩下來的,就是未知的生,焉知的死。

東方哲人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性愚鈍,還是不得而知啊!美好的東西世人都想據為己有,但一定要取之有道,社會才可能和諧,否則必定會引起不公,導致憤怒情緒蔓延並轉化為暴力,引起動亂,甚至戰爭。文明世界有法律、法典、法規和規章、制度、條文等來維持社會秩序,不過一旦戰爭爆發,所有條文約束歸零,人的脾性變得不可預料,野蠻和文明不停更迭。巴特農神殿奉祀的是雅典城的守護神雅典娜當希臘文明的黃金時代成為過去,雅典娜再也守衛不了雅典城,雅典城也就沒能力繼續守護神殿了。

於是,巴特農神殿的處境隨著擁有它的人而變,曾被羅馬帝國改為基督教堂,繼而被土耳其的統治者改為清真寺,到後來更是淪落為土耳其的火藥庫,先後發生過爆炸和被敵人轟炸等事件。19世紀初,英國駐土耳其大使把巴特農神殿遺留的精華部分的雕刻作品運到英國,至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內,難怪世界上那麼多古代文明都一一在外力摧殘中湮滅。這是強盜的秩序、蠻族的世界。今天,我們看到巴特農神殿發出聲音了。不是呼籲!一位部長乾淨利落地呼籲:「我一定復活!」

一個組織,幾位教授,在向到來的全世界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的精華雕刻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請回來。理由在傳單上寫得很強硬,義正詞嚴,符合文明人的處事方式、希臘人的邏輯傳統,傳單上面引用了希臘一位已故文化部長的話:我希望巴特農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臘,如果在我死後回來,我一定復活。我想,這位部長在生前,一定知道自己的希望渺茫。希臘人的邏輯裡可能沒有強盜的思維,但他們不可能不明白強盜邏輯。既然這樣,這位部長必須安排自己的復活以便做持久戰,這話聽來,令人悲酸;這個希望,也將徒勞這位文化部長是位女士,叫曼考麗。她說的這段話被寫進送給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公開信中。

不僅希臘如此,中國也是一樣。強盜搶劫可不會分搶誰不搶誰,只要有機會,就會像蝗蟲掠食那樣一掃而光。野蠻的邏輯是弱肉強食,所以如果通過巴特農神殿中的一個組織、幾位教授來呼籲正義,結果一定是部長生又不得,死也不能,復活當然不成。在小編看來,文字的力量只有用在文明的人身上才會發生作用。好了,今天的歷史故事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大家的觀看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義大利:羅馬帝國時代的萬神殿
    夜晚的萬神殿廣場很熱鬧,周圍有很多家餐廳,在廣場上擺著餐桌吃飯,很多小販兜售藝術品,夜色中的萬神殿顯得更加古老而神秘;清晨的萬神殿很冷清,仿佛還沉醉在昨夜的喧鬧中沒有醒來。萬神殿是目前保存完整的唯一的羅馬帝國時代的建築了,是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的女婿在公元前27-25年始建,用來供奉奧利匹亞山上的諸神。
  • 萬神殿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建築
    萬神殿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古建築,經歷了18個世紀仍完整如初,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使的設計」。早在古代,萬神殿就因其完美的比例而被譽為"羅馬奇觀"。萬神殿位於羅馬中心,名字源於希臘文Pantheon,其意為所有的神,是供奉宇宙主要神祗的神殿。
  • 萬神殿:偉大的設計理念,永恆的藝術瑰寶,崇高建築後的羅馬帝國
    也許是得神靈庇佑,新建的萬神殿不似從前那麼命運多舛,它隨著羅馬帝國走遍了無數個漫長的時代,見證著一代代君王的抱負和成長,在一次次炮火交鋒和刀戈交響之中得以倖存。哪怕是在昏暗的中世紀羅馬教皇時代,萬神殿的雄偉與精緻亦能得教皇博尼法喬四世賞識。
  • 萬神殿偉大的設計理念,永恆的藝術瑰寶,崇高建築後的羅馬帝國
    它便是今天故事的主角,羅馬城內的文化旅遊勝地,萬神殿。一、傳承歷史萬神殿,又名潘提翁神殿,始建於公元前27年,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屋大維自建國起,便決意修建這樣一座神廟,以供奉奧林匹亞山山上諸神。於是這座神殿便經由他的女婿阿戈利巴所督建,至公元前25年,這座神殿初步建成,奧林匹亞神話諸神神祇得以安存其中。
  • 萬神殿——是它最受人讚賞的建築技巧呢
    萬神殿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7年,是屋大維(即後來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大將軍亞克利巴( MarcusVipsanius Agrippa)為紀念打敗敵手安東尼與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建,但在公元80年時被一場大火燒毀。
  • 萬神殿
    這時候,是不要應該想起那首歌:你看那個碗它又大……不對!萬神殿是古羅馬保存最完好的建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藝術家拉斐爾、羅馬皇帝維託裡奧﹒埃曼努埃爾二世和溫布爾一世等長眠於此。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是萬神殿唯一的採光點,光線從頂部洩下,並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
  • 羅馬萬神殿,是古羅馬帝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
    念想著,有一日,有一日一定要去那些地方,讓那些被無數人讚美過的景致清晰的倒映在我的眸子裡。羅馬萬神殿,是古羅馬帝國至今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之一,始建於公元前27年。羅馬帝皇修建此用來供奉希臘諸神。此建築也被被米開朗基羅稱為天使的設計。建築十分壯觀,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不把建築底部切掉全是人頭。
  • 巨國青書齋:巴特農藝術
    在希臘人看來,神並非玄秘之物,也並非不可認知;而是一種理想化的人,但比人類更強健、更智慧。他們甚至和人類一樣有七情六慾,與普通人一樣有血肉之軀,不過比人在各個方面都更完美。這恰恰是藝術形象所追求的理想,即「心靈和肉體都發育完滿而均衡的人。
  • 宙斯神殿完成於公元2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讚嘆高超的建築藝術!
    在這裡你可以真正看到建築的結構和每一部分的解構,工作量和藝術品的數量會讓人覺得驚嘆。宙斯神殿完成於公元二世紀的羅馬帝國時代,現在的神殿雖然只剩下列柱殘留,但是看著這些高聳的石柱,還是令人讚嘆羅馬帝國高超的建築技術與藝術。
  • 巴黎聖母院的前世今生,羅馬與哥德式基督教堂史你知道了嗎?
    有趣的是耶穌誕生之際,當時的耶路撒冷猶太地區、法國高盧地區包括北非、埃及、希臘等整個環地中海地方都在羅馬帝國的統治之下。在聖母院地下挖出的文物表明,最早在羅馬提比略時代就在這原址上可能建有一座用來祭祀羅馬神祇的神殿。羅馬帝國包括共和國時期原來是信奉希臘多神崇拜的,基督教在耶穌誕生之後逐漸形成。
  • 希臘千古神殿-巴特農
    在希臘的天空下,巴特農神殿,可不是海市蜃樓,會稍縱即逝,相反,它矗立在雅典舊市中,石峰之上的最高點,已足足有2400年之久,無論你是置身在希臘衛城的大街還是小巷,想不看見它都不行,事實上,整個希臘的歷史,也和它息息相關。
  • 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千年時光裡的神秘庇佑
    萬神殿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這個圓形的龐然大物已經屹立了2000多年,而修建它的古羅馬帝國早已泯滅,被歷史的塵埃蠶食殆盡。公元前27年,雄韜武略的奧古斯都大帝率軍遠徵埃及,很快就將烽火燃遍了那個同樣古老的國度,當其凱旋的那刻,第一任皇帝的桂冠也塵埃落定。
  • Ap 羅馬的萬神殿
    ,還是會驚訝於它和其他遺蹟的明顯不同,因為它顯得年代更久遠。羅馬帝國第一位大帝屋大維的部將、密友、女婿,蓋尤斯的嶽父,是著名的古羅馬將軍(軍事統帥和海軍戰略家)和國務活動家。羅馬萬神殿正是依照他的意願於公元前27年至25年建造的。
  • 去歐洲看那萬神殿
    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從納沃納廣場到萬神殿沒有多遠,我們還是穿過這些久遠的小巷向東走去。萬神殿前面有一個中央豎立著高大的尖頂方碑的噴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羅馬神話場景。
  • 靜悄悄的革命——哈德良皇帝和羅馬萬神殿
    我的父母時常會感嘆自己的「小確幸」,2019年夏天,他們曾走馬觀花地遊歷了歐洲八國,又在秋天倉促參團,風塵僕僕地在美國東部轉悠了一圈。在歐洲行的始發站羅馬,從鬥獸場到凱旋門,從廣場到噴泉,他們目不暇接,可當他們興致勃勃地趕到大名鼎鼎的萬神殿時,眼前的景象多少讓人有點小失望。他們在這座看似貌不出眾的教堂前拍了幾張照片,便匆匆離去。就在這漫不經意之間,他們與古羅馬帝國擦肩而過。
  • 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和它類似命運的,還有哪些著名建築?
    我是魚總愛旅行,今天說說和聖索菲亞「清真寺」同命運的建築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將由博物館改為清真寺,穆斯林將於7月24日開始在此舉行禮拜。雖然埃爾多安同時表示,聖索菲亞「清真寺」會繼續向非穆斯林以及外國遊客開放,可改為清真寺後,原教堂裡的一些遺址、壁畫,或許將面臨遮蓋或技術處理。聖索菲亞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堡地處歐亞大陸的交通要道上,見證了多種文明、宗教的更迭,教堂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的見證人。
  • 歐洲六國旅行遊記之六 萬神殿
    他說這是羅馬城內唯一的一座保存較為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用不了幾分鐘,就聽到前面的人說,「到了到了。」 一路上導遊還說了最大的穹頂什麼的,我沒有聽得太明白。但這也是提醒我,要注意這萬神殿的穹頂。一路上我也沒有閒著,相機拍過不停,我想把從納沃納廣場到萬神殿經過的羅馬街道也拍攝下來,讓今後自駕遊的朋友有個嚮導。
  • 西西里島上藏著的神殿之谷
    比如宙斯和雅典娜就是他們的希臘名,到了羅馬時代他們改叫朱庇特與彌涅耳瓦;而維納斯則來自羅馬文化,她的希臘名字叫阿佛洛狄忒;阿波羅則是一個沒有變的名字。看《希臘神話故事》時我們發現,人類為了得到天神的保佑,就要給他們修建神廟供奉,每種天神都有其守護的領域,人類更需要什麼,那位天神的神廟就更多。
  • 義大利遊:訪羅馬的萬神殿+圖拉真紀念柱+最大的古埃及方尖碑
    羅馬的萬神殿,是至今唯一座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經典建築(距今2200多年),由當時羅馬帝國首任皇帝屋大維之女婿所建。從這三角形門廊和巨大圓柱可看出,萬神殿最初的規模。三角門廊後的圓形穹頂部分為公元120年所建。這裡還請注意:圖中萬神殿前的古埃及方尖碑,方尖碑高度雖只有6.34米,而底座是由著名的貝尼尼大師設計雕塑,它是1711年安放在此的。